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淮北地区小麦育种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阐述了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育种的几个问题,主要有:选育高产品种、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逆品种等,为该地区小麦的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选育方法、资源调查、选择育种以及良种选育等方面探讨了油茶良种选育技术。该课题的研究将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防止了因非良种种苗造林而形成新的低产林,确保油茶产业发展不走弯路,健康发展,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3.
晋豆37系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晋豆11为母本,埂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山西省晚熟组大豆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介绍了晋豆37的选育过程、在山西省晚熟组大豆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并就选育过程谈了选育技术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秋季菜豆产量低、适宜种植的品种少的问题,选育了菜豆新品种连农无筋6号,并介绍了该新品种的选育经过、选育结果、品种特点、适宜地区及栽培要点等。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数据来源,以1985—2017年的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地域分布、研究机构和研究作者、选育品种等方面对桃品种选育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桃品种选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桃品种选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隆平麦6号是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以烟361为母本,西农97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的小麦品种,本文概述了该品种的亲本选配、杂种后代选育、品种特征特性,总结并分析了作者对于隆平麦6号的选育与体会,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两优671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育种方法、技术路线、选育原理和选育过程等方面阐述了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两优671的选育经过,总结其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优质与高产、高产与抗病之间难以有机结合的技术难题,建立了“以优质高产为核心、抗病作保障”的育种目标与后代群体多世代、多生态、多病区同步筛选鉴定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选育出的花生新品种有效融合了亲本的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基因,多个目标性状得到了协调改良,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较好生态适应性花生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作者以濮花36号的选育过程为例对该选育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为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来了解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标记评估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它们的选育潜力。结果显示,在3个选育群体的72条序列中共确定40种单倍型,群体间存在5种共享单倍型,3个选育群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范围为0.670~0.978,核苷酸多样性(π)范围为0.004 16~0.006 2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范围为3.935~5.960,群体内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 561~0.004 538,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π、K)略高于F_0群体。3个选育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F_(ST))范围分别为0.004 039~0.004 700和0.046 4~0.138 6。3个选育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均显著(P0.05),3个选育群体与F_0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选育潜力较大;同时,选育群体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可见不同方向上的累代人工选育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粱优良恢复系吉95106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总结了吉9510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详细介绍了以吉95106为父本选育出的吉杂203号的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及适宜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1.
花生新品种福花3号的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泉花10号为对照,研究了福花3号的生育特性。福花3号由于前期花量大,有效花、果针数、饱果数、成针率、成果率均比对照高;除了在幼苗期LAI比对照低外,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均比对照高;幼苗期的NAR比对照高31.31%,开花下针期的NAR比对照低12.4%,结荚期的NAR比对照高18.4%,饱果成熟期的NAR比对照低24.2%;干物质积累率幼苗期为1.28%、开花下针期为28.5%、结荚期为48.3%、饱果成熟期为21.9%、产量形成期为49.6%;结荚期经济系数为36.99,饱果成熟期为47.49;保持一定的干物质积累率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是其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生理基础,有较多的干物质充实到库中,库、源的协调性好,因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找制约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单产的主要因素,明确提高单产的技术途径。[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2010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品种稳定性进行分析,8个品种分别为白06-330(多粒型)、引种花选10(珍珠豆型)、2001-1(多粒型)、2008-8(珍珠豆型)、引种06测B8(珍珠豆型)、引种08测A2(珍珠豆型)、扶花1号(多粒型,对照1)、白沙1016(珍珠豆型,对照2),6个试验地点分别为白城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扶余县、双辽市、洮北区林海镇。[结果]2008-8最稳定,扶花1号次之,而白沙1016排在第6位;扶花1号、白沙1016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从AMMI模型得到制约吉林省单产的品种因素是扶花1号稳定性好,但是单产不高;白莎1016单产好,而稳定性不高;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品种因素对花生单产影响顺序是单株结果数、生育期﹥抗病性。[结论]提高单株结果数是提高花生单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省近几年引进的8个花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莆花4号和泉花551产量较高,福花4号、福花3号和闽花8号的综合性状优,建议对这几个花生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运用Tai模型对2005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1个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花101、福花104和泉花10号表现为平均稳定性品种,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龙花3号、龙花163等7个品种表现为不稳定性品种;莆系29表现为对环境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5.
高蛋白、高油亚比花生新品种福花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7号。2009~2010年参加江西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 680.2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5.62%,籽仁产量3 234.2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6.94%;粗脂肪含量52.02%,蛋白质含量30.19%,O/L值1.35。该品种抗旱性强,耐涝性中等,抗倒性中等,叶斑病较轻,抗锈病,感青枯病,丰产性、稳产性好,全生育期123d左右。2011年通过江西省认定(赣认花生2011004)。  相似文献   

16.
唐花10号(D5-4)花生新品种,是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冀油5号为母本、8252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基因互补遗传原理培育出的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叙述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花生新品种福花4号的生育特性,为其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以泉花10号为对照,对福花4号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开花及结实性等进行了研究。福花4号全生育期130d,主茎叶片数为17.4片,始花到终花历时天数为24 d,单株花量为43.2朵,有效花为32.2朵、有效花率为74.5%,饱果数为18.4个,且成针率和饱果率高。福花4号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LAI分别为0.1107、4.6803、3.7054和2.1458;净同化率分别为2.0737,3.2660,4.6444,2.5473;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干物质的比例分别为1.8%,31.4%,51.5%,15.3%,产量形成期为53.3%;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高,不仅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好。福花4号具有高产的生理基础,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即可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品种邢花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花5号是以花选1号为母本、P1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中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和适于机械化栽培等特点。适宜在北方花生产区春播种植或麦垄套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福建省新育花生品种的丰产性、抗逆(病)性等性状,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花生品种以供生产利用。【方法】以福建省主栽品种泉花7号为对照(CK),在明溪、南安、惠安、翔安、莆田、福清、新罗等7个试验点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产量、抗性等性状鉴定。【结果】在12个参试新品种中,荚果产量比CK增产的有6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福花0739、龙花13、0910-63和福花0721,其中,泉花806平均荚果产量最高(3930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0.36%(P<0.01,下同);龙花128平均荚果产量(3771 kg/ha)比CK显著增产5.90%(P<0.05,下同)。籽仁产量比CK增产的有4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龙花13和福花0739,其中泉花806和龙花128分别比CK极显著增产14.27%和6.62%。各参试品种主茎高37.10~68.79 cm,侧枝长41.20~77.80 cm,分枝数5.28~6.86条/株,结果枝数4.44~5.88条/株,结果数11.21~17.56个/株,饱果数9.28~14.99个/株,饱果率为76.77%~89.30%,百果重为191.41~222.01 g,百仁重为72.74~82.01 g,出仁率为58.80%~70.37%。各品种生长势、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整体表现为中~强;叶斑病级数为1.7~2.9;锈病级数0.4~0.6;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0951-13表现为抗,泉花608、莆花31和0910-63表现为中抗,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感。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含油量为48.58%~52.20%,蛋白质含量为25.62%~31.09%,油酸亚油酸比值为0.98~1.3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和千克果数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其中侧枝长与荚果产量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荚果产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结果数、饱果数、饱果率、双仁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与籽仁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出仁率与籽仁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与籽仁产量均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泉花806和龙花128的产量高、品质优,且抗逆(病)性表现突出,可进行小范围试种示范;福花0739、龙花13和01913-63产量较高,但是否适合推广仍需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了丰产、含油量高的花生新品种福花6号.该品种于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6.85 kg·hm-2,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11.05%;平均籽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