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乳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与胎膜滞留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76头乳牛[其中胎膜滞留(RFM)牛25头,正常(NRFM)牛51头]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的浓度。结果表明,产前一个月内RFM牛血浆孕酮(P_4)浓度长期显著低于NRFM牛(P<0.05或0.01),并于产前20、9天突然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浆雌二醇(E_2β)浓度,RFM牛于产前14、3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而产前9~6天显著低于NRFM牛。血浆睾酮(T)浓度,RFM牛于产前20、6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产后1天仍为高水平(P<0.05)。血浆皮质醇(F)浓度,RFM与NRFM牛分娩前后无甚差异。产前6天时血浆P_4与E_2β浓度表明,RFM只出现在P_4<3.5ng/ml,同时E_2β<180pg/ml的牛。  相似文献   

2.
屡配不孕综合症(repeat breeder syn-drome)是指成年母牛或初产母牛发情周期有规律,且临床检查正常,但连续3次以上发情配种仍不怀孕的繁殖疾患。屡配不孕的总发病率为10%~25%。本病通常是暂时性的,多数母牛(60%)第4次发情配种即能正常怀孕。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首次测定了5只雌性成年狸獭发情周期中外周血浆17β-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母狸发情盛期17β-E_2达峰值62.19pg/ml,以后开始下降,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到下一个发情周期的发情期就又开始上升。而P_4含量在发悄盛期最低2.48ng/ml,到18天左右峰值达6.26ng/ml,到第二个发情周期前,又迅速下降。二者的这种变化规律与该动物发情周期的表现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选择从澳大利亚购进的2岁左右发情周期为21天的育成母牛10头,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发情周期血清中孕酮(P_4)和17β-雌二醇(E_2)的浓度,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检测发情周期卵巢卵泡发育变化,结果显示:E_2浓度在奶牛发情周期中主要表现出两个波峰,只是其中一个波峰较小,这与卵泡两个发育波态势相似,而P_4在发情周期中却只表现出一个波峰,与卵泡两个发育波部分相似。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1980—1986年《安西黄牛资源调查》及《黄牛冻配改良配种繁殖调查登记》中的资料并加以统计整理,对安西黄牛的发情,排卵和受精等繁殖性能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发情 1.发情周期及影响因素据对342头(次)母牛统计,发情周期平均21±3.5天。青年牛(63头次)发情周期平均19.5±3.5天,成年牛(271头次)为21.5±3.5天;老龄牛(8头)为30±5天。青年牛的发情周期比成年牛短2天,比老龄牛短7天,差异显著(O.01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含量对奶牛妊娠的影响,本实验选取63头2~3胎、3~4岁和体况评分(BCS)2.75左右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人工授精后经发情鉴定及妊娠诊断将奶牛分为妊娠组(n=24)、未妊娠组(n=19)、返情组(n=20)。分别在人工授精后1、5、17、28 d采集尾静脉血10 mL,测定血浆葡萄糖、孕酮(P_4)和雌二醇(E_2)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授精后第5天妊娠和未妊娠组血浆中孕酮和雌二醇极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17天返情组和妊娠组血浆中P_4、E_2含量以及P_4/E_2极显著高于未妊娠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未妊娠组血浆P_4含量显著高于返情组,人工授精后第28天血浆葡萄糖含量妊娠组显著高于返情组。综上表明,人工授精后第5天和第17天高浓度血浆P_4和E_2有利于维持胚胎细胞正常发育和母体和胚胎识别,提高奶牛胚胎存活率;授精后第28天低浓度葡萄糖不利于妊娠,说明血浆中葡萄糖、孕酮和雌二醇对奶牛人工授精后不同阶段早期妊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_2和P_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_2和P_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_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_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_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_2和P_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_2与P_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分析了9头屡配不孕母牛和6头正常母牛于发情开始后8天内的血清促黄体素(LH)的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屡配不孕母牛的LH排卵峰值低于正常母牛,其峰值分别为2.71±1.00ng/ml和4.70±1.71ng/ml,差异显著(P<0.025)。为了初步验证LH峰值与屡配不孕之间的关系,对20头屡配不孕母牛在发情开始至配种前肌肉注射外源性LH180IU,其配种后60天的受胎率为70%(14/20),而未用LH处理的11头屡配不孕母牛的受胎率为18%(2/1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实验结果提示:体内LH排卵峰值降低可能是导致乳牛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FSH、PMSG和PMSG+APMSG等3组药物对鲁西黄牛进行超排处理,开始时,P_4处于黄体期的较高水平,发情前达列最低值,发情后第2天迅速上升,采集胚胎时达到高峰。采集胚胎后,注射15—甲基PGF_(2α),P_4水平又明显下降。在超排处理的第1—8天,3组试验牛血浆中P4水平曲线趋于一致,但第10和第12天时,PMSG组P_4水平明显升高,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开始超排时,3组血浆中E_2水平都急骤升高,发情时达到高峰。发情排卵后E_2水平迅速下降,其中FSH和PMSG+APMSG组呈波浪式维持在较低的基础水平上,而PMSG组在第8、10、12、14天时,E_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  相似文献   

10.
屡配不孕牛发情前期和发情期的超基础孕酮水平○R.Bge等著覃能斌译吴明成校牛的屡配不孕问题是一个尚未解决且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的难题。本研究调查了屡配不孕青年母牛的外部表现和发情行为的特征、卵泡的动态性、排卵的出现及发情周期内分泌学,并将其与处女牛相比...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固相酶染色法(Solid-phase Enzy em Staining Assay,SESA),检测奶母牛循的环血抗精子抗体(ASAb)本平,研究奶牛不孕机制,AsAb的检测意义及与不孕症之间关系。采集奶牛血清样共160例。包括:处女牛12例,妊娠及产后一月正常空怀母牛26例,屡配不孕母牛93例,子宫内膜炎母牛21例,隐性发情母牛8例。利用公牛正常新鲜精液,PBS洗3次,校正精子密度为50×10~6/ml,涂片,自行干燥,甲醇固定10—20分钟,加灭活血清样,37℃,30分钟,用PBS洗3次,加兔抗牛IgG-HRP,37℃,30分钟,PBS洗3次后,加新鲜配制底物DAB(3,3一二氨基联苯胺盐酸盐),继续作用30分钟(37℃),同法洗3次,油镜观察反应。结果:阳性(精子头部成棕黄色)俭出率,处女牛0%(0/12);正常孕牛7.7%(2/26);不孕母牛(平均)35.25%(43/122);子宫内膜炎不孕母牛28.57%-(6/21);屡配不孕母牛36.56%(34/93);隐性发情母牛37.50%(3/8)。不孕牛ASAb滴度最低为1:16,最高为1:256。结果表明,处女牛、正常孕牛与不孕牛的AsA b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屡配不孕母牛,子宫内膜炎不孕母牛及隐性发情母牛AsAb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对屡配不孕牛不孕胎次及不孕期配种次数(1—12次)间的AsAb阳性率比较表明,不同配种次数(情期数)(3~6次)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孕胎次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表明,用SESA法检测母牛AsAb,阳性率与不孕症之间的相关性高,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精密度较好的特点,对探索奶牛不孕机制,为奶牛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手段和实验依据,具有理论与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母牛屡配不孕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屡配不孕,一般是指母牛经过多次配种(至少3次以上)而不受孕。造成母牛屡配不孕的因素很多,譬如:环境、饲养管理、发情鉴定、配种技术、过度使役或泌乳过多、母牛生殖器官或其它器官发生疾病等,这些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母牛的发情周期、排卵和胚胎发育导致不孕。屡配不孕的母牛在生产实践中并不少见,据我们对榆林市郊区1600头1.5  相似文献   

13.
乏情母牛50头、有周期活动母绵羊38头,超排处理引起发情后的4(羊)或7~8(牛)天摘取卵巢进行组织学研究。观察到排卵阻断的5种类型:(1)典型黄体但包含未排的卵母细胞,(2)由未破卵泡黄体化而形成的非典型黄体,(3)纤维性结缔组织团块,其中有散在性黄体细胞(仅见于牛),(4)具备葛拉夫氏泡典型结构的滞留卵泡,(5)颗粒膜已黄体化的滞留卵泡。50头牛中共有滞留卵泡(≥10mm)127个、正常黄体29个、非正常黄体20个。严寒和饥饿可能是卵泡囊肿普遍发生的主要原因。试验牛曾用18甲基炔诺酮药管处理9天。在植入和取出药管时各注射1次(共2次)PMSG的母牛,具有很高的(28/30)早期反应率(出现≥3个卵泡的母牛数/接受处理的母牛数),而仅在去管时1次注射PMSG者,反应微弱(4/20)。试验羊中,只有单一用FSH处理者,在发情当天血清E_2—17β浓度形成峰值(168.1pg/ml),而且正常黄体数亦略高(P<0.1)于用FSH加LH处理者。发情后4天血清P_4浓度则以后者为高(P<0.05)。绵羊滞留卵泡表现为孕酮优势,卵泡液中E_2—17β对P_4的浓度比为1∶46。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_2和P_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_2和P_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_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_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_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_2和P_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_2与P_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5头屡配不孕育成牛的临床与内分泌学研究发现,有的发情持续时间和发情排卵间隔时间较长。经适时追加授精,在1个情期内,4头实验牛中有3头受孕。实验牛在非授精发情周期和授精发情周期的外周血浆P4和PGFM无异常变化,说明这些牛的屡配不孕与管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精子凝集试验测定五个牧场共33头屡配不孕奶牛和86头正常牛的血清抗精子抗体水平,发现30头屡配不孕牛的血清稀释到1∶8时,仍可见明显的凝集反应,而85头正常牛的血清稀释到1∶8时,凝集反应阴性。因此,将1∶8的血清稀释倍数作为诊断母牛是否不孕的指标,阳性和阴性准确率分别可达90.91%和98.84%。此外,用微滴板酶免疫法测定8头屡配不孕牛和30头正常牛的血清孕酮含量分别为9.83±1.85和1.95±0.74n g/ml,两者统计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患围产期障碍的母牛,在产后12—18天给予GnRH,要比未处理的对照母牛发情更早,每次受孕的配种次数更少,空怀的天数更短。在患胎衣不下的母牛中,经GnRH处理的那些较未处理的对照牛,产犊至受孕的间期更短,每次受孕的配种数也更少些。屡配不孕母牛在授精时应用GnRH能够使受孕率提高。有人指出,奶牛繁殖的目标应该是:能在产后3周前开始出现发情周期,到产后4周时子宫已经复旧且无感染,在配上以前的第二个发情周期及其随后的每个发情周期,都显示行为发情,并能够在产后50—85天的第一次配种时受孕。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因已证实能够刺激垂体促黄体素(LH)的释放,所以将其列为提高产后奶牛繁殖性能的辅助剂。GnRH应用的主要方面(除治疗卵巢囊肿外)还有发动产后早期(产后10—20天)的卵巢治动,或在授精时给予以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18.
放射免疫法测定枫泾(FJ)和长白(L)青年母猪(各4头)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17β-雌二醇(E_2)、孕酮(P_4)、和睾酮(T)的含量。测定结果,初情期开始日龄FJ猪平均为104.3±11.50天,L猪为235.0±1.95天。两猪种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同种生殖激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首次情期内,FJ和L猪的FSH平均含量分别波动在28.6±8.6~49.4±6.0ng/ml和16.8±2.5~38.9±0ng/ml之间;FSH总平均含量FJ猪组(37.8±2.7)显著高于L猪(27.0±3.1ng/ml)P<0.05;FJ猪发情0~2小时的FSH平均含量(34.4±2.1ng/ml)极显著地高于L猪(22.2±1.7ng/ml)P<0.001。排卵前LH峰均值FJ猪组(5.31±0.75ng/ml)显著高于L猪组(1.83±0.75ng/ml)P<0.05。发情当天(0天)E_2达峰值,FJ和L猪组分别是30.5±3.9和20.4±5.3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FJ和L猪组各自的P_4(ng/ml)和T(pg/ml)分泌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γ_F=0.71,P<0.05,γ_L=0.95,P<0.01。LH、FSH的含量高很可能是FJ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前言在奶牛业中,常有许多母牛产后子宫迟迟不能恢复正常,造成屡配不孕,致使高产奶牛被逼淘汰,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据我公司80年底对1092头成年母牛的统计,不孕牛(产后5个月或配种5个情期以上未孕者)占7.1%,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  相似文献   

20.
微量滴定板酶免疫法和固相酶染色法分别检测试验组不孕母牛(n=119)和对照组母牛(n=26)包括处女牛、正常空怀母牛和妊娠母牛)的血清孕酮水平和抗精子抗体反应,以研究不孕母牛血清抗精子抗体反应与卵巢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种原因不孕母牛的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处女牛(P>0.05),但与正常空怀母牛和妊娠母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孕母牛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其抗精子抗体阳性反应血清(n=43)孕酮含量显著低于抗精子抗体阴性反应血清(n=76,P<0.05),而且孕酮含量与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