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盆地一般在9月中旬完成腾茬,正常年份9月底整地待播小麦.而按照该区大面积种植的弱春性或春性小麦品种要等到10月20日以后才能播种,这中间有20-30d的休闲期,若改用弱冬性的小麦品种就可以早播种10d左右,这既利于培育小麦冬前壮苗,促进冬前分蘖发生,又可弥补该区小麦成穗数相对偏少的不足.同时由于该区一些农户往往急于早播种,导致弱春性、春性小麦品种播种过早,发生冬前旺长而遭受冻害.所以,推广产量潜力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对促进南阳盆地小麦高产和小麦生产安全是一顶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探究在正常偏暖年份下,北京地区继续种植冬性品种小麦和提高偏春性小麦品种种植比例的可能性,并利用播期调整减少抗寒性相对弱的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与9月下旬常规播种相比,北京地区目前可以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10月中旬前均可种植,品种选择应以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10月上旬以后播种的冬小麦,冬前难形成壮苗,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特别是偏春性品种,但可通过提高播量和选种抗寒品种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小麦播种过早怎么办?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  相似文献   

4.
小麦冬春性人工低温春化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适合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方法和指标,以济麦19、钱交麦、泰山1号、济麦20、中国春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偏春性和春性对照,对2014—2016年山东省区试的108份小麦品种进行冬春性室内春化鉴定、田间错期春播鉴定和分子鉴定。通过对幼苗习性、抽穗率、抽穗期等指标的观察确定小麦冬春性室内鉴定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室内鉴定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室内春化鉴定法检测小麦冬春性的检测指标体系:春性、偏春性、半冬性、冬性和强冬性小麦品种在2℃条件下完成春化所需时间分级分别为0 d、0 dt≤20 d、20 dt≤30 d、30 dt≤40 d和t40 d。  相似文献   

5.
<正> 1.选用良种,适期早播 适宜我地种植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如优质强筋型小麦皖麦38、周麦12,中筋型新麦9号、皖麦46,普通小麦品种徐州24、皖麦36等。弱春性、春性品种宜选用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皖麦44、周麦11等。适期早播可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积温,为壮苗越冬打下基础。具体播种适宜时间为冬性品种10月1~10日,半冬性品种10月5~15日,春性品种10月15~25日。播种前,种子要进行精选、晾晒和发芽试验。小麦“三拌”下种,是我地小麦拌种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弱春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18个试验点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冬前积温与小麦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冬前积温在59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积温下的播期是河南省弱春性小麦的适宜播期。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弱春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积温增加,冬前积温350~770℃,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57~84℃。根据适宜冬前积温长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冬前应处于六叶一心期,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弱春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小麦播种过早怎么办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冬季在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对  相似文献   

8.
1.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 答: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春化发育特性,给小麦品种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29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品种的苗穗期(出苗期至抽穗期经历的天数)、出苗期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春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取相异性指标5,可分为春性(S)、弱春性(PS)、半冬型偏春性(PWS)、半冬型偏冬性(WS)和冬型(W)5个类型.春性品种和弱春性品种不经春化处理也可正常完成幼穗分化过程、正常抽穗,半冬型偏春性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0~2℃的低温10 d,半冬型偏冬性品种0~2℃的低温达到20 d才能完成正常的幼穗分化,冬型品种正常幼穗分化需要30 d 0~2℃的低温.半冬型偏春性品种、半冬型偏冬性品种和冬型品种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  相似文献   

10.
对陕西5个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系),采用模糊聚类法将供试小麦品种分成: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弱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偏春性品种生态亚型、偏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弱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冬性品种生态亚型、强冬性品种生态亚型等7个生态亚型.陕北麦区主要种植强冬性和冬性品种生态亚型;陕南麦区主要种植春性和弱春性品种生态亚型.  相似文献   

11.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解放初期,我省小麦生产上是以冬性、弱冬性农家品种为主,春性、偏春性品种很少。五十年代经过大规模群众评选、比较鉴定,选出高产、稳产的农家品种和改良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用于生产的67个主要小麦品种中,冬性品种19个,占28.3%;弱冬性品种42个,占62.7%;春性品种3个,占4.5%;偏春性品种3个,占4.5%。冬性、弱冬性品种共占91.0%,春性、偏春性仅占90%。当时生长条件差,全省小麦平均亩产仅50公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冬前旺长能使生育期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能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且旺苗在冬前由于消耗了大量养分,本身的营养物质储备很少,春季常常生长较弱,容易脱肥。2004年秋本市部分麦田播种早,特别是部分弱春性品种播种较早,且12月上中旬温度持续偏高,小麦出现旺长现象,特安排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晚霜冻害对小麦单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晚霜冻害对春性品种产生的冻害率大,弱春性和半冬性品种居中,冬性品种较轻,其中在未受冻害的小麦品种中,春性品种有1个(0.20%)、弱春性品种14个(3.33%)、冬性品种32个(7.62%)、半冬性品种14个(3.33%)。可见,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不同种性小麦品种中均有未受冻害影响的品种,这说明不同种性品种中均可选育出抗霜冻优质小麦品种,这为选育抗霜冻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辨别小麦的冬春性,利用84份当前推广小麦品种和新选品系分5期播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其抽穗期的延迟情况,利用正态分布和t检验,并结合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小麦冬春性的判别;本研究将84份材料划分为春性9份、偏春性1份、半冬性34份、偏冬性20份和强冬性20份。  相似文献   

15.
<正>失误之一:品种选择不当。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失误之二:播种过早。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冬季  相似文献   

16.
品种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品种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丰地区小麦的适宜播期在10月20日至11月10日;适期及迟播种的品种以春性的扬麦系列、宁麦13及郑麦9023较为适宜;适播期内偏早播种的可种植冬性的烟农19及半冬偏春性的郑麦9023。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2020—2021年度河南省区试95份小麦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春播的方法对区试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进行鉴定,为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春播第二播期条件下,12份新品种鉴定为春性类,春性类品种均全部抽穗,抽穗率为38.5%~95.0%,苗穗期为46~53 d,成熟情况表现为未成熟、基本成熟和接近成熟;83份新品种鉴定为冬性类,大部分品种未抽穗,抽穗率为0~23.9%,成熟情况均表现为未成熟;春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12.6%,冬性类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量的87.4%。春播第一播期条件下,所有冬性类品种鉴定为半冬性。春播第三播期条件下,春性类品种中5份品种鉴定为春性,其余7份品种鉴定为弱春性。  相似文献   

18.
1、品种选择不当 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 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2、播种过早 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2棱期;冬季在遇到-10℃、持续5h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  相似文献   

19.
张霞 《河南农业》2020,(7):41-41
作为“中原粮仓”的河南省,小麦安全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着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由于品种差异、栽培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小麦产量及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发生原因(一)品种影响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弱春性品种,在播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在适期内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20.
一、冻害原因分析(一)品种与播期春性品种播种早,大多在冬前拔节,在越冬期内易产生冻害。播种越早、春性越强的品种受害越重,轻者小麦叶片冻伤,重者小麦受冻后分蘖节冻死,整株死亡,不得不毁掉改种其他作物。(二)整地与管理旋耕机整地成本低,作业速度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