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的气候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阿尔泰山南坡森林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树芯样本,建立了4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树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位于阿尔泰山中部的塔尔阿沙(TEA)年表与其东南端的巴腊朔克萨依(BLS)年表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R=0.411,P<0.01),4个树轮年表中高频变化的同步性要强于低频变化。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显示,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北端的阿库里年表(AKL)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气温;位于中部的TEA年表和吐孜巴依(TZB)年表影响其树轮宽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气温也有一定的影响;位于东南端的BLS年表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降水。随着树轮采样点沿阿尔泰山体自西北至东南,气温变化对森林上树线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降水的作用则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树轮记录的酒泉近240 a来6~9月气温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自祁连山西部肃南大火烧沟的树轮样本,研制出树轮宽度年表和密度年表。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大火烧沟的树轮晚材宽度、早材宽度与酒泉6~9月平均最高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由此可较好地重建酒泉地区近240 a来6~9月平均最高气温,交叉检验表明重建结果是稳定可靠的。1768-2007年,酒泉6~9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6.62 ℃。以过去240 a重建温度的平均值为基准,暖期有: 1786-1836年、1851-1885年、1924-1933年、1959-1967年、1988-2007年;冷期有: 1768-1785年、1837-1850年、1886-1923年、1934-1958年、1968-1987年。温度重建序列具有36.6 a,11.3 a,6.1 a,4.8 a,3.4 a,3.0 a,2.6 a和2.4 a的周期变化,并在1804年、1824年、1852年、1886年、1906年、1934年、1971年和1985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采自博州中东部山区上树线JPK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分析了其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结果表明:采样点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博乐和精河气象站上年12月至当年11月平均最低气温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用JPK采点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序列,重建了博州中东部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关系数0.586,方差解释量达34.3%(调整自由度后为33.0%)。过去517年来,博州中东部地区平均最低气温变化存在7个偏冷阶段和7个偏暖阶段。重建序列具有3a、3.8a和5a左右的准周期,并且在1568年前后、1667年前后、1708年前后、1734年前后和184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吕梁山北段管涔山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样芯资料,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得出3—4月平均最高气温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控气候因子(R=0.509,P<0.05)。借助一阶线性回归方程模拟构建近百年来管涔山地区3—4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过程,同时应用逐一剔除法对重建方程进行交叉检验,验证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重建气温序列温度变化分析可知,管涔山地区过去近百年有两个暖期和三个冷期分布,暖期为1932—1945年和1957—1970年;冷期为1946—1956年,1971—1983年和1993—2010年。基于Morlet小波分析对重建气温序列周期分析可知,存在3~5 a、10~13 a、22~33 a、40~45 a的周期分布特征,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和太阳黑子活动是其周期变化驱动因子。大尺度空间相关分析可知,重建气温序列对俄罗斯中东部、日本北部、中国中东部等大范围地区的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空间代表性。研究结果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和比较祁连山中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生长上限和下限的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发现青海云杉年表的平均敏感度(M.S.)、样本量的总体解释信号(EPS)、第一主分量(PCA1)、和标准差(S.D.)以及信噪比(SNR)都表现出上限小于下限的规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森林下限,青海云杉的生长主要受降水的限制,而上限处青海云杉生长的限制因素不明确,并不是单一的降水或温度;通过对上下限年表做窗口为31年的逐年滑动相关后发现,青海云杉下限年表之间的相关性比较稳定;而上限年表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随时间变化上限年表所包含气候信号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在石羊河上游地区选择4个样点,采集160余根青海云杉样芯,经过固定、打磨、交叉定年和测量等工作,建立研究区的树轮宽度年表。利用美国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GIMMS/NDVI数据,建立研究区1982-2006年逐月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序列。发现研究区NDVI年内变化为单峰型,5-8月为生长季,年际间变化则有波动减少的趋势。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发现,树轮年表与非生长季(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非生长季[WTBX]NDVI[WTBZ]与非生长季的降水呈较明显负相关。分析NDVI与年表关系后发现,生长季[WTBX]NDVI[WTBZ]与树轮年表相关性较差,而非生长季NDVI与年表相关性较好且为负相关(r=-0.667,p<0.01)。  相似文献   

7.
针对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山南坡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开展树轮研究,建立树轮年表,计算年平均树轮宽度值和年平均断面积生长量(BAI),并分析在1988年发生升温突变前后,这2个树种树轮宽度指数变化趋势,及其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升温突变前后,2个树种树轮宽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在升温突变后,其变化趋势均由不显著增加转为显著下降。即树木径向生长减缓;升温突变后,2个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对降水的响应有所减弱,而对气温的响应有所增强,并且发生了树轮指数和气候因子间相关性“正负转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应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 ,研究了影响毛乌素沙地沙丘顶部臭柏 ( Sabinavulgaris)年轮宽度变化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 :生长季的降水能够促进沙丘顶部臭柏的径向生长 ,但生长季的高温对匍匐生长的沙丘顶部臭柏有抑制作用。 1 0月份开始进入休眠期后 ,气温过高会影响下一年度臭柏的生长。以各个变量的因子负荷量为依据 ,对各个气候变量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变量比降水变量的效果显著 ,其中对年平均气温影响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降水量和秋季降水量的影响 ;冬季平均气温和生长季降水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但春季高温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地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的重建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采自伊犁地区天山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的树轮年表。通过单相关普查发现,自回归树轮年表序列与夏季(6~8月)的平均最高气温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利用新源上限(XNAUt 1)、巩留下限(GUt 1)和特克斯上限(TUt 1)3个自回归树轮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伊犁天山东部在该时段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经交叉检验可知,所得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重建的温度序列是可信的。通过分析发现:伊犁天山东部300年来夏季月平均最高气温大致经历了8个偏暖阶段和8个偏冷阶段;具有2.9,3.4,4,49.5,58,59,68年的变化准周期;存在5次气温突变:1729-1733年、1867-1871年、1929-1934年前后气温由高向低突变;1841-1846年、1903-1906年前后气温由低向高突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疆阿勒泰西部地区5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该地区的树轮年表。通过相关普查发现,自回归年表序列与该地区当年5~9月的月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树木生理学意义。用沙勒哈(t 1),吉克音(t,t 2)3个树轮自回归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365年来当年5~9月的月平均气温,且经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通过分析发现,阿勒泰西部地区365年来的重建月平均气温序列具有5个偏冷阶段和5个偏暖阶段,并且具有13~14年和7年的显著冷暖变化准周期。重建月平均气温序列在1684,1706,1746,1767,1802,1839,1859,1881,1909年和1949年前后发生过突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乌鲁木齐南部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地面生地衣对资源的利用特征,采用Levins的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和王刚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值公式,对该地区地面生地衣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地面生地衣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对地衣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发现地面生地衣共17种,大部分的地面生地衣生态位宽度比较窄。它们组成四种主要的地面生地衣类群。地衣植物对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应该重视地面生地衣植物在多资源维上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宽度,以便更好的保护地衣物种多样性和揭示它们的生态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12.
椰子木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2013年8月首次在我国海南发现,对我国椰子及棕榈产业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龄期划分是深入研究椰子木蛾发生规律、生物学习性、预测预报以及防治适期的基础。头壳宽度可作为幼虫分龄的准确指标。本文通过林间收集椰子木蛾幼虫头壳和实验室饲养椰子木蛾并收集头壳的方法,通过测量与比较,运用频次分布与线性回归等,对椰子木蛾的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并依据Dyar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对划分结果进行了验证,确定其在林间和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的龄数分别为5龄和5~8龄。室内饲养与室外相比,龄数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室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周期、食物营养等以及椰子木蛾自身遗传、种群密度等不同,室内环境条件不利而引起其龄期数增加。  相似文献   

13.
苜蓿籽蜂幼虫龄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苜蓿籽蜂幼虫头壳宽度的方法,对苜蓿籽蜂幼虫龄期划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苜蓿籽蜂幼虫共4龄,1龄~4龄幼虫的头壳宽度分别为(0.182±0.0093),(0.261±0.0093),(0.346±0.0098),(0.448±0.0109)mm。经统计分析得到其幼虫龄数(X)与头宽均值(Y)的关系式为Y=0.0883X+0.0885,r=0.9982。  相似文献   

14.
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设60、90 cm两种垄宽的垄沟种植模式,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垄宽的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与90 cm垄沟种植模式和传统种植模式相比,60 cm垄沟种植模式玉米株高分别提高11.1%和19.6%;功能叶叶面积分别提高6.46%和10.78%;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6.7%和12.9%;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6.9%和10.7%;玉米产量分别提高8.1%和10.7%;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7%和5.8%,差异显著.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沟种植模式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处理中,60 cm垄宽的垄沟种植模式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ring width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the climate factors in the western Hedong sandy land of Ningxia, a conver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tree-ring width since 1899 was re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cross verific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equation is stable and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are reliable. The result of reconstructed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the remarkable fluctu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dry-to-wet variation before the 1940s. The smaller fluctuation and high frequent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of 1940s-1980s and after the 1980s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precipitation became high periodic extent and low frequ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some coincidences with the climate change in Changling Mountains, Helan Mountains and the east of Qilian Mountains. The relatively dry periods in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1920s to 1930s,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2004 to 2006 in the western Hedong sandy land of Ningxia accelerated the desertification, while the relatively humid period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1910s-1920s, 1930s-1940s and 1990s is favorab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esertification, and to weaken the climate warming and drying. The period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in the western Hedong sandy land of Ningxia since 1899 are approximately 2-4 years, 5-7 years and 10 years.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海水养殖废水灌溉菊芋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10月,在半干旱的莱州地区布置微区试验,以研究海水养殖废水与微咸水混合灌溉菊芋的作物效应。结果表明:水分临界期淡水灌溉明显促进菊芋茎杆生长,而其它处理茎杆生长受到了不同程度抑制。1∶3,1∶4处理菊芋茎杆的横向生长最快,茎粗分别达到3.0cm和2.97cm;其次为CK1、CK2和1∶2处理,1∶1处理菊芋茎粗最小。未灌溉处理地上部的生物量最高,达到2.92kg/株。CK2次之,而各海水养殖废水与微咸水混合灌溉处理,地上部生物量有所下降,其中1∶3、1∶4处理下降21.6%和17.5%;1∶1和1∶2处理则分别下降26.4%和29.1%。地下部生物量最高,CK2次之,但与其它处理(除1∶4处理)无明显差异;1∶1处理地下部生物量最低。水分胁迫能够促进菊芋茎、叶、根系生长,但限制了块茎的形成和干物质的积累,而低矿化度的海水养殖废水与微咸水混合灌溉促进了菊芋块茎的正常膨大以及干物质的累积,从而取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发育过程, 明确其防治的关键期, 本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绿盲蝽越冬卵浸水后的发育过程, 并测定了其长度?宽度及卵盖长度?结果表明, 绿盲蝽越冬卵在浸水后第4天开始出现眼点; 第5天85.00%的卵出现眼点; 第7天卵的孵化率达到87.50%?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 浸水3 d后卵宽达到最大值, 孵化前卵长和卵盖长度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 473.96 μm和605.89 μm?总之, 绿盲蝽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态不断变化, 眼点出现后的2~3 d是防治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天山一号冰川岩面生地衣群落主要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特点及其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设立15个样方,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30种岩面生地衣的生态位特征,并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用最小生成树对其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岩面生地衣生态位宽度属于中等偏窄,其中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 Th. Fr.和地图衣Rhizocarpon geographicum(L.) DC.的Shannon-Wiener和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广泛的分布在研究区不同海拔的各个样方,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地衣种对间生态位重叠现象普遍,但大部分重叠值偏低,物种间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且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最小生成树反映了地衣种对间在生境因子上的相似性,与聚类分析和主坐标排序结果一致,将30种岩面生地衣分成3个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林带冬季相结构过于稀疏、透风系数过大的问题,文中引证分析了林带冬季相结构因子(树木形体尺度、林带线性密度、行数、宽度)、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立木疏透度、林带地上生物体积密度)与透风系数的关系;总结了林带冬季相结构因子对透风系数的影响规律。从林带设计原理出发,归纳了通过调节结构因子获得较小透风系数的方法:1)增大树木的形体尺度;2)增大林带的线性密度;3)在线性密度一定时,尽可能把有限的栽植点(或苗木)安排在较少的栽植行内;4)在线性密度、行数一定时,尽可能减小林带宽度。其中林带行数和宽度对透风系数影响较小,简化计算时可忽略不计。这为林带结构管理提供了清晰的认识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