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上海远郊土地置换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特别是对上海试点区域土地置换的实践分析,指出土地置换中的制度真空不利于社会稳定,要通过土地所有权的提升和确定土地的经济属性来弥补,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今年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上做出了两项重大决策:一是鼓励城郊农民以土地置换社会保障;二是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化经营制度,实行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改革措施一经出台,立即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被部分学者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3.
马立军  王明成  贾慧峰  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40-3041,3044
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基于政府视角分析了以江苏省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双置换"的制度。认为相对要素价格变动提高了地方政府实施"双置换"的意愿;"增减挂钩"政策出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转制度选择集合。指出"双置换"制度不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双置换"制度推进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国土地流转制度作为研究主题,回顾了美国土地流转演变过程及土地流转制度的基本架构,分析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土地抵押贷款制度、土地发展权和土地信托制度运行模式。旨在通过对美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分析,为完善中国农业土地流转制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45-1049
在对土地置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界定;对云南省目前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东、中部地区发达城市在城市边缘区置换成功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云南省在非权属性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运作上相对成熟,但在城市边缘区权属性土地置换上,置换模式和土地置换后对置换区农民的补偿方式明显单一,并提出了云南省城市边缘区土地实现有效置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是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从古至今,中国的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氏族共有制、国家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等所有制形态的变迁。从我国土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得知,平均主义思想是长期影响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土地制度改革受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制约,土地制度改革始终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双置换正逐渐成为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镇一体化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一种新模式。土地双置换主体是村民,其土地双置换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村民是否能够很好的适应置换后的新环境。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土地双置换的实施状况,对农村土地置换实施的基本情况、村民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探讨增强村民拆村入社适应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土地制度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更高层次理解当前的土地制度及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中国土地制度史"枯燥无用。要想改变这种认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和揭示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历史规律,在历史的观照下增强"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解剖当前的土地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赞比亚的土地制度为双重土地所有制,即传统土地所有制和官方登记的租借制土地所有制两种制度并存.在传统土地所有制中,酋长在获得其人民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土地分配.从现代土地制度的观点来看,这种制度并不能很好地保证所有者的权益,但实际情况证明这种制度在当地部落居民中运转良好:登记的租借制土地所有制由于步骤复杂和缺乏专业人才等原因运转不灵.赞比亚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对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中国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人瞩目,历朝历代对土地制度的探索和安排,对我们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以史为鉴探索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等,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简述中国历代土地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三个层面,剖析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从明晰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健全土地使用权制度,维护土地稳定使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助推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强配套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纠纷化解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58-17459
对农村土地纠纷化解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在分析当代中国农村土地纠纷化解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框架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制度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制度创新、交易费用等诸多角度,深入探讨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山梅  于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16-12217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具体产权制度的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构想,以应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包括制度创新、交易费用在内的诸多角度,深入探讨了农地流转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立达  郝梦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66-18568,18590
总结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演变及主要特征,探讨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路径依赖,深入分析了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的制度困境,对加快建立我国农村宅基地市场化退出机制提出了若干理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申红卫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80-11582
分析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现状,在评析我国目前4种农地所有制创新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实行土地农户所有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模式定位。  相似文献   

17.
何美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30-9731
就一般意义而言,非正式制度构成了农地产权制度合法性基础,影响农地产权制度的执行成本,制约着农地产权制度执行效率和变革方式。当前,非正式制度中的公有观念、家庭本位观念、平均思想和恋土情结,对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制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弃传统的综述框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乡村旅游用地与农村集体用地的关系,其实质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基于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合理利用。乡村旅游用地的获取一般有征地和土地流转两种途径。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用地的开发对农民的土地权益造成诸多损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创新乡村旅游用地开发模式,建立具有旅游禀赋的土地产权交易机制是优化乡村旅游用地获取途径,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志伟  郭田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43-13144,13179
首先阐释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及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的意义,然后重点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改革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