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重金属铜、铅、锌胁迫对药用植物黄芪植物种子萌发、生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为黄芪无公害栽培和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特色药用植物黄芪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0-300mg/L)单一和复合污染(Zn200/Cu200、Zn200/Pb200、Pb200/Cu200mg/L),观察黄芪生长状况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芪DNA损伤情况。【结果】在0-100mg/L时,Cu^2+、pb^2+、Zn^2+单一胁迫可促进黄芪种子萌发,大于100mg/L时则抑制种子萌发。随着黄芪培养时间的延长和重金属离子处理浓度的升高,Ph^2+处理的黄芪根生长受抑制逐渐增强,黄芪根长变短;Cu^2+、Zn2+处理的黄芪根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时期内两者最长根长出现的处理浓度分别为60和100mg/L。3种重金属Cu^2+、Ph^2+、Zn^2+单一处理后,黄芪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Cu2+@理浓度高于100mg/L、Zn^2+处理浓度高于200mg/L、pb^2+处理浓度高于60mg/L时,黄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不断降低。Cu/Zn、Zn/Pb复合胁迫,会降低彼此的毒害作用;cu与zn复合胁迫,对彼此毒害作用影响不大。随着重金属Zn^2+、Pb^2+、Zn^2+浓度的增加,对黄芪DNA的伤害程度不断加大,Pbz抛理造成的损伤最大,Cun处理次之,Zn^2+处理最小。【结论】一定含量的Ph^2+、Cu^2+、Zn^2+对药用植物黄芪种子萌发、生根、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毒害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毒害程度加深。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排序为Pb^2+〉Cu^2+〉Zn^2+。  相似文献   

2.
乔琳  盛东风  邓艳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2):34-36,41
以大白菜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锌(Zn)、铁(Fe)、铅(Pb)等重金属因子胁迫对白菜幼苗单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Cu、Zn、Fe、Pb溶液处理浓度的提高,大白菜幼苗的单株鲜重均逐渐降低,而叶绿素含量则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另外,低浓度的重金属(Cu2+0.1mmol/L、Zn2+1mmol/L、Fe2+0.2mmol/L、Pb2+1mmol/L)并不影响白菜叶绿素的合成,甚至有促进作用;当达到一定处理浓度(Cu0.1mmol/L、Zn1mmol/L、Fe2+0.2mmol/L、Pb2+1mmol/L)时,大白菜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3.
铅铜复合胁迫对芥菜子叶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铅铜复合胁迫对芥菜子叶抗性指标的影响,为揭示重金属复合胁迫对植物抗性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超富集植物福州宽秆芥菜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铅铜复合胁迫处理(对照(CK):0mg/L Pb(NO3)2+0mg/L CuCl2;处理1:100mg/L Pb(NO3)2+10mg/L CuCl2;处理2:200mg/L Pb(NO3)2+20mg/L CuCl2;处理3:300mg/L Pb(NO3)2+30mg/L CuCl2;处理4:500mg/L Pb(NO3)2+50mg/L CuCl2)对芥菜子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Pro)、MDA含量和POD、SOD、CAT活性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随铅铜复合胁迫的加剧,芥菜子叶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Pro和MDA含量较对照(CK)极显著增加,氧负离子产生速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SOD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CAT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芥菜子叶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递减趋势。【结论】在受到铅铜复合胁迫时,芥菜的抗逆性降低,但同时也对较低质量浓度铅铜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以‘和服’、‘红塔山’2个品种凤尾鸡冠花(Celosia plumose‘Kimono’;Celosia plumose‘Hongta’)种子为研究对象,经2种重金属(Cu2+、Pb2+)不同质量浓度梯度(50、200、350、500 mg/L)的处理,测定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计算种子耐金属胁迫的适宜重金属质量浓度、半致死重金属质量浓度、极限重金属质量浓度;分析2种重金属胁迫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凤尾鸡冠花适应重金属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液Cu2+质量浓度的升高,凤尾鸡冠花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渐呈降低趋势。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Pb2+的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有所升高,表现为低促高抑;Cu2+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毒害作用较Pb2+更强。(2)在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经Cu2+、Pb2+胁迫的凤尾鸡冠花种子仍分别有60%、70%以上的发芽率,说明凤尾鸡冠花种子对2种重金属具有一定耐受性,‘红塔山’种子的耐受性略高于‘和服’种子的耐受性。(3)重金属Cu2+对种子胚根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u2+胁迫使凤尾鸡冠花根尖受害显著。低质量浓度Pb2+胁迫时凤尾鸡冠花胚根子叶发育正常;处理液质量浓度为200 mg/L至更高,Pb2+胁迫时胚根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出现胚根停止生长、变黑、腐烂的现象。Cu2+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抑制较强,Pb2+在低质量浓度时表现出促进发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Cd、Pb污染对中草药白花蛇舌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性水培实验,研究在Cd、Pb单一及复合胁迫下白花蛇舌草幼苗生长的变化趋势。【结果】Cd-Pb复合处理对白花蛇舌草主根长、株高、生物量的胁迫作用比同水平单一处理更强;Pb单一处理时,白花蛇舌草的主根长、生物量、叶绿素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d单一处理时对幼苗叶绿素有显著抑制作用。重金属胁迫下,使白花蛇舌草各项生长指标不低于正常生长的Pb最大浓度位于100~200 mg/L范围内,Cd最大浓度位于10~20 mg/L范围内。【结论】在Pb胁迫浓度大于200 mg/L,Cd胁迫浓度大于20 mg/L时均会不同程度的抑制白花蛇舌草幼苗的主根长、株高、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且复合胁迫的抑制作用强于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6.
以莴苣(Lactuca sativa L.)种子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u、Cr、Pb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 mg/L)的Cu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高浓度时对莴苣生长有抑制作用。Cr对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随其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急剧上升。Pb对莴苣种子萌发有延迟作用,对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经3种不同重金属处理后的莴苣种子,幼苗根长、芽长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0 mg/L Cu处理除外),3种重金属对其毒害作用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r、Pb、Cu。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小叶榕对Pb、Cd、Cu复合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及修复潜力,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1(5 mg/L Cd+50 mg/L Pb+100 mg/L Cu)、T2(10 mg/L Cd+100 mg/L Pb+200 mg/L Cu)、T3(20 mg/L Cd+200 mg/L Pb+400 mg/L 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对小叶榕生长、养分和重金属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3种复合污染水平均显著提高小叶榕株高及总生物量,但对地径无显著影响;T1、T2处理根部、地上部生物量及质量指数较CK显著增加,T3处理无显著变化。小叶榕根部P、K含量及全株K含量随污染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3种处理均显著增加植株N、P、K的全株积累量。随着污染浓度提高,小叶榕更倾向于将吸收的Pb、Cd富集在根部,而将Cu更多地往地上部转运;小叶榕对Pb、Cd、Cu吸收累积随着重金属浓度升高逐渐增加,且植株体内Cd含量的增长幅度在3个重金属中最大。加...  相似文献   

8.
以和服(Celosia cristata var.chilsii Kimono)、红塔山(Celosia cristata var.chilsii Hongtashan)2个凤尾鸡冠花品种种子及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50、200、350、500 mg/L 4个浓度梯度,分析Zn2+胁迫对2个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考察凤尾鸡冠花作为抗重金属污染植物材料的适应范围.结果表明:(1)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升高,和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逐渐降低趋势.红塔山种子在Zn2+溶液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胁迫下,各项萌发指标有所升高,表现为低促高抑.根据回归方程预测和服种子受Zn2+胁迫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886.35、1485.87 mg/L,红塔山种子受Zn2+胁迫的临界值和极限值分别为898.62、1574.30 mg/L.(2)重金属Zn2+浓度为50 mg/L时,2个品种凤尾鸡冠花幼苗整株鲜质量、地上鲜质量均高于CK,且在Zn2+胁迫浓度为200、350 mg/L时,幼苗超氧化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SOD)活性达到峰值,丙二醛(MDA)含量随胁迫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植物生长虽然受到影响,但仍能继续生长,表明这2个品种的凤尾鸡冠花对重金属Zn2+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Cu和Zn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博爱7422为材料,以完全营养液培养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5、10、25、50、125、250、500 mg/L)Cu2+、Zn2+污染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浓度Cu2+(≤50mg/L)和Zn2+(≤10 mg/L)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Cu2+(>50 mg/L)和Zn2+(>10 mg/L)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Cu2+、Zn2+污染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浓度Cu2+、Zn2+污染可降低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当Cu2+、Zn2+浓度为25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44.51%、23.02%,当Cu2+、Zn2+浓度达到500 mg/L时,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为CK的31.35%、47.15%。[结论]低浓度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明显影响,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Cu~(2+)和Zn~(2+)对糯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方法研究了重金属Cu2+、Zn2+对糯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胁迫下,低浓度(≤50mg·L-1Cu2+、Zn2+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两种重金属对种子萌发影响作用相似.在幼苗生长阶段,Cu2+比Zn2+的抑制作用显著,但呈现出低浓度(≤80mg·L-1)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状况.随Ca2+、Zn2+浓度升高,糯玉米幼苗根长缩短,但茎长、茎重、根重、叶绿素含量具有先升后降的趋势,高浓度Cu2+、Zn2+引起糯玉米细胞膜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李柯  施宠  李昊宇  王文全  李阳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0):1916-1926
【目的】 研究Cd对(E+)(E-)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生理及植株内Cd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评价共生微生物增强植物重金属耐性和重金属Cd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德兰臭草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 infected,E+)与不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 free,E-)的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镉)Cd对德兰臭草种子进行胁迫萌发试验,分析重金属Cd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宿主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 Cd胁迫浓度低于30 mg/L时,种子萌发指标均高于对照,胁迫浓度高于30 mg/L时,种子的各萌发指标呈下降趋势,胁迫浓度达到200 mg/L以上时,强烈抑制种子萌发。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无论是幼芽还是幼根,干物质的量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Cd转移系数逐渐增大。胁迫浓度低于150 mg/L时,E+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同一浓度下的E-(P<0.05),且德兰臭草幼根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同一浓度下的幼芽(P<0.05),E-植株中的Cd含量显著高于E+植株(P<0.05)。【结论】 内生真菌的侵染有效缓解了Cd对德兰臭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毒害作用,证实了共生微生物能增强宿主德兰臭草对重金属Cd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在不同水平锌(Zn)胁迫下的生长生理变化,探讨一品红应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潜力,为Zn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一品红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6种土壤Zn污染浓度处理:0 mg/kg(CK,不添加Zn试剂)、T1(200 mg/kg)、T2(300 mg/kg)、T3(500 mg/kg)、T4(800 mg/kg)和T5(1000 mg/kg)(干重),4次重复。试验期间每隔14 d测量1次株高、地径;第112天采样测定一品红的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长、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Zn富集含量,计算耐性系数(TI)和转运系数(TF)。【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Zn处理的一品红株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根体积、叶片数、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均未观察到明显的重金属毒害症状。(2)一品红对Zn的抗逆性较强,表现在:TI均大于50%,随土壤Zn污染浓度的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重金属元素铅(Pb)对谷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Pb污染背景下谷子的安全生产和品质保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谷子品种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以自然土壤加水为对照(CK,0 mg/kg),设5个外源Pb浓度处理(50、100、250、500和1000 mg/kg),分析不同Pb浓度处理对谷子萌发及苗期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Pb浓度的增加,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等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000 mg/kg处理的相对发芽率仅有52.5%。叶绿素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各Pb胁迫处理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Pb浓度为500 mg/kg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均达最大值,较CK分别增加58.3%、69.5%和64.3%。随着Pb浓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POD活性对1000 mg/kg高浓度Pb胁迫尤为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Pb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b浓度为5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最大值,较CK显著增加54.1%;Pb浓度为1000 mg/kg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急剧下降,与CK相比显著降低14.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Pb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OD活性、质膜透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与Pb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Pb浓度下抗性指标相对值的平均值(敏感性)排序为:POD活性>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论】谷子在萌发阶段和幼苗时期均会受到Pb胁迫的影响,同时在响应Pb胁迫时,谷子能通过自身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提高其适应Pb胁迫的能力,但这种适应性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4.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通过影响种子内的酶系统,促进种子内贮藏物质的分解,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生理。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为对象,研究Fe、Zn、Mn、Cu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微量元素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活力,促进黄芪幼苗的生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200mg/L FeSO4、50mg/L ZnSO4、250mg/L MnSO4和200mg/L CuSO4处理的黄芪幼苗子叶叶绿素含量最高;800mg/L FeSO4、50mg/L ZnSO4、500mg/L MnSO4和200mg/L CuSO4处理的黄芪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最低,根系活力最佳,说明微量元素处理减少了黄芪幼苗根系质膜所受的伤害,提高了根系抗逆性;400mg/L FeSO4、100mg/L ZnSO4、125mg/L MnSO4和25mg/L CuSO4处理的黄芪幼苗SOD和POD活性最佳。说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微量元素处理能够提高黄芪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种子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镉(Cd)与铅(Pb)在不同浓度梯度单一和复合胁迫下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0.5 mg/L)和Pb2+(10 mg/L)单一处理及其复合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对幼苗的芽长、根长、根数和根突起等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Cd2+、Pb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高浓度Pb2+(200 mg/L)、Cd2+(100 mg/L)对玉米根长和芽长抑制率的影响最大,芽伸长抑制率与根伸长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到58.86%和79.81%,表明重金属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比芽大。在不同胁迫处理中,对玉米种子萌发指标影响最大的是镉铅复合处理,其次是镉处理,最小的是铅处理,表明镉铅复合污染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形式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法,研究了铅(Pb)、铜(Cu)复合胁迫对木豆(Cajanus cajan)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木豆是否适合用于修复铅、铜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研究结果表明,处理5:25 mg/L (Pb)+100 mg/L(Cu)下,木豆的株高、根长较对照相比显著下降;所有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差异并不显著,处理4:10 mg/L(Pb)+50 mg/L (Cu)下,叶绿素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对照的电导率低于其他四个处理,但差异并不显著;处理5下木豆地上部分的SOD的活性降到最低,MDA的含量增加到最大,地上部和地下部GSH的含量均达到最低。低浓度铅、铜复合胁迫下,木豆的生长受到了促进作用,但浓度过高时,便对木豆产生了毒害。木豆可以用于铅、铜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广西莪术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d、Pb单一及其复合处理,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体内Cd、Pb的积累和迁移。结果表明,Cd 1 mg/kg、Pb 100 mg/kg处理,广西莪术并没有出现毒害现象;其他处理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现象,且浓度越高,植株受到的伤害越大。叶绿素含量均随重金属浓度增大而下降,仅在处理30 d低浓度时,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叶绿素a/b随污染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单一重金属胁迫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复合重金属胁迫。广西莪术对Cd、Pb具有富集作用,地上部和地下部Cd、Pb含量均随着处理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且复合污染比单一污染的含量高。各处理广西莪术药用部位的Cd、Pb均未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标准,其中对照地下部Cd含量超过标准的7.43倍,Pb含量超过标准的7.58倍,在栽培生产过程中须严格监控土壤中Cd、Pb两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免抑制植株生长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r6+和Pb2+胁迫对大蒜发芽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在Cr6+和Pb2+2种重金属胁迫下大蒜发芽过程中的根长、酶(SOD和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大蒜萌发过程中,Cr6+和Pb2+重金属浓度超过20mg/L时对芽苗根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OD和CAT对低浓度的重金属毒性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在低浓度Cr6+胁迫下SOD活性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当处理浓度为50mg/L时达到最大,而CAT活性在Cr6+浓度低于20mg/L时逐渐增大;SOD和CAT活性在高浓度Cr6+(大于50mg/L)或在Pb2+胁迫下随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在重金属(Cr2+、Pb2+)溶液各个浓度作用下随着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且随着浓度的提升下降趋势明显。另外,大蒜对Cr6+毒性的耐受性远高于对Pb2+。[结论]为深入探讨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金属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监测和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含量(0,200,400,800,1 600mg/kg)Zn2+处理小麦土壤,用特定时间-特定龄期两性生命表的方法,观察和分析土壤-小麦-蚜虫体系中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不同龄期蚜虫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若虫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低含量(200和400mg/kg)Zn2+短期处理后,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显著升高,随着代数的增加,各处理的麦长管蚜若虫期存活率逐渐下降;Zn2+长期胁迫对麦长管蚜1龄、3龄和4龄若蚜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对2龄若蚜无显著影响;长期胁迫条件下,低含量(200和400mg/kg)Zn2+处理后,麦长管蚜的成虫寿命延长,高含量(800和1 600mg/kg)Zn2+处理则显著缩短。高含量(1 600mg/kg)Zn2+短期胁迫(1代)下,麦长管蚜的繁殖力显著高于对照,随着世代的增加,繁殖力显著下降。【结论】长期胁迫后,Zn2+在麦长管蚜体内产生了积累特性和累积毒性效应,高含量Zn2+处理的毒害作用加强,低含量Zn2+处理则诱导产生了代谢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