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促使雌雄大鲵性同步发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经济价值极高。大鲵具有特殊的生殖生理特性,在大鲵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往往是雌性性成熟了,雄性还没有成熟(活体)精子,而雄性性成熟了,雌性卵母细胞已经退化,这种雌雄性发育不同步现象,严重影响了大鲵的人工催产和受精。因此,研究解决雌雄大鲵陛同步发育问题,对提高大鲵卵子的受精率至关重要。大鲵性腺发育成熟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下完成的,内因是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大鲵的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之间的互动平衡,  相似文献   

2.
娃娃鱼在江汉平原安家落户娃娃鱼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滋补营养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大鲵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重点攻关课题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达到批量工厂化生产苗种的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本所1987年从自然产区引进大鲵到江...  相似文献   

3.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其肉质鲜嫩、味到独特,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极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美容养颜、增进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防癌抗癌等方面功效显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近些年由于人们因素,导致生存环境丧失、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利用,对大鲵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种群急剧减少,许多地方的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灭绝,为保护这一物种资源,我国已于1988年将娃娃鱼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此抓住资源锐减,尚未形成大鲵商品化养殖及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这一发展机遇,选择良好养殖场地,人工创造仿生态环境,发展大鲵人工繁育及养殖,不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而且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周晓华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2,440(7):14-16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稀的两栖动物.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经营利用实行特许管制.随着大鲵驯养繁殖工作的发展,大鲵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的成熟,在陕西、贵州、湖北等大鲵产地出现了千家万户发展大鲵养殖的现象.对此,我们赴湖北恩施,对大鲵养殖主产区宣恩县、咸丰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5.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隐鳃鲵属,俗称娃娃鱼,是一稀有的珍贵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科研、生产、药用价值。因过去滥捕滥杀,管理欠缺,造成中国大鲵资源锐减,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人工恢复其自然生态资源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人工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有待规范化、系统化。大鲵养殖池的构建环节是搞好其人工养殖的第一步,是保证大鲵在人工环境中生存、生长、繁衍的基础,但此方面的技术资料还未见报道。本文结合养殖实践效果,对大鲵养殖池的构建作一小结,以供科研、生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珍稀的特种经济动物。近年来由于人工大量工厂化养殖,大鲵暴发了各种疾病。2014年6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以大鲵出现"大脚病"、腹部和背上出现"打印"为特征的疫病。  相似文献   

7.
李峰 《内陆水产》1996,(11):18-18
庭院饲养大鲵的初步分析李峰(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的一种珍贵水生动物。近年来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已成为水产生产上的新课题。随着大鲵人工繁殖的成功,它必将成为值得大力推广的名特优养殖对象。1995年8月至...  相似文献   

8.
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6尾雌性养殖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人工催产,其中4尾雌鲟顺利排卵;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成熟卵7.7kg,共计42.77×104粒;以"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28.82×104粒,受精率67.37%;孵出鱼苗12.69×104尾,孵化率43.63%。本研究对人工催情方法和活体取卵方法与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养殖亲鱼催产效应时间长于野生鱼(已报道);不同时间取出鱼卵的授精效果差异较大,即成熟卵均能受精,但受精率随产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产雄鱼与初产雄鱼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经产雄鱼精子平均快速泳动时间及精子寿命均长于初产雄鱼精子。  相似文献   

9.
正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广泛用于大鲵的人工养殖过程,亲本的繁殖能力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于大鲵而言,雌性的繁殖性能对于养殖场养殖规模的发展和壮大尤为重要,雌性大鲵的繁殖性能是决定大鲵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雌性大鲵繁殖性能高,可在短暂的2~3年内增加养殖场的饲养规模,进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雌性大鲵繁殖性  相似文献   

10.
大鲵,又称娃娃鱼,作为特种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其养殖,并朝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大鲵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漫长的生活习性使其对人工养殖条件产生应激反应.由于养殖者对大鲵养殖缺乏驯养条件和技术,常出现引种进来的大鲵有几个月不摄食、不适应养殖环境、感染疾病造成死亡、成活率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大鲵养殖业主的经济效益和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娃娃鱼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娃娃鱼资源保护、增殖、利用是水产科研人员研究热点,也是农业产业化重点开发品种。虽然娃娃鱼人工繁殖技术获得了初步成功.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而娃娃鱼雌性催产成功较多,因此,只是只开花不结果。是什么原因没有实现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呢?我们经过深入研究,初步认为是两种因素制约了娃娃鱼规模化繁殖;一是雄性娃娃鱼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动力差;二是雌雄娃娃鱼性腺发育不同步。针对这两种制约因素,我们进行科学试验,并且成功地突破两种制约娃娃鱼规模化繁殖因素,提高了娃娃鱼亲体雌性减熟率及精子活力并且使雌雄亲…  相似文献   

12.
2000年9月,经过几年精心培育的娃娃鱼终于在梅县产卵孵化成功,目前8条小娃娃鱼在广东梅县水车特种水产科技示范场内生长良好。 娃娃鱼(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人工繁育成功具有不可估量的生态及社会和经济效益。梅州市委、市府把战略性调整农业结构及水产养殖作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去年把人工繁育娃娃鱼列入全市试验示范项目,经省水产部门批准,由市农业局和梅县水产局负责,梅县水车特种水产科技示范场实施,科技攻关成功,为广东省珍稀水生动物的繁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养殖大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鑫生 《淡水渔业》1999,29(1):33-34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产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Ⅱ类重点保护动物。从七十年代起,各地先后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研究,已初步取得成功。近年来,由于鳖价下滑,许多养鳖场也转轨养殖大鲵,现将大鲵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人参",在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为了充分利用大瑶山的自然气候资源环境以及丰富的干净水质资源条件,根据大鲵生活以及生理特性,大瑶山农民利用现有的空闲房屋或建造简易大鲵养殖房,采用塑料胶桶进行大鲵人工养  相似文献   

15.
大鲵是我国珍稀名贵野生动物,它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食用、药用价值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大鲵营养丰富,在港台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本文简要介绍大鲵饲养技术。 一、大鲵的生物学习性 1、.大鲵的生活习性:大鲵俗称娃娃鱼、生活在森林植被好的水层岩(石灰岩)的深山峡谷的溪河之中,其栖息环境以阴河有回流水及暗泉水的地方为主。大鲵性情孤独,在水中洞穴将头朝外、尾向内,其目的是为了呼吸和摄食。大鲵喜清静、怕声。畏光。白天栖息于洞穴。夜间出来觅食,有逆水而上的习性。人工养殖的大鲵多群居在人工穴洞中,在静水中生活的大鲵也未见影响其生长发育。大鲵幼体与成体栖息场所略有不同,幼体较为集中群居,成体一般独居。  相似文献   

16.
浅析快速提高大鲵生长速度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于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又称中国大鲵。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和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我国华南和西南的山涧溪流中,其中尤以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南等省区较多见,由于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药用价值高,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越来越多的养殖者开展大鲵人工养殖。笔者自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大鲵的人工繁殖与养殖方面的研究,在人工养殖模式下,通过多年的摸索,突破了自然界中野生大鲵生长速度缓慢的缺陷,使得大鲵的生长速度获得了显著的提高,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二类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对烫伤、癫痫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同时也是一种珍稀的观赏动物,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鲵的人工养殖在全国迅速兴起。但长期以来.由于未能解决好稚鲵的开口饵料.虽然可孵化出苗却不能成活,最终导致繁育失败。稚鲵能否顺利开口成为了大鲵繁育成功的关键环节。笔者就如何解决稚鲵的开口饵料,促使其顺利开口摄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云祥 《河北渔业》2006,(11):23-24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大鲵人工繁殖早在70年代取得成功,在人工养殖上存在养殖周期长的特点,要想提高其养殖速度,则要按照其特定的生物学特性来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近年来,湖南湘西州利用大鲵原生态区自流水体,进行雌性和雄性大鲵分池分级饲养.中国大鲵雌雄分类分级养殖模式的优点:大鲵群养有相互撕咬的现象,常常造成大鲵受伤,影响其摄食和生长,严重时造成大鲵死亡,影响成活率.分养则可以解决相互撕咬的问题,摄食均匀,促进大鲵生长,同时管理方便,能够大大降低大鲵养殖的成本,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其快速生长,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鲵亦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大鲵的生长速度较慢,养殖周期长,因此如何提高养殖大鲵的生长速度至关重要。同时,扩大大鲵的养殖规模,规范大鲵工厂化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河南水产》2006,(4):F0003-F0003
大鲵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是3.5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繁衍下来的珍稀物种,目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是人类珍贵的“活化石”。河南省卢氏县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达70%,山上溪流清澈,潭洞无数,环境幽静,气候适宜,是大鲵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