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棉田后土壤水分、温度、通透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除具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水、提墒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外,更具有普通地膜所不具有的从膜面垂直入渗降水的作用,使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具较高水平,水分供应充足,同时,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温度较为稳定。(2)渗水地膜覆盖进一步改善了棉田土壤水分、温度及通透性等生态环境,为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看出,棉花植株抗逆性增强。渗水地膜进一步提高了棉花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3)在北部特早熟棉区降水较多的年景下,渗水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比露地增产22.3%,比普通地膜增产12.1%,增产效果显著。渗水地膜比普通地膜增产主要在于铃重的增加,普通地膜比露地的增产主要得益于衣分的提高,渗水地膜比露地的增产是得益于铃重及衣分的共同作用。渗水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未增加投资。(4)在同等条件下,渗水地膜总耗水量比露地降低10.1%,比普通地膜降低6.5%。水分利用率比露地提高36.7%,比普通地膜提高20.7%,此结果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旱作棉花提高降水利用率及新疆内陆棉区灌溉条件下的棉田节水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渗水膜覆盖保墒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新型覆盖材料——渗水地膜,对其保墒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渗水膜周年覆盖实现了小雨量资源有效化,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尤其是冬春季节的降水由于渗水膜的单向渗水特性而得以膜下保存。②渗水膜中后期的保墒、提墒效果明显,春季干旱时,土壤水分供给的缓冲性能较好,0~60cm土层渗水地膜覆盖土壤含水量比普通地膜覆盖增加8%左右。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探明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挖掘谷子生产潜力。本试验从谷子生育期、光合特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对谷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播种相比,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能提前谷子生育期3~5d,显著增加谷子灌浆期光合作用,提高叶片SPAD值,对谷子农艺性状作用明显,产量达到3885.69kg/hm2,较露地处理分别增加86.57%、32.63%,穗重、穗粒重增加显著。同时,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谷子抽穗开花以后要优于普通地膜,产量较普通地膜增加8.81%。可见,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类地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的不同种类地膜和不同覆盖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具有节水保墒,促进玉米生育进程的作用,增产效益在24%-50%。但是不同地膜与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产量以及其它性状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与对照相比,增产能力大小依次为渗水地膜玉米、膜侧玉米、普通地膜玉米。  相似文献   

5.
渗水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理抗逆性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和露地三个处理,研究了三处理下冬小麦的生理、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渗水地膜覆盖提高了小麦各器官含水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这说明了渗水地膜覆盖冬麦土壤水分状况好,抵抗逆境能力增强;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覆盖产量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505.30kg/hm^2,产量提高了13.20%;渗水地膜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露地最低。渗水地膜水分利用效率比露地提高25.1%,比普通地膜提高8.6%。  相似文献   

6.
旱地冬小麦渗水地膜覆盖下温度及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下麦田的土壤温度、产量及水分生产率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渗水地膜在整个生育期内的保温、增温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同时还可以降低午后极端高温,使土壤温度较为稳定;渗水地膜覆盖与普通地膜覆盖产量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较普通地膜覆盖增产505.30 kg.hm-2,产量提高了13.20%;渗水地膜的水分生产率最高,露地最低。渗水地膜水分生产率比露地提高25.1%,比普通地膜提高8.6%。  相似文献   

7.
以不覆盖地膜为对照,选用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和生物黑色降解膜,观察生物降解地膜在露地、单体大棚、连栋大棚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蔬菜覆盖后,其增温与普通塑料地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生物黑色降解膜和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膜的增温效果接近,露地和单体大棚内比不使用地膜平均提高地温1℃左右,连栋大棚内增温效果稍差。在露地条件下,塑料地膜覆盖下的土壤温度变化很大,白天增温很高,而夜晚则下降到和不同地膜相同的低温,而降解膜覆盖下地温变化幅度就比较小,在昼夜温差大的天气夜间最低温比塑料地膜高2℃左右。由此可见,在露地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夜间的保温效果要好于普通塑料地膜,更适合在露地早春作物上进行覆盖,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在玉米上使用全生物降解膜及普通地膜的效应,开展了不同地膜覆盖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地膜(PE膜)覆盖和全生物降解膜覆盖与无地膜覆盖相比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但对杂草抑制效果极显著,普通地膜(PE膜)与全生物降解膜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杨丽  王宗胜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37-42,52
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胡麻生长的影响,为选择高效、环保的覆盖地膜材料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转光膜、黑色地膜4种材料,对胡麻全生育期进行平膜全覆盖,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比较不同材料覆盖对土壤含水率、胡麻经济性状、根系、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在土壤水分、根系指标、生物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方面较露地处理表现出优势,苗期0~20 cm土层,转光膜、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水分含量分别较CK高16.67%、15.29%、14.85%、7.75%.普通地膜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548.52 kg/hm2,显著高于CK,各覆膜处理间没有差异,且转光膜、生物降解膜、黑色地膜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普通地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7.25 kg/(hm2·mm),其次是转光膜处理,为6.60 kg/(hm2·mm),转光膜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地膜材料,为覆膜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可降解膜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果,为可降解膜在甘薯覆膜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淀粉型甘薯‘漯薯1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可降解地膜、普通PE膜和不覆膜(CK) 3个处理,每隔40 d,调查其对甘薯田0~10 cm、10~20 cm、20~30 cm 3个不同土层温、湿度,以及甘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在收获后期已降解;土壤温度随着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栽后40 d,不同土层的温度均表现为可降解地膜<不覆膜<普通地膜;栽后80、120、160 d,3个不同土层普通地膜温度最高,可降解地膜温度略高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前3个调查时期普通膜处理含水量最高,收获期可降解地膜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可降解地膜与普通膜相比,显著降低了收获时期的甘薯蔓长、地上部茎秆鲜质量,其根冠比在120 d时分别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66倍和2.55倍;在160 d时,根冠比是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处理的1.45倍,对甘薯生长无其他不良影响;可降解地膜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高33.8%,与普通地膜差异不显著。因此,可降解地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在本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玉米地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玉3号”玉米为试验材料,作了覆膜与露地两种方式的对比种植,研究了其生态小气候效应、植株生长特点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在生育前期能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生育后期特别是旺盛生长期能降低土壤温度,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从而显著改善玉米生育期内的生态小气候效应,最终能够提高玉米子粒产量。  相似文献   

12.
玉米生育期内地膜覆盖的生态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西玉3号玉米为材料,作了覆膜与不覆膜两种方式的对比种植,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产量,生育前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旺盛生育期有降温效应,明显改善了玉米生育期的生态小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覆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上进行了棉花平种覆膜、起垄覆膜、开沟覆膜和开沟不覆膜(对照)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棉花各处理比不覆膜种植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和抑盐效应,对棉花生育和产量均有良好作用。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覆膜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无论是轻度或中度盐碱地棉田,综合效应以起垄和平种覆膜较好,有效地促进了棉花生育和产量提高,开沟覆膜种植次之,但其抑盐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晓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38-1739
[目的]比较不同花生覆膜播种机具的增产效果。[方法]选用山东万能达花生覆膜播种机为对照,以出苗率、苗期生长势、抗旱性、小区产量、增效率为指标,验证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与阜新县科技局合作研制的花生覆膜打孔播种机的机构性能。[结果]新机构播种的花生自行出苗率96%以上,生长势和抗旱性明显优于对照;新机构节省费用1 500元/hm2,增产210 kg/hm2,按花生每公斤5元的价格计算,比不覆膜增收5 400元/hm2,比用万能达覆膜播种机增收2 250~4 500元/hm2。[结论]该机经过试验示范,自行出苗率96%以上,增产增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风沙区疏林式草牧场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半干旱地区疏林式草牧场防护林土壤改良效应进行了研究。与无防护林庇护的草场相比,疏林式草牧场防护林具有明显的土壤改良效应。可以调节地表极温、地中温度和地表温度,提高土壤的含水率,降低土壤密度,改善土壤孔隙度、透气度和土壤水分等物理特性,可提高庇护草场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差分的含量,进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为防护林内牧草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6.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甘谷县冬小麦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均能有效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明显,以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最高,较露地条播增产115.6%;全膜不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61.0%、45.5%。  相似文献   

17.
民和县甘沟乡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民和县甘沟乡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覆膜时间、起垄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在浅脑山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带性土壤发育成马肝土以后,表层、亚表层不同腐解程度的有机残体数量增加.铁质、铁锰质凝团数量减少,并形成许多腐殖质铗质扩散胶膜和根际铁质环状物。其渗育层、潴育层出现了许多体积较大的扩散状铁质,铁锰质凝团、凝块、凝粒集合体和无定形锈斑。 马肝土各发生层的孔隙壁、裂隙壁均无淀积粘粒胶膜的发育。相反原地带性母土在水稻土形成后,淀积粘粒胶膜消失并使扩散状胶膜出现褪色现象。在土壤微垒结类型上,除残留有起源土壤的特征外,马肝土多呈基质内有离析物的细粒物质微垒结。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省乐东县胶园土馕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类型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速效磷和胡敏酸C含量、细菌和放线菌个数差异不显著。真菌个数、过氧化氢酶、蔗糖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在0~2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间有差异,而在20—40、40—60cm土层中不同土壤类型无差异。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总腐殖酸、富里酸含量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都偏低。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与速效养分含量、腐殖酸及其组分含量、部分微生物个数、大部分土壤酶之间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土壤性状和施钾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肥力、水分、类型和质地、pH以及施钾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制定品种布局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