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肥效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陇东黄土高原丘陵区氮、磷、钾不同配比对马铃薯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有显著影响。与无肥处理相比,氮磷、氮钾或磷钾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其中氮肥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优于磷钾肥。当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磷肥或钾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体现了氮在肥料3要素中的重要性,磷肥和钾肥相比,磷肥的增产效果略优于钾肥。(2)马铃薯产量随着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速效氮含量达到166.55 mg/kg 、速效磷含量达到48.82 mg/kg、速效钾含量达到343.08 mg/kg时,马铃薯相对产量达到最大值。依据相对产量分组建立马铃薯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丰缺指标。(3)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最佳施肥量与相对产量回归方程,建立马铃薯推荐施肥指标,马铃薯相对产量小于50%的施肥方案为施纯N 187.14 kg/hm、P2O5137.42 kg/hm 、K2O 117.48 kg/hm,相对产量介于50%到90%的施肥方案为施纯N 121.86~187.14 kg/hm、P2O5 58.22 ~137.42 kg/hm、K2O 55.32~117.48 kg/hm,相对产量大于90%的施肥方案为施纯N 121.86 kg/hm、P2O558.22 kg/hm、K2O 55.32 kg/hm。  相似文献   

2.
岐山县千山南麓旱作区夏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陕西省岐山县在千山南麓旱作区设置了夏玉米"3414"完全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棒粒数增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磷肥对玉米千粒重有促进作用。试验肥料效应方程式确定千山南麓旱作区中等肥力地块夏玉米最大施肥量与产量为:667 m2施纯N 18.48 kg、P2O53.42 kg、K2O 9.71 kg、产量为388.45 kg,氮、磷、钾比为1∶0.47∶0.44;最佳施肥量与产量为:667 m2施纯N15.98 kg、P2O59.74 kg、K2O 2.02 kg、产量为385.10 kg,氮、磷、钾比为1∶0.61∶0.13。2水平施肥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6.14%、6.59%、和16.66%。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直播水稻适度施肥和获得较佳经济产量,特开展直播水稻适宜施肥量和氮、磷、钾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N18kg,N∶P2O5∶K2O比为1∶0.3∶0.3时,产量达到627.10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收101.15元/667m2。  相似文献   

4.
通过“3414”小麦肥效试验,研究N、P、K三素对小麦产量、效益的影响,探索出小麦配方施肥技术参数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在当前地力水平条件下,N、P、K配施能提高小麦产量,以N2P2K2处理产量最高、效益最佳;在三素中,N素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P素和K素;2水平施肥条件下每100 kg籽粒养分吸收量为N素3 kg、P素1.35 kg、K素2.5 kg,肥料利用率N素为34.9%、P素是25.9%、K素是39.1%,肥料农学效率N素为8.4 kg/kg、P素13.3 kg/kg、K素16.4 kg/kg;小麦每667 m产量为240 kg左右的田块以施N6.7 kg、P2O5 3.8 kg、K2O 2.7 kg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明基质槽培番茄高产优质的适宜氮、磷、钾施用量及配比。【方法】在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条件下,以番茄品种吉诺比利为试材,采用氮磷钾3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共计20个处理,测定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然后以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编码值为自变量,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氮、磷、钾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氮、磷、钾肥进行主效因子、单因子以及互作效应分析,最终确定了番茄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结果】建立了氮、磷、钾肥施用量编码值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经F检验可知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主效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种肥料因子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均以氮肥最大,钾肥次之,磷肥较小,表明氮是影响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单因子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磷、钾施肥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评分均先增加后降低。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磷钾、氮钾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利用模型决策分析表明,戈壁日光温室秋冬茬基质槽培番茄目标产量大于80 000 kg/hm2时的施肥方案为:N 284~367 kg/hm2,P2O5 173~228 kg/hm2,K2O 437~566 kg/hm2;番茄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311~407 kg/hm2,P2O5 221~291 kg/hm2,K2O 454~592 kg/hm2。【结论】戈壁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槽培番茄产量大于80 000 kg/hm2、品质综合评分超85分的施肥方案为:N 311~367 kg/hm2,P2O5 221~228 kg/hm2,K2O 454~566 kg/hm2,适宜的 N、P2O5、K2O施用量之比约为1∶0.66∶1.50。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2P2K2处理(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知模型拟合成功。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本研究土壤肥力条件下多花黄精产量达14 000 kg/hm2以上及根茎多糖含量达100 mg/g以上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2年生多花黄精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N 145~167 kg/hm2,P2O5 129~158 kg/hm2,K2O 59~80 kg/hm2,m(N)∶m(P2O5)∶m(K2O)为1∶0.92∶0.45。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阿克苏红旗坡农场5年生红枣树为研究对象,在全年施肥量(纯N 675 kg·hm-2、P2O5 540 kg·hm-2、K2O 135 kg·hm-2)一定条件下,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施比例对红枣树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前期施纯N、P2O5、K2O肥270、180、67.5 kg·hm-2,开花期施纯N、P2O5肥202.5、180 kg·hm-2,果实膨大期施纯N、P2O5、K2O肥202.5、180、67.5 kg·hm-2的综合效果佳,有利于枣树茁壮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与常规施肥相比,红枣树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SPAD值增幅分别为6%、4%、5%和11%;各测量时段09∶00、11∶00、13∶00、15∶00、17∶00、19∶00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1%、14%、16%、82%、15%、44%;气孔导度分别提高34%、25%、30%、132%、129%、96%;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13%、22%、14%、18%、24%、15%;蒸腾速率分别降低50%、45%、28%、24%、33%、52%;果实维生素C、还原糖、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6.41 mg/100g、19.33%和2.53%,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南疆施肥效果以及土壤肥力与肥料利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2021年,在南疆地区开展35个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玉米16个、棉花19个),设置缺素处理(NP、PK、NK)和全肥处理(NPK),分别对玉米、棉花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养分积累规律、土壤肥力和施肥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等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玉米和棉花的NPK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14 020.3 kg/hm2和6 582.7 kg/hm2,二者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0 kg/kg、P2O5 13.3 kg/kg、K2O 10.7 kg/kg和N 6.1 kg/kg、P2O5 7.6 kg/kg、K2O 7.5 kg/kg,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2.4%、21.2%、54.1%和41.7%、18.9%、58.2%,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0.6%、14.7%、6.5%和41.5%、21.1%、13.4%。施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和棉花对氮、磷素的吸收,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要N 2.44 kg、P2O5 0.91 kg、K2O 2.87 kg,每形成100 kg棉花籽棉需要N 5.37 kg、P2O5 1.67 kg、K2O 4.36 kg。玉米磷肥利用率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棉花磷钾肥利用率与磷钾肥施用量也均呈显著负相关。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又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地区玉米可能存在一定的过量施用磷肥问题。玉米、棉花的钾肥利用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棉花产量、玉米的氮磷肥利用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土壤盐碱化是影响棉花产量及玉米氮、磷肥利用率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油菜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等参数,建立油菜施肥函数模型,完善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指导大田油菜精准施肥,勉县农技中心在油菜生产上开展了氮磷钾不同配比肥效试验,通过试验建立了油菜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获得了最佳经济施肥量纯N 13 kg/667 m~2,P2O5 6.3 kg/667 m~2,K2O 6.1 kg/667 m~2,经济产量203 kg/667 m~2,投入产出比1∶4.7。施肥建议:勉县平川丘陵区中等肥力地块,油菜籽目标产量200 kg/667 m~2左右,667 m~2施纯氮13 kg、五氧化二磷6 kg、氧化钾6 kg、硼肥1 kg。  相似文献   

10.
海城市西四镇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在辽宁省海城市西四镇开展水稻“3414”试验,研究水稻在不同氮、磷、钾水平配比时的产量效应及最佳施肥量及最佳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本地区水稻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2.08 kg/667m2,,P2O56.28 kg/667m2和K2O 6.53 kg/667m2,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配比为1:0.52:0.54。  相似文献   

11.
地膜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414"肥效试验,建立了地膜马铃薯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三元二次方程推出地膜马铃薯最大施肥量为纯N13.96 kg/667 m2、P2O54.40 kg/66 7 m2、K2O6.89 kg/667 m2,最大产量为2 542.2 kg/667 m2,氮、磷、钾比为1∶0.32∶0.49;最佳施肥量为纯N12.56 kg/667 m2、P2O54.01kg/667 m2、K2O 5.73 kg/667m2,最佳产量为2 536.67 kg/667 m2,氮、磷、钾比为1∶0.32∶0.46。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新平县果园氮磷钾投入现状,对新平县70个冰糖橙果园采用实地走访调研与土壤/果实样品采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县域不同冰糖橙果园施肥情况、土壤养分利用状况、果实养分携出状况,并根据产量进行果园推荐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新平县果园全年施肥2~4次,以施肥3次为主,主要集中在2-3月、5月和12月,全县氮(N)、磷(P2O5)、钾(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444.43、407.07、507.35 kg/hm2,投入比为1∶0.92∶1.14。土壤pH值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6.08、17.97 g/kg,整体处于适宜水平;果园碱解氮平均含量为74.43 mg/kg,整体处于缺乏水平,78.26%的果园碱解氮含量较低;果园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91.57、245.05 mg/kg,整体处于高量水平,超50%的果园土壤有效磷/钾含量过高。新平县冰糖橙果园氮磷钾减施潜力分别为8.53%~70.31%、56.95%~87.35%和33.64%~78.69%。根据果园养分携出与养分利用效率,新平县不同产能冰糖橙果园氮磷钾养分推荐用量分别为82.39~386.80、33.89~163.59和69.20~299.25 kg/hm2。以上结果表明,新平县冰糖橙果园肥料投入量较大,引起土壤营养盈余,应针对不同产能的果园进行针对性施肥,增加有机肥投入,优化肥料施用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生姜高产优化施肥最佳方案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法,进行了生姜N、P2O5、K2O肥施用量的试验,建立了生姜产量与N、P2O5、K2O肥用量间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得出,N肥用量对生姜产量影响最大,但用量过多会引起减产.应用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试验条件下亩产超2500kg的农艺方案14个,最高产量为2614.06kg/亩,相应的肥料用量为N38.69 kg,P2O5 18.91kg、K2O51.90kg,其比例为2:1:2.7.  相似文献   

14.
在如东县丰利镇和马塘镇的两组冬小麦缓控释肥试验上,常规施肥全肥区较配方施肥全肥区,折纯化肥投入总量增加了96kg/hm2,实收产量仅增加约60 kg/hm2,配方施肥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08%(N)、17.62%(P2O5)、31.73%(K2O),常规施肥的平均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4.14%(N)、15.52%(P2O5)、19.52%(K2O)。说明配方施肥较常规施肥具有化肥减量节本增收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雪茄茄衣CX-10品种的适宜氮磷钾肥用量,采用田间“3414”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雪茄茄衣CX-10基本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促进了雪茄烟株高、茎粗、叶长、叶宽、有效叶片等农艺性状,且雪茄烟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雪茄单位面积产量,而磷、钾对雪茄烟产量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雪茄烟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中氮、低钾水平利于磷肥效果的发挥,中磷、低氮水平利于钾肥效果的发挥,中氮、低钾水平利于磷肥效果的发挥;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得出最大产量下的施肥量:N 180 kg/hm2P2O5 60 kg/hm2K2O 360 kg/hm2适当控制氮肥和钾肥施用量,增加施磷量,同时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雪茄烟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跃进农场小麦生产上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钾施肥比例的试验研究,探索了当前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小麦最佳的施氮量和氮磷钾比例。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纯氮20 kg、氮∶磷∶钾=1∶0.2 0∶0.2 0时,即在每667 m2施尿素30 kg、绿先机复合肥40 kg时,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配比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的数学模型可以看出,理论最佳施肥量是纯N13.32kg/667m2、P2O54.87kg/667m2、K2O8.44kg/667m2,即纯N:P2O5:K2O比为1∶0.37∶0.64时为最佳经济施肥比例,最佳经济产量为668.32kg/667m2。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中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大豆产量。最佳施肥量:N:6.79kg/667m2,P2O5:1.55kg/667m2,K2O:3.07kg/667m2,产量为158.62kg/667m2,氮、磷、钾比为:1:0.23:0.45。  相似文献   

19.
配方施肥对党参生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党参专用施肥配方及最佳施肥量,于2008-2009年在甘肃省漳县进行了8个N、P、K施肥配方及最优施肥配方下的施肥量试验,测定党参成药期根部形态特征和根产量,分析不同施肥量下党参的品质、养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各配方处理对党参成药期的根直径和根长影响不显著,但配方N18P13K9+NAM和N24P11K5+NAM能有效提高党参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CK2)增产17.9%和21.1%,N、P总利用率分别提高18.2%和11.6%,党参浸出物含量提高8.2%和2.7%;在750~900 kg/hm2施肥量区间,配方N24P11K5+NAM的党参产值及纯收益最高。党参专用型N、P、K最优配方为N18P13K9+NAM和N24P11K5+NAM,且适宜施肥量为750~900 kg/hm2;适宜施肥量条件下可提高党参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化肥施肥量,在早稻田进行化肥不同施肥量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纯氮7kg,产量最高,平均667m2产720.6kg;每667m2施纯氮13.6kg,产量最低,平均667m2产625.0kg,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随之递减。在前茬冬种番茄,采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每667m2施7~9kg纯氮量,效果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