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量果实体积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量果实体积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张朝长,马湘涛(广西永福县林业局,541800)(华中农业大学)在果树开花后,定期连续地测量同一批果实体积,是研究果实真正增长量的较好方法。测量果实体积常用的方法有,纵横径法,球体法,表面积法和排水法等。为了探求一种比较...  相似文献   

2.
苹果果实体积和重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史燕山骆建霞(天津农学院园艺系,天津300381)在苹果的科学研究中,果实体积和单果重的测定是经常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测定果实体积常用的方法有排水法、果实表面积法、圆球体积法等〔1〕。前两种方法难以或不适于对树上果实进行...  相似文献   

3.
董涛  夏仁学  黄仁华  徐永杰  王永 《园艺学报》2007,34(5):1287-1292
以红肉脐橙、纽荷尔脐橙和塔罗科血橙果实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总果胶(TP)、原果胶(protopectin)、水溶性果胶(WSP)、纤维素(CEL)、半纤维素(HC)和木质素(lignin)等的含量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果实的成熟含量逐渐减少;果肉中,塔罗科血橙TDF含量最少,纽荷尔次之,红肉脐橙最多;IDF含量变化趋势与TDF基本一致,而SDF与TDF相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含量呈下降趋势,果肉中表现较果皮明显;WSP含量随着果实成熟不断增加。随着果实的发育,木质素和HC含量急剧下降,且果肉中木质素和HC含量与Cx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G活性在果实发育前期较低,随着果实的成熟迅速增加,在11月初达到最大值后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王志华  贾朝爽  王文辉  佟伟  姜云斌 《园艺学报》2020,47(12):2277-2289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金红’苹果果实能量代谢和生理品质的影响,将‘金红’苹果分别放置在–2、0、2、4 ℃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果实能量相关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和能荷(EC)变化以及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相关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品质指标,并调查果实组织褐变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贮藏及货架期,–2 ℃下的果实ATP、ADP和AXP(AXP = ATP + ADP + AMP)含量、EC以及能量相关代谢酶活性(H+-ATPase、SDH、CCO)、SOD、乙烯释放速率始终保持最低,维生素C含量后期下降迅速;4 ℃下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幅较大;–2 ℃下的果实褐变指数最高(果皮和果肉均出现了严重褐变),0 ℃下的果实果皮和果肉也有轻微褐变,2 ℃和4 ℃果实无褐变。贮藏30、45、90 d以及贮藏90 d + 货架3 d和90 d + 货架5 d期间,2 ℃贮藏的果实保持较高的能量水平,果实品质和风味保持较好,0 ℃果实次之。研究结果表明,‘金红’苹果组织褐变与能量亏缺有密切关系,能量亏缺越多,褐变越严重,适宜的低温能维持果实较高的能量水平,同时抑制果实褐变,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5.
1-MCP处理对昂林苹果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常温(20℃)和冷藏(0℃)条件下,1-MCP处理对昂林苹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μL/L1-MCP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昂林苹果的果实硬度,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能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外观颜色和风味。常温下(20℃)1-MCP处理果实贮藏时间在85d(天)以上,而对照果实为70d(天)左右;冷藏条件下(0℃),1-MCP处理果实能贮藏200d(天)以上,对照果实则在170d(天)左右。  相似文献   

6.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 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 ~ 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 ~ 80 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 ~ 160 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 ~ 190 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2.8延缓果实衰老果实成熟和衰老是果实发育的最后阶段,该阶段直接关系到品质形成和贮藏保鲜。乙烯是一种气态植物激素,是决定果实成熟、衰老和贮藏期的关键因素。在乙烯合成途径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是乙烯合成的前体,ACC合成酶(ACS),即乙烯合成酶(EFE)和ACC氧化酶(ACO)是控制乙烯合成的两种关键酶,二者在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中均被诱导,并诱发乙烯自我催化大量合成乙烯(乙烯跃变)。  相似文献   

9.
《果树学报》2011,(4):694-698
以费约果Coolidge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总黄酮(TF)、总酚(TP)、抗坏血酸(氧化型DHAsA和还原型AsA)、谷胱甘肽(氧化型GSSG和还原型GSH)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TF、TP和谷胱甘肽的积累相互促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含量在10月30日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罗娅  汤浩茹 《园艺学报》2011,38(8):1523-1530
 以草莓栽培品种‘丰香’(Fragaria × ananassa‘Toyonaka’)为试材,探讨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物质与活性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产生的超氧阴离子()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维生素E、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MDA含量增加。其中,维生素E、总酚和类黄酮是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与草莓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并在抑制和H2O2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花青素和抗坏血酸在草莓发育过程中所起的抗氧化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黄瓜叶面喷施硅肥对其生长、产量、果实糖分、维生素C及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显著促进了黄瓜生长,增加了单株产量,提高了果实中碱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及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活性,提高了果实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1.420 g · L-1单硅酸处理效应最显著,其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3.79%、18.08%和75.1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叶面喷施单硅酸的黄瓜果实碱性转化酶–3(NI-3)、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比较硬果型番茄TS330 和软果型番茄A57 不同发育阶段的果实硬度变化,结果表明:绿熟期、转色期、红熟期TS330 果实硬度均显著高于A57,其中绿熟期果实硬度差异最大。绿熟期TS330 果皮细胞壁厚度、细胞致密度(单位厚度的细胞层数)和果胶含量显著高于A57。TS330、F1(TS330×A57)、A57 绿熟期果实硬度依次为26.86、21.09、19.11 kg ·cm-2。番茄果实硬度与果皮细胞致密度(相关系数0.96)、果胶含量(相关系数0.99)密切相关。TS330×A57 的F2 果实硬度 趋向正态分布,表明果实硬度受多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3.
二苯胺处理对鸭梨果实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贮前二苯胺(DPA)处理对在低温条件下(0℃)贮藏鸭梨果实的果心褐变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急骤降温(0℃)可产生严重的早期果心褐变,贮前二苯胺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可减轻鸭梨果实的早期褐变,贮藏60 d时DPA处理果实的褐变指数为0.233,而对照为0.417;同时DPA处理可降低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保持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对丙二醛(MDA)含量和果实相对电导率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金童6号’和‘金童8号’黄肉桃为试材,于花后60 d时套袋对果实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对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以及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伴随果实成熟,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3个采样时期套袋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不套袋的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但未成熟期套袋果实低于对照,成熟期则显著高于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果肉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分析表明:在黄肉桃果实未成熟期,类胡萝卜素以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积累为主,表现出叶绿体合成途径特征;进入成熟期,有色体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占据优势,形成更为稳定的酯化类隐黄质和紫黄质,并且套袋果实中酯化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果实。此外,分子证据表明伴随果实成熟,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HDR(羟甲基丁烯基–4–二磷酸还原酶)、PSY1(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1)、PSY2(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2)、PDS(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和HYB(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在套袋和不套袋果实中均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值得注意的是,DXS(1–脱氧– 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PSY2和PDS基因在成熟期套袋果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而HYB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大久保桃果实在2±1℃冷藏期间(30d),定期将其放回室温下(25—28℃)12、24、36h进行间歇升温处理。结果表明,升温时间愈短,果实硬度越大;升温时间愈长,果实硬度愈小。果实硬度受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G、PE活性与果实硬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大久保桃果实变软是由PG、PE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D-21 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 为试材,研究了自然低温对茄子子房(果实)发育过程中4 种内源激素,即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R 和ABA 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是在开花初期逐渐上升,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急剧下降,且子房(果实)发育前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均明显高于果实发育后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显著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开花6 d 后)茄子不同品系的IAA 水平,但对果实发育前期IAA 含量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异,可明显降低03-2 开花初期IAA 的合成。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GA4 含量对温度的响应无明显规律。温度对ZR 和ABA 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不利于开花时ZR 的合成,但显著提高了D-10 的ABA 含量。茄子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的IAA 和ABA 水平有利于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而GA4 和ZR 可能与单性结实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不套袋‘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Korla Xiangli’)果实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套紫色塑料膜袋和单层白色纸袋(NK-15 小林袋)对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果实套紫色塑料膜袋后糖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套单层白色纸袋后蔗糖和山梨醇含量显著减少(P < 0.05),而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变化不显著;(2)果实套紫色塑料膜袋后苹果酸含量显著减少(P <0.05),套单层白色纸袋后柠檬酸含量显著升高(P < 0.05),而莽草酸、草酸和奎尼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变化;(3)不同处理之间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套袋果实香气物质总含量低于对照,种类有所减少,特别是“果香型”的酯类化合物明显受到抑制。研究认为,套袋不利于果实整体风味的形成,但紫色塑料膜袋对果实风味物质的负面影响比单层白色纸袋小,结合成本、工效等因素考虑,建议在香梨套袋栽培中优先选择紫色塑料膜袋。  相似文献   

18.
1.5%苦参碱水剂作为生物源农药,对梨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000倍的防效达到65.19%(叶片)和67.95%(果实),平均病情指数由7.82(叶片)和3.60(果实)降到2.72(叶片)和1.15(果实),可以应用于梨黑星病的防治。使用时间以梨黑星病初始发生时为宜。应根据病害发生程度与其他农药配合(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以'丰香'和'罗莎'两个风味品质差异显著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气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果实中芳香物质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同时采用DTNB比色法测定果实中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结果表明:'丰香'成熟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以酯类(32.18%)、醛类(19.55%)和酮类(16.82%)化合物为主;'罗莎'成熟果实中的芳香物质以醛类(41.51%)和酯类(23.25%)化合物为主。随果实发育,'丰香'和'罗莎'果实中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则呈下降趋势。'丰香'果实红熟期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是粉熟期的4倍,醇类化合物则由粉熟期的54.35%降至5.17%。随着果实发育,'丰香'和'罗莎'中AAT酶活性显著升高,'丰香'果实各发育期的AAT酶活性显著高于'罗莎'。  相似文献   

20.
苹果、梨的果实表面积,与果实的呼吸和蒸腾密切相关;在果实与叶子的呼吸和蒸腾强度的比较中,能够起统一单位的桥梁作用。1983~1984年,我们对莱阳,青岛、烟台等地的七个苹果品种和四个梨品种,抽样进行了果实表面积的测定。首先试用了贴纸法和剥皮法,结果都很难实施。从“微积分”对不规则图形面积区分求和的原理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试验,设计了区分圆台法。应用证明,该法简单有效,精确度高,适于苹果、梨的各种果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