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akom)种实害虫的优势种为云杉球果小卷蛾(Pseudotomoides strobiiellus),祁连山区为害严重的林分平均虫果率达81.6%,是防治的主要对象。试验认为:在远离天然林分的地方建立优良性状的无性系种子园,并加强母树林抚育,改造纯林结构,保护利用天敌,增强林分对害虫的自控能力。虫害中等区可利用Bt乳剂100亿孢子/mL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喷雾和100亿孢子/g的Bt粉剂与滑石粉体积比为1:2混合喷粉防治幼虫。结合采种摘除球果,烧毁残果可杀死果轴内越冬害虫,有效降低虫口,有条件时收集果轴内的寄生蜂释放于母树林,可增加种实害虫天敌寄生蜂。严重危害区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采取烟雾剂和树干注药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1993年4-9月与法国农科院合作,北地区兴安落叶松和红皮云杉球果种实害虫危害调查的初步总结得出:危害兴安落叶松球果的害虫以球果花蝇属为主,共5种,落叶松球果花蝇。贝加尔球果花蝇,黑胸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和斯氏球果花蝇。其中斯氏球果花蝇在我国是首次报首为新记录。这几咱花蝇造成的落叶松要被害率,其中有些地区可达100%,平均为63%。以黑胸球果花蝇为绝对优势种,占花蝇种群数量的53%。兴安落叶松种子  相似文献   

3.
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尾长尾小蜂科大痣小蜂属,是云南省西北部地区丽江云杉的主要种实害虫,此害虫在云南省丽江地区1年完成1个世代,主要以末龄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每粒种子内只有1条幼虫,幼虫一生仅食1粒种子,无转移危害习性,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幼虫取食云杉种子,并在种子内化蛹,成虫羽化时咬破种皮飞出,文中还报道了丽江云杉种子大痣小蜂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球果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云杉 (PiceacrassifoliaKom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 ,其球果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受冻害、病害和虫害等影响 ,在祁连山北坡林区母树林内所造成的球果损失达 15 7%~ 2 1 3 % .冻害和病害偶发性较大 .冻害因春末夏初降雪引起 .病害为鹿蹄草金锈菌 (Chrysomyxapyrolae (DC )Rostr .)所引起的云杉球果锈病 ,夏季多雨易发生 .虫害是稳定的致害原因 ,优势虫种为云杉球果小卷蛾 (PseudotomoidesstrobilellusL .) .虫害主要在 6~ 9月造成球果早落和种子被蛀 ,被害球果产种量下降 .球果早落造成的种子损失可达 8 0 4% ,保留的球果因虫害蛀食导致的种子损失率为 11 4%~ 5 3 0 % .建议在结实采种年份加强冻害预防和云杉球果锈病、种实害虫的防治 ,并经常除治枝梢和叶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麻风树种源间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位于海口市东山林场试验基地的2 年生麻风树种源的种实特征进行了调查,主要研究了麻风树种实的遗 传变异。种源来源包括泰国、越南以及我国云南、四川、广西、贵州、海南等43 个种源。对麻风树种实的单果均质 量、百粒质量、出仁率、出籽率、种子大小、种子含油量等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麻风树种源间种实呈显著的地理 变异趋势,单果均质量、百粒质量和种子体积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尤其是单果均质量和种 子百粒质量存在极显著的地理变异。本文揭示了麻风树种实性状变异规律与特点、性状指标间的关联,对海南省 发展麻风树产业和促进麻风树种实经济性状的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酸角果实品质,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19份酸角样品的15项果实品质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肉湿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数、种子千粒重存在显著负相关;种子质量百分比与果肉质量百分比、可食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2)前6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182%,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2.182%;(3)酸角果实15项品质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可简化为单果重、可食率、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糖酸比和厚宽比6项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樟子松种子需求量日益加大。但在樟子松大量结实的时期经常受到种实害虫危害.严重影响了樟子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进入了以生态治理为主的阶段.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技术进入到了以无公害防治技术为主的阶段。该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樟子松种实害虫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樟子松种实害虫的防治工作.保护好樟子松种质资源及其可持续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樟子松种子需求量日益加大。但在樟子松大量结实的时期经常受到种实害虫危害,严重影响了樟子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进入了以生态治理为主的阶段,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技术进入到了以无公害防治技术为主的阶段。该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樟子松种实害虫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樟子松种实害虫的防治工作,保护好樟子松种质资源及其可持续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麻风树单果均质量、百粒质量、出仁率、出籽率、种子体积、种仁含油量和单株果实产量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对无性系进行评选.【方法】对海口市新海林场3年生麻风树无性系试验林33个无性系的种实特征进行调查;通过聚类分析,对参试无性系进行分类,并作综合评定.【结果和结论】麻风树无性系间在种实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18号无性系百粒质量最大,26号和20号种仁含油量最高;百粒质量与单果均质量、种子体积和种仁含油量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种仁含油量除与出籽率和种子体积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性状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经综合评价,初步确定1、30、18、15和25号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1987年中法联合调查中国东北部针叶树种实害虫报告之三。在被害的云杉球果内饲养出一种小卷蛾,经鉴定为球果艳小卷蛾(Barbara fulgcns Kuznetsov),是云杉球果的新害虫,我国新记录。文章描述它的形态特征、简要的生活史以及寄主和被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桔小实蝇在龙眼果实上产卵成功率测定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为害水量的害虫,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被认为是其寄主之一,但经过对桔小实绳在龙眼果实上产卵成功率的测试试验,证明此虫只可在受了伤的果实的伤口处成功产卵,而不在健全的龙眼果实上成功产卵。  相似文献   

12.
沿海棉区棉株生育动态及其在害虫管理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组建沿海棉区棉花生育模型,确立各阶段所需生理时间,并分别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果枝、果实数作定量描述。模拟棉花在不同发育阶段时花蕾被害量与棉株补偿能力和产量与其调节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得出花蕾受害的敏感时区为77-88生理日(PD),组建了花蕾的受害时间与受害量和产量增减率的模拟模型,得出花蕾受害的临界时间和临界数量的两个方程。在此基础上组建以棉花生育状态为指标的动态防治阈值模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甜瓜杂交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瓜龄天数的延长,甜瓜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质量增加,瓜龄38d单瓜结实数最多;在后熟期0~10d,随着时间的延长,种子产量和质量逐渐升高,但后熟期15d时,单瓜结实数、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瓜龄38d,后熟期10d的甜瓜种子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产量最高,可作为生产上制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反季节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动态,为制定高产、优质四季蜜龙眼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测定反季节四季蜜龙眼发育期果实的纵径、大横径、小横径、单果重、果皮重、果肉重、种子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别采用多项回归和求导方法建立四季蜜龙眼果实的生长发育数学模型和物质累积速度模型。【结果】反季节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需108 d,成熟阶段历时21 d。果径生长曲线前期上升较慢,中期上升较快;果肉重、果皮重、种子重和单果重在花后52 d开始快速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花后66~94 d快速增长,最高峰达25.1%。根据果实各指标数据建立的四季蜜龙眼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拟合出多项回归方程式,其中纵径、大横径、小横径、单果重及果肉重的拟合方程为二次方程,果皮重、种子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拟合方程为三次方程,动态模型回归方程经F检验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00,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物质累积速度模型显示,果实纵径、大横径和小横径及单果重和果肉重5个指标的累积速度模型为一次直线方程,果皮重、种子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累积速度模型为二次方程。【结论】四季蜜龙眼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其数学模型可作为制定四季蜜龙眼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措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宁水果玉米有机种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水果玉米的有机种植技术,按照GB/T 19630《有机产品》标准,进行了水果玉米有机种植试验,初步形成了南宁水果玉米有机种植技术操作规程,总结了其主要技术措施.着重介绍了水果玉米有机种植过程主要生产技术环节,包括产地选择和整地要求、水果玉米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方法、播种育苗、田间水分管理、追肥培土、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鲜食葡萄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园地选择、品种选择、种苗管理、花蔓枝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影响因素和目前的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与阐述,并利用HACCP体系对鲜食葡萄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夏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皖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常发的病虫草害,从玉米拌种、播种到收获整个生育期着手,选用新型药剂,优化植保技术在玉米生长期的应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应用植保技术的示范田比常规防治田、空白对照田的苗情好,病虫草害明显减轻,产量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8.
赤峰地区文冠果开花坐果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峰市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坤都、阿鲁科尔沁旗东山地区文冠果林分为材料,调查其开花坐果性状特点。结果发现:赤峰市文冠果坐果数和坐果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4.04%、78.87%)均非常大,可孕花数的变异系数最小(16.97%)。文冠果群体平均坐果率4.35%。3个地区的开花坐果性状差异显著。可孕花数、坐果数、坐果率、花朵密度都是翁旗最高,花序长则是东山的最长。由产量性状与开花坐果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可孕花数、坐果数、坐果率均与果实和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序长分别与种子和果实产量、种子和果实横纵径、每果种子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朵密度与果实产量、果实横纵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子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对种子产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坐果数、坐果率、花序长、可孕花数、花朵密度。可孕花数与芽萌动期呈显著负相关、与展叶期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