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奶公犊资源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奶公犊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在包括奶牛主产区的23个省(区)获得了395个样本(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其中有效样本192个。结果显示:1)奶公犊的肉用利用率为69%(其中育肥利用率为54%)抽提血清利用率为31%;2)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越高、奶牛场距城市越近,则奶公犊的肉用利用率越高;3)奶业收益高的奶牛产区的奶公犊的肉用利用率低;4)奶牛养殖业者采取奶牛养殖与奶公犊育肥的复合经营方式,是规避奶业风险、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5)普遍缺乏奶公犊育肥的适用技术。为了补充由用资源,建议各级政府部门:1)在奶牛养殖政策的制定上,应完善乳-肉复合经营模式的支持内容,以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在肉牛科技政策上,应尽快加大奶公牛育肥及提高其肉质的产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通常把牛肉分为三种,即牛肉(牛肉的统称或指成年牛的肉)、小牛肉(出生后18个月龄的牛肉)和小白牛肉(出生后4-5月龄犊牛所产的肉),三者以小白牛肉质量最好,档次最高。多年来,国外在发展肉牛生产,增加牛肉产量的途径之一就是“向奶牛要肉”。如日本人爱吃牛肉,且所养的肉牛比奶牛头数多,但他们的牛肉有55%左右出于奶牛群,其中80.3%出自奶公犊牛;欧共体国家生产的牛肉有45%来自奶牛;美国是肉牛业最发达的国家,仍有30%的牛肉来自奶牛;不少国家(如荷兰)除留极少数作种用之外,几乎全部公犊供作肉用,有的还把第一产的奶公母犊牛全作肉用。其理由是公犊增重快,饲料报酬率、屠宰率、瘦肉率较高,经济效益好,还能充分利用奶公犊这一巨大的牛肉资源,缓和国际市场上牛肉供应的紧张局面,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牛肉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从我省实际出发,以荷斯坦奶公犊为例,试述用全乳开发生产小白牛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奶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的奶牛经过长期的改良,在产奶量和公犊的育肥性能方面居世界前列。由于牛奶过剩,在育种上把  相似文献   

4.
翟桂玉 《油气储运》2011,(12):16-17
三、奶牛公犊直线育肥生产牛肉技术奶牛公犊直线育肥的饲养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1)前期。公犊出生至2月龄,采用奶量递减和饲料诱食饲养法,3日龄内,每日每头喂给初乳5~6千克;4日龄后改喂常乳,每日每头喂常乳4~5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我国奶牛育种历史阶段、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奶牛育种的方向,即奶牛有更高的产奶量;牛奶中有更高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更适合的体重;更好的饲料转化效率;更好的产犊间隔和繁殖性能:更好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让母牛一胎产多个犊,多产母犊,一直是人们追求的致富目标。特别是奶牛母犊每头4000-5000元,是公犊的8—10倍,效益极高。采用牛多产疫苗,结合性别控制新技术,可使母牛一胎产2—4头牛犊,且性别是统一的,有效避免了“母牛异性双胎,母犊95%左右无生育能力”的弊端。应用该技术母牛一胎产2—4头牛犊的成功率高达90%,母犊率达80-90%,实现了生公生母完全由人工控制,繁殖速度是自然状态下的4—8倍。这一多胎繁育技术与性别控制技术的结合,在养牛致富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估计呼图壁种牛场荷斯坦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为该场选留核心母牛群,建立遗传评估体系以及评价种公牛的优劣。为合理的组织奶牛生产和提高选种准确率及改良效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供参考。【方法】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426头荷斯坦奶牛头胎305 d产奶量及系谱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场、产犊年份、产犊月份、初产月龄等4种因素对产奶量的影响,研究305 d产奶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用BLUPf90程序估计305 d产奶量的遗传力及育种值。【结果】牧场;产犊年份;产犊月份对305 d产奶量均影响极显著(P<0.01),初产月龄对305 d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产奶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冬、春季产奶量相对于其他季节要高;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268,获得个体及各祖先产奶量的估计育种值,其范围为1967.04~-1042.78,其差值为3009.82 kg。【结论】在这个奶牛群体里,遗传差距较大,个体遗传能力较好,为合理的组织奶牛生产和提高选种准确率及改良效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犊后,子宫复原和体质恢复大约需要20 ̄30天,产犊后30 ̄70天可表现出明显的第一次发情。若产犊后配种过早,会因子宫尚未完全康复而不宜受孕;再者,由于配种过早会使泌乳期缩短,从而影响产奶量。反之,若配种过晚,则会延长胎间距,降低奶牛的利用率,也常会因发情不规律而大大影响受胎率。养奶牛的目的是生产牛奶,而奶牛又必须在产犊后才能产奶。根据奶牛的生殖与生理特点,最理想的是一年产一犊,这就要在产犊后70 ̄90天内配种受胎最为适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305天的产奶时间,实现乳、犊双丰收。这样还能使母牛维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正常的生…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奶公犊资源利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黑龙江省奶牛饲养效益下滑,肉牛牛源紧张问题,对黑龙江奶公犊资源生产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黑龙江省奶公犊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黑龙江省奶公犊资源利用的前景与发展对策.旨在为黑龙江省科学利用奶公犊牛,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农牧上、医学上,选择性别对于防治与性别有联系的遗传病和提高畜牧业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乳牛而论,全国现有乳牛60余万头,如能多产母犊,提高母牛性比即使是10%,那对迅速发展我国乳牛业,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畜牧生产需求,更有效地控制奶牛的后代性别,采用RNA干扰技术分别对2头成年健康繁殖性能正常的荷斯坦公牛Zfy基因mRNA进行干扰,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公牛的后代性别比例发生明显的偏移,母犊比例达75%以上,而子代的体尺、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等均无变化。得出结论,干扰Zfy基因生产奶牛性控精液的方法简单、方便、易操作,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奶牛养殖中,奶牛繁殖能力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奶牛产犊间隔时间则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主要指标。而在实际奶牛养殖中,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较多,继而影响繁殖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并针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中国荷斯坦奶牛犊牛的早期断奶人工培育和公犊的肉牛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选择品种来源一致、出生时间不超过3d的中国荷斯坦公犊30头,以改性植物蛋白、改性淀粉分别为蛋白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采用40%、55%和70%的非乳源蛋白替换代乳料中乳源蛋白,研究对初生至4月龄中国荷斯坦奶牛犊牛瘤胃及瘤胃乳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70%的非乳源性蛋白代乳料对犊牛瘤胃乳头及瘤胃胃体发育的影响与40%、55%的非乳源性蛋白代乳料相似,能有效刺激并加速初生至4月龄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瘤胃乳头的发育,乳头长度、宽度、厚度及每平方厘米乳头表面积随犊牛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密度则降低;瘤胃胃体相对生长速度随犊牛日龄的增加而加快,并以前背盲囊、腹囊、背囊发育较快,呈由前向后、由上向下的发育规律。70%非乳源性蛋白代乳料可实现中国荷斯坦奶牛犊牛3周龄早期断奶的营养需求,从而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4.
奶牛繁殖能力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是判断奶牛繁殖能力的一个较为科学和准确的目标,奶牛产犊间隔又可称为胎间距,为奶牛两次分娩之间的时间间隔,奶牛产犊间隔延长往往意味着经产奶牛具有较长的空怀和不孕的时间,导致饲养成本和配种费用增加,养殖场经济效益受损。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品种选择、营养、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助产及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才能提高养殖牧场的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产犊间隔对奶牛养殖场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多方因素,并就如何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提出几点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的逐渐普及,DHI已经成为提高奶牛场饲养管理水平和牛奶品质的有效工具.通过整理奶牛场多年的DHI检测数据,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秋季节产犊的奶牛产奶性能更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奶牛场科学制定奶牛配种和产犊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DHI数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发生于产犊后10~60天.调查显示,在美国每年有4%~5%的奶牛患临床酮病,个别牧场甚至是这个数字的3~4倍.据加拿大研究者报道,在泌乳期的前9周,奶牛亚临床酮病发病率达59%.如美国乳牛酮病发病率为5.0%,而印度14.69%,其他如荷兰、日本、波兰等都有此病的发生.在我国,随着高产奶牛越来越多以及集约化饲养程度的不断加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奶牛发生酮病后治疗费用高,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乳成分改变,繁殖率降低及淘汰率升高,而亚临床酮病发病率又是临床酮病的10~20倍.奶牛酮病的发生给牧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和预防酮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地在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牛群繁育不重科学调理的问题,从而导致奶牛养殖质量严重下降。其主要表现:一是产奶量降低;二是后代奶牛公、母出生比例基本还是106:100,国外这一比例早已被打破。根据笔者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观察,如果奶牛饲养能做到“计划生殖,科学繁育”,以上问题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奶牛的养殖效益。掌握好奶牛的适配年龄这是决定奶牛饲养效益的基本前提。一般说,奶牛性成熟后就有了生殖能力。生产中,农户为了让奶牛早产犊,常在奶牛刚性成熟后就给其授精配种,以为这样可以使奶牛早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乳公犊数量也相应急增,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就乳公犊通过育肥生产优质牛肉、血清,其脏器利用及牛皮开发等方面的综合利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奶牛场胎衣不下原因分析及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彬  刘念瑞  田甲  毛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81-10582,10585
[目的]为产后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提高其生产和繁殖性能,从而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3 ~2014年产犊记录,分析了不同产犊季节、月份及胎次对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该牛场胎衣不下总发生率为11.25%.不同胎次间胎衣不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产犊季节和产犊月份对胎衣不下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夏季产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5.78%),秋季其次(11.81%),春季最低(3.93%);7月产犊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生率最高(18.75%),其次为11月和8月,而5月最低.[结论]合理调整配种和产犊季节能在一定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给2.5—4.5月龄的海福特牛和海福特杂交肉牛的公、母犊牛皮下埋植36mg的玉米赤霉醇(zer—译者缩写)、24mg17β—雌二醇(17β—Oes—译者缩写),或不作处理(对照组),然后每4—5周称重一次。用Zer或17β—Oes处理的犊牛比对照组分别增重9.6kg(8.2%)和12.9kg(11%)。去势公犊增重比母犊多。埋植35天后,不论是母犊还是用Zer处理的去势公犊对生长促进剂均无反应,用17β—Oes处理的去势公犊在第二阶段31天增重非常明显。此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犊牛生长相似;在任何一个称重阶段,对生长促进剂缺乏持续反应同显著低的生长率无关。 对于观察到的反应持续期和性别之间不同反应的可能原因给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