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胡淼 《植物保护》2000,26(6):29-30
黑莓小蓝象甲Involvulus sp .nov .在南京 1年发生 1代 ,成虫于 3月中下旬至 6月中旬发生。寄主有蔷薇科的蔷薇属、悬钩子属及梨属等多种 ,对黑莓危害最重。成虫产卵与取食时将嫩梢、幼蕾花穗梗刺伤 ,导致枯死 ,幼虫在枯死的嫩梢中取食 ,成熟后在土中越夏越冬。每头成虫可造成数十个嫩梢死亡。黑莓嫩梢受害致死率 30 %~5 0 % ,重的 80 %左右 ;浆果减产 30%~50% ,重的80%以上。及时摘除枯死嫩梢 ,清洁田园 ,破坏土中幼虫越夏越冬生态环境 ,铲除野生寄主 ,成虫盛发期喷洒敌百虫、敌杀死等综合治理措施 ,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笼罩内观察了中黑苜蓿盲蝽卵在2个Bt棉品种99B、鲁93 2和1个常规棉品种春矮早上的分布情况,以及成虫在99B棉株上的日节律。结果表明:棉花苗期和盛花期,成虫对产卵部位的选择与棉花品种无关,均趋向于棉株中上部较嫩的叶柄处产卵;在99B上,成虫主要集中在棉株的中上部活动,早晨和傍晚各有1次起飞高峰,但白天的活动性不强。因此,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成虫的田间抽样调查或喷施农药,田间卵量调查则应集中在棉株中上部的叶柄处。  相似文献   

3.
1980年6月初,都昌县周溪泗山大队200亩棉花地发现小绿球叶甲 Nodina sp.成虫为害棉苗,到6月中旬末达为害高峰。其中有5亩已现蕾的棉花被害致死,补种重栽。 Nodina属为害棉株的,过去未见记录。本种则以成虫为害棉株,但不为害棉叶。成虫从嫩头、叶柄、果枝、叶腋等处蛀食棉茎,但以从叶腋处蛀食棉茎居多。被害后,  相似文献   

4.
柑桔恶性叶 ,俗名黑壳虫、黑蚤虫 ,目前只危害柑桔。剑河县历年发生很轻 ,但近几年来 ,由于部分桔园管理粗放、病虫枝、霉桩及地衣苔藓多 ,为成虫越冬与幼虫化蛹提供了有利条件。据2000年4月中旬城关附近果园调查 ,柑桔嫩梢被害率达66.7 % ,被害株率达85 %以上。受害严重的桔园 ,春梢嫩叶几乎全被吃光 ,满园一片枯梢。2000年至2001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危害特点成虫和幼虫都可以危害新芽、嫩叶和花蕾 ,此外 ,成虫尚咀食幼果和嫩枝。被害芽、叶常残缺萎落、花蕾受害干枯…  相似文献   

5.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在陕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危害,3龄后向四周扩散,4~6龄为暴食阶段,是危害严重时期。幼虫食尽核桃树叶后,还转而取食板栗、漆树、杜仲、椿树等其他树叶。幼虫6月上中旬在树下灌木丛中缀叶结茧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核桃树皮缝内。幼虫孵化期用赛丹或菊酯类杀虫剂常规喷雾,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孙家志 《植物保护》1990,16(1):54-54
苎麻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 Saunders)近年在局部地方为害棉花,1989年6月在南县鸟咀乡安乐村的300多亩棉田发生,一般每亩有苎麻天牛5000-15000头,有100多亩为害严重,虫多的每亩达到20000多头。为害株率25-40%,死苗率10-20%。 此虫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4月上中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5月底开始迁入棉田,6月上中旬为盛发期。成虫以早晚或阴天群集在棉田活动与为害,睛天中午停留在棉叶背面和田边杂草丛中歇息。成虫取食棉苗叶柄、嫩茎,咬断嫩头。使棉花的叶片掉落,主茎折断,嫩头枯死。为害重的棉株成为光杆,造成棉花严重减产。凡靠近麻地,棉苗生长嫩绿旺盛的棉田为害最重。 近年来忽视了对天牛的防治,虫口密度累积增多:加之是麻农挖麻种棉,形成了棉麻插花种植,给天牛的迁飞为害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苎麻天牛羽化高峰期,正值头麻收  相似文献   

7.
黄地老虎在南通棉区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春季一代幼虫危害棉苗,被害株率3—37%,平均10.2%,断茎率平均2.4%。秋季四代幼虫危害蚕豆,被害株率2.7—36.2%,平均22.1%;断枝率平均18.2%。 (一)发生规律 1.生活史:通过饲养观察,黄地老虎在沿海棉区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迭。越冬代幼虫于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见蛾,  相似文献   

8.
秋大豆害虫种类比较多 ;其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有蚜虫、叶跳虫、豆秆蝇、豆青虫和豆荚螟。蚜虫多集中在豆株生长点、顶叶和嫩叶背面危害。大豆受害后 ,叶片卷缩 ,植株矮小 ,生长停滞 ,且传播病毒病。豆青虫(主要是豆小夜蛾、长须夜蛾、银纹夜蛾)危害严重时将叶肉及表皮全部吃光 ,仅留叶脉 ,有的还危害大豆嫩尖、花器和嫩荚。一般减产10%左右 ,严重的减产15%以上。据我们观察 ,9月上中旬为幼虫暴食阶段 ,也是防治的关键。早播生长嫩绿的豆田是防治的重点。豆秆蝇以幼虫蛀食茎内组织 ,一般造成大量的隐害株 ,受害早且严重的枯尖死苗 ,或被…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实验室内系统研究了多异瓢虫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幼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多,1~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分别是17.20头、50.70头、121.50头和153.90头。多异瓢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呈先上升后逐渐降低的趋势,5日龄雌、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最高,分别为145.90头和157.30头。此外,同一性别不同日龄的成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同一日龄的雌虫与雄虫对棉黑蚜的日捕食量差异显著。以上研究表明多异瓢虫高龄幼虫和成虫对棉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这为利用多异瓢虫防治棉黑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无毒棉和有毒棉上的取食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嗜食无毒棉品种。在12小时内5龄幼虫在无毒棉上的取食次数和总取食时间均显著比有毒棉上多,而首次取食与再次取食时间间隔却显著缩短。幼虫孵化后第1天基本不取食棉色素腺体,而只取食腺体间的叶肉部分,第2天开始少量取食,到第3天后有50%以上的棉色素腺体被食。在无毒棉上取食的幼虫,体重、生长速率及食物消耗和消耗食物转化率均显著地比取食有毒棉者高,有毒棉对低龄幼虫的生长影响比高龄幼虫更大,尤其对3日龄以前的幼虫最为敏感,其生长抑制率和取食抑制指数分别为75.22%和0.32。试验证明,在扩大无毒棉种植面积以后,亚洲玉米螟可能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a是园林观赏树种,也是紫薇梨象Pseudorobitis gibbus的寄主植物。紫薇梨象具有扩散快、数量多、危害时间长等特点,该虫危害紫薇的整个发育期,对其观赏价值和生长繁育构成很大威胁。本文通过林间调查、室内饲养试验,观察并总结了该虫对寄主取食危害及其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紫薇梨象在泰安1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被害果实内休眠越冬。越冬幼虫在翌年5月前后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6月上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产卵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中旬,并且虫态交错现象严重。利用荧光显微镜对该虫从卵到成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观察表明,成虫在春末夏初开始取食紫薇的嫩梢、嫩叶;随着紫薇的生长,相继危害花芽、花蕾,对紫薇花期和花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夏末,紫薇梨象产卵于幼果中,初孵幼虫主要在果实的种子外发育;2龄幼虫在果苞内取食种子,直至发育为老熟幼虫,最终果苞内的种子几乎全部被取食。根据紫薇梨象对紫薇各物候期的危害特点,防治成虫的最佳时间是6月中旬至7月初,幼虫在果实脱落前即11月前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棉叶螨在新疆1年发生8~15代,是新疆棉花的重要害虫,2004年北疆棉区棉叶螨严重发生。发生面积大,分布广、进地早、为害时间长,是多年来最重的1年。本文就2004年北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12004年棉叶螨在北疆发生的特点1郾1棉叶螨进地早,螨量大,来势猛北疆大部分地区于5月上旬在棉田始见叶螨,迁入棉田时间比2003年早7~15d。一些团场的部分棉田螨量大,并造成一定为害。如农5师81团5月4日在棉田始见叶螨,5月12日有螨株率达8%,百株螨量153头;89团5月12日棉田有螨株率已达20%,百株螨量达400头。农7师车排子地区5月15日棉田始见叶螨,…  相似文献   

13.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14.
以室内单头饲养方法,比较了取食常规棉泗棉3号、转Bt基因棉GK12和新棉33B棉株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①与对照常规棉相比,GK12上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幼虫存活和发育没有显著不利影响,未成熟期(幼虫期 茧/蛹期)历期21.3d,死亡率40%,羽化的成虫性比接近1:1。②新棉33B上的棉粉虱显著降低幼虫期和茧期中华草蛉的存活率,延长其发育历期,未成熟期历期24.3d,死亡率85%,羽化成虫全为雌性。③常规棉上的棉粉虱不利于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幼虫期死亡率高达86.7%;但用Bt棉GK12或新棉33B上的棉粉虱饲养,幼虫期死亡率分别为53.3%和26.7%,均显著低于对照。④取食Bt棉GK12和新棉33B上的棉粉虱,瓢虫未成熟期分别为15.5和13.9d,成虫体重分别为4.0和4.2mg,差异均不显著;但取食新棉33B上棉粉虱的瓢虫死亡率显著低于取食GK12上棉粉虱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李先金 《植物保护》1984,10(4):33-34
梨网蝽(stephanitis ambigua Horva-th)(半翅目,网蝽科)又名梨军配虫。 从1978年以来,发现梨园附近的棉田有梨网蝽危害,此虫与棉盲蝽同时发生,在为害习性和棉株被害状上与棉盲蝽有5点区别:1.蝽网为害是在棉株成叶的背面,而盲蝽则在棉株的嫩头嫩尖。  相似文献   

16.
朱砂叶螨等棉花叶螨(棉红蜘蛛)复合种是长江流域主要棉虫之一。1982年在湖北省江汉棉区天门沙洋四农场和鄂北岗地棉区襄阳襄北农场进行的棉叶螨种群动态及为害损失研究的初步结果:①两地棉叶螨发生量属轻发生年,全年均出现三个高峰,降雨量及其强度对棉叶螨种群影响较大;②定义 Logistic 微分方程参数 r 值为棉叶螨田间水平扩散速度,分析了其扩散过程并指出其扩散除受物理环境和中心虫源株影响外还存在“密度制约”;③棉叶螨在棉株上前期中、下部卵螨量居多,后期上、中、下部位趋于平衡;④天敌对棉叶螨种群影响不大;⑤若、成螨量与为害指数关系显著(P<0.05或P<0.01);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花苗期、蕾花期和花铃期接螨均对棉花产量品质有影响,其中尤以苗期接螨对棉花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7.
杜品 《植物保护》2005,31(6):73-75
杉针黄叶甲在甘南林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云杉树冠下30~50 cm的土壤内越冬,成虫危害云杉当年生针叶,幼虫危害苗木及幼树根系,活动隐蔽。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成虫期,其次为幼虫期。成虫喜阳光,上午11∶00至16∶00为活动高峰期,有假死性,具有3~5 m短距离飞翔能力。幼虫喜阴湿,干燥土壤内虫口密度小。紫果云杉较青海云杉和粗枝云杉受害重,阳坡比阴坡虫口密度大,树冠南面较北面虫口密度大。用50%甲基异柳磷乳剂和25%增效辛硫磷乳油800~1 200倍液喷雾,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缩节胺处理棉株对棉铃虫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株施用缩节胺后能减少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abner)在棉株上的落卵量48.8%—88%,田间虫量减少39.5%—77.3%,取食嫩叶、花蕾后的2龄幼虫体重下降、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化蛹率和羽化率都有下降,总的生存率降低了57.62%。测定表明施用缩节胺后,棉株各部组织内棉酚有增加趋势,以蕾内增加较多,为49%—92.1%,铃壳次之,为13.8%—65.5%,叶内较少,为3.6%—39.7%。而单宁量除大铃壳内有增外,大多下降。施用次数与剂量的增加,与棉酚量的提高有共同趋势。花蕾期施用,棉酚量的增加高于花铃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74~1978年试验证明,东北大黑鳃金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二年发生一代。成虫逢双年份越冬量多,幼虫逢单年份越冬量多。成虫在日平均气温12℃以上、10厘米土层日平均地温1423左右出土;自出土10天前后进入盛期,这期间逐日累加虫量约占全年出土总量50%,是消灭成虫的适期。成虫多集中在大豆、花生等田块取食、交尾和产卵,故上述茬口为重点防治田。在主要以幼虫越冬年份,春季4月上旬上移,4月末进入耕层,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取田间患病幼虫分离出乳状菌(Bacillus sp)菌株,用人工回接幼虫,致病率较高。其田间自然致病力及防治效果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20.
柑桔恶性叶 ,俗名黑壳虫、黑蚤虫,目前只危害柑桔.剑河县历年发生很轻,但近几年来,由于部分桔园管理粗放、病虫枝、霉桩及地衣苔藓多,为成虫越冬与幼虫化蛹提供了有利条件.据2000年4月中旬城关附近果园调查,柑桔嫩梢被害率达66.7%,被害株率达85%以上.受害严重的桔园,春梢嫩叶几乎全被吃光,满园一片枯梢.2000年至2001年笔者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