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马店市汝南县是农业大县,小麦生产在汝南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汝南是地处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属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常年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气候多变,特别是小麦中后期不利于小麦生产的年份较多,影响小麦高产.近几年,汝南县小麦常年平均产量在400 ~450kg/667m2徘徊,突破500kg/667m2的地块面积较少.为此,从2005年以来,我们在农业生产中,针对汝南县地理气候特点进行小麦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探讨,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综合技术模式,使用该项技术模式一般每667m2可增产50~100kg.  相似文献   

2.
汝南县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1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耕地面积9.27万hm2,人口80.6万人,常年种植小麦8万hm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新技术、新品种及化肥的推广应用,汝南县小麦产量已由中低产过渡到中高产,在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出现了增幅逐渐减小的现象,这一情况虽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但施肥不科学是影响产量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通过和广大群众交谈,发现汝南县小麦施肥存在很多问题。一、小麦施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是粮食生产的大省,气候与土壤十分适宜小麦的生长。商丘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常年为河南省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粮食生产连年增收,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只有满足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结合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适时收获,才能取得高产。商丘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常年粮食种植面积70.67万hm~2,总产突破500万t。商丘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50万hm~2,总产达到200万t,商丘市小麦-玉米种  相似文献   

4.
<正>汝南县辖1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0.3万人,耕地面积9.27万hm2,常年种植小麦面积8万hm2,小麦上各种病虫害累计发生490万亩次左右,防治460万亩次以上。小麦秆黑粉病,又叫黑秆疯,由麦条黑粉菌引起,属担子菌亚门真菌。随着耕作制度的不断改变,汝南县从2008年开始在麦田中发现此病,近几年在板店乡、留盆镇的部分村发生逐  相似文献   

5.
王顺领  魏静 《河南农业》2019,(22):61-61
商水县地处黄淮平原覆地,气候温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是小麦和玉米生长的适宜地区。商水县常年种植小麦面积8万hm^2,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33万hm^2,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近年来,随着高标准粮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技人员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深入进行,全县小麦和玉米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13-2014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气候特点的分析和对生产上大面积利用的小麦品种的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本年度的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整体有利,但不利于病害、抗倒性、成熟期的鉴定,根据河南省的常年气候特点,提出了小麦品种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预测了部分品种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部分小麦新品种的特性和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汝南县2006年度小麦病虫害定点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气象条件对小麦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动态影响,及结合天气状况对小麦病虫害采取的防治措施表明,气象条件的变化可促进或抑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并具有很好的气候背景指示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汝南县2006年度小麦病虫害定点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气象条件对小麦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动态影响,及结合天气状况对小麦病虫害采取的防治措施表明,气象条件的变化可促进或抑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并具有很好的气候背景指示效应.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小麦是天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4万hm2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70%,小麦生产对全市粮食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白粉病是天水市小麦生产上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为害程度仅次于小麦条锈病[1~2]。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栽培条件、菌源变异、生产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81个行政村(居),总面积1502?km2,耕地面积9.53万hm2,总人口85.27万(农业人口70万),常年种植小麦、花生、玉米,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1.
周口市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市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是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小麦67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也产生了明显变化。摸清麦田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新野县属于南阳盆地平原麦区,处于黄淮麦区和长江流域麦区过渡地带,常年小麦播种面积6.3hm~2,是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产粮大县。赤霉病是新野县小麦后期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病频率和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及越冬菌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新野县常年在赤霉病的预报防治方面主要参考依据是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尤其是扬花期)雨日多少。根据天气预报如果抽穗  相似文献   

13.
<正>一、汝南县基本情况汝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14个乡镇,281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多人,耕地面积9.27万hm2,常年种植小麦面积8万hm2,花生3.33万hm2,玉米4.67万hm2,瓜果、蔬菜、花卉共0.67万hm2。汝南县连续多年被定为产粮大县。全县注册3 000万的农资企业2家,注册100万以上的农资企业11家,农资经营户650多家,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 421家,家庭农场1 712户。年销售农作物种子60万t,农药0.1万t,化肥20万t。汝南县农业行政执法工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滑县常年种植小麦180多万亩,是国家优质强筋小麦重点生产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小麦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近几年来,为了增加收入,部分农户会在大葱、红薯等作物收获后,即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再播种小麦,由于播种小麦特别晚,当地的光、热等气候条件既不能满足小麦出苗的条件,也无法满足小麦冬前形成壮苗的需要,农户往往选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是翼城县的主要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0余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占六成。平川、丘陵、山区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小麦生产的主要受自然灾害气候的影响有干旱、倒春寒、冻害和后期干热风等灾害气候,历年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生产中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问题。这些问题令人忧虑、令人寻思:1小麦生产现状的忧虑1.1小麦品种"杂乱"根据我站2015年对翼城县小麦品种的统计,小麦品种多达37种之多。小麦品种"多、乱、杂"不利于丰产稳产,其主要  相似文献   

16.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侧,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5.33万hm2, 属全国小麦生产大县.当地小麦的播种期在10月中下旬.近年,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农民进城务工等,不少农户从10月上旬开始播种小麦,10月中旬形成播种高峰期,小麦播种期偏早.加之气候变暖,小麦从播种至冬前积温偏高,农户受"有钱买...  相似文献   

17.
山东小麦科技50年回顾与下世纪初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资源充沛,适宜小麦生长。小麦历来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400×104hm2以上,占耕地面积的60%,产量占粮食总产的50%以上。小麦生产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18.
<正>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耕地面积139万亩。常年实行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一年两熟制栽培模式,玉米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玉米在种植的产量和品质都位于全国前列。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结构不断的进行优化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对更好的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目前国内玉米栽培的实际情况,就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19.
浅谈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4~2005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经历了冬冻、春旱和后期高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全省小麦平均单产有所降低。来年如何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能力,克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保证小麦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是目前各级政府、广大农民以及种子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及时传递品种信息,服务小麦生产,根据各品种在生产和试验中的表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12005年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及对品种的影响2004年秋作物收获早,麦播期间气候适宜,墒情充足,小麦播种基础好,播期普遍偏早,比2003年提早7~10d,比常年提早5~7d。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小麦出苗迅速,长…  相似文献   

20.
阆中市地处川北丘陵区,属国定贫困农业市(县),粮食生产是农业的主业,小麦又是粮食作物的“重头戏”,全市常年播种小麦40万亩,其产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所以小麦的丰欠对全年粮食总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对我市农业影响极大,特别是小麦播种阶段的干旱,一直困扰着我市的小麦生产。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