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植物,作为造景要素中具有生命力并孕育生命的元素,为园林增添了时间的美感,同时也承载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其诗情画意之美在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植物应用史,并从中总结古人植栽配置原则,为现代景观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西泠印社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典型的山地园林。它位于西湖风景区,依托周边环境优势,整体依山而建,在总体布局、空间分布、意境营造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氛围和气质,被陈从周先生誉为"湖上园林之冠"。对西泠印社的历史、空间营造以及园林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其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探析了其空间布局之精妙以及意境之深远,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传统古典园林的造景文化及内涵,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意境与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是极为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形成、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其他任何园林构成要素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营造历经千年的发展,在技术和方法上逐渐成熟,成为东方园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中国园林汲取文化和艺术之精华,并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在园林风格上独具特色。植物作为诗词创作的重要意象,其景观的营造与诗词相辅相成。通过分析诗词中对植物景观的描述和探究诗词文化与植物景观意境营造的关系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诗词文化在植物景观意境营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云 《热带林业》2008,36(3):17-19
通过对中国古典因林景观的风格成因、象征意义以及塑造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的探讨使人们能从更深层次的层面上来对古典园林进行欣赏,同时也表达出设计师自我内心深处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6.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中国古典园林考察课程的思考,探索一种古典园林实践教学理念,从“感知-入境-认知”建立古典园林认知途径。鼓励学生打开所有感官,以纯真之心进入真实环境中进行感知,通过旷奥游观、四时联想与历史想象,实现沉浸式综合体验,融入情思,从而理解和体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核:善境与营境。  相似文献   

9.
苏州拙政园竹景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在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苏州园林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境和人文特质。文章从竹的自然属性和文化、意境等人文特性入手阐述了竹的景观价值,列举拙政园的竹景类型并对梧竹幽居的特色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竹景营造法则、构成要素和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空间分割、借景、植物配植、比拟联想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诗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本文论述、分析了诗歌、绘画对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味和独特的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从网师园的历史沿革、造园立意、平面布局、主要景观及空间特色等方面分析了园内环境景观与古代文人雅士的居、息、游、赏,以及现代游览者领略文化、休闲游园等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因诗成景”、“以画入园”的独特景观营造思想和布局手法及其在有限空间的无限意境中提高人们感知、体验、参与环境的行为价值。最后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提炼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环境行为理念。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与惠州西湖六如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经》是一部揭示无上智慧和生命关怀意义的经典,惠州西湖六如亭与这部伟大的经典有着不解之缘。从园林科学美和园林哲学美的角度出发,六如亭通过《金刚经》折射出生命本原关怀的园林美学时空意境。通过对六如亭在“孤山苏迹”以及整个西湖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空间意义的重新认识。得出结论:在以六如亭为中心的引导空间。追加新的景点——般若谷。并在般若谷内,以园林小品的精心命名、空性美学为基础的园林植物配置、引景空间的策划等具体方法,对般若谷的园林环境进行完善和改造,形成围绕六如亭展开的具有金刚般若特色的禅意园林景观带。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竹材也因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独特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在四川古典园林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对四川古典园林经典实例的广泛调研,分析了四川古典园林中竹子的空间营造和意境营造;探讨了竹在四川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并将四川古典园林中的竹文化与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中的竹文化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和文学史上的瑰宝,描绘了楚国的人居环境和园林场景。基于“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发生机制,研究《楚辞》中的园林意境及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分别对“大内御苑”“离宫苑囿”“贵族宅园”3类园林的场景意境解译,反映楚国园林“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浪漫主义、仙境的人居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17.
寺庙园林意境设计初探——以河南少林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寺庙园林是我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寺庙园林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河南省少林寺即为典型的范例,该文以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少林寺寺庙园林为例,从选址、建筑、植物、理水4个方面揭示了寺庙园林的意境,对于在当今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园林绿地,体现现代园林风貌,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言象意”思想的上海方塔园诗意空间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析"言象意"思想与园林意境营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立意、取象与尽意的园林意境空间营造方法。以方塔园为例,分析其在立意、取象与尽意等方面的营造手法,证实基于"言象意"思想的营造手法在诗意空间营造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从中得到对现代诗意空间营造的启示:自然与生态精神的追求,传统文化的提取,现代资源的应用与诗性思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园林是明代女性生活的重要空间,用香赏香是女性园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的香气与女性的情感交融,营造出意蕴深远的香境,这在戏剧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选择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紫钗记》与《牡丹亭》为研究材料,梳理其中描述的女性园林空间的主要香气来源,解析氤氲的香气及其所在环境所蕴含的女性丰富情感,以此窥探明代女性园林香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