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河南柞蚕生产严重减产,全省总体减产幅度30%以上,其中部分地区达到了50%,个别蚕农出现了绝收的现象,蚕农经济收入明显下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的养蚕积极性,预计今年柞  相似文献   

2.
柞蚕微粒子病是影响柞蚕生产,特别是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虽然在上世纪末,此病的研究与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柞蚕生产发展。但由于至今对患病柞蚕尚无法治愈,主要以防为主。由于在某个环节疏忽,目前柞蚕微粒子病又在一些地区重新蔓延。使有些国有蚕种场因无法生产出合格种茧,生产的种卵不能保证正常的丝茧生产而倒闭。笔者2005~2007年3年农村多点调查,春柞蚕微粒子病普遍在5~10%,秋柞蚕在40~80%,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3.
柞蚕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出口创汇产品。近几年河南省柞蚕生产与市场比较稳定,形势一直很好,最近两年的茧价超过了桑蚕茧,2009年茧价达40元/kg,创历史新高,大大增强了蚕农养蚕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柞蚕软化病抬头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软化病是柞蚕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主要柞蚕区均有发生,给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据资料记载,该病在1959~1965年曾猖獗一时,发病率高达30%~40%,严重时达60%以上,因软化病发生严重。蚕民往往养蚕途中并把下山。20世纪70~90年代该病得到了很好控制,然而近几年又有抬头趋势。据调查,平均发病率为20%左右,严重时达50%以上,成为近几年柞蚕减产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对柞蚕软化病回升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高产优质柞蚕杂交种“丰杂3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景泉  梁红 《现代种业》2006,(4):54-54,61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二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6.
由于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较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因此急需研究总结一整套柞蚕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柞蚕生态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及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一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8.
刘爱华 《新农业》2013,(23):34-34
柞蚕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俗你“老虎病”“老虎斑”等,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其病毒在蚕体内能迅速繁殖,从而加重病情。在凤城市老蚕区,该病发生较为普遍,发病率低时约30%,严重时50%以上,严重影响柞蚕茧的产量、质量和蚕农收入,挫伤蚕民的养蚕积极性,制约着柞蚕生产发展。根据近年凤城老蚕区柞蚕脓病发生情况,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郑富彦 《新农业》2001,(7):47-47
春柞蚕小蚕室内保护育是北部蚕区解决春季低温冷害的实用技术之一,已被广大蚕农所接受,深受蚕农的欢迎。但养蚕室、蚕具的消毒技术还没有普及,严重制约着北部蚕区的春柞蚕生产。  相似文献   

10.
柞蚕软化病 ,是柞蚕生产中的常见病之一 ,通常与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柞蚕微粒子病构成危害柞蚕的三大疾病 ,在全国各主要柞蚕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宽甸县软化病发生尤为严重 ,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据资料记载 :1 95 9~ 1 96 2年间辽宁蚕区该病的发病率为 1 5 %~5 0 % ,重者 70 %以上 ,1 96 5~ 1 989年间该病的发病率基本控制到了不危害生产的程度。然而 ,近年来 ,又有抬头趋势 ,1 995、1 997、1 999三年间调查平均发病率为 2 0 % ,重者达 5 0 %以上 ,其中 1 999年全县普遍发生软化病 ,给柞蚕生产造成了严重减产。因此 ,很有必要对其回升…  相似文献   

11.
柞蚕放养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作为我市特色效益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在我市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放养柞蚕。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经测算凤城市每年就有8万多人依靠柞蚕业生活,占凤城市总人口的14%。蚕农仅70天时间就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凤城市蚕业社会总产值达10亿元左右。我市现有柞园150万亩,蚕农2万4千户,每年放养春秋两季柞蚕,春季柞蚕放养2231把,秋季柞蚕放养17856把,全年蚕业总收入3.91亿元。  相似文献   

12.
马静 《河南农业》2014,(21):18-18
<正>柞蚕因野外放养,其产量和质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生产上影响柞蚕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光线、风、降雨、霜冻等。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柞蚕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更加明显,导致灾害性天气频发,蚕农放养产茧量和经济效益不稳定,使河南省柞坡放养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柞蚕生产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一、影响柞蚕生产的因素在柞蚕饲养过程中,柞蚕的生产不仅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3.
张凡红 《河南农业》2011,(18):42-43
一化性柞蚕饲养是我省西南部浅山区农户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蚕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柞蚕的野外放养方式决定了其受自然气候、病害、害虫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了蚕茧的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借鉴相关科研成果,对柞蚕饲养过程中常见的微粒子病、脓病、寄生蝇、寄生蜂等危害严重的几类病害的各阶段病症、病原和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对柞蚕生产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微孢子原虫,它生活周期有孢子体、芽体、裂殖体、产孢体、孢子芽母细胞几个发育阶段。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生产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它能导致柞蚕产量的大幅度减产或绝收。微粒子病目前尚未研究出理想的治疗药物,只能以预防为主。近几年微粒子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06年秋繁柞蚕蚕种在种茧验收中有的单位微粒子病占所繁种数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河南柞蚕茧产量居全国前列,已成为河南省蚕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柞蚕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趋势,但随着生产和销售形势的不断变化,柞蚕茧在销售和柞坡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6.
放养柞蚕已成为营口市东部山区蚕农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随着柞蚕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一是柞蚕场退化速度惊人,形势严峻;二是倒荐作业过频,手段原始;三是投入严重不足,掠夺式经营:四是管护不善,漏洞尤存。针对柞蚕场现状,提出解决柞蚕业生产与水土保持相互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柞蚕场砂化斑块分布调查方法的阐述及治理技术的探讨.引导蚕农合理保护和治理柞蚕场,达到柞蚕场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柞蚕脓病发病率较高,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脓病的为害,确保蚕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山县是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柞蚕业发展独具优势。阐述了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鲁山县柞蚕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丹东地区柞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基地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情况 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素有“柞蚕之乡”的美誉。柞蚕生产是丹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市3县(市)、3区中有47个乡镇、297个行政村、3476个村民组放养柞蚕,分别占乡镇、村、组总数的60%、45%和51%。全市现有柞蚕场200万亩,占全市有林面积的18%,是东部山区的重要绿色屏障。全市有3万农户从事柞蚕生产,年产柞蚕茧1.8万吨,年养蚕收入2亿元左右,养蚕户平均收入约6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