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控失肥在谷子上的施用效果,2015年在保定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以谷子品种保谷20为试验材料,在施用等量养分(N 144 kg/hm2,P2O572 kg/hm2,K2O 72 kg/hm2)条件下,分析了施用控失肥与施用普通化肥对谷子干物质累积、氮磷钾养分累积、养分吸收效率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化肥处理相比,控失肥处理的谷子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分别提高4.0%、8.0%和10.4%;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高;营养吸收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3.4%和10.4%;谷子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增大,叶片光合强度提高14.5%。与施入等量养分的普通化肥相比,施用控失肥后谷子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元素累积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控失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化肥。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了控释肥和普通化肥对玉米产量、生育期以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有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行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与施用普通化肥相比,施用控释肥更显著提高肥料中的氮素表观利用效率、生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磷钾肥等量条件下缓释肥不同减氮量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为生产上化肥减施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西都森玉1号为试材,按农户施用比例及次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减氮10%、减氮20%和减氮30%对玉米产量、养分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控失尿素处理及控失尿素减氮10%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8.63%和17.49%,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9.50%和11.59%,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控失尿素处理氮累积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34.81%;控失尿素减氮10%处理磷积累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21.44%;控失尿素、控失尿素减氮20%处理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0.37%和14.14%。【结论】磷钾肥等量条件下控失尿素减氮10%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与利用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化肥减施量对玉米生产力与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于2021年夏玉米生长季开展了化肥减施大田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偏生产力以及土壤养分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对玉米生长影响较佳的化肥减施比例。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控释肥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其中化肥减量25%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为11 278.3 kg/hm2,与化肥减量33.3%、化肥减量50%处理的产量差距不大,说明化肥减量施用并协同施用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能够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另外,化肥减量50%处理氮、钾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33.3%处理磷肥利用率较高;化肥减量50%处理氮、磷、钾肥及肥料偏生产力均最高。综上所述,一定用量的树脂包膜尿素控释肥与普通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镁对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烤烟合理施用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宣城、休宁两地,以60kg/hm2镁肥为处理,不施镁肥为对照,采集不同时期烟株的根、茎、叶样品,烘干过筛,灰化后用稀盐酸溶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样品的镁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宣城、休宁两点各时期施镁处理的烤烟,干物质积累数量分别比对照高12%和10%,镁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66%和89%,且叶片内镁含量也高于对照,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均大于对照。[结论]增施镁肥能促进烤烟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烟株镁的吸收和微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因而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几种控释肥与尿素的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增产6.0%;在成熟期,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处理。综合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可发挥2种氮肥的优势,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新型尿素对新疆哈密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几种新型肥料对新疆吐鲁番哈密瓜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新疆吐鲁番哈密瓜施用的新型尿素。【方法】 以黄皮981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氮磷钾(P2O5 140 kg/hm2、K2O 15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普通尿素处理为对照,分析大田试验下施用几种新型尿素(等氮量聚能网尿素、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控失尿素、等氮量含锌尿素、等氮量常规尿素加锌处理)下哈密瓜干物质、产量、养分吸收、氮肥利用及品质情况。【结果】 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几种新型尿素处理均增加了哈密瓜产量及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其中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施用后的哈密瓜产量和干物质最高,分别为30 452和2 724 kg/hm2;相对于普通尿素而言,等氮量聚能网尿素、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控失尿素均显著增加哈密瓜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的农学效率,其中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效果更佳明显,氮肥利用率为36.08%、氮肥的农学效率为40.84 kg/kg;相对于普通尿素、等氮量聚能网尿素、控失尿素、等氮量含锌尿素、等氮量常规尿素加锌处理,等氮量腐殖酸尿素更好提高了哈密瓜的心糖含量且糖梯度最低。【结论】 等氮量腐殖酸尿素的施用在新疆吐鲁番哈密瓜作用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珠峰4000"青稞专用控失肥对青稞籽粒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施肥量范围内,施用青稞专用控失肥青稞籽粒产量明显增加,且籽粒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养分累积量与籽粒产量的趋势一致,而肥料利用率却呈下降趋势。施肥量为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 682.3 kg/hm~2,增产幅度达到150.7%。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都明显增加,而有效穗和穗粒数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宜贵州黄壤区种植玉米的聚能网尿素中聚能网含量,因此以贵州黄壤为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无氮、普通尿素)、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8个处理,研究聚能网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氮处理相比,普通尿素和聚能网尿素施用均能增加玉米地上部分N、P、K养分积累量,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施用普通尿素产量增加13.39%,经济效益增加1 221.3元/hm~2,而施用聚能网尿素产量增加20.02%~37.09%,经济效益增加2 176.14~4 768.14元/hm~2;与普通尿素相比,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均能适度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和积累氮、钾养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玉米增产5.85%~20.90%、经济效益增加954.84~3 546.84元/hm~2。综上所述,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能适度改善玉米地上部分养分积累量,促进养分吸收利用,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其中聚能网尿素2‰效果较好,可以为贵州黄壤区合理施用聚能网尿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肥料增效剂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肥料增效剂与化肥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玉米生产节本增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每1kg土中N、P、K肥施用量分别为:0.368、0.235和0.350g,设常规施肥处理(T1),另设5个增施处理(T2-T6),按在常规施肥处理基础上分别增施2mL不同肥料增效剂(F1-F5),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苞叶、秸秆、根系等全N、P、K养分含量及玉米的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利用率。【结果】与常规施肥T1处理相比,增施增效剂处理玉米鲜苞重增加12.0~17.50g/盆,增重4.3%~6.2%,玉米籽粒重增加3.9%~6.9%;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为4.97%~6.65%。玉米植株各器官(秸秆、籽粒、苞叶+穗轴和根)氮养分吸收量均显示施用增效剂处理优于对照,增幅为:秸秆20.60%~37.00%;籽粒7.20%~13.15%;苞叶+穗轴12.43%~30.94%;根3.13%~37.75%。施用肥料增效剂处理与单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5.0%~7.2%。【结论】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肥料增效剂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及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新疆机采棉主栽模式\[1膜6行(10+66+10+66+10) cm\]下棉花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机采棉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早5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磷肥(P2O5)处理(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各生育时期N、P、K素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利于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N、P、K素积累量的提高,尤以磷肥施用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最高。花铃期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各器官N、P、K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了9.85%、24.2%、6.24%、27.1%和51.6%;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75 kg/hm2处理最高,为2.4%、13.50 kg/hm2和67.39 kg/hm2;合理的磷肥施用量促进了机采棉产量的提高,7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产了25.05%和38.53%。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为75~150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2.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 and proper fertilization method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improve maize yield and nutrient utilization. A two-year(2016 and 2017)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hree plant densities(6.0, 7.5 and 9.0 plants m~(-2)) and three fertilization modes(no fertilizer, 0 F; one-off application of slow-released fertilizer, SF; twice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fertilizer, CF).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yields and N, P and K use efficiencies under SF with the optimal planting density(7.5 plants m~(-2)) were the highest among all the treatments in 2016 and 2017. Compared with CF, SF could increase post-silking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promote N, P and K uptake at pre-and post-silking stages; this treatment increased grain N, P and K concentrations and resulted in high N, P and K use efficiencies. Nutrient(N, P and K) absorption efficiencies and partial productivity, and nutrient(N and P) recovery efficiency in S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F treatments under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7.5 plants m~(-2). Under both SF and CF conditions, the grain yield, total N accumulation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ies initially increased, peaked at planting density of 7.5 plants m~(-2),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lant density. Based on the yield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in two years, plant density of 7.5 plants m~(-2) with SF can improve both the grain yield and N, P and K use 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相似文献   

13.
隆玉2号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等土壤肥力下对隆玉2号玉米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动态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干物质积累速率前期上升快,至高峰后缓慢下降;氮、钾吸收速率高,上升快,下降也快。磷吸收速率低,上升慢,下降也慢;养分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时间,钾最早,氮次之,磷最晚,但均早于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抽雄吐丝后N、P2O5主要分配在籽粒中,而K2O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很少;干物质、N、P2O5、K2O的转移率分别为14.28%、40.41%、47.47%、37.04%;每100 kg籽粒吸N 1.65 kg、P2O50.56 kg、K2O 1.40 kg;较佳的施肥方法是:氮肥要多次分期施用,“适量种肥、前轻、中重、后补”;磷肥作基肥或种肥一次施用;钾肥要求“适量种肥,前轻中重”,最好在抽雄吐丝前全部施完。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晋杂12号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N,P,K施用量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N,P,K(基础地力)时,高粱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均较低,施用任意2种养分均会明显促进高粱生长;对N,P,K这3因素中任2因素设计最佳施用量时,施P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施K肥没有增产效果。高粱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拔节到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9.77%。高粱干物质分配主要在茎叶部分,施肥对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最大的是K,其次是N,最低的是P。不同生育期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不同,N,P,K养分主要分配在茎叶上,穗部中养分分配比例大小为P>N>K。在施肥条件下,成熟期高粱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为1∶0.32∶2.22。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期对N,P,K的吸收比例与对照相似。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生育期群体数量、地上部养分和干物质累积、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在中肥以上水平可显著提高产量,但高肥与中肥相比增产不显著,说明中肥施用量较适宜,产量达6 927.1kg/hm2,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增产13.4%,施有机肥处理可达10 443.7kg/hm2的超高产水平,比高肥增产49.1%;生育期群体数量、养分和干物质累积量大体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提高,中肥、高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的成穗数分别为539.2、599.2和891.7万/hm2,三者间差异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则分别为15 254.1、15 600.8和26 026.2kg/hm2,施有机肥处理显著大于高肥和中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中肥最高,N和P肥利用率分别为44.5%和24.7%,农民习惯施肥量仅为15.9%和3.7%,施有机肥处理可达71.8%和40.2%。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只施化肥的情况下,N、P2O5、K2O适宜用量分别为180、120、75kg/hm2(目标产量7 000kg/hm2);在基施干牛粪20 000kg/hm2情况下,施N、P2O5、K2O分别为240、150、120kg/hm2,可获得超高产(目标产量10 500kg/hm2)。  相似文献   

16.
孙菁菁  高肖贤  魏静  马文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33-12835
[目的]为了建立适合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养分生产效率的影响。[方法]4个管理模式分别为农民习惯模式、高产高效模式、再高产模式、再高产高效模式,其中农民习惯模式按当地农民常规种植进行,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模式分别为设置一定增产增效目标下各种管理措施的优化组合。[结果]与农民习惯相比,管理措施优化组合的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肥生产效率,其中产量分别提高20.7%、30.5%和22.5%,氮肥生产效率分别增加67.1%、17.3%和29.7%。再高产模式下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养分累积量最高,高产高效模式下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达47.3kg/kg。[结论]通过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可以实现冬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15%和30%~50%、氮肥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20%和30%~50%的高产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在吉林省桦甸市桦郊乡进行了等离子体种子4种不同剂量、6个处理区的试验。经过在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的化验分析和测产,结果表明应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1.0A×2和1.5A×2的剂量能促进玉米吸收养分,(N P2O5 K2O)总量比CK1提高10%以上;比CK1提高化肥利用率即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为7.4%~8.2%、11.3%~19.7%和15.7%~23.5%。明确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1.0A×2的剂量,比CK1增产8.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丁洪  张玉树  李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42-4043
[目的]为新型肥料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配制新型白菜专用肥(N∶P2O5∶K2O=16∶7∶13),设5个肥料处理,比较了新型专用肥、普通肥料和俄罗斯复合肥对大白菜的施用效果。[结果]新型专用肥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大白菜的产量。与普通肥料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等养分比例的肥料,新型专用肥可增产10.0%;与俄罗斯复合肥(N∶P2O5∶K2O=16∶16∶16)相比,施用等养分量的新型专用肥可增产20.0%。新型专用肥能明显改善大白菜品质,可溶性糖含量可提高2.7~3.4 g/100 g,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还可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氮、磷、钾比普通肥料分别提高3.4%、2.4%和9.8%,比俄罗斯复合肥分别提高-0.1%、10.0%和9.5%。[结论]研究开发新型专用肥是实现作物增产增收和保护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