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浙江省青田县仁宫乡孙前村地处瓯江小溪沿岸,位于海拔225米的低山区,共有4个村民小组,100户331人。全村有山林面积4575亩,水田113亩,坡耕地211亩,人均坡耕地0.6亩。  相似文献   

2.
2003年是安阳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第二年,截至2003年8月,共完成退耕地造林2万亩,荒山造林2.8万亩。8个工程乡共有9863户、39340人从工程建设中受益。他们原来在坡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粮食产量均在100公斤以下,实施退  相似文献   

3.
文莉  曾传斌  何敏 《中国林业》2012,(13):58-58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最南端,幅员4548.32平方公里。属川滇高山峡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3919.8米,最低海拔839米,低山、深丘约占60%,高山占35%,河谷坝区约占5%。共49个乡(镇)、304个行政村。2009年末,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8万人(占91%)。全县有林业用地33,259.2公顷,森林覆盖率52.1%。耕地63.81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7.07万亩,15~25度坡耕地18.8万亩,15度以下坡耕地24.4万亩,平均亩产粮食150公斤,可实施退耕还林的坡耕地23.3万亩,涉及人口21.7万人。一、工程建设现状1999~2005年,会理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8.1万亩,其中试点计划任务5万亩,有生态公益林6.9万亩,占85%,经济林1.2万亩,占15%。项目建设共涉及45个乡(镇)、  相似文献   

4.
《绿色大世界》2009,(8):91-91
湖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累计完成坡耕地退耕还林49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943万亩。国家通过钱粮补助等方式累计直接投资77亿元,惠及全省83个县(市、区)的1027个乡、16762个村的171万多农户、657万多人。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省永丰县,有一位退休二十年,植树百余亩的老党员他就是原水丰县水电局副局长仇贵贤,他在退休后,回到老家沿陂乡禾岭山区,天天上山开荒造林,20年来共绿化荒山110余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980年,为永丰水电建设艰苦奋斗了30个春秋的仇贵贤退休了,享受副县级待遇。退休后,仇老本可在县城治病休养、安度晚年。但他一贯热爱劳动,过不惯清闲生活,此时考虑到家乡有大片荒山没有开发,村民还很穷。因此,留在县城闲坐不如回乡和村民们一起开荒造林、绿化致富。这样既可造福后代为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凤县三岔镇酒铺村距县城26公里,共有129户188个劳动力,山地、耕地总面积上万亩。1994年,村支书王永杰带领村民开始实施山、水、林、田、路一体的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率达50%。他们在原来的坡耕地上营造出了惠民富土苹果林400亩,先后栽苹果、梨、桃等  相似文献   

7.
《陕西林业》1999,(3):42-43
苍水村位于岚皋县四季乡最南部,海拔1900米,8个村民小组、154户、555人。1986年在地区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依托山地资源,创办了股份合作制林场。他们以林业“三定”时的林权证为基础,将6个村民小组所属的7300亩天然次生林、2800亩荒山,按活立木总蓄积53116立方米折股到组,共折合1430股。以1986年3月底在册人口折股到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垦区林业建设经过几代北大荒人的不懈努力,尤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总局历届党政班子高度重视下,建成了比较完善的防护林体系,绿化了大片荒山、荒地、道路、河流和营区,为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奠定面积1250万亩,其中人工林690万亩,建成103个专业林场、83个专业苗圃、一所在校生达2000人的农垦林业学校和一个农垦林业科研所。垦区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7.8%提高到15.1%,活立木蓄积达3400万立方米,在3000万亩耕地上建成了由6.7万条林带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风调雨顺,玉米颗粒饱满。"近日,56岁的彭阳县白阳镇姜洼村村民张秉文说,玉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是制作牲畜饲料的最佳原料,他家种植的20亩玉米喜获丰收,17头肉牛的饲料有了基本保障。20年前,张秉文家的生活是另一个模样。1999年,张秉文家耕种着69亩地,但生活困难。家门正对着山头,山上没有一棵树,田畔上的小草稀稀拉拉。三四十度的坡耕地无法蓄水,雨水携裹着泥土肆虐,苦日子看不到头。那时,村民们广种薄收,还要面对干旱、绝产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方县新路河乡掀起了开发山地热潮,人们群众自发地在闲置山地上植树造林,变荒地为宝地,让大片荒山变成花果山,成为“绿色银行”。据不完全统计,新路沟乡目前有规模的开发户600多户,开发面积6500多亩,他们中大多数是村里的中老年人。他们为什么在土地上开荒造林呢2原来他们有自己的小算盘。竺竹村原村支部书记贺定球,是最先倡导山地开发的人。他目前共开发山地600多亩。其中400多亩是与其他村民合股开发的。在采访时,他讲的一段话,讲到了开发山地的点子上。他说:“当于部的人老了,退休后有退休工资养老,不愁吃穿,当农…  相似文献   

11.
基本情况 清水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辖2镇22乡344个行政村,总人口30.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6万人.土地面积301.8万亩,其中耕地140.85万亩,人均耕地近5亩,耕地中20°以上坡耕地6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93.8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1.3%;宜林荒山荒坡18.5万亩,天然草坡地46.81万亩.  相似文献   

12.
魏坤 《绿色天府》2019,(7):40-41
龙泉土家族乡位于宣汉县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系盆周典型高山区,群峰连绵,沟谷纵横,山高坡陂,幅员面积223.64平方公里,人口1万余人,是四川唯一的土家族聚集地。过去,由于龙泉乡地处偏僻,当地村民以种植玉米、土豆、红苕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导致老百姓年年耕种连年穷,成为宣汉县有名的边远乡、贫困乡。加之长期过度耕作,多为陡坡地,形成了一遇下雨就山洪暴发,严重危及巴山大峡谷、后河、州河和嘉陵江上游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林业工作研究》2005,(5):27-28
杨洲乡是武宁县重点林业乡,所辖6个村、50个村民小组,人口9573人,农户2310户。该乡林地面积22.4万亩,活立木蓄积80万立方米,林农有着传统靠山吃山的依赖性,相对较为看重山林。由于修建柘林水库,导致大量移民后靠或搬迁,原居住在偏远山区的林农外迁或下移以及正常的婚娶、死亡、出生等诸多原因,导致无户口、  相似文献   

14.
风翔县城西去十多公里有个灵山庙,灵山脚下有一个育苗村,它就是凤翔县唐村乡南六冢村。近年来他们通过育苗带领群众致富,为灵山绿化添彩,使灵山古庙更加引人注目。 这个村有10个村民小组、2870人、耕地3600亩。在这块地势平坦、土  相似文献   

15.
榆树县光明公社小乡生产队: 小乡生产队有集体耕地二百七十一亩, 一百五十一口人。一九七○年省革委会命名为“苦战奋斗的红旗生产队”。他们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以路线斗争为纲,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们遵照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教导,发扬苦战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以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几年来,狠抓积肥造肥,每垧地已拉进粪肥近千车。在坡耕地上修梯田和“人造平原”二十九亩。  相似文献   

16.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坡中段,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98个行政村360个村民小组16674户,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万人,森林覆盖率85.6%。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9.4万亩,宜林荒山7.9万亩。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宁陕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响应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  相似文献   

17.
建设经济生态型林业县中共泾川县委泾川县人民政府泾川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共辖18个乡(镇),214个村,1466个村民小组,30.6万人。总土地面积140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8万亩,林业用地74.9万亩,占总面积的35.4%。建国...  相似文献   

18.
在田阳县桥业乡大架村大架屯的后被上,生长着一片200多亩的杉林。这是该屯场丰营老汉用6年时间营造的“养老银行”。今年66岁的杨丰营子孙满堂,三个儿子勤劳致富,家里生活宽裕。可辛勤劳动了一辈子的杨丰营就是闲不住。1990年,屯里分给他家一片荒坡,杨丰营心里一亮:何不在荒坡上种杉木?征得几个儿子同意后,杨老汉便上山扎营,一边挖坑,一边从本村林场买来树苗。一年下来。他硬是一个人种下了200多亩的杉木,还种了几十亩的柑桔、三华李、甜梨。那一带的山坡度比较斜,一遇大雨洪水暴发,会冲走树苗。杨老汉便在杉林的四周挖了排水…  相似文献   

19.
高楼山每日有成千上万的人流车辆穿梭而过但看不见一幢高楼。高楼山的盛名是由于住地西北有一山包,形似高楼而得名。昔日的高楼山是阴平古栈道,今日的高楼山已变通途,成为甘肃通往蜀地的南天门。高楼山与金子山紧紧相连,地处文县中部,汽车通过的山口是草坪梁,海拔2100米。高楼山的最高点海拔3000米,横亘在桥头与堡子坝两乡之间。境内有15个行政村1.1万人口。土地总面积39万多亩,农耕地2.5万亩,林地20万亩。高楼山的中心区是海拔2100米的正觉寺,国道212干线公路从中心区通过,交通方便。高楼山景色诱人…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杭锦后旗沙海乡典型的贫困村组河壕村二组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和林业部门签订了近50亩的育苗合同。由于村民们多年来都有在自家房前屋后。渠旁地畔植树的习惯,有一定的栽树经验,所以当年育苗成活率达到了林业部门的要求。按照合同的要求兑现,育苗每亩纯收入近500元,当年全组仅育苗一项收入2.5万元,这是习惯种大田的村民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全组每年育苗都在120亩以上,仅育苗一项全社收入近10万元,人均400元。 从2000年,他们抓住全乡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机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