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的主要虫害之一。为更好防治茶小绿叶蝉,本研究开展了不同茶树品种间茶小绿叶蝉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自身对于茶小绿叶蝉的抗性存在着明显差异。使用生物农药茶皂素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防治,将其防治效果与印楝素和化学农药帕立特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与化学农药帕立特相比,生物农药茶皂素和印楝素具有低毒性、速效性较强且药效持久,对茶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点定时采样,分别对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在8月初和9月初形成2个虫口高峰,茶园中蜘蛛与寄生蜂种群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3.
小绿叶蝉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害虫的空间分布型,不仅可以揭示害虫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对确定资料代换、采用相应的抽样技术,以及对提高测报调查质量和防治技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绿叶蝉 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是我省乃至全国茶树的一种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茶园间作对茶园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的生态调控作用,本研究开展樱花(Cerasus sp.)、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种群时序动态,及其天敌功能团组成结构、种群数量时序变化调查,分析间作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群落多样性和益害比。结果显示:樱花-茶、圆叶决明-茶和油菜-茶中小贯小绿叶蝉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与常规茶园无显著差异,但发生量较同期常规茶园显著下降(P=0.034<0.05),全年分别下降25%~225%、20%~82.6%和20%~100%;经调查、鉴定得出,同期茶园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隶属于蜘蛛目、脉翅目和膜翅目,共计9个科、12个种,均为肉食性节肢动物;不同间作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种群的优势种、从属种和偶见种存在差异;与常规茶园相比,樱花-茶、圆叶决明-茶可显著提高蜘蛛、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种群数量(P<0.05),油菜-茶可显著提高茶园中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发生量,但对蜘蛛的发生量无显著影响;樱花-茶的小贯小绿叶蝉与天敌功能团益害比显著高于油菜-茶和圆叶决明-茶;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樱花-茶、圆叶决明-茶、油菜-茶的小贯小绿叶蝉天敌功能团群落多样性与常规茶园存在显著差异,且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当兰氏距离为4.79时,茶树间作模式分为2类,一类为常规茶园,一类为樱花-茶、油菜-茶和圆叶决明-茶。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樱花、圆叶决明、油菜能有效降低茶园中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量,提高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和益害比,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起到明显的生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茶园的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状、形态特征,阐述了其生活史及习眭;在临沧茶园中的发生规律,分析r临沧茶园中发生严重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为临沧茶农防冶假眼小绿叶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小绿叶蝉的天敌及其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是茶园主要害虫之一。由于长期依靠农药防治,使茶园生态环境遭受污染,许多有效的天敌不能在茶园生态系中得到繁衍。为了开展茶园害虫综合防治,笔者在茶园综合防治示范试验的同时对茶小绿叶蝉的天敌资源及控制作用进行了连续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室内饲养观察。经室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已确认捕食  相似文献   

8.
信阳地区茶园常见害虫和天敌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长期的调查了解到信阳地区茶园常见害虫种类和天敌的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摸清了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三种常见害虫的发生规律;针对信阳地区茶园害虫种类和天敌资源丰富的特点,我们在进行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防治害虫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都匀毛尖茶六大产区的茶小绿叶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在5月发生,8月到峰值,10月再有一个小高峰;海拔在1300以上的地区茶小绿叶蝉数量少;茶园周围是林地较田地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较多;茶园管理好较管理差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较少,调查分析发现,茶小绿叶蝉对都匀毛尖茶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王亦财 《茶叶》2005,31(2):114-114
假眼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突出危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是茶树假眼茶小绿叶蝉防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200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以及茶叶专业户茶园,应用安纳进行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肖强 《中国茶叶》2019,(5):14-16
茶小绿叶蝉是茶园最主要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茶小绿叶蝉种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介绍了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形成历史过程,明确了茶小绿叶蝉的种名为小贯小绿叶蝉。同时,叙述了茶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和发生特点,提出了茶小绿叶蝉防控技术措施,为茶小绿叶蝉的识别和防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茶小绿叶蝉是广泛分布于茶园的主要害虫,对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及其特性、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茶树生长及茶叶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利用预警措施和虫口密度控制技术提升茶叶品质、挖掘茶小绿叶蝉关键激发子、寻找茶小绿叶蝉侵害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板对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种颜色防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田间防效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蓝板;其累积诱虫效果大小依次为:黄板、绿板。黄板田间防治效果和粘虫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高达92.1%,粘虫效果为148.4头/m~2·天,最适宜北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及Talor幂指数法对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技术进行研究,同时根据1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确定了茶跗线螨的最适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茶跗线螨在茶园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在茶园中呈聚集分布。同时其聚集程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根据各项聚集度指标得出茶跗线螨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为:N=t2/D2(12.557/m+0.340).本研究结果为茶园茶跗线螨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茶小绿叶蝉侵害显著增加木质素、纤维素和果胶等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降低茶鲜叶嫩度和成品茶碎茶率,影响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和茶氨酸的浸出率。并且,除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外,这些滋味物质的浸出和茶鲜叶的嫩度均与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后茶叶滋味品质代谢物的浸出规律,从茶叶采摘、加工和冲泡饮用3个方面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品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 Gothe)又名浮尘子,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显示,在江西南昌茶园小绿叶蝉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个高峰发生在9月中旬。茶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又称棘皮茶蓟马,2013年发展成为江西省茶园主要害虫之一。危害严重时,茶园茶树新稍全部脱落,茶园减产严重。在江西南昌茶园一般在6月份始见,8月份为其发生高峰期。物理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的防治方法。前人研究表明,色板对于小型昆虫如蚜虫、粉虱、小绿叶蝉、蓟马有良好的诱杀效果。为了控制茶叶农残,保护江西省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相关,长期在害虫成虫期使用,可以达到控制目的。通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筛选出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尺蠖,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小绿叶蝉。本试验着重进行茶园修剪、灯诱、色诱、蜘蛛、生物农药对害虫控制效果研究。通过对信阳茶区优势害虫进行一系列田间试验,集成一整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脂溶性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两种规格防虫板对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规格防虫板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控制效果30×40cm2达86.0%,30×20cm2达77.5%;两种规格黄色防虫板60天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分别为2369.8头、1550.2头,即148.4头/m2×天、107.7头/m2×天,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上看出,30×40cm2黄色防虫板更适合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小绿叶蝉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一年有两次高峰期,严重危害茶树生长,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目前关于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的研究颇多,本文主要从广东地区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从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四个方面分析广东地区茶园小绿叶蝉的防治方法,为茶园生态发展与无公害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福安进行了4种不同类型农药使用效果综合评价茶园小区试验,0.5%藜芦碱粉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茶丽纹象甲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总体上有积极作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茶蚜效果良好,对茶园蜘蛛安全,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对较轻;99%矿物油5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螨类的效果较好,对茶园蜘蛛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药后15 d可正常恢复,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2.5%联苯菊酯乳油1000倍液防治茶蚜、螨类效果较佳,对茶园蜘蛛有较强的杀伤力,对生态系统结构有负面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