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同月龄荷斯坦奶公犊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月龄的荷斯坦奶公犊肉品质进行比较研究,探索奶公犊牛肉内在品质,为解决肉牛源不足加快奶牛肉用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的营养模式下随机选取荷斯坦奶公犊12、15、18月龄及淘汰荷斯坦牛各3头进行屠宰,取右半边胴体的背最长肌作为肉品质试验样品,分别对肉品质的感官、理化及加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失水率、系水力、熟肉率12月龄荷斯坦奶公犊分别为23.12;、18.75;、4.28;、21.05;、72.62;、64.48;;15月龄的分别为23.94;、19.22;、8.11;、20.96;、72.44;、62.21;;18月龄的分别为26.30;、20.14;、10.04;、22.34;、69.69;、61.52;;淘汰荷斯坦牛分别为25.07;、19.31;、11.54;、25.03;、67.03;、59.50;.18月龄荷斯坦奶公犊肉色、大理石纹、嫩度等指标好于其他三个时期,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构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各月龄阶段18种游氨基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结论]随着月龄的增长,各阶段肉品质指标除灰分、pH以外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各项指标18月龄荷斯坦奶公犊肉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选择6月龄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膘情中等的高代安杂公犊14头、高代新褐杂公犊16头和荷斯坦奶用公犊15头,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其10、12、18月龄的生长速度、体型外貌、体重、饲料转化率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日增重以高代安杂最高;饲料消耗、饲养成本以高代新褐杂较少;经济效益高代新褐杂最高;屠宰成绩以高代安杂和高代新褐杂较好。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择山地放养五华三黄鸡30只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五华三黄鸡在体尺上存在差异,公鸡的体尺高于母鸡;公母鸡的屠宰率、胸肌率和腹脂率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肉色和熟肉率胸肌均显著低于腿肌,但胸肌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公母鸡胸、腿肌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均差异显著.公母鸡血液各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牛肉质性状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肉的内在品质,尤其是牛肉的嫩度,不仅与屠宰后肉的处理有关,而且还包括遗传、营养和饲养等影响活体的肌肉特性有关因素。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基因型肉品质的不同主要是通过结缔组织的特性、肌间脂肪的含量与组成分和肌纤维的特性。这些不同主要引起肉色和烹饪失水率的不同,还会引起风味和嫩度的不同。抑肌素基因的突变会引起肌肉的过度生长,促进糖分解肌肉纤维的代谢,还会导致胶原质和肌间脂肪含量的下降,从而影响肉的品质。肌间脂肪含量是高遗传变异的,嫩度是中等遗传变异的,风味和多汁性是低遗传变异的。决定结缔组织或肌纤维特性的一些关键基因的多态性都已经被鉴定,因为它们都与肉品质性状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用常规方法测定了青海大通犊牦牛肉和成年牦牛肉的产肉性能和食用品质,并研究了犊牦牛肉与成年牦牛肉在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犊牦牛肉的系水力、pH值均高于成年牦牛肉,并且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均低于成年牦牛肉,说明青海大通犊牛肉比成年牦牛肉食用品质高;在成熟过程中,青海大通犊牦牛肉与成年牦牛肉肌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的轻微断裂,Z线断裂,犊牦牛肉肌原纤维间的横桥交联断裂,结构模糊,说明犊牦牛肉降解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活体测定技术对不同杂交组合犊牛的肉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相同饲养环境条件下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犊牛的肉质性状效果.[方法]以南德温牛、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3个品种为父本,以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为母本.利用超声波活体检测技术,综合分析ND×BD(南德温×本地)、AG×BD(安格斯×本地)、XM×BD(西门塔尔×本地)杂交组合F1代限肌面积、背膘厚度、肌间脂肪含量、眼肌高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在3月龄公犊群体中XM×BD杂交组合F1代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BD、ND×BD杂交组合F1代(P<0.05),母犊群体中XM × BD、ND×BD杂交组合F1代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G×BD杂交组合F1代(P<0.05);在6月龄公、母犊的群体中AG×BD、ND×BD杂交组合F1代眼肌面积显著高于XM ×BD杂交组合F1代(P<0.05).在3月龄公犊群体中ND×BD杂交组合F1代背膘厚度显著高于AG×BD、XM×BD杂交组合F1代(P<0.05),而在母犊群体中XM×BD、ND×BD杂交组合F1代的背膘厚度都显著高于AG×BD杂交组合F1代的背膘厚度(P<0.05);在5月龄、6月龄母犊的两个群体中AG×BD杂交组合F1代的背膘厚度显著高于XM ×BD、ND×BD杂交组合F1代(P<0.05).在3月龄公犊杂交组合F1代中XM×BD、AG×BD杂交组合F1代的肌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ND×BD杂交组合F1代(P<0.05).[结论]ND×BD(南德温×本地)、AG×BD(安格斯×本地)、XM×BD(西门塔尔×本地)杂交组合都适于新疆本地牛的优良杂交模式,从胴体质量上看ND ×BD(南德温×本地)杂交组合则较优;从产肉性能上看,AG×BD杂交组合产肉性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为父本,以新疆博州本地蒙古牛为母本,初生重西F1公犊比蒙古牛提高36.96%,母犊提高38.03%,断奶重公犊提高153.49%,母犊提高146.08%。同龄西F1屠宰率、净肉率比本地蒙古牛提高13.03%、18%。平均每头西F1牛可增肉135 kg,按每kg牛肉15元计算,增效2025元。细管冻精配种可降低成本120元。  相似文献   

8.
精饲料喂量对肉犊牛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头杂交犊牛参加公犊试验和阉犊试验,采食全价试验精饲料。当地牛场选30头肉牛饲喂当地精饲料,进行比较试验。近5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以百公斤活体重日饲喂1.15kg全价精饲料效果最佳,日增重达1kg,精料重比为3.55∶1,净肉率达51%。当地牛的净肉率低于公犊和阉犊牛,每增重1kg消耗精饲料和青贮玉米秸的总成本高54%。  相似文献   

9.
我国奶公犊资源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奶公犊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在包括奶牛主产区的23个省(区)获得了395个样本(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其中有效样本192个。结果显示:1)奶公犊的肉用利用率为69%(其中育肥利用率为54%)抽提血清利用率为31%;2)奶牛养殖集约化程度越高、奶牛场距城市越近,则奶公犊的肉用利用率越高;3)奶业收益高的奶牛产区的奶公犊的肉用利用率低;4)奶牛养殖业者采取奶牛养殖与奶公犊育肥的复合经营方式,是规避奶业风险、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5)普遍缺乏奶公犊育肥的适用技术。为了补充由用资源,建议各级政府部门:1)在奶牛养殖政策的制定上,应完善乳-肉复合经营模式的支持内容,以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在肉牛科技政策上,应尽快加大奶公牛育肥及提高其肉质的产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明确旧院黑鸡屠体的经济价值,为旧院黑鸡的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90、120和150日龄随机选择旧院黑鸡公、母各20只进行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日龄的增长,旧院黑鸡胸肌和腿肌逐渐增重,公鸡屠宰率降低,而母鸡屠宰率升高,150日龄时旧院黑鸡屠宰性能较佳。在肉品质方面,粗蛋白含量随日龄增长而降低,肌苷酸、肌内脂肪含量随日龄增长而增加。根据肉品质相关指标综合分析,最佳肉品质在120日龄左右。【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旧院黑鸡最佳上市日龄在120日龄左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乳饲喂奶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全乳饲喂10头初生重为41.11±3.17 kg的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研究公犊牛从出生至100 d的体尺、体重变化规律及100日龄时屠宰指标、肉质指标和获得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公犊牛的体尺、体重随着生长日龄的增加而增长,100日龄平均体重达到126.46±10.63 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0.98±10.54%和46.11±7.82%,全期用乳量831.16 kg,可获利润1 529.92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外利用奶牛生产牛肉的现状和配套技术体系,分析了我国奶公牛犊利用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在奶公牛犊利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利用的举措,完善了奶公牛犊直线育肥生产犊牛肉和嫩牛肉的技术体系,为解决我国肉牛牛源少、高档牛肉缺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喂方式下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牛肉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全乳饲喂(Ⅰ组)、牛奶+定量采食犊牛料(Ⅱ组)和牛奶+自由采食犊牛料(Ⅲ组)3种饲喂方式对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牛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经3个月肥育后,Ⅰ组、Ⅱ组和Ⅲ组荷斯坦公犊牛的体质量分别为64.55、69.15、81.10kg,日增质量分别为380、400、560g,胴体质量分别为34.10、36.49、44.56kg,屠宰率分别为55.91%、55.89%、56.77%.其中,Ⅲ组犊牛体质量、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III组犊牛全期平均日增质量、胴体质量及肉骨比也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3组犊牛生产的小牛肉,肉质细嫩、柔软多汁、肉色呈浅红色,组间差异不显著,均属优质牛肉.说明牛奶+自由采食犊牛料的肥育方式可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和部分屠宰性能,是奶牛公犊牛较好的肥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旨在比较藏绵羊母羊7个部位肌肉(臂三头肌、冈上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腰大肌、胸斜方肌和小腿肌)的营养成分、肌纤维特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相关基因( AKT1 mTOR FAB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含水量均在75%左右;小腿肌的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背最长肌(P>0.05),腰大肌的蛋白含量低于小腿肌(P<0.01);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除腰大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而小腿肌IMF含量最低(1.15%)。肌纤维横截面积大小为冈上肌>股四头肌>臂三头肌>小腿肌>胸斜方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是股四头肌>冈上肌>小腿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胸斜方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密度最大,高于冈上肌(P<0.05);肌纤维面积、直径与肌内脂肪含量均呈负相关,而肌纤维密度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肌纤维面积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2),而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6、-0.831)。 AKT1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部位(P<0.05),而 mTOR基因在股四头肌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小腿肌、背最长肌(P>0.05),显著高于臂三头肌、冈上肌及腰大肌(P<0.05),与胸斜方肌差异极显著(P<0.01); FABP3基因在小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除冈上肌外的其他部位(P<0.05)。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肌肉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其中 AKT1基因与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1); FABP3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综合分析可知,藏绵羊小腿肌更符合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羊肉特点的要求,而背最长肌相比于其他部位嫩度更好; AKT1 mTOR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蛋白质合成呈正相关, FABP3基因表达量与藏绵羊不同部位肌肉IMF沉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3-63日龄阶段饲粮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对快大型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方法】试验采用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ME:11.93和12.98 MJ•kg-1)×3(CP:14.6%、15.8%和17.0%),选用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公鸡840只,以体重一致原则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4重复,每个重复35只鸡,试验期21 d。各处理组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与CP水平的比例保持一致,其它营养水平各处理组均一致。试验期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①与饲粮11.93 MJ•kg-1 ME组比较,12.98 MJ•kg-1组试验鸡平均日增重、胸肌pH和肉色a*值、腿肌中乳酸含量、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肉色b*值、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②饲粮CP17%组料重比显著低于15.8%(P<0.05)和14.6%组(P<0.05),半净膛率显著高于14.6%组(P<0.05),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14.6%组(P<0.05),胸肌谷氨酸含量显著低于15.8%(P<0.05)。饲粮CP水平为17%组胸肌b*值显著高于15.8%和14.6%组(P<0.05)。③饲粮ME和CP水平对试验鸡胸肌中谷氨酸含量、腿肌纤维直径与密度、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论】若以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为评定指标,43—6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饲粮适宜的ME 和CP水平分别为12.98 MJ•kg-1和17%,此时的饲粮蛋能比为13.10 g•MJ-1;综合考虑肉品质指标评定,饲粮适宜的ME 和CP水平分别为12.98 MJ•kg-1和15.8%,此时的饲粮蛋能比为12.17 g•MJ-1。  相似文献   

16.
舍饲新疆褐牛犊牛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犊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975和0.973,对于母犊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程度均为0.97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犊牦牛线粒体氧自由基代谢水平以及能量代谢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6月龄1/4野血犊牦牛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野血犊牦牛心肌线粒体中T-AOC、GSH-Px、SOD活性和NO含量均高于骨骼肌,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心肌线粒体中MDA含量显著高于骨骼肌(P0.05)。[结论]该研究从发育学角度为探讨1/4野血牦牛高原低氧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冷冻奶牛胚胎移植黄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产试剂、器械超数排卵22头黑白花奶牛,超排成功率72.7%(16/22)。采集胚胎143枚,其中可用胚占70%(100/143),超排母牛采集胚数和可用胚数头均6.5枚和4.5枚,按采得胚母牛计算采集胚数和可用胚数头均8.9枚和6.3枚。胚胎移植经冷冻—解冻后68.2%(30/44)可用,胚胎移植18头同期发情黄牛受体,3头妊娠。其中两头受体双胎6个月时流产,1头受体黄牛产下1头黑白花公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