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柯南 《蜜蜂杂志》2006,26(12):3-4
蜜蜂最近成为了第三种加入基因组测序俱乐部的昆虫。这让科学家得以一窥蜜蜂社会令人惊叹的秘密,并有助于揭开蜜蜂的身世之谜。自从人类基因组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生物加入了基因组测序俱乐部。从病毒到杨树再到小鼠和黑猩猩,越来越多的基因组序列为科学家提供了珍贵的信息,这也让关于基因组测序的新闻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如果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初曾经被比作生物学的登月计划,那么今天一种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可能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太空旅行。但是,上个月科学家公布的一种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似乎有着不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测序价格的平民化使得基因组测序及应用普及到各个物种。绵羊作为人类重要的经济动物,其基因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绵羊起源、进化和适应性及功能基因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该文重点综述绵羊的全基因组de nono测序进展及全基因组重测序在解析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揭示进化适应机制、功能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以期为绵羊的生物学研究提供方法参考,也为绵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及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蚕学通讯》2013,(4):48-48
自从2003年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测序计划完成以来,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家蚕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近10年来,中国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先后完成了家蚕全基因组精细图、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及转录组图谱构建,并重点开展了家蚕丝蛋白合成及免疫抗性等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解析;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及华南师范大学长期致力于家蚕变态发育的分子调节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科技     
《饲料广角》2014,(22):2-3
<正>羊草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全面启动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牵头,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的羊草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全面启动。该计划将填补草原植物基因组研究的空白,为世界牧草基因组、生态基因组及复杂基因组等研究提供全新的起点和平台。据该项测序计划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草原研究所侯向阳所长介绍,羊草的基因组来源、系统发育关系与地位、物种起源至今缺乏有力证据;与草原退化相关的羊草  相似文献   

5.
《蚕学通讯》2004,24(1):26-26
我国科学家15日宣布:经过40 0多名科研人员5个月的艰苦努力,我国已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人类基因组1%测序工作,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精密图”之后,向人类贡献的第三大基因组研究成果。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我国率先向世界公布第一个家蚕基因组‘框架图’,标志着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也是建立2 1世纪‘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里程碑。”根据计算机组装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测序完成了6倍的覆盖深度,所获序列覆盖了家蚕基因组的95 .5 4%…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13,(14):11
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和华大基因研究院专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历时5年时间,首次完成了全球雁形目动物的第一张全基因组序列精细图谱、高密度结构变异图谱和基因图谱,全基因组覆盖率为95%以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鸭体内共包括9190个免疫相关基因,显著少于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不过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表示,鸭体内β-防御素基因明显较多,这种  相似文献   

7.
SPF动物是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在疾病模型、疫苗生产、药理学等多个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借助SPF动物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些领域所面临的科学问题。微生物在维持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其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宏基因组测序作为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促进微生物研究领域发展的有效手段,而SPF动物是研究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典型模型,为探讨机体与微生物的关系奠定基础。论文就宏基因组测序应用于SPF动物,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病原体检测、药物作用机制及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进行综述,为SPF动物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蚕学通讯》2004,24(1):20-20
有关专家介绍,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只是家蚕基因组研究和开发计划的第一步,而其“精细图”预计在明年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与“精细图”有什么区别呢?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介绍,“框架图”是相对于“完成图”或“终图”而言,但实际上,真正的“完成图”并不存在,因为它总会存在一些空隙,而“精细图”则比“框架图”更进一步,更为准确、精细。基因组“框架图”的要点包括:测序工作量达到基因组的5倍;基因覆盖率达到90 %以上,即经初步组装的“一致性”序列占整个基因组的90 %以上;经初步组装的“一…  相似文献   

9.
张乐  郭政阳  陈曦  杨靖 《山东饲料》2012,(9):103+131
具有高油、高蛋白特点的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世界上主要农作物之一,广泛用作人类的食物、动物的饲料和生物能源。2010年1月,大豆基因组测序完成并公布,使得大豆基因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豆基因组大小约1.1Gb,基因组测序覆盖率达85%以上,依赖于基因组数据,共从中预测出46,430个高置信蛋白质编码基因,其中12.2%为转录因子基因,且78%的基因具有多个拷贝,由此推断其分别在5,900万年和1,300万年前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复制和重组。  相似文献   

10.
跨世纪研究项目──动物基因组计划张守印(解放军农牧大学图书馆,长春130062)动物基因组计划就是建立一个包含各种动物全部基因的基因图谱,其核心是对各个基因的定位。这种图谱包括基因的名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与相邻基因的距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动态     
《江西饲料》2015,(1):46-49
<正>我国科学家完成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日前,由浙江海洋学院领衔,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联合破译了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大黄鱼基因组图谱,并成功解析其先天免疫系统基因组特征。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据介绍,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是我国公布的第二个海水鱼类的基因组图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石首科鱼类基因组图谱,标志着我国大黄鱼研究进入组学时代。大黄鱼免疫基因信息的充分解  相似文献   

12.
秦俭  袁联伟 《蚕业科学》2010,36(1):115-119
2008年12月,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研究团队宣布了世界上第1张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的诞生。家蚕基因组精细图和2003年发布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相比,具有基因覆盖度高、基因组组装更加完整、基因鉴定更加准确等特点。2009年,该研究团队在家蚕基因组精细图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9个家蚕突变品系和11个不同地理来源的中国野桑蚕品系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与序列比较分析,共获得了29个家蚕突变品系和11个中国野桑蚕地理品系的全基因组序列,绘制完成了世界上第1张基因组水平上的蚕类单碱基遗传变异图谱,同时还发现了驯化对家蚕生物学性状影响的基因组印记,从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家蚕的起源进化。2009年8月,《Science》杂志发表了西南大学的研究论文"40个蚕类基因组的重测序揭示了家蚕的驯化事件及驯化相关基因",标志着家蚕基因组计划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03年4月15日,美、英、德、日、法、中等6个国家共同宣布了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的完成,这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到目前为止,已有大肠杆菌、秀丽线虫、果蝇、拟南芥、酿酒酵母、小鼠、家蚕等数十种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图完成测序,并且还有上百种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正在进行。蛋白质组学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研究模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检测蛋白质组理化参数的完全蛋白质组学;第2种是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第3种是差异蛋白质组学——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状态下蛋白质表达图谱,实现对体内代谢调控的动态监测。近年来,越…  相似文献   

14.
猪肺炎支原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生物的全部DNA序列称作该生物的基因组(geneome),基因(gene)是基因组中有关蛋白质遗传信息的编码单位.基因组学是关于基因组结构、基因功能以及基因组比较的一门科学.支原体(Mycoplasma)由于基因组比较小,是属于最早被进行基因组测序的微生物物种之一.1995年10月,人类完成了第一个原核生物,即生殖支原体G37株的基因组测序.目前已完成了17株支原体基因组测序.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猪肺炎支原体基因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4月15日,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大基因在西安交通大学科学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朱鹮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这是继家鸡基因组、珍珠鸟基因组、火鸡基因组之后,世界上完成的第四个鸟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其对于挽救和保护朱鹮和注释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的羊草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全面启动。该计划完成后,将对我国极为丰富的羊草资源的新品种选育、人工草地建植、天然草原生产力提高以及产业开发等工作带来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物基因组计划李善如(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071)自1915年在小鼠建立第1个脊椎动物连锁群以来,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完成基因组研究,一直是遗传学家所致力的目标[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臻完善,尤其是Dulbecco[2]于1...  相似文献   

18.
西南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家蚕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和框架图的绘制工作。这是我国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卷、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和精细图完成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家蚕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确立了  相似文献   

19.
《蚕学通讯》2010,(4):2-2
<正>1995年,向仲怀院士与中国科技大学李振刚教授共同提出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设想。实验室随即启动家蚕近等位基因系构建和基因组测序品种"大造"等的近交系培育。1998年,本实验室参与"国际蚕分子育种计划",开始了家蚕分子连锁图谱研究。2000年10月,中国蚕学会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理事长向仲怀院士作"基因组生物学的发展与家蚕基因组计划"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叶雯  孙东晓  韩博 《中国畜牧兽医》2023,(10):4125-4132
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WGRS)是对已知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不同个体间的全基因组水平的测序,具有检测变异类型丰富、高性价比、应用广泛等优点。随着测序成本的降低和畜禽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已成为畜禽遗传变异研究的重要工具。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可获得大量基因变异信息,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 InDel)、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 SV)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 CNV)等,丰富了现有的基因组序列,形成的大量数据集为探索畜禽表型性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基因组信息库,以促进对畜禽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利用。作者概述了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测序深度、序列比对和变异检测),重点综述了该技术在重要畜禽(牛、羊、猪、鸡)研究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将来侧重于整合分析重测序数据、精准表型记录和多组学信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