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产生活无害化为基本特征,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循环农业发展,2006年、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都提出了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07年9月洛阳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十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市政府成立了洛阳市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洛阳市"十一五"循环农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淄博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示范市以来,全市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完善规划,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农业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转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对淄博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经验做法进行了调查总结,并对如何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旨在为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行为原则,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遵循着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规律,把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能有效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农林废弃物,存在体量大、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食用菌能有效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人类优质高蛋白食品,食用菌菌渣亦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原料、作物肥料、动物饲料、生物质燃料、养殖垫料、环境修复材料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循环利用。为了探索解决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在总结食用菌栽培基质和菌渣综合利用途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菌-果-畜-粮”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想,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产业基础与生态、经济效益。总体而言,该模式能够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多级循环和转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后,对相关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攻坚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循环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5.
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农业生产和消费活动,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地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损耗,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河北平原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需求与技术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北平原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能量高耗、环境污染、产业循环割裂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平原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重点:按照循环农业的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和可控化(Regulation)的"4R"原理,通过农田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田生物的优化复合配置技术、设施蔬菜循环生产体系关键技术、集约化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设备创制,推进农田资源高效利用与牧业废弃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构建河北平原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带动河北平原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为全国循环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7.
承德市农业生产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中药材、玉米以及畜禽养殖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承德市农业经济有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农业的研究仍处于发展较慢时期。为了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速度、创新农业废弃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途径。以承德为例,结合该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已有资源化再利用方式等,分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类型。推广和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循环农业生态园区以密集组装农业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要特征,成为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示范载体。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蓉  唐望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24-12426
运用BPEIR(行为-压力-效果-冲击-反应)概念模型及特尔菲法构建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再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类指标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8~2007年湖南农业循环经济总体上呈向前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率为1.89%;1999~2003年,资源循环再利用和资源减量投入年均下降速率分别为25%和11%,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而2003年后以资源减量投入为主。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资源化利用方面,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化利用是重点,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榆林市横山区农业生产实际,对其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情况及其相关技术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循环经济是采用农业资源减量消耗、农产品多次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的工业型农业。它是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废弃物通过产业链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低投入低消耗,产品互为原料、多次使用,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推动城镇闭环式循环农业发展为目标,讨论当前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的建设。总结生态农业、城镇建设发展现状,认识到餐厨废弃物产生对环境质量的危害。分析垃圾处理技术、城镇闭环式循环生态农场模式的应用,并提出优化主体协调制度、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机制、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与再利用、完善废弃物循环资源再利用发展方案、拓宽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宣传范围与途径、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积极创新废弃物资源利用型生态农场管理模式等建议,发挥生态农场优势,打造闭环式农业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姜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04-7605,7634
分析了青白江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即从生态农业园的建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用薄膜回收利用以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等方面着手建设农业循环经济,以便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陈豫  胡伟  张培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45-6147
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农业产业链延伸3个方面对沼气产业在循环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发展沼气循环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从而促进沼气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市辖五区三县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人口420.6万,其中耕地面积238万亩,农业人口140万。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循环、生态、高效”目标,突出资源化利用,不断加大投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推进措施,推动了循环农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淄博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生产现状· 模式· 主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主要利用模式,分析了我国沼气利用现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的沼气生产主要以农业废弃物沼气为主,主要包括户用沼气和农业工程沼气,工业工程沼气在我国沼气产业中的比重极低。介绍了与沼气生产结合的循环农业利用模式,包括户用模式(包括"三合一"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和"五配套"模式)和大中型工程模式,其中大中型工程模式着重介绍了"德青源模式"。最后分析了我国农业废弃物沼气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巨大,但资源浪费严重;沼气池废弃率高;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多样化,但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废弃物处理的相关政策亟待完善;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市为契机,大力推广了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技术体系不完善,人们认识普遍不到位,政策体系不配套,至使处理和利用设施不齐全或使用率不高,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严重。  相似文献   

18.
嘉兴地处浙北水网平原,其农耕历史悠久,传统农业发达,农业废弃物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当前建设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中,面对资源环境的制约,如何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任务艰巨。为此,应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构建多种循环农业新模式,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形成低能耗、低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多元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开发农业循环经济新产业。本文提出了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种主要典型模式,并对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产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石门县秀坪园艺场洲浒溪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打造出了一条"猪-沼-果"的庭院循环农业产业链,成功转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达到了生产生态化、生活净化、废弃物资源化和庭院美化的目的。洲浒溪村庭院循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应用成效,系统阐述了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菌业高效生产、农牧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与有效链接技术、农牧废弃物-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深入探索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及其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与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的研究方向及其重点技术攻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