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祁连山区人工多年生不同禾草草地建植第二年杂草群落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类组成较为复杂(26种均为阔叶杂草),但危害不大,只是其中细叶亚菊生长旺盛,与禾草共生,同期生长,频度较高,密度、盖度较小。通过计算SDR4值知该草地杂草入侵不严重。  相似文献   

2.
高寒牧区初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群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高寒牧区人工多年生禾草草地建植第一年杂草群落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类组成较为简单 (13种均为阔叶杂草 ) ,但危害很大 ,其中灰绿藜、萼果香薷、微孔草等不但生长旺盛 ,与禾草共生同期生长 ,且密度和盖度大 ,频度高 ,为该草地群落的优势杂草种。通过计算SDR4 值 ,该人工草地群落为 :灰绿藜 -萼果香薷 -禾草 ,即杂草为主的群落 ,故必须进行杂草的防除 ,否则人工草地建植失败。此外 ,通过分析还提出了杂草防除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取贵州省具有代表性的8个地区(市)20个县、市岩溶山区不同类型人工草地进行杂草调查,侵害草地的杂草隶属于26科79种。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不同类型人工草地杂草分布达"一般分布"的占到88%,人工草地的杂草分布比较广泛;杂草出现频率10%~45%,人工草地的杂草发生程度比较普遍。初步掌握发生草地杂草的种类及其规律,为进一步提高草地利用效率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人工草地设置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种植类型的2个实验组。对不同管理模式下杂草入侵情况进行分析,用重要值来反映各种杂草的入侵程度。人工管理组分别设置6种种植类型:鸭茅(80%)+菊苣(20%)、鸭茅(80%)+白三叶(20%)、车前草(80%)+白三叶(20%)、黑麦草单播、车前草单播、鸭茅单播,以研究其对杂草抑制能力的大小和物种竞争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共发现杂草18个科38个种,无人工管理组杂草入侵严重,有31种,占81.5%,优势杂草为灰菜、豨签、小飞蓬、空心莲子草;人工管理组有杂草10种,占26.3%,优势种为空性莲子草。不同种植类型下,黑麦草中入侵杂草种类只有4种,密度12.5株/m2,皆为最低,表明黑麦草竞争能力强于车前草和鸭茅。  相似文献   

5.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某些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海群  周禾 《草地学报》1999,7(1):54-61
对人工草地退化过程的植被组成、作用和群落综合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番人工草地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过牧后逐渐向天然植被演替,但目前仍处于演替的先锋阶段。2.在演替过程,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密度明显下降,而入侵杂草则呈上升趋势。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3.杂草入侵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放牧强度,在极度退化阶段的杂草入侵种类  相似文献   

6.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杂草入侵和草地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的杂草种类及侵入量。结果表明 ,入侵杂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盖度随人工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呈明显上升趋势。草地质量显著下降。华蒲公英等 15种为入侵人工草地的主要杂草种类。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太仆寺旗不同龄人工草地杂草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群落调查的方法,对内蒙古太仆寺旗不同龄人工草地杂草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了干旱气候下不同龄人工草地杂草特征。结果表明:1龄人工草地杂草盖度普遍大于2龄人工草地,且不同人工草地杂草盖度之间的变化幅度大于2龄人工草地相应杂草盖度变化幅度。1龄人工草地杂草以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为主,2龄人工草地杂草以阔叶杂草为主,且与1龄人工草地杂草频度相比整体下降。因此,1龄人工草地杂草防除应以草木樨草地为主,2龄人工草地杂草防除应以老芒麦草地为主。  相似文献   

8.
对高寒地区禾草混播草地第一至第四年的草地群落杂草进行了研究。发现:1.从一龄草地到四龄草地一年生杂草种类减少,杂草种类总数增加,且增加的杂草是多年生。一龄、二龄草地杂草种类相同,为一年生;三龄、四龄草地一年生杂草减少。2.从一龄草地到四龄草地组分种数量特征发生重大变化。一年生杂草在一龄时为优势种,第二年就退出优势地位,第三年开始多年生虽单种数量较少但种类增加,从而杂草在群落中的地位又发生变化或加强了发生变化的潜力。3.化学防除对第一、二年的草地群落结构和产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施肥抑制杂草侵入,利于维持草地稳定;放牧促进杂草侵入,使草地退化加速。4.覆盖播种防除杂草的效果变化较大;单播草地稳定性差,2、3、4组合混播草地杂草群落在三龄时差异不大,但草地产量依次递增。5.从一龄到四龄禾草混播草地杂草群落的变化出现了4个明显的时期:一年生杂草占优势时期、多年生目标禾草占优势时期、多年生杂草大量出现的时期和多年生杂草占优势时期。  相似文献   

9.
以紫花苜蓿和冰草为材料,在内蒙古多伦县农牧交错区旱作条件下建植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通过建植3年连续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人工草地的产量、种间竞争、杂草组分比、牧草品质及土壤养分,研究人工草地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结果表明,1)建植当年除外,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年际间,单播和混播草地的产量均表现为建植第2年最高,建植当年最低。2)紫花苜蓿和冰草间存在种间竞争,且冰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影响草地的稳定性。3)建植第1年和第3年杂草受到抑制,仅在建植第2年杂草占据优势,杂草防治应选择在建植第2年进行更加有效。4)混播人工草地显著提升了牧草品质,而单播草地对牧草品质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冰草单播和混播方式均增加了土壤的碳、氮含量,为人工草地的稳定建植提供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武地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大武地区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立的3龄和7龄单播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的群落结构和植物量组成的研究,分析了“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管理下,3龄和7龄垂穗披碱草单播人工草地的群落组成仍然以垂穗披碱草为优势建群种,3龄和7龄单播人工草地地上植物量为377.4g/m2和371.2g/m2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黑土型”退化草地250.1g/m2的水平。地上植物量组成中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比例高达99%以上,而“黑土型”退化草地毒杂草比例占到了98%。人工草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