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必由之路。随着相城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畜禽养殖从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非标准化养殖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分散无序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发展。为适应相城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相城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转变,由分散无序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发展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相城区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保供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养殖标准化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2010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韵意见》。意见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重要占规模养殖场的50%,并且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吴启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3):18-19,39
经多年建设和发展,安庆市生态畜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制订和推广了生态养殖标准与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小区,形成了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完善了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等。加强领导与协调、加大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布局、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加速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共同推进安庆市生态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锐 《云南农业》2008,(10):4-4
云南省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保障“菜篮子”的重要产业来培植,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以发展规模养殖小区、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推进畜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变,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畜产品主产省之一。  相似文献   

5.
畜禽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污染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发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式畜禽养殖业,采取有效方式治理养殖污染,实现养殖生产与粪污排放无害化处理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6.
姬伯梁 《河南农业》2023,(19):21-21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的殷切嘱托和“四个最严”“产出来”“管出来”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等农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大农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奋力推进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农业品牌发展。与此同时,河南省全面推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绿色食品加工和养殖企业提供原料保障,提升绿色食品加工和养殖类产品占比,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挑战,到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进一步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8.
畜牧发展应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逐步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长效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畜产品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连云港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的同时拓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畜禽标准化生产是指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畜禽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在畜禽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生产,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科技》2011,(3):107-107
现在我国奶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奶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乳品质量安全,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现有养殖场和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提高奶牛标准化养殖项目准入门槛和补贴标准,以项目带动,使更多的小规模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实行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形成规模效益的同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湖南省养殖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化两型"建设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产品供应、促进养殖增效为目标,全面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使湖南省养殖业在农业中率先走现代化道路,率先基本形成"两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报讯4月9日,农业农村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推进落实会。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会议提出,推进病虫绿色防控,在思路上,要强化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两个理念",突出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茶优势区和农产品品牌基地"三个重点"。在路径上,要在"替、集、制、品"四个字上下功夫:"替"就是要加快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集"就是坚持标准化引领,集成组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信息》2006,(3):12-13
一、行动目标 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的总体目标是,推进畜牧水产业养殖品种良种化、养殖生产标准化、质量监管全程化、生态环境友好化、市场经营产业化,加快畜牧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建设步伐.行动目标是,到"十一五"末,畜牧水产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时光  刘丹  李晟阳 《新农业》2011,(5):37-43
“瘦肉精”事件以来,畜产品食品安全成为焦点。生猪养殖以散养或小规模饲养为主,导致监管难,是引发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性原因。近些年,国家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生猪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传统生产模式为什么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中国农垦》2009,(4):88-88
新疆 兵团共有九位养鸡能人获得国家以奖代补改造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奖105万元。国家以奖代补改造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是为了提升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推进饲养方式转变,降低动物疫病风险,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而设置的。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勒县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加快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选准养殖项目,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畜结合,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嗣绕标准化养殖发展无公害畜产品,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样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垦》2011,(9):15-17
一、推进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上海农垦为规范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畜禽业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搞好畜禽产品安全生产、实现畜禽养殖业向现代畜禽养殖业转变,自2007年以来,全面开展了畜禽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在促进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和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坚持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以推进"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引领,全面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了纳川三农食用菌、洪岩无公害大蒜等深加工农产品品牌,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提高思想认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不仅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迫切需  相似文献   

19.
政法快讯     
《农家致富》2013,(12):52
全力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努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支撑能力、指导服务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要在加强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履职能力;要在转变服务方式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能力;要在促进技术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支撑保障能力;要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推进鹅养殖方式的转变转变观念,实现鹅养殖方式的转变。鼓励和扶持鹅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向生态型养殖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