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气候原因,长绒棉只有小部分地区能进行生产,我国只有新疆棉区能种植,但面积小产量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建国初期,虽曾通过引种改良和海陆杂交等方法选育长绒棉品种,未能取得成效。本所于1985年通过辐照埃及棉阿须莫尼的干种子并结合常规育种方法,经多年系统选育,培育出一批具有陆地棉的适应性和长相,品质指标达到或略高于我国当前生产的长绒棉的陆地棉型长绒棉突变系。1996年将选择的单株材料和优系由省棉花研究中心用HVI900测试,在入选株系中,平均绒长3473±139mm,比对照中12提高593mm。比强度全部在24g/tex以上,平均为2675±162g/tex,最高的达311g/tex,比对照增强605g/tex,且各品质性状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以往新疆棉花区划成果的分析,选用≥10℃积温、无霜期、7月平均气温作为阿克苏地区棉花区划指标,采用回归方法建立它们的空间分布模型。利用GIS技术将阿克苏地区分为早熟长绒棉、早中熟陆地棉、早熟陆地棉、特早熟陆地棉四个棉花种植区。  相似文献   

3.
新疆库尔勒垦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充沛,平均≥10℃的活动积温4276.5度·日,年平均气温11.4℃,无霜期190天左右,大气透明度好,降雨少,病害轻,较适合长绒棉生产。但由于春天风沙多,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棉花播种期间往往由于土壤水分不足,造成缺苗断垅,保全苗比较困难;棉花播种后,气温较低,温度变幅较大,发苗迟,难以获得壮苗,棉花生长的后期,秋温下降较快,缩短了棉花的有效生长期,霜前花率低。因此,对提高长绒棉的产量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棉花超宽膜栽培增温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棉花超宽膜栽培的增温效果十分显著,4月至5月,膜下5cm土壤温度较窄膜和宽膜分别提高3.8℃和0.8℃,膜下lOcm土壤温度较窄膜和宽膜分别提高3.4℃和0.7℃。超宽膜栽培模式能使棉花播种提前,促进早出苗、生育期加快,对棉花产量的增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膜孔灌多点源交汇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大量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多点源交汇入渗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了膜孔直径、膜孔间距、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等因素对多点源膜孔交汇入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膜孔交汇入渗量和交汇时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膜孔交汇入渗机理。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多点源交汇入渗规律和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滤(ultrafiltration,UF)能有效浓缩沼液,但透过液中仍含有大量养分,可进一步采用纳滤(nanofiltration,NF)等精密膜浓缩利用。NF膜的孔径会直接影响膜的截留特性和通量,从而影响浓缩性能。为了探究NF膜孔径对沼液浓缩过程养分富集效果和膜污染行为的影响,该研究以鸡粪沼液的UF透过液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800 D、500 D、100 D的NF膜(平均膜孔径分别为2.0、1.0、0.5 nm)进行浓缩,重点分析养分截留效果和膜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孔径的NF膜均能高效截留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截留率可达68%以上,但对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钾(total potassium,TK)的截留较低,仅为19%~35%。随着膜孔径降低,NF对COD、TN、TP、TK的截留效果略有提高,但整体差异不明显。不同孔径NF膜在沼液浓缩过程均出现了明显的水通量降低。与1.0 nm的NF膜相比,0.5 nm膜较小的孔径和2.0 nm膜较大的初始通量均会导致膜表面有机-无机致密污染层的形成,从而造成水通量快速降低;而1.0 nm膜表面形成的以无机晶体为主的污染层较为疏松,通量下降较为缓慢。综合养分截留效果和水通量变化规律,确定孔径为1.0 nm的NF膜更适用于浓缩沼液的UF透过液,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沼液膜浓缩的发展与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膜孔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情况,提出了相应的3个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数学模型,其中模型1是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的减渗量参数和膜孔自由入渗参数已知条件下的一个入渗模型,模型2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的自由入渗阶段和交汇入渗阶段的入渗参数均为已知的基础上,模型3建立在膜孔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自由入渗减渗率和自由入渗参数为已知的基础上。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3个模型均为计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可为膜孔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光—生双降解膜覆盖下的夏玉米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膜与光-生双降解膜覆盖下的夏玉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诱导期之前降解膜与普通膜在增温和保墒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诱导期之后,降解膜的增温和保墒效应明显下降;同时试验表明,覆盖降解膜对解决农田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棉秆回收需求和现有滚筒式地膜捡拾机构可靠性差、缠膜严重、回收地膜含膜率低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压秆式棉田地膜回收机,可一次性完成拾膜、脱膜以及除杂作业。结合相关作业性能要求,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束秆盒、拾膜滚筒和脱膜机构的结构参数,并完成了关键部件的工作参数分析。为验证机具捡拾除杂作业性能,以机具前进速度、钩齿入土深度、拾膜滚筒转速为试验因素,拾膜率、含膜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得到各因素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作业效果的影响,并对各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拾膜滚筒转速为65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5 km/h,钩齿入土深度为50 mm时作业效果最佳,以优化后的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拾膜率为86.8 %,平均含膜率为14.9 %,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留秆收膜机具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宽膜覆盖下土壤环境研究 Ⅰ.土壤盐分运移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兴旺  钟新才  徐万里 《土壤通报》2001,32(Z1):128-130
通过在新疆巴楚县设置不覆膜露地种植、窄膜覆盖和宽膜覆盖种植棉花的试验,对露地、窄膜下、宽膜中区和边区下不同时间的土壤剖面上全盐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覆盖宽膜后第一水前盐分在土壤剖面上是增加的,但膜中区0~15cm盐分 增加量小于膜边区;到收获后膜中区0~15cm土壤含盐量下降到低于播种时水平,可是在膜 边区0~15cm盐分聚积,含盐量继续增加;到收获后宽膜下15~100 cm深度内含盐量均降低 到春季播种时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膜孔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利用膜孔灌大田水流推进和消退曲线参数推求基于Kostiakov入渗模型的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参数的方法,这一方法能简单而有效地求得大田膜孔灌平均入渗参数,有效消除农田土壤空间变异性对单膜孔入渗参数的影响,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技术要素设计和灌水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覆盖物和蒸发抑制剂对土壤蒸发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聚氨酯膜、渗水布膜覆盖物和聚丙烯酸钠(保水剂)、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海藻糖蒸发抑制剂和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膜、渗水布膜对黑垆土蒸发育有极影响,聚氨酯膜与渗水布膜的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聚氨酯膜对沙土蒸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几种抑制剂对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以保水剂量好,其效果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沙土中加入海泡石或草炭,抑制剂的保水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自由入渗和单向交汇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自由入渗量和单向交汇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减渗量和交汇界面面积的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计算精度较高,是计算膜孔灌单向交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该研究为膜孔灌理论与技术要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宽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场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宽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正效应。通过对新疆奎屯地区某地宽地膜覆盖条件下地温场动态的分析,可知膜间、膜边、膜中和揭膜4种处理下的土壤表层5cm处的温度(以下称表层土温)都可以拟合为时间的正弦函数;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用8:00,16:00,20:00三个时刻来简要表征;种植季节内表层土壤最高温度、表层土温最大变幅及平均表层土温的最大值均发生在膜中,其后依次为膜边,膜间与揭膜;膜中、露地和膜间的不同深度地温在一日内和种植季节内均有一个变化过程;一日内地温度变幅与深度关系可拟合成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15.
梳齿起膜气力脱膜式耕层残膜回收机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耕层残膜污染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梳齿起膜气力脱膜式耕层残膜回收机。该机主要由机架、梳齿、梳齿辊、重力沉降室、离心风机组成。梳齿辊是该回收机的核心机构,其辊筒上布置有多排梳齿,通过梳齿辊的旋转实现松土和残膜-土壤分离;利用EDEM离散元软件建立梳齿辊模型,仿真研究了梳齿排列方式和梳齿结构对梳齿辊入土过程中前进阻力和阻力矩的影响,确定了齿刀螺旋排列方式。吸膜机构的作用是实现残膜的连续回收及膜土分离。建立了残膜在吸膜区的运动学方程,通过对方程分析求解,探明了梳齿辊转速和吸膜口风速对残膜运动轨迹的影响,确定梳齿辊转速应小于120 r/min,吸膜口风速应大于15 m/s。为了获得回收机的最佳作业参数组合,进行了土槽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参数组合:吸膜口与竖直面之间的角度为-7°、机具前进速度为2 km/h、梳齿辊转速为100 r/min、吸膜口风速为22 m/s。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参数组合作业时,残膜拾净率为55.04%,比预测值小1.63%,优化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膜期限对烟田土壤含水率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期限对土壤含水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含水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深层土壤受外界影响较小。降雨量少时,覆膜表现明显的保墒效果,降雨量大时,覆膜保墒效果不好;不同覆膜期限对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影响较大,随着覆膜时间的增长,在表层富集养分量越大。速效磷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移栽后20d揭膜处理和移栽后30d揭膜处理,相对揭膜较早,揭膜后,表层养分又被淋溶至耕层,促进烟株再吸收;移栽后40d揭膜,揭膜较晚,揭膜后又吸收了大量养分,不利于形成高质量烟叶;不盖膜处理肥料淋溶较多;不揭膜处理肥料在表层富集较多,高温使根系受损,后期肥力不足,易造成早衰。  相似文献   

17.
宽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场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宽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正效应。通过对新疆奎屯地区某地宽地膜覆盖条件下地温场动态的分析,可知膜间、膜边、膜中和揭膜4种处理下的土壤表层5 cm处的温度(以下称表层土温)都可拟合为时间的正弦函数;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用8:00,16:00,20:00 三个时刻来简要表征;种植季节内表层土壤最高温度、表层土温最大变幅及平均表层土温的最大值均发生在膜中,其后依次为膜边、膜间与揭膜;膜中、露地和膜间的不同深度地温在一日内和种植季节内均有一个变化过程;一日内地温变幅与深度关系可拟合成指数函数。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对滴灌土壤湿润区及棉花耗水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土壤湿润范围是滴灌技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指标。以田间试验为基础,通过测定、分析和对比膜下滴灌和无膜滴灌条件下土壤含水率田间分布、土壤耗水量田间分布、棉花生长状态(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等)以及产量的差异等指标,对膜下滴灌土壤湿润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条件下,整个土壤覆盖面积均被湿润,其土壤湿润比高于无膜滴灌下的土壤湿润比。地膜阻碍了地表积水区向膜外土壤扩展,导致膜外土壤含水率低,单根滴灌毛管控制面积内的土壤耗水量比无膜滴灌条件的耗水量低,土壤水利用率明显高于无膜滴灌条件。但是,这却造成生  相似文献   

19.
残膜污染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总被引:40,自引:12,他引:40  
王频 《农业工程学报》1998,14(3):185-188
在分析残膜污染危害的基础上,从地膜生产和使用、残膜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面阐述了治理残膜污染的措施和建议。强调指出:发展残膜回收机械是治理残膜污染的有效方法,残膜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变废为宝、防治残膜污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收膜整地多功能作业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收膜整地多功能作业机,介绍了机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及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原理,通过分析研究取得了最佳的结构和工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机器采用起膜铲、拾膜轮和推板机构相配合完成拾膜工艺过程并在起膜铲后配置旋耕和其它整地部件,结构紧凑,工艺原理新颖合理;机器适用于70 cm的垄作农田双行作业,也适用于100 cm的大垄单行作业,也可根据作业要求选择其中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