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牛皮蝇蛆病在当地放牧的育成牛中感染率高达99.52%,感染强度6~60个,平均17±7.7个。牛皮蝇的侵袭,使每头牛产肉减少15~20kg,母牛每日产乳下降1.86kg;因"跑蜂"引起跌伤,死亡率1.5%~2.8%;使皮张最贵重的核心部位-背、腰、荐部被大量破坏,受损率86.27%,平均每张皮上的虻眼虻斑数23±17个,使皮张利用率和价格降低30%~50%。引进国外特异的ELISH检验技术,对流行区25头牛  相似文献   

2.
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牛感染后增重降低,产肉量减少10%,泌乳牛产奶量下降20%,幼年牛成活率下降2.47%~10%[1],90%的牛皮带有不同程度的"虻斑"和"虻眼",带有"虻眼"的每张皮损失面积平均为0.58m[2]给  相似文献   

3.
我县现有牦牛19115头,年产牛皮5000张左右,由于牛皮蝇幼虫对牛皮造成大量虻眼和虻斑,收购时牛皮等级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6年12月对来自达卡等7个乡上交屠宰的1322张鲜牛皮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受皮蝇幼虫侵害形成虻眼、虻斑的1148张,占86.18%,受害强度为0—45个虻眼(或虻  相似文献   

4.
采用牛背部瘤疱计数法,对玉树地区未防治牛牛皮蝇进行检查,未防治牛感染率为60.33%,平均感染强度4.7个,其中:犊牛感染率73%,平均感染强度8.38个;幼年牛感染率75%,平均感染强度5.09个;成年牛感染率33%,平均感染强度1.92个。同时检查防治牛皮蝇感染情况,防治组的平均感染率下降了92.81%,平均感染强度下降98.51%。同时,对今后的牛皮蝇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牛皮上皮蝇幼虫感染及残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皮蝇蛆病不但会使牛只消瘦,体重下降,幼畜发育受阻,甚至死亡,而且使肉、乳的数量、质量下降,特别是皮革质量降低并部分废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我县1981年对10头死亡牛皮张的检查,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43.6个,范围3—184个,27处虻眼残损12cm(直径),残损范围  相似文献   

6.
牦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与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临床触摸背部皮下瘤疱和皮肤虫孔的方法,检查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近30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未经防治牦牛皮蝇幼虫感染率为50.4%~93.3%,严重地区高达100%,感染强度2.92~20.98个;剖杀检查牦牛皮蝇蛆,感染率为75%~100%,感染强度0~315条。调查牛皮蝇蛆病对牦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期比较在冬春季枯草期感染牛比未感染牛体重下降10%~15%,泌乳牛产奶量降低10%~20%,90%~100%的牛皮带有不同程度的“虻斑”和“虻眼”,20%~30%的牛皮无法利用。对牦牛饲养业和制革工业造成了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牛皮蝇蚴病在我省分布很广,其幼虫阶段主要寄生于牛的腰背部,对犊牛危害严重。冯兰洲氏于1953年在天祝松山共检查了300多头牛,几乎全部感染。甘南地区和乌鞘岭一带牦牛皮蝇蚴病亦非常严重,感染率几乎100%。农区耕牛的牛皮蝇蚴病感染率也很高,如张家川县阎家乡草川梁牛皮蝇蚴病感染率为87%,夏河县成年牛感染率为65%,临夏州全州感染率为41.1%,康乐县景古乡为100%。本病不仅使牛的产奶量损失20%,产肉量损失10—15%,硝制后皮甘损失25%,而且能造成牛只冬春季节的大批瘦弱死亡,尤其是1—2岁的犊牛,因此对牛皮蝇蚴病的防治十分必要。我们于1988年开展了倍硫磷防治牛皮蝇病的试验和推广工  相似文献   

8.
1983年我站首次在全县开展牛皮蝇病防治工作(文见本刊1983年第6期)。1984年3月、5月两次调查了牛皮蝇第3期幼虫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文见本刊1985年第5期)。1985年我们又对牛皮蝇防治效益,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皮张虻害调查:1983年防治牛皮蝇病前,在河卡采购站对收购冬宰牦牛皮100张进行调查,虻害37张,虻害率37%,无虻害数63张,无虻害率63%;经过连续两年应用倍硫磷防治后,于1985年仍在河  相似文献   

9.
朵红 《中国动物检疫》2009,26(11):52-53
经过连续数年防治,用不同剂量的阿维菌素透皮溶液防治牦牛皮蝇蛆病,试验组1防治牦牛137头,感染0头,感染率为0,驱净率100%;试验组2防治牦牛180头,感染0头,感染率为0,驱净率100%;试验组3牦牛128头,给予安慰剂,自然感染24头,感染率为18.75%,平均感染强度1.71个。应用推荐剂量的1/2和1/4防治牦牛皮蝇蛆病,效果显著。结论:牛皮蝇自然感染回升快,防治工作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防治牛皮蝇蛆病的药物成本,用不同剂量的阿维菌素透皮溶液对牦牛皮蝇蛆病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2剂量组(285头)的感染率降为0,驱净率100%;1/4剂量组(234头)的感染率亦降为0%,驱净率100%;134头对照组牦牛中感染124头的感染率为92.5%,平均感染强度8.38个.应用推荐剂量(0.1mg/kg)的1/2和1/4防治牦牛皮蝇蛆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皮蝇幼虫感染对牦牛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皮蝇幼虫感染对牦牛生产的影响是:3月中旬当年产犊的11头感染母牛比9头未感染母牛平均体重少29.05公斤,6、7、8三个月日平均产奶量少0.45公斤(28.13%);3月中旬2岁的11头感染牛比30头未感染牛平均体重少15.98公斤;3月中旬登记,经过一个青草期放牧后9月中旬测重,1.5岁的11头感染牛与14头未感染牛比较、2.5岁的13头感染牛与22头未感染牛比较,平均体重差异不大;据对26张剖检的周岁内犊牛原皮统计,虻眼、虻斑损毁面积是总面积的12.59%;犊牛存活率可由防治前的86.79—85.62%提高到95.26%。除9月中旬测重的1.5岁和2.5岁牛外,其余各项用生物学统计法检验,差异均显著,表明皮蝇幼虫感染对牦牛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地区牛皮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呼和浩特地区牛皮蝇蛆病的病原是牛皮蝇(Hypoderma bouis)和纹皮绳(H.lineatum)。该病流行的高峰期是5~7月,其中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显最高峰。蒙古感染率高,平均感染率为83.33%,平均感染强度为2.34条/头;黑白花牛感染率低,平均感染率为0.52%,感染强度为2.00条/头。引起当地牛皮蝇蛆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除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5月份采用触摸牦牛背部皮蝇瘤疱的方法调查牦牛400头,其中防治牛288头,感染28头,感染率9.72%,平均感染强度2.55;未防治牛112头,感染32头,感染率28.57%,平均感染强度4.25。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牦牛生产性能。为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巩固共和县牛皮蝇病防治效果,加大  相似文献   

14.
一、防治前的调查:我县防治牛皮蝇病已历时4年,防治前的1983年3月和5月两次对全县12个乡39个点进行了,45次调查,检查牛4519头,感染率为63.44%,感染强度6.8个,感染范围0—148个。二、防治效果的调查:每年10月10日到11月上旬用倍硫磷肌肉注射防治牛皮蝇,翌年的3—5月份进行防治效果考核。4年共抽查牛10391头(次),平均感染率为23.35%,感染强度0.99,范围0—68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青海省海晏县牛皮蝇蛆的感染情况,巩固海晏县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效果,近年来通过手触摸牛颈、肩、背腰、臀等部位皮下瘤疱和虫孔的方法,对牛皮蝇蛆感染情况与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晏县各地均有感染,自然感染率最高达到了97.56%,感染强度达11.55个,犊牛感染率最高,幼牛次之,成年牛最低。经药物防治后,牛群牛皮蝇蛆的感染率大大降低,甚至可降到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剖检法在2008年9、10月份检查牦牛皮蝇1、2期幼虫;采用触摸法在2009年3、5月份临床检查未使用药物防治的牦牛皮蝇幼虫,采集成熟3期幼虫,进行牦牛皮蝇蛆病感染情况调查与病原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显示:2008年剖检牦牛皮蝇第1期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3.93%,平均感染强度30.6条;2009年3、5月份触摸检查牦牛背部皮下皮蝇幼虫寄生形成的瘤疱和成熟第3期幼虫脱落形成的皮肤虫孔,4个调查区平均感染率63.91%,平均感染强度5.45个;1岁、2~3岁、成年牛的感染率分别为81.65%、63.16%和31.88%,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7.8、4.9和3.5个,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水平呈下降趋势。调查地区牦牛皮蝇蛆病的病原虫种有中华皮蝇蛆、纹皮蝇蛆和牛皮蝇蛆,其比例分别为82.35%、11.77%和5.88%。  相似文献   

17.
朵红 《中国奶牛》2009,(11):49-50
为降低牦牛皮蝇蛆病防治药物成本,用不同剂量的阿维菌素透皮溶液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2剂量组338头,感染0头,感染率为0%,驱净率100%,驱虫率100%;1/4剂量组194头,感染1头,感染率为0.52%,感染强度4个,驱净率99.5%,驱虫率96.5%;对照组牦牛76头,感染50头,感染率为65.8%,平均感染强度2.3个.因此,建议使用推荐剂量的1/2和1/4防治牦牛皮蝇蛆病,既降低了成本,效果也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阿维菌素泼背剂对306头幼年牦牛进行牛皮蝇病的防治,并于2007年4月进行了防治效果的考察,结果防治群感染率为阴性,而对照群的感染率为99.33%,感染强度4.77个瘤包/牛。  相似文献   

19.
一、防治前牛皮蝇感染情况1983年3—5月,我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山、亚高山和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宗务隆、茶卡、戈壁三个公社的部分生产队,分两次共抽查593头牛(黄牛、牦牛),以触摸牛体颈、背、腰、臀部瘤疱的方法检查,结果阳性牛240头,感染率为40。47%,瘤疱总数2699个,平均感染强度4.6,感染  相似文献   

20.
河南县牛、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我县牛羊棘球蚴的感染情况及其危害,我站于1991年9月21日至10月25日对3067头(只)牛羊进行了宰后脏器检查。一、牦牛感染情况:检查牛1041头,感染牛671头,感染率64.46%,共检出包囊2719个,平均感染强度2.61,范围0—39。其中,母牛的感染率为77.36%,平均感染强度为4.15,比犍牛感染率高19.41个百分点,平均感染强度高2.03;成年牛的感染率为66.22%,平均感染强度2.83,比幼年牛(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