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茶贮藏中质变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小崇 《茶叶科学》1989,9(2):95-98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对炒青绿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所发生的品质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证明绿茶贮藏中的变质主要是品质成分的氧化作用,而水分和温度则是品质变化的氧化条件,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研究还表明,在诸品质成分中,维生素C与感官品质的变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维生素C保留量可作为绿茶品质变化的重要化学指标。不过,维生素C保留量的下降率只有在10—15%以上时,感官品质的变化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影响品质劣变的因素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绿茶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鼎大自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茶叶除氧保鲜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保鲜技术的应用,已引起广泛重视。经保鲜贮藏的茶叶,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可基本保持原有的品质,使消费者周年享受新茶风味。当今,更重要的是可增强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对促进茶叶经销,提高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一、茶叶贮藏劣变的成因(一)茶叶内含物的自动氧化是茶叶品质劣变的主体日本学者研究指出,茶叶贮藏变质的原因是:茶叶中某些物质,由于受空气氧气的作用,而发生自动氧化。吴小崇研究认为,绿茶在贮藏中内含物被氧化是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最易被氧化的成分有:叶绿素、维生素C和多…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协作进行的茶叶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于1989年11月通过部级鉴定。本研究探明了绿茶贮藏中品质劣变的根本原因,筛选出适用于我国茶叶贮藏的包装材料。研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控制氧化  相似文献   

6.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7.
超微绿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炒青绿茶制成超微茶粉后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四种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分别设常温、低温以及真空三种贮藏条件。通过对三种贮藏条件下各自生化成分变化的比较筛选出适宜的贮藏条件。绿茶适宜于真空条件,超微茶粉适宜于低温条件。这一结果说明茶叶商品包装中放置除氧剂以及采取其他措施(真空、充氮)去除氧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龙井绿茶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采用风冷冰箱和直冷冰吧贮藏对龙井绿茶品质的影响,把茶叶分别存储于风冷冰箱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直冷冰吧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等4种不同的贮藏环境中贮藏90、180、270、360βd时分别取样,通过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及感官审评等分析比较不同贮藏条件对绿茶的存储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内,冷冻室对生化成分的存储效果优于冷藏室,其中风冷冰箱冷冻室能有效地保持茶叶低含水率,贮藏180βd时其含水率显著低于直冷冰吧(P<0.05),直冷冰吧冷冻室则对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碱等含量保持效果较好,贮藏180βd时其维生素C和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风冷冰箱(P<0.05);在0~180βd的贮藏期内,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均在风冷冰箱的冷冻室保留率高(均约为95%),贮藏后期则在直冷冰吧的冷冻室保留率高,且贮藏结束时均与风冷冰箱差异显著(P<0.05)。风冷冰箱有利于绿茶滋味和香气的保持,直冷冰吧有利于绿茶外形的保持,即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的感官分属性的影响不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汤色、滋味、香气、咖啡碱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在不同的贮藏方式间差异较大。结合两设备的特点可知,茶叶相对短期存储时可选择风冷冰箱,长期存储时则直冷冰吧更优。  相似文献   

9.
茶叶品质劣变的因素很多,如制茶过程中技术上之不当会产生烟焦,保管不妥会染上异味或发生霉变,但这些都是属于人为因素的劣变,还是容易避免的。这里所要讨论的是茶叶在贮藏过程中的自然劣变问题,由于茶类很多,作者仅就炒青绿茶予以讨论。一般认为,茶叶在贮藏中产生劣变的原因,是过高的含水量。这虽然是对现象的表面认识,但在生产上据此采用控制茶叶含水量的方法来减缓或基本避免茶叶品质劣变,还是较为有效的。因此,各个产茶国  相似文献   

10.
游离脂肪酸组成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游离脂肪酸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化学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检测技术等问题,对茶叶加工和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就绿茶贮藏中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贮藏条件的影响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游离脂肪酸组成与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阅有关绿茶保鲜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引起绿茶品质变化的因素及目前采用的绿茶保鲜方法,为研究绿茶保鲜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绿茶品质变化有关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水分、光照、氧气等,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绿茶品质变化。绿茶保鲜技术主要有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等,通过各种保鲜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减缓由以上四因素引起的绿茶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2.
吴春燕  龚淑英  顾志雷 《茶叶》2009,35(3):157-161
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安溪铁观音充氮小包装茶为原料,利用加速破坏性实验模型,分别在30C、40C和50C条件下进行35d的货架期贮藏试验,每隔5d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过程中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维生素C在50C下含量下降明显,茶多酚总量贮藏前后无明显变化。在试验期间,感官品质30C贮藏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均无明显陈变;40C贮藏西湖龙井货架期为30d,黄山毛峰货架期为25d;50C贮藏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货架期均为10d。加速破坏性实验中西湖龙井的Q10值为3;黄山毛峰Q10值为2.5;因此推算出冷库里存放后取出的2g充氮复合锡箔包装的西湖龙井在30C和25C条件下的货架期约为90天和155天;黄山毛峰的货架期则分别约为62天和98天。铁观音在试验过程中品质无明显陈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相似文献   

14.
品饮绿茶,消费者要求能品到绿茶的新鲜感,即干茶要有绿润鲜活的色泽,茶水要有绿亮清澈的汤色、清高浓郁的香气、鲜醇甘爽的滋味。茶叶从出厂、进入流通领域到消费者手中,再到消费者品饮的时间,短的约十来天,但这部分量很少;大部分茶的品饮时间在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绿茶主要内含物成分多为有机质,稳定性不好,贮藏过程的环境条件如温度、空气湿度、氧气条件、光和环境卫生条件均影响绿茶品质的变化。因此,绿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对保鲜的要求更高。针对绿茶的保鲜与保质,很多学者做了研究,对绿茶保鲜的研究表明,影响茶叶陈化变质的主要因素有茶叶含水量、贮藏温度、含氧量和光照;此外包装材料多样化,对茶叶品质的保持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前期的研究,目前大部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神秘果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热带优稀水果。为研究贮藏温度对神秘果果实采后品质、生理代谢及采后病害的影响,试验采用低温(4 ℃)和常温(25 ℃)贮藏,测定了神秘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同时进行了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测定以及采后病害鉴定。结果表明:神秘果采后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且低温贮藏条件较常温条件变化缓慢;常温贮藏条件下神秘果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极高,而低温能明显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低温贮藏还可以显著延缓神秘果的果色转变,保持92.33%的好果率;神秘果采后主要病害为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和蒂腐病(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总之,低温贮藏能显著延长神秘果的贮藏期,并显著降低其采后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茶叶保鲜贮藏包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和广东省农垦商业总公司自身在贮藏保鲜包装方面所做一些研究结果。分析了茶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氨基酸,脂类物质,维生素C等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陈化质变机理,以及水分,温度,氧气,光线等环境条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茶叶包装材料及茶叶保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学贮藏茶叶必须分析茶叶质变的外界因素,讲究贮藏和保管方法。一、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因素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附的特性,加上贮藏过程中茶叶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茶叶极易发生变质。这些内外因素主要有以下5点:①茶叶自身含水量是影响茶叶品质劣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茶叶含水量超过7%,则茶叶在贮藏中就易回潮而影响品质。②温度也是引起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贮藏温度越高,品质劣变越快、越显著,特别是对色泽、汤色、滋味的影响最大。③氧气在茶叶贮藏过程中也是使茶叶产生自动氧化引起质变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光…  相似文献   

19.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去荚室温贮藏、连荚室温贮藏、去荚低温贮藏和连荚低温贮藏4种贮藏方式,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下菜用大豆的外观性状、叶绿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第7天时外观品质以连荚低温贮藏为优,与采收时相比变化不大;随着贮藏时间延长,2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且去荚低温贮藏时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总体逐渐递减,低温条件下含量降低相对较慢,其中以去荚低温为优;可溶性糖含量前5 d逐渐减少,之后部分处理有所增加。因此,菜用大豆在-4℃下连荚储藏3~5 d内,外观和品质保持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