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收集的67个月季品种及野生蔷薇属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类,并对香气、花瓣数量,花径大小、花型和抗寒性等指标进行评价,为月季资源的拓展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角花品种越冬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引进上海的三角花4个品种进行越冬冻害观察结果表明,各品种在相同的小环境条件下(风口露地与背风向阳露地)其冻害加重进程不一致;在不同栽培设施下,各品种间抗寒性差异明显;结合相关生理指标测定表明,光叶类三角花较毛叶类三角花品种抗寒,其品种的抗寒性顺序为亮叶三角梅>艳紫三角梅>红色三角梅>斑叶三角梅。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玉簪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1个引种玉簪为材料进行了低温胁迫试验,并对其根系的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保护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7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显著;聚类分析将11个玉簪品种分成4类,其中37号和35号为抗寒性强的品种,6号、18号和32号为抗寒性较强的品种;11号和26号为抗寒性较差的品种;1号、27号、16号和28号为抗寒性极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4个藤本月季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于2017年12月下旬对‘大游行’‘金秀娃’‘御用马车’‘光谱’的1 a生枝条进行了冷冻试验,从相同时间不同温度和相同温度不同时间2个方面对其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测定4个藤本月季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及低温处理后恢复生长能力情况,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性分析法对各个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同时间不同温度胁迫下,‘大游行’和‘御用马车’的抗寒最大阈值温度为-30℃、-20~-30℃之间,‘金秀娃’和‘光谱’在-10~-20℃之间;相同温度不同时间胁迫下,‘大游行’‘御用马车’‘金秀娃’‘光谱’可保持生命力的时间分别为48~56 h、40~48 h、40 h、32 h;4个品种中‘大游行’抗寒性最强,‘御用马车’其次,‘金秀娃’和‘光谱’抗寒性接近,相对较差,建议将‘大游行’向河北以北地区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5.
桉树抗寒生理指标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8个抗寒性不同的桉树种为材料,通过一系列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其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膜脂不饱和度(IUFA)与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低温胁迫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增量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桉树抗寒的生理指标;还原糖与抗寒性呈一定的正相关,可溶性蛋白质与抗寒性呈一定的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此外,还对桉树抗寒生理的研究方法和抗寒指标的选择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阐述月季耐湿热性与品种类型、生理生化、生长发育的相关关系,并对耐湿热品种筛选指标进行探讨,旨在为长江流域以南及华南地区引种时筛选耐湿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和在该地区月季推广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将来进行月季耐湿热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小琴丝竹、青皮竹、粉箪竹、钓鱼竹、慈竹、罗汉竹、大叶凤尾竹、斑竹、硬头黄竹和苦竹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相应的生理指标。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竹种低温胁迫后,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与抗寒性有较强的关联度,可以作为评价竹抗寒性的指标。根据与竹子抗寒性有较强关联度的生理指标对不同竹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很好地评定不同竹种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大田种植的6个山茶花品种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其自然降温过程中的生理响应,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抗寒性综合评价表明,6个山茶花品种抗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大叶忍冬四川红花露占七星红小桃红小叶忍冬。  相似文献   

9.
抗寒月季引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种驯化 ,从 2 8个国内外引进的月季品种中选出 2个抗寒性强、观赏价值高、适应范围广、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对该 2个品种进行了扦插 (反季扦插、生长季扦插、水插 )、组培、嫁接、播种等繁育技术研究 ,总结出优质抗寒月季品种的最佳繁育技术。在抗寒月季繁育技术中 ,组培技术可利用较少的繁殖材料进行周年生产 ,繁殖周期短、倍率高 ,苗木状态稳定 ,符合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需求 ,是种苗繁育的发展方向 ;在繁殖材料充足时 ,扦插不仅可以结合秋季修剪充分利用繁殖材料 ,而且可以缩短繁殖周期、周年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寒性的杏品种叶片组织结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杏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与抗寒性关系 ,对 8个杏品种的叶片进行了解剖构造的观测。结果发现 :品种的抗寒性与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 (CTR值 )成正相关 ,与疏松海绵组织厚度的指数 (SR值 )成负相关。单一组织的数量 (如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或海绵组织厚度 )往往会随样品所处生态条件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而叶片组织结构的紧密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反映了杏品种抗寒性遗传上的差异 ,可作为抗寒性的鉴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莲雾抗寒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双版纳,以4个优良莲雾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方法,比较了不同低温条件和不同持续时间对莲雾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不同莲雾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4个莲雾品种除相对电导率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一直在不断升高外,其它几个抗寒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上都是先升后降,各指标最高值出现时间不一样;SOD活力在48 h达到最高值,丙二醛含量在120 h时达到最高值;在2oC条件下,不同持续时间各品种的综合抗寒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白钻>金达宝石>飞弹>黑珍珠,与0℃时各品种综合抗寒指数表现顺序一致。在0oC、5oC、10oC、20oC条件下,各品种的综合抗寒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金达宝石>飞弹>黑珍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润楠属植物的抗寒性,检测了4种润楠属植物在自然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叶绿素、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分析其抗寒性。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种润楠属植物的抗寒性,结果为:宜昌润楠>刨花润楠>红梗润楠>小果润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4种润楠属植物的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宜昌润楠>刨花润楠>小果润楠>红梗润楠。  相似文献   

13.
以蜡梅为研究对象,对3个常见蜡梅品种的1年生枝条进行了解剖构造的观察和测量,并对其相对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蜡梅品种枝条的木质部面积比例与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韧皮部面积比例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关系,可以把木质部和韧皮部的面积比例作为蜡梅抗寒性的形态结构鉴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红魔王、法依次黄金、红和平、月季王朝、大紫光等5个大花月季品种为试材,采用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开展不同品种、不同径级穗条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5个月季品种插后6~10d开始形成愈伤组织,并随着生根过程出现明显的品种差异。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不同月季品种全光照喷雾扦插生根率差异极显著,其中月季王朝>红魔王>大紫光>法依次黄金>红和平,不同月季品种间主根数、主根长、一级侧根数的发育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不同插穗粗细与插穗生根率差异极显著,生根率由高到低依次为<0.4cm、0.4~0.6cm、>0.6cm径级插穗。  相似文献   

15.
以3个抗晚霜能力强的仁用杏品种(系)中仁一号、B5及龙王帽的花枝为试验材料,经人工霜箱低温处理后取其花瓣、雄蕊、雌蕊。综合对3个仁用杏品种(系)的3个抗寒性生理指标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过冷却点、电解质渗出率及SOD活性的测定及结果分析。结果表明,3个仁用杏品种(系)的各花器抗寒性花瓣雄蕊雌蕊;中仁一号的抗寒性最强,B5次之,龙王帽最弱。  相似文献   

16.
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类植物的抗寒性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从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检测及分析方法几方面来介绍,并对今后竹类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趋势提出展望。目前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集中在部分属、种上;研究方法除了最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法,还有直接观察法、恢复生长法、镜检法、叶绿素荧光法;检测方法、计算方法和评价体系也对竹子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后需要加强竹类植物抗寒机制、机理以及抗寒性与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月季又名斗雪红、长春花、月月红,属蔷薇科、蔷薇属,是我国著名花卉。月季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通常分为6类:杂交香水月季、丰花月季、蔓生月季、微型月季、古典月季和野生月季。不同品种的月季由于生长特征、栽培目的和观赏标准的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见的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3个杏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下对其枝条中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3个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高于抗寒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抗寒性差的品种;3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  相似文献   

19.
相对电导率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评价植物的抗寒性。为评价引进的新兴能源树种竹柳"5号"品种在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对竹柳的电导率、含水量及生物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竹柳枝条电导率数值随月平均温度发生变化,两指标高度相关;竹柳含水量没有随月平均温度发生明显变化。而干物质量表现出随月平均温度而降低的梯度变化。说明竹柳在小兴安岭林区具有一定抗寒性,但这一性状是否可以完全适应伊春林区的气候条件还应进一步观察确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中国古老月季花品种‘秋水芙蓉’与中国原产的野生蔷薇屑植物杂交的方法,来培育具有较高抗性的月季新品种群,共计13个组合,授粉花424朵,获远缘杂交种108株,最终有30株在北京地区连续2a露地越冬后存活.文中对杂种的形态、抗寒性、抗病性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对‘秋水芙蓉’×报春刺玫的杂种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提出‘秋水芙蓉’在今后的月季育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期望通过它培育出崭新的中国月季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