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洛阳王城公园6种国外牡丹的花期进行观测,基本掌握了这几个牡丹品种花期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季相变化规律,为科学管理和花期预报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牡丹的生态习性和开花生物学特性,利用综合栽培技术,对不同品种的牡丹植株进行花期调控试验,得到了一套适合豫北地区栽培的较为成熟的催花促控技术,实现牡丹春节开花。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中原牡丹品种、甘肃紫斑牡丹品种和丽江牡丹品种在引种地的枝条实存率、成花率、休眠芽萌动情况等生长发育表现 ,结合滇中气候特点和各品系的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分析 ,确认在本地区具有的引种生态潜力。建议在滇中地区引种丽江紫、脂红等牡丹品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以洛阳市王城公园栽培牡丹为研究对象,观察记载了40个代表性牡丹品种的开花特性,重点记载了4个不同年份的初花时间,根据记载数据分析研究了洛阳地区不同品种的牡丹花期的差异性,总结出了按照开花时间将牡丹分类的参考标准,列举了常见早、中、晚、特晚牡丹品种名称。为花期的人工调控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为牡丹栽培配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南牡丹的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和建德市江南牡丹园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出江南牡丹大田栽培的品种选择、立地选择、整地栽植、肥培管理和整形修剪等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6.
滇中地区引种牡丹的生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中原牡丹品种、甘肃紫斑牡丹品种和丽江牡丹品种在引种地的枝条实存率、成花率、休眠芽萌动情况等生长发育表现,结合滇中气候特点和各品系的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情况分析,确认在本地区具有的引种生态潜力。建议在滇中地区引种丽江紫、脂红等牡丹品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菏泽是中国牡丹品种的发祥地之一,其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有1400多年的历史,且种类较多[1]。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花农种植量在逐年增多,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游人对牡丹品种种类的多样化欣赏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旅游业的发展,丰富牡丹品种种类,选育优良牡丹二乔牡丹品种进行繁育。根据二乔牡丹的栽培要求及其生长特性,将二乔牡丹的繁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仅共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地栽牡丹的生长习性及牡丹不同的品种特性,以提高牡丹生长势和开花质量为目的,通过多年的养护管理,分别从修剪时间、修剪方法、开花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实践,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地栽牡丹各时期修剪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选择适应宜昌市丘陵岗地栽培的观赏牡丹品种,探索合适的栽培措施,从山东菏泽引进了42个观赏牡丹品种。采取搭棚和根部覆膜两种不同栽培措施,以无覆盖露天栽培措施作为对照,在7、8、9月分别调查牡丹叶部感病程度,并对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牡丹不同品种间、不同栽培措施间、不同月份间抗病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岛锦"等18个牡丹品种抗病性良好;采取搭棚栽培措施能显著降低牡丹叶部感病程度;随着高温高湿天气持续,牡丹叶部病害由轻到重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牡丹 (PaeoniasuffruticosaAndr .)是温带的亚灌木 ,自然花期为 4~ 5月份 ,花芽分化主要在夏秋季进行 ,冬季落叶休眠。牡丹冬季室内催花以其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为基础 ,根据促成栽培学原理 ,人为地创造适宜牡丹生长的条件 ,使牡丹按照人们的意志在寒冷的冬季提前开花。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满足种苗低温要求解除休眠、温度调控、湿度调控、人工补光、补施肥水等内容。1 选择适宜的催花种苗牡丹有许多栽培品种 ,仅中原牡丹品种就有近 6 0 0个 ,但并非所有的牡丹品种都适宜冬季室内催花 ,因此选择适…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针叶树种(球果类)遗传改良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林木遗传改良从建国后可以分成初始阶段(50~60年代)、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和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阶段(90年代以后)。近35年来山东林业科技针叶树遗传改良论文占3.06%,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本文对我省针叶树育种场建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优树选择、杂交育种、子代测定、良种快繁技术、针叶树遗传改良项目、成果及品种等进行了回顾。同时对针叶树遗传改良策略、种源选择、种子园与遗传增益、现代育种技术在针叶树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杂交育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牡丹红斑病发病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丹红斑病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是牡丹的重要病害。该文报道了山东境内特别是在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分布和危害、病原菌越冬方式和场所、病原菌侵入途径及潜育期、病害发生时期、病害发生与初侵染源、土壤酸碱度、牡丹不同品种等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牡丹植株催花后到复壮前练苗的必要性,研究了圃地复壮和盆栽复壮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适当修剪枝叶是影响牡丹成活的主导因子之一;精细的肥水管理对催花后牡丹植株快速恢复生机起重要作用;在牡丹的不同栽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2年圃地复壮栽培,牡丹能够再度正常开花.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观赏性,将多种不同花色的品种嫁接于一个砧木上,形成艳丽多彩、花团锦簇的"什样锦"牡丹,"奥运五环"九色同献"56个民族大团结"等就是"什样锦"牡丹的典型代表。现将芽接与枝接对比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牡丹红斑病在山东菏泽牡丹栽培区的发病率达50%左右,病重的牡丹园可达90%以上。从8批次384个样品中分离获得512个分离株,经筛选、纯化、回接试验,依其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病原菌鉴定为牡丹枝孢Cladosporium paeoniae Pass。病害发生与牡丹不同品种、初侵染源等因子密切相关。筛选出了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红斑病的有效药剂,应用800倍液从3月中旬牡丹展叶前至7月中旬防治4次,效果达90%以上,感病指数可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优良家系选育,树种内种源研究,高世代种子园研究,乡土树种栽培驯化,外来树种引种,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所采取的措施,无性繁殖技术等林木良种繁育概况;并就林木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安徽西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调查,对安徽西山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资源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丰富,特色植被景观类型多样,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古树名木内涵丰富,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着森林景观较为单调、行道树缺乏等问题,风景旅游区内的部分森林植被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要重视景区景观绿地系统建设,加强植被恢复和改造,注重牡丹景观资源的保护,营建观光农业带,发展观光农业,正确处理农田耕种与植被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凤丹’牡丹种苗的最适移栽时期,为其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凤丹’牡丹实生种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个移栽时期,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移栽后根系活力、叶片光合性能及生物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不同移栽时期的成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移栽期可能通过移栽时气温、土壤温度和移栽后土壤积温等环境因素影响‘凤丹’牡丹新根和植株的发育,适时移栽显著促进牡丹苗体的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移栽时期,‘凤丹’牡丹植株生长期间的新根总数、木质化新根数、根系活力、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枝条粗度、根生物量、枝条生物量、总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有一定差异,而枝条长度和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9月29日与11月28日移栽相比,单株木质化新根质量和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0.26%和51.22%,根系活力和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提高了93.53%和60.98%,单株生物量增加了46.00%。经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9月29日移栽的‘凤丹’牡丹成苗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依据植株生物量、壮苗指数与移栽期气象环境要素的依赖关系,明确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日均气温15~20℃气侯条件,是‘凤丹’牡丹的最适移栽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橡胶树遗传育种中的分子标记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我国橡胶树遗 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常规林木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常规林木育种最重要的途径是利用树种现有的自然遗传变异以及利用育种手段创造遗传变异,通过选择获得优良品种,使目的性状在遗传上得到改良。把常规育种的分阶段遗传试验如种源试验、子代测定等整合到同一试验,以及对多个性状的综合选择,使传统的田间试验所需时间大大缩短,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育种进程,为育种项目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进行复杂模拟和运算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育种值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越来越高,也使采用复杂的试验设计成为可能。随着许多林木育种项目进入高世代,多世代育种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育种群体或种子园内,通过建立优化育种模型对遗传材料进行优化配置。未来林木育种策略和育种目标将会把育种成本等经济因素考虑在内,根据育种项目的经济效果来确定育种方法。育种新技术必须以常规育种项目为依托,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