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缙云山大气氮湿沉降组成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NH3的排放量较高;2)缙云山地区大气活性氮主要是还原态的N...  相似文献   

2.
太原周边农田雨季硫氮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太原市周边典型农田区大气氮硫元素的沉降特征及其来源,于2016年6—10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基地进行了湿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中SO42-S,NH4+-N,NO3--N的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11.84,2.72,0.85 mg/L,沉降量分别是34.50,7.93,2.47 kg/hm2,SO42--S沉降量分别是NH4+-N,NO3--N的4.3倍和14倍,硫沉降占总沉降的77%,无机氮占23%,无机氮沉降中NH4+-N所占比例较高;SO42--S与NO3--N的质量浓度和沉降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和0.619,说明二者有相同的来源;降雨中SO42-/NO3-和NH4+/NO3-的加权平均浓度比值分别为13.94,3.20。该地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氮沉降以农业排放源为主;SO42--S和NO3--N沉降受周边交通运输及生活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较大。高硫沉降对农田生态系统供给氮硫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应引起有关环境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进水基质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SBR试验装置接种城市污泥成功启动反应器后,研究其厌氧氨氧化工艺对进水基质抗冲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NO2--N的降低对反应器去除NH4+-N和NO2--N影响不大,对TN影响较大。当进水NO2--N与NH4+-N质量比为0.3时,TN去除率低于50%。当保持进水基质比值不变,考察高负荷稳定运行时降低NH4+-N负荷对反应器性能的冲击,在进水NH4+-N浓度由高逐渐降低过程中,NH4+-N、NO2--N去除率高达100%,而NO3--N生成量逐渐增加。当进水NH4+-N在10 mg/L时,TN去除率降至6.5%。向低氨(NH4+-N浓度<10 mg/L)废水中加入葡萄糖后,TN去除率立即上升,当进水溶解性有机碳(DOC)为90 mg/L时,TN去除率达到90%,说明反应器可以良好的处理模拟养殖废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北8个典型湖库的50个采样点进行样品采集,分析水体中可溶性总氮(TDN)及其各组分,包括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可溶性无机氮(DIN)、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指标.结果表明,可溶性总氮中含量变化最明显的是 DON,变化范围在0.03~0.83 mg·L-1;其次是 NO3--N,其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5.0倍.黑龙江境内的6个较浅的湖库以DON和NH4+-N为主,且两者所占比例之和均超过50.0%;其余两个深水湖库(大伙房水库、松花湖)则以NO3--N为主,分别占TDN比例的94.0%和97.5%.相关分析表明,与TDN相关性最显著的是NO3--N(r=0.997,P<0.01,n=50),NH4+-N与DON呈显著正相关(r=0.425,P<0.05,n=50),但两者与可溶性总氮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缓/控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缓/控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养分(NH4+-N、NO3--N、Urea-N、DON和Total N)在不同介质中释放的动力学特性及生物效应。【方法】采用水中溶出法、土壤恒温培养法和盆栽生物试验。【结果】不同培养介质中,缓/控释复合肥5种形态氮素养分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Nt=N0(1-e-kt)、Elvoich方程qt=a+blnt、抛物线扩散方程qt=a+bt0.5表征,并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r=0.9569**~0.9999**),E1ovich方程次之(r=0.7705**~0.9933**)。缓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最大释放量(N0值)与其氮素累积释放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在水中以Total N>DON>Urea-N>NH4+-N>NO3--N,在土壤中则以Total N>NH4+-N>DON>Urea-N>NO3--N。以水为介质时,缓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释放速率常数(k值和b值)的变化序列均以Total N>DON>NH4+-N>NO3--N;以土壤为介质时,k值大小为Urea-N>DON>NH4+-N>Total N>NO3--N,b值则为Total N>NH4+-N>DON>NO3--N>Urea-N。与普通复合肥料相比,缓/控释复合肥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农学效率(NAE)及氮素生理效率(NPE)分别提高了11.4%、8.32 kg·kg-1和5.17 kg·kg-1。相关分析发现,5种形态氮素养分占总氮量的比值(Nx/NT)与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素养分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定量描述氮素养分释放的动力学方程中以一级动力学方程评价更具有实效性。与普通复合肥料以单一尿素态氮养分为主相比较,缓/控释复合肥料的不同形态氮养分更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NO3--N和高浓度NH4+-N对莴笋生长及其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生长在用自来水配制的高浓度NH4+-N营养液中的莴笋后期才受到铵胁迫的影响,同时NH4+-N处理下莴笋对介质中原有的少量NO3--N的吸收率均高于NH4+-N;2) 在NH4+-N的供给量高于植株的需氮量时,莴笋吸收的NH4+-N并不随介质中NH4+-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3)供给NO3--N 增加了植株对磷、钾、铁、锰的累积量,减少了对氮、钙的吸收量。吸氮量下降与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有关,钙累积量下降可能与自来水含有较多的HCO3-有关;4) 莴笋根、茎、叶柄、叶片4个器官中养分含量基本上不受NH4+-N 浓度的影响,但与氮素形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松北湿地位于松花江北岸,属于典型的农田与地表水体中间缓冲地带,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监测试验,运用SCS模型和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模型进行径流量和污染负荷估算,并进行相关数据的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哈尔滨松北湿地地表径流中非点源污染负荷:TN的平均浓度11.56 mg/L、NO3--N平均浓度3.68 mg/L、NH4--N平均浓度2.02 mg/L、TP平均浓度0.99 mg/L;(2)降雨径流形成初期,TN、硝态氮、氨氮的浓度较高,1个小时后,浓度开始下降。TN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后55 min,TP峰值出现在径流形成25 min,呈波浪型下降;(3)降雨两日后湿地水体中的TN、NO3--N、NH4+-N、TP浓度均有大幅度的下降,且浓度均低于农田径流中污染物的浓度,其中,TN减少了74.22%、NO3--N减少了50.38%、NH4+-N减少了77.94%、TP减少了17.91%。说明松北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有很好的截留和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型硝化抑制剂NP对黑土无机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微胶囊(NP)对黑土中无机氮(NH4+-N、NO3--N、NO2--N))转化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黑土的最佳施用量,可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室内培养的试验方法,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温度25℃条件下,设不施肥、单施尿素、尿素+0.5%硝化抑制剂、尿素+1%硝化抑制剂、尿素+3%硝化抑制剂5个处理,其中,施肥处理的N使用量均为0.6 g/kg(土),硝化抑制剂的使用量为纯N用量的比例,测定了NP不同用量对土壤NH4+-N、NO3--N和NO2--N含量以及p H值的影响,并评价了NP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施用NP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显著单施尿素处理,NO3--N和NO2--N含量均显著单施尿素处理;土壤NH4+-N含量与土壤p H值呈正相关;NP不同用量处理的土壤NH4+-N、NO3--N和NO2--N含量以及p H值差异均不显著;NP显著抑制了土壤NH4+-N向NO2--N的转化,进而降低了土壤NO3--N的含量。综合评价,推荐NP的使用量为纯N用量的0.5%。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生物活性滤池对水中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氮(NO2--N)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采用连续流生物活性滤池装置开展试验研究。试验期间进水NH4+-N在0.69~1.25 mg·L-1,NO2--N浓度为0.06~0.38 mg·L-1,试验装置处理规模为180 L·d-1。结果表明,挂膜成功时,NH4+-N和NO2--N去除效率分别为71.32%~77.78%和87.1%~98.6%;稳定运行期间异养菌和硝化细菌空间竞争较弱,表现在沿程对CODMn、NH4+-N和NO2--N去除效果集中在35 cm以上的空间;在低于5℃状况运行,生物活性滤池对NH4+-N有稳定的去除,而NO2--N去除效果出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供应氨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条件下,试验研究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3个株系(Ld-1,Ld-2,Ld-3)的生长、氮吸收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结果表明,供应NO3--N和供应NH4+-N相比,前者使外生菌根的生长量显著增加,NR活性显著提高,但菌丝含氮量显著降低.此外,供应NO3--N,Ld-1和Ld-3的吸氮量显著高于供应NH4+-N;Ld-2则相反.说明松乳菇均能够吸收利用NH4+-N和NO3--N,土壤中的NO3--N适宜松乳菇生长,也可能有益于它们感染寄主植物形成外生菌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水解池-垂直潜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云南省普洱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Cr、NH4+-N、NO3--N、TN的去除效果,并将水解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Cr、NH4+-N、NO3--N、T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89%、51%、85%,出水浓度分别<46、3.9、3.8、5.8 mg/L,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A类排放标准(GB18918-2002)。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不同NH_4~+-N和NO_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NH4+-N和NO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氮素水平增加呈单峰曲线,NH4+-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影响大于NO3--N。以NH4+-N做为氮源时,氮素浓度125 mg·L-1时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达最大值;以NO3--N做为氮源,氮素浓度在275 mg·L-1时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较高,500 mg.L-1时较低。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H4+-N做为氮源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大于以NO3--N为氮源。氮素水平对苗期根系生物量影响不大,当氮素浓度为50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根系生物量均较低,其它水平之间相差不大。根冠比随氮素浓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当氮素浓度高于125 mg·L-1时根冠比变化较小。当氮素浓度为2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之间根冠比没有明显差异,当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O3--N做为氮源根冠比明显大于NH4+-N。  相似文献   

13.
 以小桐子油枯为基本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玫瑰废弃物与小桐子油枯(1∶1,1∶2,1∶5)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总氮(TN)、水溶性NH+4-N,水溶性NO-3-N和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纯小桐子油枯(对照)的NH+4-N, NO-3-N,游离氨基酸在堆肥进程中的浓度最高,以配比1∶5,12,1∶1的顺序浓度依次增加。适当加入玫瑰废弃物(1∶5),能使TN损失最少,也能增加一定的NH+4-N,NO-3-N,游离氨基酸浓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减量化肥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土壤活性氮的含量、动态变化及氮素可利用性,探讨了紫云英鲜草的适宜翻压量和土壤氮素利用效率,为双季稻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在稻-稻-紫云英轮作体系典型时期紫云英翻压前、早稻分蘖盛期、早稻成熟期、晚稻分蘖盛期、晚稻成熟期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监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动态变化及氮素可利用性,并分析晚稻成熟期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全氮(TN)、NH4+-N和NO3--N含量,增幅分别为10.4%~21.2%、10.3%~44.1%和14.7%~52.9%。在翻压紫云英15.0~22.5 t·hm-2时,土壤TN、NH4+-N和NO3--N含量均随紫云英还田量增多而提高,之后则随还田量的增多而降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化肥减施下紫云英各翻压量处理均提高了土壤MBN、DON及活性氮含量,增幅分别为7.0%~28.7%、8.5%~22.5%和5.8%~26.6%,且随紫云英翻压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BN和活性氮含量均在翻压量22.5 t·hm-2时最高,DON含量在翻压量30.0 t·hm-2时最高。MBN/TN在翻压量22.5 t·hm-2时最高,DON/TN在翻压量30.0 t·hm-2时最高。各处理不同时期土壤MBN、DON含量及MBN/TN、DON/TN有明显波动,总体来看,土壤MBN含量及MBN/TN在早稻分蘖盛期明显降低,早稻成熟期有所回升,至晚稻成熟期又逐渐降低;土壤DON含量及DON/TN在早稻成熟期降至最低,至晚稻成熟期再次上升。研究表明,减施40%化肥条件下长期翻压紫云英不仅能增加土壤活性氮含量,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紫云英翻压量22.5~30.0 t·hm-2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氮素形态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同一氮素水平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氮源相比,当NO3--N∶NH4+-N为75∶25时,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最大。单一供NH4+-N营养净光合速率高于单一供NO3--N。当NO3--N∶NH4+-N为50∶50时,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最大,单一NH4+-N最低。氮素形态对黄瓜根、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根、茎中的淀粉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现场采样和室内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各层的TN、NH4^+-N、NO3^--N的赋存特征。结果发现,TN上层比底层低,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硝化作用相对减弱,NO3^-N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NH4^+-N的含量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H〈9时,pH对NH4^+-N释放的影响规律不是很明显,pH〉9时,NH4^+-N释放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NH4^+-N的释放量增大。好氧、厌氧条件下,NH4^+-N都有释放,且在好氧条件下NH4^+-N呈低释放状态,厌氧状态下NH4^+-N呈高释放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藻膜系统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着重考察了对氮、磷、TC、TOC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试验下连续处理5d,第4d时刚毛藻藻膜系统对氮、磷、TC、TOC的去除效果明显,对TN、NH4+-N、NO3--N、NO2--N、TP、PO43--P、TC及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51%、96.81%、99.74%、83.01%、94.87%、98.68%、84.24%和50.09%,试验过程中pH值由7.68上升至9.62。利用SAS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不同形式氮变化与不同形式磷和碳变化之间的相关主要是NH4+-N和PO43--P之间的正相关,表明水体中NH4+-N和PO43--P的浓度是其他污染物去除率的主要影响因素。TP和TOC之间关系为显著负相关,表明藻体吸收降解磷的同时,将会影响到TOC的升高。本实验水体中磷是限制因素,当TP含量较低时,应及时将藻膜系统移出水体,防止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8.
张村侠  朱世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93-4194,4196
用生菜和苋菜作为泡沫板浮床栽培材料,研究了其生长状况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菜和苋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正常生长。生菜28d内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NH4+-N、NO3--N、TP、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83%、85.41%、59.57%、76.58%和82.16%,苋菜28 d内对TN、NH4+-N、NO3--N、TP、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74.91%、89.58%、54.60%、78.53%和84.71%。生菜和苋菜能显著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并且没有产生亚硝酸盐及重金属富集,符合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