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中国龙虾的人工繁殖及早期叶状幼体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龙虾的繁殖季节在4-9月,每尾雌虾可抱卵2-3次,抱卵盛期在6-7月份。在水温26-29℃的条件下,雌虾抱卵后在18-22d内孵出叶状幼体,叶状幼体破膜时间一般为19:30-23:00,高峰期出现在21:00-22:30之间,初孵幼体平均体长为1565.79±24.57μm。在静水、无投饵条件下的生存指数SAI值可作为检测叶状幼体活力的一个指标,其大小为30.50-80.67。SAI值的变化与时状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呈正相关。经方差分析,各实验批次的Ⅰ期叶状幼体存活率与变态率差异不明显,Ⅱ期幼体之后呈显著性差异,叶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33-35。  相似文献   

2.
薛素燕  毛玉泽  方建光  赵法箴 《水产学报》2016,40(11):1705-1712
采用发育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观察描述了中华原钩虾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了胚胎发育与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的抱卵量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抱卵雌虾通过抱卵板附着胚胎,在育卵袋内孵化幼体。水温15~27°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加快;21°C恒温条件下,中华原钩虾胚胎发育全程大约需要220 h,离体培养受精卵和亲体抱卵孵化基本同步。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公式计算出胚胎的发育温度阈为6.02°C,有效积温为137.30°C·d。研究表明,中华原钩虾的前几次卵裂为全裂,后转为表面卵裂,初孵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温度对其胚胎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白洋淀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捕获的抱卵虾中挑选出200 kg作为孵化用亲虾,经1020 d培育,受精卵破膜孵化出幼体。自然水温(2020 d培育,受精卵破膜孵化出幼体。自然水温(2030℃)条件下,青虾初孵幼体经2530℃)条件下,青虾初孵幼体经2530 d的培育,生长发育成体长1.030 d的培育,生长发育成体长1.01.5 cm的仔虾。2013年,利用450 m3水体共培育仔虾4 800万尾,培育密度最高达15.6万尾/m3,最低6.8万尾/m3,平均11.1万尾/m3。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自制离体孵化装置,对日本米虾(Caridina japonica)不同发育期胚胎进行离体孵化研究,结果显示,水温为25.5℃时,日本米虾受精卵孵化大约需要25 d,发育积温为637.5℃。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和膜内溞状幼体期8个时期。各期离体胚胎均能孵化出幼体,膜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0.7±2.4)%,非离体孵化的对照组为(79.1±4.9)%,二者差异不显著;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28.2±2.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离体胚胎所孵化出的Ⅰ期(ZⅠ)和Ⅱ期溞状幼体(ZⅡ)的变态率无显著差异。温度对日本米虾前溞状幼体期胚胎离体孵化影响显著,在15.0℃~32.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逐渐缩短,15.0℃时,前溞状幼体离体孵化时间为(436.8±124.8) h,32.5℃时缩短至(228.0±88.8) h,但温度高于29.0℃时,孵化出的幼体变态率开始下降。本研究可为日本米虾繁殖生物学及甲壳动物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受控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和30℃)和盐度(盐度5,10,15,20,25,30和35)以及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的数量受水温影响显著(P<0.05),20℃幼体孵化率最高,平均每只亲体孵化幼体30.67个。水温对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十分显著(P<0.01),15~25℃范围内,幼体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水温25℃时达到最大值,平均日增长体长为0.23 mm/d、体质量平均日增长体质量为0.20 mg/d,特定生长率体长为6.40%/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15.79%/d;当水温高于25℃,钩虾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降低。根据相关性方程式推算其最适孵化温度为21.5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中华原钩虾幼体的存活率受温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0℃钩虾幼体存活率最高,为98%,30℃存活率最低,为87.67%。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孵化幼体数量、存活率及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对盐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温度对中华原钩虾种群发展的影响要大于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脊尾白虾的抱卵亲体和幼体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性较强,在温度18 ̄24℃,盐度12 ̄28‰下均能进行正常的早期胚胎和幼体的发育,脊尾白虾的胚胎发育从囊胚期到孵化出共经5期,幼体发育共经6期发育成仔虾;在实验范围内,亲体孵化时数、孵化率、幼体发育时数和幼体存活率与温度成正相关,与盐度成负相关。另外,实验中亦发现其绝对抱卵量与体长、体重均呈正相关,其直线方程分别为Y=1,243.665L-3,420.67,(r=0.9357);Y=683.4872W-171.004,(r=0.9660)。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青虾养殖中获得虾苗的途径,1987年,我们采用套装网箱设置在缓流水的河沟水体中进行青虾人工繁殖试验。自6月20日放养6公斤,1068只抱卵雌虾(规格5.5—7cm,平均绝对抱卵量2500粒)至6月30日,经11天孵化结束,至7月24日,经35天共培育出1—1.8cm的幼虾7万只,出苗率(幼虾数与总抱卵数比率)为2.62%。累计取出孵化后的亲虾5.5公斤(活虾)作为鲜活商品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条件下,鼋的受精卵在日平均温度29.91±2.11℃,积温为42 396℃·h,孵化基质(沙)的含水量在6.5%~8.5%之间的条件下,孵化时间是58 d。刚孵出的幼鼋体重12-12.5 g,体长4.4-4.5 cm。幼鼋以鱼、虾和蚯蚓为开食饲料。  相似文献   

9.
海南沼虾繁殖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沼虾(Macrobrachium hainanense)是海淡水洄游虾类,在我国,分布于浙南瓯江中下游及两广、海南地区。肉眼区分雌雄虾最主要依据是雄虾第二腹足内肢内侧具有一细长棒状雄性附肢,而雌虾则无此附肢。雌虾在水温20℃左右,进行生殖蜕皮,然后,雌雄虾交配,雌虾抱卵。雌虾抱卵量2 000~10 000粒,随个体大小而异。卵椭圆形,长径0.55毫米,短径0.45毫米。在水温31℃的水族箱中,从雌虾抱卵到仔虾出膜约需11天。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验室内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6±1) ℃的条件下,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发育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预备孵化期和孵化期;胚胎发育早期卵径无显著变化,保持在2 mm水平,仅在预备孵化期卵径开始显著增大;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表现为橄榄绿色-灰绿色-灰褐色-棕褐色-红褐色-暗红色的变化趋势;水温26 ℃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5 d左右;刚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体相类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水温25 ℃条件下,盐度0~8时克氏原螯虾的受精卵均可孵出幼体.但以盐度0~4时孵化率较高,每个亲体平均孵出的幼体数量较多,高出此盐度范围时孵化率明显降低,且随着盐度升高,孵化时间延长.试验表明,0~4的盐度为克氏原螯虾孵化的适宜盐度,孵化率较高,孵化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水温(25±1) ℃时,将体质量(3.11±0.10) 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饲养在120 cm×60 cm×20 cm的水族箱中,密度分别为14尾/m^( 2) (低密度组)、28尾/m^( 2) (中密度组)和42尾/m^( 2) (高密度组),研究室内养殖不同密度对生长、摄食、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8周的养殖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28尾/m^( 2) 组中,其特定生长率[(1.82±0.12)%/d]和质量增加率[(196.73±0.76)%]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 0.05)。摄食率与养殖密度成正相关,即42尾/m^( 2) 组的摄食率高于14尾/m^( 2) 组和28尾/m^( 2) 组。28尾/m^( 2) 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4尾/m^( 2) 组的消化酶活性( P< 0.05),但与42尾/m^( 2) 组差异不显著( P >0.05)。不同养殖密度对非特异性免疫有显著影响,28尾/m^( 2) 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 P< 0.05)。综合所有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28尾/m^( 2) 的养殖密度最适合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养殖。  相似文献   

13.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性成熟年龄为1年左右;雌虾最小体长为6.4 cm,最小体重为10 g;雄虾最小体长为7.1 cm,最小体重为20 g。5~9月为交配期,其中以6~8月为交配高峰期。克氏原螯虾交配后大约为30 d左右产卵。繁殖期为7~10月,高峰期为8~9月。10月底以后抱卵的虾由于水温逐步降低,一直延续到第2年春季才孵化。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栖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 cm。卵巢为一次产卵类型。雌雄比例为1∶1。克氏原螯虾的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变动范围为172~1158粒,平均为517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W)的变动范围为2~41粒/g,平均为21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的变动范围为47~80粒/cm,平均为63粒。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为20.0±0.5℃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0、3.0、6.0、9.0、12.0)和不同体重(平均体重为7~8 g、19~20 g两种规格)对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CO2排出率以及NH3-N排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度条件下(0~6.0),两种规格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盐度为6的条件下代谢水平达最高值,此后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显著下降(P<0.05);相同盐度下,小规格(平均体重为7~8 g)克氏原螯虾的耗氧率、CO2和NH3-N排泄率显著高于大规格虾(平均体重为19~20 g)。相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呼吸商、氧氮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大规格的克氏原螯虾呼吸商和氧氮比显著大于小规格的虾(P<0.05),前者的代谢率极显著低于后者(P<0.01)。  相似文献   

15.
亲缘关系对克氏原螯虾仔虾种内斗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源于1、2、3、4尾雌虾的克氏原螯虾仔虾以4种方式混养,每个混养群体共有仔虾24尾,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对幼年螯虾种内斗争影响显著。随着仔虾来源的增多即亲缘关系复杂性的提高,螯虾的存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残虾率、体长变异系数、体长增长率总体上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6.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酚氧化酶(PO)为材料,采用L-DOPA为反应底物,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PO活力,研究克氏原螯虾PO的特性,为其免疫学研究及优化PO准确测定方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PO活力最高时的温度为35℃,低于和高于35℃活力逐渐下降,45℃以上活力迅速下降;0℃仍具有最高活力的24%。在pH4.0~9.5内PO均具有活力,鳃组织最佳pH5.5,血清最佳pH6.5。因此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5℃,pH5.5(鳃)或6.5(血清)。以上结果说明冰浴终止反应法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要慎用。  相似文献   

17.
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盐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用虾体长(3.13±0.30) cm,体质量(1.82±0.21) g.25 ℃条件下,试验设置盐度0、2、4、6、8、10、12七个梯度.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盐度为2时,克氏原螯虾幼虾的耗氧率与排氨率最低,表明幼虾对盐度调节的等渗点约为2.随着盐度升高,幼虾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上升,Tukey HSD test发现,对照组、2、4、6盐度组的耗氧率、排氨率差异不明显.盐度超过0~6时,幼虾的耗氧率、排氨率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温度、pH对克氏原螯虾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为材料,研究温度、pH对其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以L-dopa为反应底物,在试验设计的温度范围(20,30,40,50,60,70℃)内,测得酚氧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为20℃,随温度升高酶活力迅速下降,该酶在20~4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而30℃时最稳定;该酶的最适pH 7.0,在pH 6.0和7.0的缓冲系统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早期发育进行了全过程观察。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川陕哲罗鲑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5个时期。在平均水温10.1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49 h出膜,所需积温为228.31℃·d。初孵仔鱼全长(11.62±0.50)mm,体重(0.0254±0.0016)g,卵黄囊体积(53.82±1.03)mm~3。背鳍原基、臀鳍原基、腹鳍原基、脂鳍原基分别于2d、4d、9d、11d时出现。17 d仔鱼腹腔出现鳔。18 d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20 d仔鱼腹部首次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26 d稚鱼卵黄被完全吸收,完全营外源性营养。52d时各鳍鳍条完全。64 d时体侧横斑纹发育完全。73 d时鳞片遍及全身,进入幼鱼期。仔稚鱼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TL=0.3766D+13.318,(R~2=0.9772,TL为全长,D为日龄),特定生长率为0.030。本研究旨在为川陕哲罗鲑的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因素对照、对比试验方法,开展温棚保温以及大、中、小不同亲本规格对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格、育苗量等繁育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年冬季最冷时节(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温棚内池平均水温较室外池高3.44℃,且温棚内池水温皆在5℃以上;温棚内池平均育苗量与室外池差异不显著(P>0.05),而培育的虾苗体质量为室外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