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核盘菌菌核重寄生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12个省市(区)采集土样103份,采用室内菌核诱捕的方法分离得到了148个真菌菌株,分别属于12个属。其中黏帚霉属(Gliocladium spp.)77个菌株,包括4个种,占全部分离菌的52.03%,为优势种群;其次为青霉菌(Penicillium spp.)21个菌株,分离率为14.19%;镰刀菌(Fusarium spp.)16个菌株,占10.81%;木霉菌(Trichoderma spp.)13个菌株,占8.78%;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8个,占5.41%。对其中寄生率较高的菌株进行回接,结果表明,黏帚霉和木霉寄生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的能力强,接种1周后导致菌核腐烂,但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而镰刀菌、轮枝菌对菌核的寄生能力较差。并且,首次用菌核诱捕的方法从云南省玉溪市烟草田土壤中分离获得了一株能寄生菌核的捕食线虫丝孢菌,经鉴定为椭圆单顶孢[Monacrosporium ellipsosporum(Preuss)Cooke&Dickinson]。  相似文献   

2.
从广西大学农场和南宁市郊12种作物类型田块采集土壤样品,经分离、纯化后,获得66个真菌菌株和67个细菌菌株。用对峙法测定分离到的土壤微生物对供试拮抗真菌G1(粘帚霉Gliocladium spp.)、T1-2(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个真菌菌株和28个细菌菌株对G1有强烈的抑制作用,6个真菌菌株和18个细菌菌株对T1-2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离纯化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新鲜果实中的内生真菌,用插片法观察菌种的菌丝、孢子囊以及孢子等特征,探讨栀子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从栀子果实中分离获得了42株内生真菌,初步鉴定为1目1科9属,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spp.)1株,占2.38%;青霉属(Penicillium spp.)3株,占7.14%;曲霉属(Aspergillus spp.)3株,占7.14%;轮枝霉属(Verticillium spp.)3株,占7.14%;瓶梗青霉属(Paecilomyces spp.)2株,占4.76%;穗霉属(Spicaria spp.)2株,占4.76%;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p.)1株,占2.38%;粘帚霉属(Gliocladium spp.)1株,占2.38%;双曲孢霉属(Nakataea spp.)26株,占61.9%。其中双曲孢霉属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4.
烟田瓜果腐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捕法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腐霉(Pythium spp.),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烟草、黄瓜、辣椒具有致病性.采用对峙培养试验测定木霉菌(Trichodermaspp.)对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拮抗瓜果腐霉哈茨木霉(T.harzianum)菌株TGY040604,该菌株对瓜果腐霉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0%以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病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菌株对烟草猝倒病的防效达65%,优于甲霜灵锰锌.  相似文献   

5.
试验测定了5个粘帚霉(Gliocladiumspp.)菌株的发酵液对镰刀菌(Fusariumsp.)、链格孢菌(Alternariasp.)、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4种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粘帚霉菌株的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菌株的抑制作用有所不同,HL-1-1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为SS-1-1和SH-1-1。供试菌株对4种病原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12h的抑制率均达到45%以上,最高可达88.39%。  相似文献   

6.
植物土传病害拮抗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从广西的部分市,县采集13个土壤标本,分离得到5种拮抗真菌,经鉴定属于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哈茨木霉(T.hazianum)、拟康氏木霉(T.psudokningii)、粘帚霉(Gliocladiumsp.)和一个未定名的真菌。  相似文献   

7.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2):52-54
从广西大学农场和南宁市郊12种作物类型田块采集土壤样品,经分离、纯化后,获得66个真菌菌株和67个细菌菌株。用对峙法测定分离到的土壤微生物对供试拮抗真菌G1(粘帚霉Gliocladiumspp.)、T1-2(康氏木霉Trichodermakoningii)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个真菌菌株和28个细菌菌株对G1有强烈的抑制作用,6个真菌菌株和18个细菌菌株对T1-2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木霉和绿粘帚霉对柑桔青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圆盘滤膜试验,对扣培养试验,孢子萌发试验,菌丝间的相互作用观察,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以及对病害病情发展的影响等项研究,调查了土壤中分离的木霉和绿粘帚霉菌株对柑桔青霉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有16.1%的黄绿木霉、72.7%的钩状木霉、69.2%的绿粘帚霉的不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柑桔青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60%;有54.5%的钩状木霉、61.5%的绿粘帚霉对其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大于90%;木霉和绿粘帚霉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柑桔青霉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都小于10%。所试验的木霉和绿粘帚霉菌均不同程度地具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刺伤接种试验表明,木霉和绿粘帚霉对刺伤接种果实的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木霉和绿粘帚霉对柑桔青霉的拮抗作用表现在抗生和竞争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皿中测定粘帚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粘帚霉菌株对核盘菌菌核具有较强的寄生作用,寄生率均达到85%以上。HL-1-1菌株的寄生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菌株SH-1-1、SYP-1-3和SS-1-1。供试粘帚霉菌株使核盘菌菌核软化,最后导致腐烂。平板透明圈法和比色法测定粘帚霉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的粘帚霉菌株菌能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其寄生菌核能力越强,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越高。表明在粘帚霉侵染核盘菌菌核的过程中,蛋白酶、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宁夏14个市县的170份土样及其它材料进行分离,得到96株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9种木霉菌以及2种未知名菌种,它们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黄绿木霉(T.aureoviride)、深绿木霉(T.atroviride)、钩状木霉(T.hamatum)以及T.sp1和T.sp2。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1种木霉菌种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尤其前四种木霉菌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在对峙培养中对葡萄灰霉菌的拮抗系数为Ⅰ ̄Ⅱ,抑菌率达61.8% ̄77.6%。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木霉菌或缠绕或穿入葡萄灰霉菌菌丝生长,并发生菌丝断裂、消解以及细胞原生质浓缩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剑锋  杨蕊  赵荣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19-2420,2426
[目的]筛选出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具有较强生物防治活性的木霉菌株。[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通过抗生能力测定筛选出了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的木霉菌株。[结果]木霉菌株A1JY-1、A1JY-2和A1JY-3的生长速度比玉米茎基腐病菌高。A1JY-1、A1JY-2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玉米茎基腐病菌生长被抑制;A1JY-3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相互抑制,2个菌落半径均减小。A1JY-4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无抑制作用。A1JY-1和A1JY-2的抑菌率高于50.0%,A1JY-3和A1JY-4的抑菌率低于50.0%。A1JY-4、A1JY-3、A1JY-2、A1JY-1的抑菌率分别为11.0%、41.0%、52.7%和54.0%,A1JY-1对玉米茎基腐的抑制率最高。A1JY-1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比A1JY-2强。A1JY-1抗菌素原液的抑菌程度随抗菌素原液在平板中体积分数的增高而增强。经鉴定,A1JY-1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ai)。[结论]A1JY-1可以作为玉米茎基腐病菌的生防菌予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木霉菌对福建省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了8株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条件下,供试木霉菌能显著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其抑制率为86.83%~91.39%,不同木霉菌株的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菌株FJ2006-8发酵液的抑制生长率最高,为39.44%。此外,供试的木霉菌均能产生非挥发性和挥发性代谢产物,其中,菌株FJ2006-8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61.09%;而菌株T05-58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为22.95%。研究结果可为木霉菌生防菌剂的开发以及番茄灰霉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利用拮抗菌防治由木霉引起的食用菌病害,以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放线菌327#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对木霉的抑制效果和作用方式,以及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线菌327#无菌发酵滤液对木霉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培养7d,含327#发酵滤液的琼脂周围木霉无法生长。琼脂扩散试验中,发酵滤液在含木霉孢子的平板上可形成直径(20±1)mm的抑菌圈,圈内木霉孢子萌发受到强烈抑制。浓度为10%的发酵滤液使木霉菌丝停止发育,不能形成孢子。而327#发酵滤液对白灵菇的生长影响较弱,培养7d,含327#滤液的琼脂周围白灵菇可生长。由此可见,拮抗放线菌327#的代谢产物对木霉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对白灵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Trichoderma spp.is a filamentous soil fungus known as an effective biocontrol agent of a range of important airborne and soilborne pathogens,it has universal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importance.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es on biocontrol mech- anism for plant diseases and application of Trichoderma spp.,especially Trichoderma harzianum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15.
从实验室保存的9株生防木霉菌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农药降解作用的木霉菌株Q3,该菌能够以100 mg/L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为唯一碳源生长,7天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0.43%、86.71%和78.81%;采用蔬菜大棚田间试验方法并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在油菜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木霉菌Q3能够显著降低油菜中的农药残留,17天后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5.54%和72.58%。  相似文献   

16.
木霉对食用菌侵染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49株木霉对食用菌菌丝的侵染能力,结果显示:不同木霉的侵染能力不同,对食用菌侵染能力强的木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能力并不一定强,表现出木霉对真菌侵染的特异性。木霉侵染食用菌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木霉可通过溶壁、缠绕等方式作用于食用菌菌丝细胞壁,木霉发酵液对食用菌和植物病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木霉产几丁质酶的能力与木霉的侵染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用粘帚霉生防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大豆叶片组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大豆叶片后,4种酶的活性在大豆叶片中都有明显提高,但不同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酶活性提高程度不同,酶活高峰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处理后第1 d,PAL活性达到高峰,处理后第4 d,PPO活性达到最大值,处理后第5 d,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高峰,说明不同的酶在大豆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粘帚霉生防菌株可通过诱导植株防御酶系活性的提高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土传病害拮抗木霉的筛选与应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稀释平板法对51份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川红花等10种主要川产道地中药材根际土样分离到62个木霉菌株;木霉种群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为主,其次是桔绿木霉(T. citrinoriride)和拟康氏木霉(T. pseudokoningii)等。对峙法培养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23,T56,T45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初步研究了T23 ,T56在田间对中药材的防病作用,木霉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川红花、丹参的出苗率,且对其幼苗具有促生作用,对川红花枯萎病和丹参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木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丹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在四川的田间发病株率平均为10%~30%,严重影响到丹参的产量和品质。采集不同生态环境的丹参根际土样进行分离,获得对腐皮镰刀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23、桔绿木霉T56等一批菌株。田间试验表明,T23、T5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2 3%和55 7%,与多菌灵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