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江西省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记录该地区蕨类植物40科86属230种.分析表明:(1)该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和短肠蕨属等;(2)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划为4大类,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为总属数的60.5%,世界分布属占20.9%,温带分布属占17.4%,中国特有属占1.2%;(3)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也可划为4大类,温带分布种(114种)所占的比例最大(49.6%),热带分布种占有较大的比例(30.0%),中国特有种占18.7%,世界分布种占1.7%;(4)在种的相似性上比较,该保护区与井冈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59.7%),而与大瑶山的相似性系数最低(36.7%).  相似文献   

2.
2021—2022年,对广东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分析,详细了解调查区域内蕨类植物物种分布情况、区系组成和相关特征。结果发现: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38科79属162种,分别占保护区内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17.76%、10.04%和10%;与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2021—2022年保护区内有蕨类珍稀植物5种,种类和保护等级均未变化,保护情况乐观,且新记录蕨类植物26种;在科属级水平上,科、属的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为主,泛热带分布占比分别为70.37%和36.76%;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及进化上呈现连贯性特征,蕨类植物中有比较原始的松叶蕨科、石松科、卷柏科、木贼科、桫椤科等,也有进化的水龙骨科、苹科等,还有处于中间类型的凤尾蕨科、中国蕨科等;保护区内蕨类植物区系具有原始性和古老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福建省武平县蕨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对该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区系特征,可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蕨类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有重要意义。采用生态学调查技术手段,依照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程中的线路法,以蕨类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科属分布区类型为指标,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开展福建武平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武平县共有蕨类植物38科、71属、160种,其中新纪录种有71种,有3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鳞毛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毛蕨属为优势属。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其中热带分布科比例55.26%;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超过50%属均为热带分布,说明该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发现在中亚热带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蕨类植物的热带成分减少,温带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7种鳞毛蕨科的药用蕨类植物来探讨药用蕨类植物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情况.通过采用盐酸一镁粉、氢氧化钠、硼氢化钠和三氯化铝等不同显色方法来对上述蕨类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种类鉴定.以芦丁为参比标准物,用AJ(NO3)3显色法于510nm下测定上述蕨类植物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所鉴定的7种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中都含有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并且在革叶耳蕨中发现了在蕨类植物中尚未见报导过的橙酮类化合物.在7种蕨类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占0.025 3%-0.809 6%(鲜重),其中含量最多的为对马耳蕨、含量最少的为贯众.  相似文献   

6.
阳明山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地理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野外调查,对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阳明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44科,包括106属378种(含变种和变型);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表现明显,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铁角蕨属和蹄盖蕨属.  相似文献   

7.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30科56属107种(含变种),其中,姬蹄盖蕨[Athyrium. subrigen-scens (Hayata) Hayata ex H.Ito]为中国大陆新分布,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ypteridaceae),优势属为蹄盖蕨属(Athyrium)、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凤了蕨属(Coniogramme);在科、属水平上,以热带分布的泛热带成分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占绝对优势,分别为49.02%和30.39%;在区系关系上,与雷公山、红水河沟谷、三清山自然保护区区系关系比较密切,与苍山、梧桐山保护区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4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1.0%,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103种,占总种数的70.3%,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亚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16.4%,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6.1%)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4)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与省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富性,科、属组成丰富,但种类丰富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并与邻近的7个山地进行了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古田山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58种和8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瓦韦属和凤丫蕨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以泛热带公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7个山地中,与古田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古田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要大,但比纬度或经度位置低的4个山地小.古田山拥有29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并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38科,包括92属339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为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鳞毛蕨科和金星蕨科;优势属为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和假瘤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有8个,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53.84%和19.23%.(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具有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总属数的62.49%,且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总属数的32.96%,且以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处于华中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过渡区域.(5)通过与我国8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该区与湖北神龙架、四川卧龙、湖南云山和贵州梵净山的区系成分较为相近,可划为同一自然区,而与陕西秦岭、广西十万大山、云南西双版纳和广东车八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  相似文献   

11.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群落组成。[方法]调查16个20 m×20 m样地256个5 m×5 m小样方以及每个样地各边分别外延20 m范围出现的蕨类植物种类。[结果]调查样地中有蕨类植物64种,隶属于28个科39个属,物种种类丰富,种群数量极不均匀(相对多度在2以下占78.13%)。其中地生种所占比例占主导地位(96%),附生种极少(4%),表现为东南亚热带北缘植物区系的性质或特点,并有热带山地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里白、芒萁、狗脊蕨、蕨4个种是该区高密度的种类,其他绝大多数种类的密度较低。[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雷公山常绿阔叶林蕨类植物的组成特征及其生态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贵阳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9科90属301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铁角蕨属、耳蕨属、鳞毛蕨属、卷柏属.在科、属的水平上,具热带性质,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具有温带性质,属东亚区系.贵阳地区蕨类植物与重庆的关系密切,而与昆明西山、贵州红水河的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黄山浮溪河流域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慧忠  汪美英  刘恒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05-9006,9044
[目的]调查研究黄山浮溪河流域的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情况。[方法]通过对安徽黄山浮溪河流域的蕨类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结合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医药中有关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与少数民族医药中蕨类资源利用情况,对该流域药用蕨类资源中鳞毛蕨科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同时讨论了黄山蕨类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前景。[结果]黄山浮溪河流域具有药用价值的鳞毛蕨科植物有12种,隶属于3个属。[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保证其药源供应和临床用药安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4.
对马家山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家山共有蕨类植物27科54属131种。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鳞毛蕨科、中国蕨科、金星蕨科,共有66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0.4%;优势属为木贼属、凤尾蕨属、铁线蕨属等9个,共52种,约占其总种数的39.6%。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地理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地理分布以温带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地理分布中,东亚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该地总种数的57.2%,与其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这表明马家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林下蕨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有16科48属120种。金星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为优势科,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双盖蕨属、铁角蕨属和凤尾蕨属。地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分布种占主要部分,共有65种,占总种数的54.17%,属东亚植物区系;(2)热带成分种26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3)中国特有种27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骆强  王传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09-12311,12322
通过野外调查、整理标本室标本以及查看文献资料,分析了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特征。结果表明,毕节国家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7科47属98种。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和耳蕨属(Polystichum)。在科属的水平上为泛热带分布型,而种的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占绝对优势,所以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是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7.
浙江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松阳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并与邻近地区山地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松阳蕨类植物共有38科72属161种7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卷柏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短肠蕨属、瘤足蕨属;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分布为最多,种以东亚分布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本区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南、华南、华中、日本、华北、西北、东北;与邻近的6个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的亲缘关系密切,可以划为同一自然区;与国内11山地蕨类植物区系相比,松阳的蕨类植物丰富程度不高;松阳拥有37种中国特有蕨类植物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8.
黔北丹霞地貌蕨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黔北丹霞地貌地区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1科,96属,303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鹿角蹄盖蕨为贵州分布新记录种。②优势科、属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等。③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热带、亚热带属63个,占总属数的65.6%,表明该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关系。④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39个,占总种数的45.9%,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⑤该区蕨类植物与雷公山的亲缘程度高于与荔波的亲缘程度。  相似文献   

19.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整理,确定南京城市森林共有野生蕨类植物25科36属63种(含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主要属为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贯众属。分布区类型在科的等级上,以热带成分占一定主导地位,在属的等级上,热带成分较温带成分占优势,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的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从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性。在种的水平上,有超过一半的物种是东亚分布成分,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属于东亚植物区系。特有成分相对匮乏,有一定的原始性。  相似文献   

20.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67属19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它们构成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主体。对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分布种占绝大部分,共有98种,占到总种数的50.52%,属东亚植物区系;热带成分种35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特有种55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单种属多,具有地区过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