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春地区芝麻播种期与磷肥用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不同播期和磷肥施用量对芝麻生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芝麻生育性状无显著差异,对产量性状影响不大,说明在长春地区4月下旬—5月上旬均可播种芝麻,适播期较长;而在同一播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有极显著影响,在吉林省中部草甸黑土上种植芝麻,磷肥施用量50kg/hm2 和75kg/hm2有显著差异, 50kg/hm2 和100kg/hm2有极显著差异。因此,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 75—100kg/hm2。  相似文献   

2.
王帅  姚凯  陈殿元  王楠  张殿锡  孙鑫  吕赢 《玉米科学》2018,26(1):149-153
腐殖酸富含亲水基团,以此为核心成分的保水剂施入土壤后会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挥较好的保肥效应。以不施肥(CK)为空白对照,研究不同腐殖酸保水剂用量(33、44、55、66 kg/hm~2)对白浆土养分及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3~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助于玉米生育性状(玉米出苗率、灌浆期展开叶片数、株高、单叶叶面积、穗粒数)及产量的提高。与不施保水剂相比,施用44~66 kg/hm~2腐殖酸保水剂可有利于白浆土酸化过程的缓解。与拔节期相比,施用55 kg/hm~2保水剂能够使玉米历经生育期仍能确保全氮含量的增加;施用腐殖酸保水剂33 kg/hm~2能使白浆土有机质含量的消耗程度达到最大,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保水剂用量可有效缓解有机质含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锌肥用量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氮肥、磷肥、钾肥用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4个锌肥施用量在水稻移栽时一次性施用。[结果]30 kg/hm2锌肥用量能提早水稻成熟期2~3 d,对水稻的成熟具有一定的促早熟作用,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水稻分蘖数明显增多,结实率最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达8 010 kg/hm2,较对照增产622.5 kg/hm2,增产率8.43%,较60 kg/hm2锌肥施肥量的处理增1 074 kg/hm2,增产15.6%;较45 kg/hm2锌肥施肥量的处理增871.5 kg/hm2,增产12.2%。[结论]过多地施用锌肥会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水稻产量和抗病性降低,因此施用时应根据土壤的缺锌程度适量施用,30 kg/hm2锌肥的施用量是水稻产量最佳用量,同时提高了水稻抗旱、抗倒伏、抗稻瘟病能力,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杂交籼稻新组合内5优8015的耐肥抗倒性,提出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法,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内5优8015在齐穗期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内5优8015纯氮总施用量为187.5和225.0 kg/hm2处理的产量结构较优,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产量、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施氮量187.5 kg/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适宜、叶片功能期和光合生产能力较优,植株抗倒性强.内5优8015在生产中以施氮量187.5 kg/hm2为最佳,既可降低氮素用量,又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利用pvc管进行保水剂施用深度筛选试验,供试保水剂品种为MP3005KB、US和XM,每个品种4个施用层次,分别为土表下10、20、30和40 cm,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探讨不同保水剂及施用深度对玉米产量性状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施用深度。结果表明,保水剂MP3005KB施用深度30~40 cm,保水剂US和XM施用深度20~40 cm,玉米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极显著高于同品种的其他处理和对照。保水剂施用深度30~40 cm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对辽西地区玉米高产品种和技术模式进行筛选研究,提高辽西地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间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产量性状各异,产量以辽单565最高,为11980.50kg/hm2;中农4号最小,为5 692.50 kg/hm2。不同技术模式对辽单565株高和产量性状影响各异,以双层施肥处理最大,为11005.50kg/hm2;双珠定向处理最小,为7480.00kg/hm2。  相似文献   

7.
锌对寒地盐碱土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寒地盐碱土施用锌肥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寒地盐碱土适量施锌,可以有效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大玉米光合叶面积和光合速率,提高玉米产量。过量施锌导致玉米株高、叶面积、光合速率和产量下降。寒地盐碱土锌肥(EDTA-Zn)最佳施用量为30 kg/hm2。  相似文献   

8.
为初步探讨氰氨化钙颗粒肥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双季晚稻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生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氰氨化钙颗粒肥能促进水稻生育前期分蘖的发生,且氰氨化钙施用量越大,效果越好;在株高、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方面,各处理的效果总体为施用氰氨化钙300 kg/hm2常规施肥施用氰氨化钙150 kg/hm2。水稻施用氰氨化钙颗粒肥能提高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和根系伤流量。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氰氨化钙300 kg/hm2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16.3%。施用氰氨化钙150 kg/hm2处理水稻在每穗粒数上比常规处理高8.1%。但3种处理在产量、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耐密型春玉米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钾肥定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春玉米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内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单峰变化规律。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玉米的百粒重、穗粒数和穗长来影响玉米的产量,不同品种间钾肥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对军单8产量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粒数>穗长,对品种先玉335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粒数>穗长>百粒重。  相似文献   

10.
硅肥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沈农265和丰优2000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有效硅240 kg/hm2使沈农265显著增产,有效硅180 kg/hm2对丰优2000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构成因素上看,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一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二次枝梗上籽粒千粒重、每穗粒数。施用硅肥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主要表现为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两品种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沈农265的稻米脂肪酸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呈正相关,食味值与有效硅施用量呈负相关。有效硅施量在0~240 kg/hm2内,两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有效硅施用量相关不显著。综合考虑各处理稻米产量和品质,以180~240 kg/hm2的有效硅施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2015~2016年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设置两种水分处理,正常供水(W1)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干旱(W2)处理为田间持水量45%~55%,同时施加保水剂(B)和锌肥(Zn),对照处理(CK)不添加保水剂与锌肥,研究保水剂与微量元素锌对辽西地区玉米生理形态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施加保水剂和Zn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拔节期的增高速率,在W2处理下,Zn1B(低锌+保水剂)处理较CK处理在拔节期的增高速率提高52.2%,且效果极显著。使用保水剂时适当的施用锌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根冠比,在正常供水和干旱两种水分处理下,Zn1B(低锌+保水剂)处理较CK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5.3%、17%。因此保水剂与锌肥配施对于辽西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增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品种长城706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为基础,对玉米品种长城706的高产稳产性、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城706是一个适应性较广、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它在环境指数4500kg/hm2以上时,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推广开发前号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3.
在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常规施氮270 kg/hm2且氮磷肥配施比为3∶1时,夏玉米叶片衰老较缓慢,花后光合能力较强,穗粒数增加,获得夏玉米高产;减量施氮33%并调整氮磷比为2∶1,可延缓夏玉米花后叶片衰老,提升花后光合能力,获得夏玉米丰产高效。综上,施用磷肥90 kg/hm2且维持氮磷配比为2∶1至3∶1,利于夏玉米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施钾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通过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施钾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在一定施钾范围内,春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钾量超过90 kg/hm2后产量不再增加,根据玉米产量(y)和施钾量(x)拟合,得出最佳施钾量为82.9~86.6 kg/hm2。施钾肥可提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积累总量、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施钾可提高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向子粒的转运量及转运率,施钾量30~90 kg/hm2范围内抽雄期养分积累量与子粒转运量和转运率呈正比,当施钾量超过90 kg/hm2后,氮、磷、钾养分转运出现负效应。钾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当季回收率以施钾量90 kg/hm2处理最高。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适宜施钾量为82.9~86.6 kg/hm2。  相似文献   

15.
风沙半干旱区春玉米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开展了春玉米水肥耦合作用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年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灌溉量次之,施磷量最小。两因子耦合的产量效应类型不同,氮与磷耦合以及磷与水耦合为相互替代作用,而氮与水耦合为相互促进作用,且耦合作用效应大小顺序为氮与磷耦合>磷与水耦合>氮与水耦合。获得最高产量9374.0kg/hm2的施氮量为281.7kg/hm2、施磷量为127.1kg/hm2、灌溉量为75.2mm。获得最高利润6023.5元/hm2的施氮量为211.2kg/hm2、施磷量为110.5kg/hm2、灌溉量为24.1mm。  相似文献   

16.
以陕科9号为材料,2019~2020年在陕西榆林灌溉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相同、基肥和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和40%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处理,传统施氮(拔节肥40%,N1)、氮肥后移10%(拔节肥30%+花粒肥10%,N2)、氮肥后移20%(拔节肥20%+花粒肥20%,N3)和氮肥后移30%(拔节肥10%+花粒肥30%,N4),分析各处理子粒灌浆特性、内源激素含量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各处理2年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施肥,N3处理产量最高。氮肥后移增加子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Wmax)、最大灌浆速率(Gmax),延长子粒灌浆活跃期;氮肥后移过量(N4),子粒灌浆参数受到不良影响。同时,N3处理子粒生长素(IAA)含量达到峰值时均较N1处理显著增加51.7%,玉米素(ZR)含量显著增加16.7%,赤霉素(GA3)含量显著增加28.9%,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18.2%。在陕西灌溉春玉米区,总施氮量270 kg/hm2时,拔节期追肥54 kg/hm2、大喇叭口期追肥108 kg/hm2、花后7 d追肥54kg/hm2为该区玉米高产的优化施氮制度。  相似文献   

17.
灌水与施氮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灌水使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增加、透光率减小,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施氮对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因灌水处理而不同,在不灌水条件下,增施氮肥增加叶片SPAD,提高穗位层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以施氮量3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较不施氮处理提高39.5%;在灌水条件下,增施氮肥增加各层LAI和SPAD,而使透光率减小,产量以施氮量225 kg/hm2时最高。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及氮肥高效利用看,高产玉米适宜的施氮量在225~300 kg/hm2之间,灌水与否取决于不同降水年型。  相似文献   

18.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生产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氮肥模式对两个高产玉米品种子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子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均以240 kg/hm~2处理最高,先玉335子粒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先玉335的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高于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均以180 kg/hm2处理最高,先玉335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高于郑单958。综合分析认为,两个玉米品种均以240 kg/hm~2处理可以同步协调实现较高的子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获得产量、品质和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春玉米氮素吸收规律与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春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干物质积累以及氮肥的增产作用,提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膜下滴灌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能力,过量施氮导致干物质及氮素累积降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0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此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到最大.采用二次曲线拟合,计算最佳施氮量为291.80 kg/hm2,此时最高产量为14 964.5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