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张普选 《甘肃农业》2001,(8):4-5,14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由于农民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建立怎样的农地制度就成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发始,我党就始终把土地问题作为农村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不断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符合我国现时国情的农地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土地制度仍需不断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的农地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问题上的体制性冲突日益凸现.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需要对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进行再改革,以利于农村资源有效配置和规模经营.改革的方向应是土地国有,农民永佃.  相似文献   

4.
张兴 《甘肃农业》2006,(6):50-51
中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必须承认,中国对农村进行的改革发展到今天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不凡的业绩;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层次的矛盾和弊病日益暴露和突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焦点,所有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集体制经济;只有变革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确立农民对土地的私有产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口农村现今面临的各种棘手问题;而事实上,通过对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历史回顾我们发现这种演变其实是在渐进地向私有产权过渡。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我国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作为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当前,我国农地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基于此,从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土地使用权受限、土地产权残缺、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借鉴美国、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演进的经验,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对策.笔者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国家所有农民永佃的土地所有制,同时,应把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的农地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地问题上的体制性冲突日益凸现。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需要对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进行再改革,以利于农村资源有效配置和规模经营。改革的方向应是土地国有,农民永佃。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目前,侵犯农民土地权益造成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制度角度看,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内因是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关系的缺陷,外因是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必须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一是改革征地补偿制度,二是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是改革单一"国家征地"模式,允许"农地入市".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口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我国现行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农地制度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限性、农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性、土地均分性和作为农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对当前农村人口流动造成一定的制度约束。作者从这四个方面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姚钧 《甘肃农业》2009,(8):49-50,53
农地制度变迁由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构成,其中平均主义观念曾经是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尤其是土地制度安排中极其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通过对贵州省湄潭县和佥沙县的调查来探讨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演变,说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重视平均主义思想等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制度变迁的作用,通过正式农地制度变革来促进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变革,推动中国农地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何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239-242
近40年的农村金融改革因政策的非内生性影响了民间资本发展步伐,造成农村资金供给的不足、偏差和逃逸。农地资本化作为解决农村资金供给的有效渠道,存在资本企业将经营风险转嫁农民、土地被过度利用、土地非农化和农村格局发生改变的风险,应采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制度、规范政府对企业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跟踪行为、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集体组织建设等措施来防范风险,有效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农地小规模经营的弊端,研究了影响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推动我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和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积极引导农民精英回流农村,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民融资渠道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以来,国家长期致力于农地产权改革。但由于在制度实施中过度依赖农村集体等原因,导致农地产权关系界定不清,集体过度干预,农地自发流转不足,农地配置效率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利,降低农地交易成本,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农村,以期创造有利于农地高效、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但现有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应按照规范的土地登记制度要求,从登记机关、运作方式、经费资助等方面深化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实现农村土地制度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农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5.
农村农地流转是我国正在推行的一种土地制度改革,实行这一制度,对于吸引社会投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经济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国家和地方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流转中介组织较少,农地流转有着被动进行,内部化、分散化等问题。通过分析试图说明通过社会经营机构搭建农地流转电子信息平台,解决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有利于解决农地产权问题;有利于解决土地规划的公共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中的谈判能力,改变土地级差收益的分配关系.农民在土地转移交易中的谈判能力提高以后,土地初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将发生变化,价格将更能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扩大农民利益诉求在土地规划形成中的作用力,实现土地规划的公约化、法制化,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地制度的创新形式,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实际权益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国家对农村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改革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健全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等措施可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越南国情、资源禀赋以及历史文化与中国相近。本文考察、总结了越南不同时期农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做法和效果,发现越南农地制度改革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较完备的土地制度体系,在如何维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并在法治层面进行保障方面,中国应当借鉴越南农地制度改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锋 《农业考古》2008,(6):345-347
在以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和财产权益,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的成果的指导原则的指引下,进一步完善农地承包制,是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0.
农地制度改革的回顾及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回顾了安徽省农村改革、主要是农地在全国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大包干”的起源、改革变迁的历程,研究探索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途径,介绍了阜阳地区农地制度改革,特别是临泉县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的经验,提出在适当时机将农地产权归还农民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