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虫草属(Cordyceps s.l.)不同种类共培养及搔菌处理对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只与一种虫草菌共培养时,蛹虫草(C.militaris)子实体产量不受影响;连州虫草(C.lianzhouensis)子实体产量受到古尼虫草(C.gunnii)的促进、受蛹虫草的抑制。刮去一半菌丝,蛹虫草子实体产量比不处理时提高45.6%,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来自于云南和辽宁8个不同居群的蛹虫草进行菌种分离,共获得72株蛹草拟青霉菌株,对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菌丝体的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野生蛹虫草及冬虫夏草的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为对比,比较其差异性。分析和统计表明:云南蛹虫草居群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平均含量,普遍高于我国东北蛹虫草居群菌丝体的;云南嵩明居群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平均含量最高,与其他居群菌丝体相比差异显著,其中云南嵩明居群cmilSM5号菌株菌丝体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在所有菌株菌丝体中最高,与其他菌株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了野生和栽培蛹虫草菌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蛹虫草的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菌丝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菌落颜色逐渐变淡并有角突变出现,产孢量明显减少,子实体形成能力也逐渐减弱甚至不能产生。为防止蛹虫草菌株的退化,应尽量减少在人工培养基上的培养代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对来自辽宁、上海地区的6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纤溶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纤溶酶活性差异较大,最高的比活力可达134.8IU/mg(鲜LN-2),最低的比活力仅有3.4IU/mg(鲜LN-3);经PCR鉴定首次发现,就纤溶酶活性而言,双交配型的蛹虫草明显高于单交配型的蛹虫草;本研究还进一步比较分析了蛹虫草(C.militaris)与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等11种食药用菌的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1种食药用菌中,纤溶酶比活力最高的是冬虫夏草(C.sinensis)(149.5IU/mg),其次是蛹虫草(65.6IU/mg)和秀珍菇(30.6IU/mg),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桑黄(Phellinus spp.)、灵芝(Ganoderma lucidum)和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的子实体中未检测到纤溶酶。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人工栽培蛹虫草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我们开展了不同环境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制作液体菌种时以刚长满试管的母种最佳,液体培养基最适p H值为7.0,蛹虫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子实体原基分化和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23℃,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湿度为70%~75%,蛹虫草转色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光照强度为700~1100Lx,每d所需补光12h,蛹虫草栽培最适宜通风量为早晚各1次,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6.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柞蚕蛹虫草不同部位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柞蚕蛹虫草多糖百分含量子实体部分高于蛹体,子实体多糖含量是蛹体的3.27倍。  相似文献   

7.
肇莹  马晓颖  陈珣  肖军 《北方园艺》2021,(8):99-105
以小麦、大米和柞蚕蛹为培养基质的子实体为试材,对比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并测定漆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滤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此分析各胞内酶活性与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以期为获得高蛋白和高多糖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以柞蚕蛹为栽培基质的蛹虫草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利用双重检验分析发现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的累积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蛹虫草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累积与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田雪梅 《浙江食用菌》2012,(4):229-230,238
采用人工栽培法,比较2个蛹虫草菌株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虫草酸含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蚕蛹粉添加量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处理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及虫草酸含量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蚕蛹粉的加入量与蛹虫草子实体、培养料中多糖及虫草酸的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各项数据,得出2号蛹虫草菌株与培养基A的组合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的同一品种的蛹虫草的子实体和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其子实体的酯酶同工酶酶带也基本相同,其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也基本相同。但其菌丝体和子实体的酶带略有不同,因此用酯酶同工酶做蛹虫草菌种鉴定是可行的,但应注意使用相同的材料菌丝体或者子实体。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和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的共生体[1]。传统医书记载天然野生蛹虫草具有补肾润肺的功能[2],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研究也表明了蛹虫草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等活性成分[3-5],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护心脑血管、抗癌等方面的作用[6-7]。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南北各地涌现出众多蛹虫草栽培基地,其中南方以人工培养基代料栽培为主,北方则以利用柞蚕蛹培育蛹虫草为主。北京航天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努力,独立设计并建成了国内第一座柞蚕蛹虫草工厂,实现了周年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柞蚕蛹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珣  肇莹  肖军 《北方园艺》2021,(21):117-122
以10个蛹虫草品种为试材,进行虫草生齿梗孢菌和蛹虫草菌拮抗作用的测定,并对2种菌丝接触位置菌丝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测定接种虫草生齿梗孢前后的不同蛹虫草品种抗病相关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期为蛹虫草白毛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野生蛹虫草品种01(4)-4F1、D01-1对白毛病具有较好抗性.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人工栽培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同源大型真菌.其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为加强蛹虫草的人工栽培.从料水比、菌种浓度、接种量和暗培养时间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发现接种量(15、20、25mL/瓶)和菌种浓度(6、11、15个/mL)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料水比(1:1、1:1.2、1:1.5)和暗培养时间(2、3、4d)作用较小,并优化出高产培养条件.即料水比1:1.5、菌种浓度15个/mL.接种量25mL/瓶和暗培养时间为3d。在此优化条件下.每20g大米能生产出高达17.96g鲜子实体。  相似文献   

13.
以蛹虫草菌株W5继代培养(8d转接1代)1~5代菌株(W5-1~W5-5)为研究对象,观察蛹虫草继代培养过程中菌落形态、细胞超微结构和活性氧含量的变化,以期揭示继代培养过程中蛹虫草菌株退化的早期外部识别标志.结果表明:蛹虫草W5菌株退化是个渐变的过程,继代培养至3代菌落形态、菌丝和孢子形态开始出现变化,节律环和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4.
柞蚕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人工栽培柞蚕蛹虫草高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孢子分离技术选育菌种保证了虫草高产;接种不同状态的菌种时,液体菌种效果好,硬化率高,从而产量也高;接种剂量在0.3-0.5mL时蛹体完全变僵蛹时间明显短,产量也高,接种剂量小于0.2mL时,僵蛹时间长,容易感染杂菌,头部基本坏掉,影响了产量;菌丝生长期25℃恒温培养,蛹体完全变硬时改20℃恒温培养,蛹体硬化快,子实体分布均匀,长势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比较12个蛹虫草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农艺性状,分析其酯酶同工酶,研究蛹虫草菌株的遗传特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2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密度、菌丝形态有一定差异,匍匐状菌丝更有利于现蕾;农艺性状不同的菌株间其酯酶同工酶酶带也不同,子实体农艺性状差异大的菌株其亲缘关系较远.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为蛹虫草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温差刺激对蛹虫草子实体干重、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蛹虫草同一子实体头部和中部组织分离的异核体菌株CMS1和CMZ1为材料,采用小麦固体栽培基质室内培育子实体,在原基形成阶段进行温差刺激,培养45 d后,测定子实体数及干重、虫草素和腺苷质量分数.结果:低温10℃处理,CMS1菌株处理6 h/d时,子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栽培菌株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为人工蛹虫草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个栽培菌株人工蛹虫草样品中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结果:所测定的不同栽培菌株人工蛹虫草的腺苷含量为0.1%-0.17%,虫草素含量为0.06%-0.39%,表明蛹虫草不同栽培菌株的虫草素含量变化较大,腺苷含量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激发子菌株对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就虫草素而言,JF4对虫草素积累的诱导作用在发酵培养40d时达到最大,为162.22 mg/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3.85倍,并且JF4对虫草素的诱导作用是4种激发子中作用最强的;就腺苷而言,JF2对腺苷积累的诱导作用在发酵培养40d时达到最大,为29.16mg/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4.13倍。由此可见,激发子对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的积累因激发子种类及添加后培养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选用大米和桑蚕蛹基质栽培蛹虫草,比较子实体生长情况并分别测定子实体和基质部分的虫草素、腺苷及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桑蚕蛹基质蛹虫草子实体色泽金黄、密度大,生物转化率高,达95.72%,其子实体虫草素、腺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23.41 mg/100 g、294.78 mg/100 g和254.91 mg/100 g;大米基质蛹虫草子实体呈浅黄色、分散,生物转化率为22.78%,其子实体虫草素、腺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246.73 mg/100 g、118.43 mg/100g和999.55 mg/100 g;栽培后桑蚕蛹基质的虫草多糖、虫草素和腺苷含量分别为3 785.27 mg/100 g、446.19 mg/100g和120.52 mg/100 g;栽培后大米基质的多糖含量高达8 852.23 mg/kg,虫草素、腺苷含量低。建议对基质中的高含量有效成分进行针对性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交配型基因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收集到的14株蛹虫草正常菌株和退化菌种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正常菌株含有MAT-HMG和MAT-alpha两类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异核体;11株退化菌株仅仅含有MAT-HMG或者MAT-alpha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同核体.笔者推测,蛹虫草发生不形成子实体的菌种退化的原因之一是核相发生了改变,即异核体变成了同核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