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合作猪肌肉胶原蛋白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合作猪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其与肉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长,肌肉总胶原蛋白、可溶性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的含量均随之增加,而胶原蛋白溶解度出现下降趋势,从而使胶原蛋白变得坚硬,导致肌肉老化.肌肉总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与剪切力值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正相关;胶原蛋白与熟肉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与肌肉水分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测定了杜洛克猪屠宰后10 h肌肉p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值、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0 h杜洛克猪背最长肌pH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糖原和TBA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糖原、乳酸和TBA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影响极显著,对解冻失水率、糖原、乳酸和TBA值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0 h TBA值与糖原呈显著负相关,与乳酸呈显著正相关,pH与乳酸极显著负相关;4℃冷藏条件下,TBA与滴水损失和乳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H与滴水损失极显著正相关;滴水损失与乳酸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pH极显著负相关,与解冻失水率显著正相关,pH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负相关,解冻失水率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杜洛克猪屠宰后10 h肌肉p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值、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0 h杜洛克猪背最长肌pH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糖原和TBA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糖原、乳酸和TBA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H影响极显著,对解冻失水率、糖原、乳酸和TBA值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0 h TBA值与糖原呈显著负相关,与乳酸呈显著正相关,pH与乳酸极显著负相关;4℃冷藏条件下,TBA与滴水损失和乳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H与滴水损失极显著正相关;滴水损失与乳酸显著正相关,其他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pH极显著负相关,与解冻失水率显著正相关,pH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负相关,解冻失水率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讨了肌肉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比较了鄂西黑猪、长白猪♂×(野猪♂×鄂西黑猪♀)♀三元杂交猪、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肉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显著高于长白猪♂×(野猪♂×鄂西黑猪♀)♀三元杂交猪和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P0.05),而长白猪×大约克猪二元杂交猪的肌肉24h的pH值、滴水损失和嫩度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相关分析表明,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苹果酸酶活性与肉色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研究测定了长白猪屠宰后12 h肌肉p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H值、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2 h长白猪背最长肌pH值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肌肉糖原和TBA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和糖原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乳酸和TBA含量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长白猪肌肉pH、乳酸和TBA值影响极显著,对解冻失水率和糖原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2 h TBA值与糖原、乳酸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2(P<0.01)和0.355(P<0.01),pH与乳酸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99(P<0.01);4℃冷藏条件下,pH与滴水损失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0(P<0.01),其他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pH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4(P<0.01),TBA与解冻失水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6(P<0.05);pH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2(P<0.01)。  相似文献   

6.
营养水平及性别对生长育肥猪肉质性状发育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高低营养水平对长×荣杂交猪肉质性状发育影响。高低营养水平的饲粮消化能分别为 14 2和 12 0MJ/kg ,高营养水平组 2 0~ 5 0kg、5 0~ 80kg和 80~ 10 0kg阶段的饲粮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8%、15 5 %和 13 2 % ,低营养水平组相应为 15 5 %、13 2 %和 11 2 %。 90头试验猪随机分配到 2个处理中 ,每组 3个重复。当猪的体重分别达到 2 0kg、35kg、5 0kg、80kg和 10 0kg时 ,每重复各取 1头猪进行屠宰 ,测定屠宰性能和猪肉品质。结果表明 ,随着体重的增加 ,背脂厚、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失水率、肌肉次黄嘌呤核苷酸和胶原蛋白含量呈二次曲线上升 ,肌纤维面积呈线性上升 ,而瘦肉率和肌肉水分含量呈二次曲线性下降。肉色评分除 2 0kg较低外 ,全期变化不大。营养水平明显影响背脂厚、肌肉水分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和失水率 (P <0 0 5或 0 0 1)。与高水平比较 ,低水平明显降低背膘厚、提高肌肉水分含量、降低肌内脂肪含量和失水率 (P <0 0 5 )。营养水平对其他肉质指标无明显影响。性别对肉质指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猪肌肉品质的关系,为提高猪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不同品种的猪(鄂西黑猪、长野鄂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比较了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以及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鄂西黑猪的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和肌内脂肪显著高于长野鄂(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P〈0.05);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肌肉pH2值、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鄂西黑猪(P〈0.05)。[结论]猪肌肉苹果酸酶活性对猪肉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肌肉苹果酸酶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肉色呈正相关,而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泰和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力估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以4~28周龄泰和乌骨鸡为材料,研究胸肌和腿肌肌苷酸(IMP)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肌肉中IMP含量随周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②体重与胸肌和腿肌IMP含量呈极显著中等负相关(P<0.01,r分别为-0.3457、-0.3722),胸肌和腿肌在IMP含量上呈极显著中等正相关(P<0.01,r为0.5196);③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了泰和乌骨鸡肌肉IMP含量依周龄和体重的最佳线性回归方程;④4~28周龄,各周龄肌肉IMP含量具有中等遗传力(0 4133~0 6025)。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中国土种黑猪与长白猪在肉品质性状上的差异。选择皖南黑猪和长白猪各10头,测定肉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在肉品质方面,皖南黑猪肉的硬度、蒸煮损失、肌纤维直径、滴水损失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pH_1、pH_(24)、肉色a值、总饱和脂肪酸含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大理石评分、肌苷酸(IMP)含量和肌内脂肪(IMF)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由此可见,与长白猪相比,皖南黑猪的肉品质性状较优。  相似文献   

10.
以长×大白猪为对照,对野莱(长白山野猪×莱芜猪)F1代猪的肉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野莱F1代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熟肉率、剪切值和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优于对照;野莱F1代猪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野莱F1代猪肉的肌纤维比对照细,肌小节比对照长(P<0.01);除脯氨酸外,野莱F1代猪肉的其他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肌苷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因此,野莱F1代猪肉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均比长×大白猪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设计 ,对可能影响猪肉品质的品种及氟烷基因型效应进行研究。选取长白猪、约克猪、荣昌猪和约克×长白F1代约长猪 4个品种和组合的猪只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品种效应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较大。各品种和组合按肉质优劣排序为 :荣昌猪 >约长猪 >约克猪 >长白猪。约长猪在肉质方面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显著差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杂合子个体 (Nn)的肉质性状居于两纯合子个体 (NN和nn)之间 ,与NN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但显著优于nn个体 (达5 %显著水平 )。  相似文献   

12.
王启发  王中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516-17517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蜂花粉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猪肉系水力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添加比例。[方法]选取80头体重1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试验期为120d。整个试验期不换料。猪只自由取食和饮水,宰前24h禁食不禁水。使用玉米一豆粕型基础饲粮,第1组为不添加蜂花粉的对照组,第2、3、4和5组分别为添加1%、3%、5%和7%蜂花粉的试验组。屠宰后取眼肌,分别采用快速滤纸法、滴水损失法、烹饪损失法和拿破率测定法测定其系水力。[结果]随着蜂花粉添加比例的增加,猪肉系水力呈现先优后劣的变化趋势。其中,饲粮中添加5%的蜂花粉能够显著降低猪肉的滴水损失和系水力(P〈0.05),而对烹饪损失和拿破率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饲粮中添加蜂花粉可有效改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肉系水力,其添加比例以饲粮总量的5%为宜。  相似文献   

13.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长白、约克、荣昌猪和约长猪等 4个代表性品种和组合的猪只 6 7头 ,收集其屠宰后的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测定结果。分析肉质性状间、胴体性状间及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肉质性状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相关 ,尤其以失水率和贮藏损失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0 6 4 4 2 ;Pr =0 0 0 0 1)。胴体性状间也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 ,以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 =0 8810 ;Pr =0 0 0 0 1)。而且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在总体上存在中等偏低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泾县农贸市场猪肉品质状况。[方法]从安徽省泾县农贸市场共选取8头土种猪和杂交猪,分析其肉质性状。[结果]肌肉成熟后,杂交猪的肉色为2.9左右,低于土种猪。杂交猪和土种猪的pH值和滴水损失都在正常范围内。杂交猪的水分含量为71.62%,高于土种猪。杂交猪和土种猪的肌内kg脂肪含量均高于3.0%,达到理想值。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杂交猪的肌肉剪切力为3.80 kg,大于土种猪,说明我国地方猪肉嫩度小于外来猪,且含有我国地方猪基因频率越低的猪肉嫩度越大。[结论]滴水损失小、肌内脂肪适宜和水分含量低是地方猪种肉质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15.
饲粮添加高铜和VE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用 36头约克猪研究了在 2 0~ 10 0kg饲粮中添加高铜和VE对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 2×2因子设计 ,在对照饲粮中添加 2 5 0mg/kg铜或 /和 2 0 0mg/kgVE。结果表明 ,单独添加高铜或VE或二者同时添加有提高ADG、降低F/G的趋势 ,二者同时添加显著降低全期F/G(P <0 0 5 )。单独添加高铜趋于提高眼肌面积 ,不影响屠宰性能和肌肉养分含量 ,对冷存肉 (4℃贮存 )的滴水损失、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值和肉色无明显影响 (P >0 0 5 )。单独添加VE有提高眼肌面积和鲜肉肉色评分、降低鲜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的趋势 (P >0 0 5 ) ,提高鲜肉Fe、Cu和VE的含量 (P <0 0 5 ) ,降低冷存 9天猪肉的TBA值 (P <0 0 1)和滴水损失 (P >0 0 5 ) ,稳定冷存猪肉的肉色达 6~ 9d(P <0 0 5 )。同时添加高铜和VE的作用规律与单独添加VE时相同 ,但作用程度略低于后者。本研究表明 ,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 2 5 0mg铜 /kg对猪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而添加 2 0 0mgVE/kg可改善猪肉品质 ,延长贮存期  相似文献   

16.
选取长白猪、约克夏猪和新荣昌猪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各品种试猪及其杂交猪的相关性状分析表明 :在肌纤维生长、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的表现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效应。尤其在肉质性状上 ,本次试验中的两种杂交猪均存在有利于肉质改善的正向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以长白山野猪与山东省优良地方品种莱芜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菜F1代猪)和长×大白猪(各18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放牧的方式,利用不含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玉米、豆粕、麦麸组成的日粮,在同样条件下饲养至90 kg左右时,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屠宰,对试验猪的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野莱F1代猪的宰前体重、胴体重、胴体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小于长×大白猪,而背膘厚和后腿比例则显著大于长×大白猪(P<0.05);野莱F1代猪肉的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滴水损失、熟肉率和剪切值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好于长×大白猪(P<0.01);F1代猪肉的水分、干物质、肌内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长×大白猪;F1代猪肉的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长×大白猪(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却极显著高于长×大白猪(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2.20.结果提示:野莱F1代猪肉的肉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比长×大白猪好,适合作为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猪肉的原料猪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在高能精料和低能粗料两种饲养水平下,皖南花猪纯种及其与中约克夏、大约克夏、杜洛克、苏白、长白和荣昌公猪杂交获得的杂种(共112头)肥育至90千克时屠宰的鲜肉品质。结果表明,杂交使皖南花猪的前肢和后躯肉段的含肉率有明显增加,而颈和胸腰肉段的含肉率无明显改进。杂种猪肌肉的失水率高(25.4—32.3%),熟肉率低(65.54—70.84%)。杂交对皖南花猪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影响不大,pH值变化不明显(6.20~6.66)。杂种肌肉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增加,但16种氨基酸总量与纯种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