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四川核桃栽培适宜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四川核桃生长发育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均温、≥10℃积温、年极端低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通过对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适宜性综合分析,结合四川核桃主产区气候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得出全省核桃主要适宜的生态指标为,海拔400~2 800 m、土壤pH值5.5~8.5、土层厚度≥60 cm、≥10℃积温3 000 ~6 500℃,年平均气温9~18℃、年极端低温≥- 15℃、年降水量400~1 200 mm、年日照时数≥1 300h、1月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28℃.由此将四川划分为四川盆地北缘、东北缘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高山峡谷核桃中心栽培区,川西南山地泡核桃中心栽培区,四川盆地中部核桃、泡核桃一般栽培区4个栽培区,对各区域核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为四川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山地干热河谷上缘与毗邻区山地峡谷地形干暖河谷存在区别,其核桃区划兼备四川区划和云南区划的特征,核桃产业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专类调查法,对攀枝花山地核桃产业发展演进规律深入分析,对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划分,对发展路径选择针对性地策略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桃8个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滑  郝俊民  王宝庆  裴东 《林业科学》2007,43(7):120-124
核桃属(Juglans)植物约有20多种,我国现有12个种,其中分布广且栽培较多的是核桃(J.regia)和铁核桃(J.sigillata)(匡可任等,1979).核桃目前是中国栽培范围最广的种,而铁核桃是我国特有种,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曲泽洲等,1990).  相似文献   

4.
申利明  莱瓦克 《木材工业》2000,14(2):27-28,35
本文探讨了中国木材工业企业不同生产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采用调查表法进行现场作业采访、观察和评估作业位置的各项安全卫生指标。研究表明: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健康危险主指标是这种差异的主要因子。家具生产部门的安全卫生状况比其它部门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5.
四川核桃及其栽培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调查分析了四川核桃资源分布、遗传变异特点,介绍了人工选育的四川核桃优良品种。以地理—气候因素、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历史和现状为依据,遵循地域的连贯性以及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了四川核桃栽培区划,提出了各栽培区的经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云贵川主产区核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南、贵州和四川主产区核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食用核桃摄入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云贵川核桃绿色食品生产和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贵川核桃主产区采集204批次核桃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样品中Pb、Cd和As进行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核桃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并结合中国居民核桃的消费量和体质量信息,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的健康风险模型对核桃中As、Pb和Cd的膳食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云贵川核桃样品中重金属As、Pb和Cd的检出范围分别为ND~0.064 mg·kg-1,ND~0.095 mg·kg-1,ND~0.017 mg·kg-1,3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标准LY/T1777—2008《森林食品质量安全通则》的限量值(ML,0.2、0.2、0.1 mg·kg-1),说明3个省份核桃中As、Pb和Cd的污染状况总体较轻。研究区域核桃样品中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总体PbAsCd,而云南省核桃样品中As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四川省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分别达到0.15和0.1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个省份核桃样品重金属污染排序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但其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0.15,远小于警戒值1。【结论】云贵川主产区核桃样品中Pb和As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PbAsCd;儿童因摄食核桃导致的重金属潜在健康风险约是成人健康风险的25倍;但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重金属的膳食风险和致癌风险值均低于风险阈值,风险尚在可接受水平内。  相似文献   

7.
早实核桃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创新四川核桃育种材料,在前期核桃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之上,以M1为母本,BKZ、KLZ、SQLG、YHT为父本,开展早实核桃杂交育种试验,测定杂交果实坐果率、结实率及表型性状特征。应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对杂交果实坐果率、结实率、表型性状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核桃种间杂交授粉的坐果率、结实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M1×KLZ坐果率最高,M1×BKZ结实率最高。(2)不同核桃杂交后代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且各杂交果实核壳表面特征各项指标整体表现较好。(3)不同核桃杂交果实表型形状指标变异系数较小,表明杂交果实表型形状遗传相对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和田县是新疆核桃的主要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较丰富的品种资源,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有"宜谷稼,多众果"的记述,说明了和田在隋唐时期即以瓜果而著名。1989年和田县曾被列为国家名、特、优经济林商品基地——核桃基地建设县;1998年被国家命名为"核桃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2年3月,"和阗牌"薄皮核桃荣获全国首届名、特、优经济林博览会参展产品,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果品。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首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殊荣。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明确四川核桃褐斑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四川中江核桃果园自然发病的核桃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回接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结合孢子形态学、ITS序列和gdp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核桃褐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分离得到6种真菌,回接只有菌株ZJ5能使核桃发病;孢子形态和多序列比较分析将菌株ZJ5鉴定为链格孢菌;调查明确了核桃褐斑病的发病规律。[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四川核桃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菌,并揭示了该病原菌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0.
四川黑水早实核桃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源调查和优树选择,开展黑水县早实核桃资源的研究。结果表明:黑水县的早实核桃资源分布广泛,占全县核桃分布范围的82.3%,其中82.8%属于本地原生核桃资源,是继陕西、新疆之外我国早实核桃种质资源的又一发现。选育出4个早实核桃新品种,不仅实现了四川早实核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了核桃品种,还为核桃遗传改良提供了宝...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川南低山丘陵区种植的核桃优良品种,从河北省定州市引进性状表现优良的清香核桃嫁接苗在四川省峨眉山市栽培,观测其引种表现,对生长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抗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香核桃各项经济指标与原产地基本相同,该品种适宜在川南低山丘陵区域发展。作为抗旱和耐土壤贫瘠的树种,建议在川中丘陵区做中试试验。  相似文献   

12.
核桃是四川特色经济林树种,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观赏效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可作为特色绿化树种进行应用。文章阐述了核桃的主要习性、生态功能和绿化景观功能,分析了在乡村绿化中的栽植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核桃在乡村绿化中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兰坪县夹绵核桃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和栽培驯化培育出的品种。文章介绍了夹绵核桃丰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推广种植夹绵核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RAPD分析麻核桃起源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麻核桃、核桃楸、核桃、奇异核桃和核桃×核桃楸的人工杂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选用28个10bp随机引物扩增出332个DNA片断,片断大小在259bp~3054bp之间,其中243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断的732%。依据扩增结果进行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析,据此构建聚类树状图。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核桃的天然杂交是麻核桃形成的主要机制;在麻核桃形成过程中,核桃楸的遗传贡献率大于核桃;在胡桃属分类中,麻核桃应归为核桃楸组,这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不同区域核桃优树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生长及变异规律,为区域核桃种资源筛选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云南省昭通市21个核桃优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其1年生嫁接苗苗高、地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及苗木分级评价,并对无性系母树环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核桃优树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平均苗高范围为6~162 cm,变幅为29.95~80.20 cm,平均值为53.06 cm,变异系数总体为49.09%,变幅为34.61%~68.76%;平均地径0.6~3.0 cm,变幅为1.053~1.662 cm,平均值为1.298 cm,变异系数总体为29.13%,变幅为19.24%~35.44%。各核桃优树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和地径的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核桃优树无性系受地理位置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年降水量、年温度。地径对区域核桃良种资源的选择贡献较小,苗高可作为区域核桃良种资源早期初步筛选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6.
核桃是绥中县乃至我国的主要经济林树种。核桃的新品种选育和开发是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培育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核桃新品种,绥中县水口林场经过多年的研究,于2014年选育出了水口2号核桃新品种。水口2号核桃树势中庸健壮,树姿开张,品种丰产稳产,坚果品质优良,可在绥中县周边地区如建昌、凌源等地普遍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从生长特性 ,结果习性与产量、坚果性状与品质、物候及抗性等方面介绍了用云南薄壳核桃与新疆核桃早实丰产优株进行种间杂交育种培育出的云新 7914、 792 6、 80 34、 80 6 4及 85 2 2 7号 5个核桃杂交新品系的特性。并从园地选择、苗木培育、种植密度、整形修剪、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核桃杂交新品系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核桃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探讨持续干旱过程对核桃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核桃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核桃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表观量子效率持续降低,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都是先降低再升高,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土壤水分梯度间没有明显规律且差异不大。综合分析认为核桃为阳生树种,且管理核桃时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该高于48.8%。  相似文献   

19.
核桃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及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早实核桃辽宁1号和晚实核桃礼品1号为例,分别测定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叶片中不同生育期N、P、K的含量,结果表明,核桃叶片中N、P、K含量在幼龄叶中最高,整个生育期内核桃叶片中N、P、K含量总体上呈逐渐降低。早实核桃的N、P含量比同期的晚实核桃高,且差异极显著;而K含量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棕榈科植物大王椰Roystonea regia,因其较高观赏价值和优秀抗台风能力,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被广泛用作园林绿化树种。但由于其叶片掉落而伤人损物的事件频发,大王椰的安全问题引起多方关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分别从大王椰自身的不安全因素角度和潜在的人员财产危害角度,将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和分类。针对最普遍和潜在危险最大的现存成年大王椰树叶掉落风险,提出3种应对措施——隔离、修剪和捆绑叶鞘。通过比较各措施的应用场景和特点,提出因地制宜选择相应措施,推荐使用棕绳绑扎叶鞘方式的建议。此外,进行了将安全清除的枯死大王椰树干应用到园林花境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