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黛岚 《农业考古》2008,(6):239-243
客家妇女作为客家民系的一个重要群体,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整个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本文从客家山歌的角度,阐述客家妇女的家庭、婚姻、经济、社会文化等地位.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光辉的一生,除诗作外,还辑录整理了许多客家山歌,并用客家山歌的形式,描绘了他的家乡嘉应州(今梅州市)的风俗民情.黄遵宪不断创作和整理的客家山歌及描绘的客家风情,对研究民间风俗,丰富民间文学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区红色歌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用来鼓动与宣传广大苏区人民参军参战的有力工具.在这场革命斗争中,客家妇女以其昂扬的革命斗志、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参加了这场运动并结合喜闻乐见的客家山歌,改编与创作了不少红色歌谣.客家妇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铭  邓辉 《农业考古》2008,(6):237-238
客家山歌作为民间艺术文化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存下来的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有益的非物质文化成果.90年代以后,文化艺术进入多元时代,民间文化艺术也更加贴近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客家文化承载着客家人的希望与追求,展示了客家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文化的综合成果.客家人聚落地的选址与规划,围龙屋的设计、营造及其对园林元素的糅和应用,凸显了梅州园林明显的客家文化生态特性,体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质和内涵,为人类居住文化和园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探析客家文化及其传统聚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梅州园林与客家文化融合发展的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客家乡村楹联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乡村楹联蕴含着丰富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忧国忧民、爱国爱乡、勤学苦练、崇文重教、清正廉洁、勤劳节俭、团结诚信、和谐发展”的优良传统.充分挖掘客家乡村楹联里的优良传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北方汉民历经长期的向南大迁徙,辗转到赣闽粤边区之后,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大约在宋元之际就形成了汉民族的一支新秀客家民系。客家人喜茶,客家人的生活离不开茶,茶成为客家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出客家民性及客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朱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7-7328,7375
通过对河源旅游景区客家文化元素应用情况的调查,从客家饮食、客家民居、客家民俗3方面分析了客家文化元素与旅游景区融合的特点,提出河源旅游景区在建设与规划中应该从"以舞台浓缩客家民俗打造大型客家歌舞"、"整合客家民居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村"、"组合客家饮食文化元素形成景区特色客家盛宴"3方面加强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是将古代传统文化和南方的土著文化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客家人是中原汉族群体南迁的一支民族,保持和弘扬优秀的华夏文化是他们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客家民俗舞蹈作为客家文化的一部分,虽有借鉴吸收南方土著的山地文化,但更多的是继承传统的中原文化。舞蹈是人物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将人物内心的情感进行完美表达的一种形式。客家民俗文化中舞蹈形式不仅仅有效的表达了客家文化的精神,并且借助舞蹈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的展现了客家人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兰小机  沈惊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30-15532
客家乡村旅游是一种发展客家经济和保存其文化特色的良好方式,但人们对客家乡村旅游的认识存在偏差,规划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市场营销不足、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重新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择优开发、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品牌宣传、注重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客家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刘玉宝  刘现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13-5814
通过对赣南客家围屋、客家民俗节庆、客家陶瓷等地域文化的分析,指出赣南客家城市形象设计要融入客家文化。通过城市的功能载体、活动载体和传播载体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个性,使城市更具魅力,让赣南客家城市成为市民的宜居家园。  相似文献   

12.
客家行     
曾添媛 《农业考古》2002,(2):137-138
在江西的赣南有一个特殊的民系———客家。据赣南史料记载 ,秦汉时赣南便建有县治 ,唐末五代时 ,中原衰乱 ,赣南因地广人稀 ,相对偏僻安静 ,因此大量的中原难民拥入赣南 ,使外来移民剧增 ,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土著居民的成分和文化结构 ,成为如今所说的客家民系。我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 ,因为我的家乡在龙南 ,今年春节我回到家乡 ,让我又一次感受到客家民俗风情的温馨。客家人非常热情好客 ,当你踏进客家人家时 ,必会送上一杯茶 ,(客家人的泡茶方法虽没有潮汕功夫茶那么讲究 ,却也是用壶冲泡后将茶分入各小杯里 )。然后端上各种小食品如红…  相似文献   

13.
熊建新  黎文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70-17672
介绍了赣南客家围屋的基本概括及其分布情况,以口字型、国字围、套围3种类型概括了客家围屋的建筑样式,解析了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突出了整个赣南客家围屋丰富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其所具有的不同一般的防御、居住功能.解读了客家围屋所彰显的构造艺术和宗族文化,指出这支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汉族支系是赣南文化的缩影,强调了承栽者千百年历史的赣南客家文化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客家分布于赣闽粤边和包括台湾之内的多个省份,有人口8000多万(2004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统计),其中台湾有超过400万,占岛内的近五分之一。客家文化是海峡两岸客家人联系的精神纽带。大陆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大量的围屋、古村等物质文化载体,各种民俗保留也较完整,进行旅游开发有着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乡土教育这个理念逐渐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将之视为培养学生爱国爱乡观念、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幼儿期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我们的乡土教育能从幼儿期开始,将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将地方文化与乡土教育结合起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本论文将探讨客家童谣与客家聚居区幼儿乡土教育的关系,对我国探索中的乡土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丰富程度和开发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旅游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是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问题之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十分制记分法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聚集地之一的梅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定量计算,并对该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梅州客家文化的因子顺序依次为:客家习俗〉民居〉宗教文化〉民间艺术〉饮食文化〉名人故居。根据不同的影响层次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策略分析,希冀为该地区的客家文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深 厚的文化内涵画卷中浓重的一笔,也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基因,客家足球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从申遗所要 符合的条件和基础来对客家足球文化的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历 史悠久,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具有申遗的基础。最后还就客家足球文化 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给出相关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客家足球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 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五华县华城镇大力发动农民建设沼气池,利用冬闲田种植客家芥菜。既净化了环境,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该文介绍利用沼肥栽培客家芥菜的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腌制等方面内容,以为冬种客家芥菜的高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32-7234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所展开的文化保护措施,应当成为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首选之策。介绍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赣南客家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对赣南客家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陈哲  黄玉英 《农业考古》2006,(3):182-184
客家人一生都演绎着客家的风情和风俗,长期积淀民间的风俗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客家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与歌唱相结合的赣南客家民俗活动,主要在过年、闹花灯、食新节、做新房、婚嫁、丧事、生病时出现.这些歌唱内容有传授知识的,有表达喜怒哀乐情感的,有祈求上天保佑的.本文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