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林农复合经营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综合效益,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在多数适宜开展林农复合经营的地区并未得到广泛推广。针对黄淮海部分地区———江苏丰县辛庄村具有代表性的采取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公司和合作社进行走访调查,并对当地部分未参加林农复合经营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其基本生产情况和进行林农复合经营的意愿。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表明影响农户参与林农复合经营意愿的主要有自然因素、劳动力禀赋因素、技术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户参与林农复合经营意愿、促进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政策扶持和推动;鼓励先进合作社带头,推广优化经营模式;加强复合经营宣传教育,转变农户传统思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杨树林农复合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杨树林农复合经营技术和林分经营管理技术两方面,对我国近几年杨树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树林农复合经营已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在土壤水分、养分、抚育间伐和最佳轮伐期等管理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还存在着林分经营目标不明确、经营和病虫害控制仍较粗放等问题,在此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该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的结构、类型和模式,并确定适合该区发展的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模式,为该区复合农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祁门绿博园现代林业示范区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竹林经营、多种经营、科技带动等复合经营实践,阐述现代林农复合经营的内涵、特点及经营原则,总结皖南林农复合经营主要模式,提出绿博园今后要结合当地林业与社会经济情况开展定量研究,探索一套当地可学习、可复制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助推林业产业扶贫。  相似文献   

5.
宿迁市现有森林资源总面积已达到230万亩以上,活立木蓄积量高达1000万立方米,但随着杨树逐年生长进入郁闭期,林地农作物效益愈来愈低,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林农增收,目前是林农思考与探讨主要问题。对此,笔者近年来对发展高效林农复合经营进行探讨与实践,总结发展高效农业复合经营存在问题与对策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农复合系统既是生态系统也是社会生产体系,其生产要素的组合安排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都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该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林农复合系统中的几种常见模式(林-粮、林-菌、林-菜、林-禽牧、林-药复合经营模式)的经营特点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林农复合产业化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农业起源于森林,从来就是以林农结合的形式发展至今.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在北魏《齐民安术》中就有记载,记载的是桑园间作的经验.从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史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复合经营阶段、传统农业复合经营阶段、现代农业复合经营阶段.  相似文献   

8.
南京八卦洲林业生态试验地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杰  林涛  翟文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31-16632
该研究分析了3种经营摸式:林—农经营模式、林农生态旅游模式和经营—观光体验模式。模式的核心是充分利用林业资源,构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提高土地产出率,形成多种群、多层次、多产品、多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在与环境相和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试验地通过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渭北黄土高原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渭北地区不同类型林农复合立体经营模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表明,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光能、时间和物种资源,不仅对渭北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有较好的生态改良作用,而且能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借鉴和发展Hartman木材与生态舒适性产出评价模型,研究将农业生产经营收益纳入森林经营收益核算体系中进而建立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收益的预测和评价模型,选择了华北平原常用的林—粮间作的复合经营模式进行综合收益预测与分析,演示建立的综合收益预测模型的工作原理,为林农复合经营实践提供经营收益的预测结果,辅助经营决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有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有螺滩地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林农间种、窄株宽行、低坝高拦发展水产等技术建立的林农渔复合生态系统,不利于钉螺孳生,灭螺防病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林业生态建设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粮食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平原地区利用自身优势在营造农田防护林中采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将会为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天津武清区多年来在林农复合经营模式上的方法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通过集约经营的初果期板栗园实行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研究,探索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农、牧、副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特点的复合生产系统。结果表明,复合经营生物种类对板粟产量影响较大,栗禽、粟茶增幅明显;滁菊、森林鸡、茶叶、丹参、园林绿化苗木等复合经营方式年产值增加明显,均高于20 000元/hm2。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地人工幼林抚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人、畜干扰严重的4块退耕还林地块,营造胡桃楸和落叶松人工林。造林后3a内,分别采用常规造林抚育和林农复合经营抚育进行人工幼林管理。每年秋季进行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调查,并对4个地块人工林林地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农复合经营显著提高幼林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并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本研究为退耕还林等易遭干扰造林地的造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简述林农复合经营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建立的设计原理;总结了现有主要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三维空间配置、潜在生产力、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对人工林复合经营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构建和推广优化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扬州市江都区林业复合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林业生产中林牧、林农、林渔、林苗、林业花木、林业旅游、林间种菌菇的复合经营体系的模式和经济效益,并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林木提出拟应发展的林业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修昆  李丹  鄂丽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37-5938
以辽宁昆仑科贸有限公司的林间沙壤土地套种农作物实践为依据,分析了林农复合经营的意义和前景,简要概述了林农复合经营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间地农作物效益进行了仔细地分析,最后提出建议,为其他从事林业的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籽粒苋资源及其在林农复合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有苋属植物13种,籽粒苋是以籽实利用为主的一类苋植物种和品种的总称。籽粒苋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抗逆性强和栽培季节限制小等特点,在林农复合经营中发挥着维持配置要素间物质能量下沉传递的功能,因此成为林农复合经营设计中的优良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农户对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的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业是浙江省林业特色产业之一,是产区林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传统经营模式已经引起生态性问题,推广山核桃的生态化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以山核桃主产区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县为案例,通过对5个乡镇152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和多群体的参与式访谈,深入分析了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动因。结果表明,林农在经营决策中注重经济利益,经营成本、技术和资金是影响林农采用生态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林农意愿区间差别显著。推行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应从宣传教育、技术研发、林道建设、完善信贷等方面展开。图2表3参14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现状(一)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林农增收的新途径。以林菌结合的森林蔬菜产业、林农复合经营、林禽产值占40%。的增收入来自林下经济发展,发展林下经济让广大林农尝到甜头。(二)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拉动农村内需的新举措。全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林农从林业上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同时也拉动了农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