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鳖人工繁殖的研究成功 ,大大地促进了人工养殖的发展 ,但还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待于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本研究通过中华鳖亲鳖产卵和鳖卵孵化试验 ,试图建立中华鳖工厂化养殖中人工繁育稚鳖的规范化操作技术 ,为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形成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亲鳖培育亲鳖池为泥底水泥墙池 ( 2 0m× 1 0m× 2m) ,产卵场设置在亲鳖池一端的空地上 ,占地面积 5m2 ,上盖顶棚 ,场内铺上 30cm厚的细沙子 ,四周设置防逃墙 ;亲鳖池与产卵场连接处用坡度为 30°的水泥面。野生鳖 1 70只 ,平均个体重 0 6kg ,雌雄比…  相似文献   

2.
甲鱼饲料添加大豆浓缩蛋白的饲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部分鱼粉 ,加工生产甲鱼饲料 ,在提高存活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条件1 1 试验池条件利用 2号大棚内东 8号、西 8号、东 9号及西2号 (对照池 ) 4个水泥池进行试验 ,投放稚鳖的数量及规格见表 1。采用大棚控温养殖 ,在试验期间 ,水温稳定在 30℃左右 ,气温 32~ 34℃。表 1 试验池条件及放养情况项 目东 8号西 8号东 9号对照池面积 /m2 2 5 2 5 2 5 5 0池深 /m 1 2 81 2 81 2 1 2水深 /m 0 5 0 45 0 5 5 0 45放养数 /只 44 945 947812 3 1个体重 /g 14 3 15 415 2 13 8…  相似文献   

3.
鳖穿孔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鳖穿孔病的防治蔡完其,彭康民,陆海燕(上海水产大学)(上海市水产办)(上海市佳马特种水产养殖场)鳖穿孔病(洞穴病)是温室养鳖最主要疾病之一,已成为我国温室养鳖的一大威胁。在上海地区,穿孔病主要流行于10月初至12月底。在此之前,由于刚孵化出来的稚鳖还...  相似文献   

4.
养鳖池的水质要求清新、无病菌、各项理化因子和生态环境具体要求如下:1.水温:鳖是喜温动物,适宜鳖摄食生长的水温为25~32℃,最适水温30℃,鳖在3O℃中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在20~25℃水温下,鳖摄食量明显减少,低于20℃几乎不摄食。温室养鳖保持25~32℃的水温.可以使憋常年外于最适水温状态,达到常年生长的目的,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2.水色:养鳖最理想的水体环块是保持稳定的绿色状态,使油水中的绿藻类、兰藻类等繁殖,不但可补充溶氧,抑制病原菌繁殖,促进有机物分解,而且,油绿色黄褐色的水能降低透明度使鳖处于隐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甲鱼速生、低耗、设施轻型的养殖技术,笔者于1998-1999年在海安县五洋水产实业公司养鳗场,利用鳗鱼温室地,进行“深井水养鳖高产低耗技术”研究,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温室系1994年新建鳗鱼1号、3号温室,东西走向,双坡面型,角钢骨架,在树脂棚面里外层覆盖天滴膜,北坡面及四周铺设泡沫塑料板保温,朝阳面透光增温。以加注38℃深井水加温为主,隆冬季节辅以烧煤加温。1.2养鳖地试验池为水泥地,正方形,地深1.2m,水深0.8cm,池底为泥砂底,砂层厚度20cm,放养他19个,面积3500平方米。每池…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养殖甲鱼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洵  赵艳 《淡水渔业》1998,28(2):29-31
工厂化养殖甲鱼综合技术研究周洵赵艳(安徽省宣城行署水产局242000)本试验研究单位有宣州市寿康特种水产养殖公司,其生产规模60亩,有温室1200m2,亲鳖池3500m2,成鳖池5000m2。郎溪县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生产规模80亩,有温室1100m2,...  相似文献   

7.
按常规,当工厂化温室鳖苗种加温培育到200克左右时,就应移到室外池塘进行成鳖养殖。时间一般在五月下旬与六月上旬。然而近年来因不注意放养时应具备的条件和方法,造成放养后大批染病死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介绍一下鳖种放养的技术要点。供各养殖单位参考应用。一、调整好室内外鳖池的水温鳖种在温室里高温养殖,移到室外前一定要掌握和调整好室内外养殖池的水温。首先是在出池前5天逐渐降低温室里的室温和水温,降温幅度以一天2~3℃为宜,切不可一下降温过快,否则易应激发病.而鳖种出温室的时间,就要看室外水温是否连续…  相似文献   

8.
刘文斌 《科学养鱼》1997,(11):24-24
近几年来,温室养鳖在我国,无论从规模上或范围上,都在不断扩展。但由于温室养鳖开展时间不长,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不足,尤其是鳖病防治,更缺乏系统研究,所以鳖病成为温室养殖的突出问题,直接造成鳖的成活率下降,影响温室养鳖的经济效益,成为温室养鳖的主要制约因素。现将温室养鳖发病主要原因及防洽措施介绍如下:一、鳖人池时带人的致病因子在温室养鳖过程中,经常遇到鳖的移池和分池,鳖进人新池时,不能把病鳖或不健康的鳖放人池中,以免把病菌带人池中,尤其从外地购进的苗种。人池前应逐个检查,发现病鳖立即检出,每…  相似文献   

9.
春秋季,是捕捉野生鳖的有利时机,也是快速生长期。笔者经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野生鳖驯养技术如下。1 选鳖 野生鳖不论其来源如何,都要进行检疫消毒。仔细验伤,剔出伤残病鳖,淘汰反映迟钝、软绵无力的劣质鳖。2 驯养2.1 放养 放养前7~10天,鳖池每公顷用1125公斤生石灰清池,然后注入新水。鳖进池前用1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鳖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0.7~1  相似文献   

10.
张长汉 《淡水渔业》1996,26(4):23-25
<正>1 鳖安康泼洒剂“鳖安康泼洒剂”是一种以消毒杀菌作用为主的防治甲鱼病的药物,它对甲鱼饲养期间所易患的红脖子病、红底板病、出血病、腐皮病、疖疮病等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能增强甲鱼体表创伤的自愈能力,有一定的收敛作用.我们对“鳖安康泼洒剂”防治甲鱼细菌性疾病的药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甲鱼冬季加温养殖中 ,由于幼鳖的放养密度大 ,水温不稳定 ,以及水质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幼鳖易发疖疮病和腐皮病 ,大大降低其成活率。我场在1998年冬季加温养殖中 ,部分幼鳖池并发该两病 ,由于防治及时 ,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出温室时大部分病鳖痊愈。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致病因素导致鳖病发生的原因很多 ,其中主要有 :a)饲料营养不全面 ,投饲量过大;b)室内空气未加温 ,气温低于水温 ,出现“气雾” ,影响光照强度并传播病原;c)密度过大 ,规格不整齐;d)稚鳖带病入池 ;e)水质恶化 ,水温不稳定。2主要症状该病是由产气单孢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对九江明珠水产公司温室养鳖池的水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30℃±1℃,PH值6.8-7.4,换水前透明度16-18cm,有机物耗氧量28-35mg/L,氨氮60-80mg/L,溶解氧低于1mg/L。换水后,透明度26-28cm,有机物耗氧量8.6-10.4mg/L,氨氮5.2-6.9mg/L,溶解氧3.6-4.4mg/L。  相似文献   

13.
凤城市鱼种场在接受丹东市科委下达的“人工养殖甲鱼繁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又探讨了冬春季分阶段控温技术使鳖三次产卵成功。一、试验材料1.温室的结构及放养投喂(l)温室面积为500m2,水泥框架砖墙,前墙高2m,后墙高3m,上盖为钢梁架镶装4mm厚玻璃于钢槽内,并用万能胶密封。墙四周设高1in,宽1.5m窗户24扇为通风用,室内气温和水温均由锅炉通过管道和散热片加温控制,空间设碘钨灯和日光灯数盏。(2)试验池为5#和6#2个水泥池,各池面积为93.7m2,池深1m,池底铺沙0.2m,水深0.8m,水源为鱼池水,能排能灌,由阀门控制。(3)亲…  相似文献   

14.
越冬期常见鳖病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普仁 《淡水渔业》1996,26(5):22-25
越冬期常见鳖病及防治叶普仁(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东莞市511700)笔者根据多年鳖病防治的研究,总结鳖病发生的特点:高温期比较流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容易治疗;冬季前后及越冬期,病害相对较少,容易被忽视,加之此时水温低,鳖吃食少或不吃食,很难治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甲鱼苗种、成鳖价格的下跌 ,应激降本措施采用温室、露天池接力养殖 ,露天池常年单养 ,鱼池鱼鳖混养等 ,起到缓冲作用 ,但商品量少、养殖周期长、季节性过剩、上市规格无法调控等问题普遍存在。为探索甲鱼速生、低耗、见效快、轻型设施养殖技术 ,笔者于1998~1999年在海安县五洋水产实业公司养鳗场 ,利用鳗鱼温室池 ,进行“深井水养鳖高产低耗技术”研究 ,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温室 系1994新建鳗鱼1号、3号温室 ,东西走向 ,双坡面型 ,角钢骨架 ,在树脂棚面里外层覆盖无滴膜 ,…  相似文献   

16.
幼鳖爱德华氏菌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爱德华氏菌属细菌能感染多种鱼类、两栖类以及爬行类等动物,有时还会引起败血症。1994年1月福清某鳖场幼鳖发生以内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取样检验,从病鳖肝脏、腹水中分离出缓慢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幼鳖体重40~60克,共6000多只,分养三口池,各池病情相似。该场采用锅炉加温,水温30~31℃。幼鳖移入保温棚加温饲养后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初期每天死亡20多只,由于没有及时控制病情,发病死亡数  相似文献   

17.
对比3种不同结构控温室中鳖的生长发现,水温30~32℃,气温高于水温2~3℃的平衡温差条件是鳖生长的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18.
鳖腐皮病是温室集约化养殖后期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温室养殖后期,由于个体增大,密度达到饱和,水质极易恶化,鳖相互撕咬,造成细菌感染,四肢、颈部、尾部、背甲边缘等处皮肤发生糜烂、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此病在温室养殖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严重时有20—30%的鳖受到感染,造成养殖后期死亡率偏高。荥阳市楚楼水库甲鱼场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鳖腐皮病的经验,取得比较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鳖是一种冬眠动物 ,温度对其较为敏感。当温度下降到 1 5℃以下时进入冬眠 ,如果打破冬眠 ,给予最佳水温 3 0 .4℃ ,进行恒温养殖 ,能促使鳖进入最快的生长速度。当环境温度突变 ,温差过大时 ,会造成鳖应激发病死亡。笔者于 2 0 0 0年入冬时对美国佛罗里达鳖进行温差实验 ,实验组温差 1 0℃时将鳖从露天池移入温室 ,结果 2周内全部死亡 ,而对照组无温差投放到温室中全部正常 ,而且生长良好。鳖对水温变化的一般安全范围是 ,稚鳖±2℃ ,幼鳖± 3℃ ,成鳖± 4℃。在此范围内能自我调节。如果温差太大 ,鳖难以调节 ,将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 ,如内…  相似文献   

20.
甲鱼红脖子病的诊疗甲鱼红脖子病又称大脖子病,是一种常见的甲鱼恶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此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3~6月份,但温室养鳖全年均可发生。各种规格的鳖都可感染发病,成鳖对此病很敏感,在温室养鳖的条件下,幼鳖也易发生该病。此病传染性很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