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改善夷陵区茶园施肥现状,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性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配方肥和有机肥对夷陵区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产量、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2N配方肥和有机肥同时施用效果最好,茶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与对照茶园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土壤酸化,并可以提高茶园产量和茶农收入,有效改善茶叶品质,对夷陵区茶园施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钾镁对茶树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洵  阮建云 《中国茶叶》1995,17(4):18-19
钾和镁是茶树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叶绿素形成、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刻地影响着茶树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提高.由于我国的茶园多分布于风化和淋溶作用强烈的红壤地区,土壤中的钾、镁含量普遍较低,加上近年来有机肥用量减少而单一施用氮肥,加剧了茶园土壤中钾和镁的亏缺,茶树缺钾和缺镁时有报道,施用钾、镁肥正成为茶园生产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了钾、镁对红壤地区茶树生理效应的研究,以期为茶园合理施用钾、镁肥,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海拔600-1200m相对集中成片茶园取土样进行分析测定p 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硼含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山茶园土壤p H值极低,酸化严重,土壤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含量高,有机质和全氮接近指标要求,而有效钾、钙、镁等都极低,达不到指标要求。因此,高山茶园施肥应采取增施有机肥、减氮、控磷、适钾、调酸,补钙、镁、锌等措施。土壤养分含量变幅较大,高山红壤茶园土壤普遍缺乏有效镁和有效锌,多数茶农又缺少施用钙、镁、锌肥的习惯,因此,要引导高山茶园施钙、镁、锌现肥,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品质。土壤酸化严重的茶园,建议施用白云石粉或生石粉来改良土壤,将p H值提高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4.
钙、镁是茶树重要营养元素,茶树对钙的反应较敏感,土壤钙含量超过1g/kg土时,茶树出现不良症状,而茶园土壤中钙不足,将阻碍茶叶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镁是茶树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镁会导致分解加速,降低同化能力,适量的镁可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茶树内在品质的提高.阮建云等对我国茶园土壤镁供应状况进行统计,交换性镁低于40mg/kg的茶园(0 ~20cm土层)达57.9%,张亚莲等统计湖南茶区土壤(0~15cm土层)交换性镁含量低于30mg/kg的茶园达58.6%.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实验场茶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分析和评价,了解茶园土壤中钙、镁、钾的平衡情况,研究茶园土壤钙、镁和钾的关系,为茶园合理施用钾、钙、镁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壤酸化是当前我国多数茶园的障碍因子,偏施无机肥和重施氮肥等不合理施肥是茶园土壤酸化的主要成因。为探究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的效果,本研究在茶园设置不施肥(T0)、常规施肥(T1)、氮肥有机替代30%(T2)、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T3)、氮肥有机替代30%+增钾补镁(T4)和氮肥有机替代30%+增施腐殖质+增钾补镁(T5)等6个施肥处理,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养分、茶叶养分含量及土壤环境的变化,分析茶树养分吸收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处理,氮肥有机替代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碱解氮含量,但不降低叶片氮含量;与T0和T1处理相比,T3、T4和T5处理提高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速效钾含量和交换性镁含量,叶片钾和镁含量增加、铝含量降低。氮肥有机替代配合增施腐殖质和增钾补镁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盐基阳离子含量,并抑制茶树对铝的吸收,缓解土壤酸化进程。因此,茶园推广含腐殖酸有机肥和养分均衡管理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酸化状况。  相似文献   

6.
茶园有机肥使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茶园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技术之一,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含量,还可以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茶园主要使用的有机肥有菜饼肥、豆饼肥、牛粪有机肥和羊粪有机肥及其他商品有机肥等。茶园有机肥应早施、深施,并配合化肥施用,用量依据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茶叶养分需求量和有机肥的养分含量确定,种类上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机肥产品。综合有机肥施用效果和不同茶类需肥特性,提出了"有机肥+配方肥"模式、"茶-沼-畜"模式、"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和"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4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并说明了各模式的具体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7.
钾,镁肥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洵  阮建云 《茶叶》1995,21(4):22-25
在长期大量施用氮肥的红黄壤茶园中,钾、镁肥对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效果,其中含硫的钾、镁肥对提高茶氨酸含量效果最好。钾、镁配合施用,由于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增效作用提高,根氨基酸和叶氨基酸含理都明显增加。据在浙江、福建、广东三地试验结果,红黄壤茶园钾(K2O)、镁(MgO)施肥比以8:1较4:1要好。在氮、磷基础上施钾肥可提高钾肥氨酸效应,文章指出,当前在大力发展名优茶时,在氮、磷的基础上增施钾、  相似文献   

8.
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调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永兴  陈福兴 《茶叶科学》2003,23(Z1):34-37
对湘南红壤丘陵茶园土壤及茶叶中镁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土壤有效镁含量在6.29-25.98 mg/kg,平均为13.02 mg/kg,显示缺镁症叶片的有效镁含量为264.10 mg/kg。在缺镁茶园施用水溶性硫酸镁肥料后,缺镁症逐渐消失,产量比对照平均增长9.8%—13.6%。喷施含镁叶肥试验结果平均增产20.8%。施镁还能显著改善茶叶品质,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8%,9.2%、2.3%。文章还讨论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茶园镁营养的现状及今后镁肥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钾和镁对乌龙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可使乌龙茶的产量提高9%—38%;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也有所提高;茶多酚含量因施钾而增加因施镁而减少,但酚/氨比均趋于合理,提高了乌龙茶的适制性。施钾、镁肥还改善了乌龙茶的香气组成,使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升高。乌龙茶的等级与其含镁量呈显著正相关,即品质好者其含镁量也高。文中还对钾、镁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和在乌龙茶产区施用钾镁肥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园间作模式、丰富茶园间作模式的科学理论,本试验探讨了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三种间作模式下对茶园土壤营养成分及茶叶品质成分与茶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茶叶品质成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酚氨比.茶园间作金花菜,茶百芽重提高;而间作白三叶、金盏菊,茶百芽重与发芽密度均提高.茶园间作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间作金花菜则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间作金盏菊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而全磷与全钾含量显著降低.茶叶品质与土壤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变化与茶叶品质关系十分紧密.茶园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均不同程度上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进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茶园土壤钾素容量/强度关系及施用钾镁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建云 Hard.  R 《茶叶科学》1996,16(2):93-98
对我国主要茶区茶园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钾素含量大都处于中等水平以下,且呈地带性分布,即缓效钾的含量由北而南下降,速效钾占缓效钾的比例由北而南增加。对土壤钾素容量/强度(Q/I)分析表明,茶园土壤钾素的ARke(强度指标)通常都小于0.01(mol/l)-12。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供钾强度指标ARke和ΔK0(容量指标)。施镁能增加ARke,但对ΔK0和PBCk(缓冲能力)无明显影响。不施钾处理土壤的ARke和ΔK0均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对盆栽茶树根际土壤性质的研究结果。经外力抖落后仍粘在根系上的土壤作为根际土壤,其余土壤为非根际土壤。施氮显著降低土壤pH、交换性K、Ca、Mg含量和盐基饱和度,增加水溶性铝、有机交换态铝和吸附羟基态铝的含量。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pH、交换性Ca、Mg和盐基饱和度明显降低,而交换性K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的水溶性铝、交换性铝、交换性铝饱和度和吸附羟基态铝的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上述结果说明茶树根际土壤明显酸化,增强了土壤铝有效度。铝在茶树根际微域环境中的这种变化,可能在茶树吸收铝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四纪低丘红壤茶园钾的成土迁移和丰缺诊断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洵 《茶叶科学》1994,14(1):9-16
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低丘红壤茶园,由于土壤不断富铝化,酸度大,增强了钾的淋失,全钾含量趋向贫化。有效钾的抽样调查表明,其含量由北而南逐渐减少,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证,其中:低于50mg/kg以下的茶园约占1/3,且多数分布在南部茶区。在成土过程中,由于受茶树的生物物质循环的影响,使土壤表层的有效钾富集起来。防止该类茶园土壤的进一步酸化和表土层侵蚀,是保护土壤“钾库”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钾肥施用上,应首先考虑赤红土和砖红壤大叶茶地区的茶园。  相似文献   

14.
湘、鄂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55个茶园165个土样进行了水溶性氟、全氟及pH、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的测定。同时也测定了上述茶园的茶样水溶性氟。结果表明,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土壤全氟含量略低于全国水平(440 μg/g),但明显高于世界水平(200 μg/g)。从土层来看,土壤氟含量0~5 cm土层最高,0~20 cm土层次之,20~40 cm土层较低。氟在茶树体内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且茶叶中氟含量与叶子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茶叶成熟度越高,氟含量越高。土壤中水溶性氟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极  相似文献   

15.
16.
茶树的钙镁营养及土壤调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吴洵 《茶叶科学》1994,14(2):115-121
通过多年的大量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茶树各器官中的钙、镁保持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钙随组织老化而积累,而镁总是趋向新生的幼嫩组织,Ca/Mg值则随组织老化而急速增大。叶中的Ca/Mg值>l,根中的Ca/Mg值<1。茶叶品级随Ca/Mg值升高而降低。茶树对土壤钙、镁的吸收,不仅取决于土壤活性钙、镁的绝对含量,同时也取决于钙镁的比例平衡。缺钙、缺镁或两者比例失调,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文中还对钙、镁的土壤调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配方施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亚莲  罗淑华 《茶叶科学》1997,17(2):161-170
对湖南省36个县(市)67个茶场的136份茶园土样进行了肥力水平测定。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适宜,钾素较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0~20cm土层为(2.4±0.09)%,20~40cm土层(1.60±0.06)%。85%的土样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超过1.5%,38%的土样超过2.5%;49%的土样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超过1.5%。全氮含量0~20cm土层为(0.133±0.004)%,20~40cm土层为(0.100±0.003)%。碱解氮含量大于100mg/kg土的土样占76%,20~40cm占45%。全磷含量低于0.1%的0~20cm土层达53%,20~40cm土层达62%。速效磷含量低于10mg/kg土的频率,两土层各为46%和65%,显示低磷土壤较多。代换性镁含量较低,茶园严重缺镁。依据调查结果,建立了茶园土壤主要养分与茶叶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据此提出了茶园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产量在2250kg/hm2干茶的茶园土壤0~40cm土层全磷(P2O5)含量>0.12%,碱解氮含量>149mg/kg土,速效磷含量>32mg/kg土,速效钾含量>110mg/kg土。通过试验,确定了4种主要土类适?  相似文献   

18.
尿素和茶树落叶对荒地土壤元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锦芹 《茶叶科学》1999,19(2):125-130
用亚热带茶区的3 种未垦荒地土壤进行土柱模拟, 研究重施尿素和表覆茶树落叶对土壤中Si、Al、K、Na、Ca、Mg 等6 种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Si 的淋出量和Al+ K+ Na + Ca +Mg 的淋出总量均以黄棕壤> 红壤> 赤红壤。尿素和茶树落叶处理对硅淋出量的影响较小, 但可使各土壤主要的淋失元素, 包括赤红壤中的Ca 和Na, 红壤中的Ca 和Al 及黄棕壤中的Na、Ca和Mg 的淋失量明显增大, 从而使Al+ K+ Na+ Ca+ Mg 的淋出总量在3 种土壤中分别比对照柱增加163 % 和58% 、64 % 和57 % 、140 % 和84 % , 尿素的促进盐基和Al 淋失作用比茶树落叶更强,两者都可加速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9.
吴彩  方兴汉 《茶叶科学》1993,13(2):135-140
用水培、土施和喷施方法,研究了 Mo 对茶树体内无机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对 Mo 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并积累在叶、根中。土施以盆土表面积每平方厘米50—200μg效果较好,但喷施易造成叶中 Mo 过剩。水培 Mo 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叶中 B、Na 的含量,促进 K 的吸收,减少体内 S 的含量,P、Ca、Cu、Fe 在茎中积累,Mg、Mn 在叶中有所增加。Mo 对 Al、Zn 含量无影响。施肥方式不同,Mo 效应也有区别,土施 Mo 肥能增加新梢中的大部分元素含量,喷施Mo 肥则使新梢中的大部分元素含量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