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杉、云杉是川西高山主要更新树种之一,但栽植成活率低,生长慢,需经多次补植甚至重新更新和连年抚育方能郁闭成林。因此,如何提高更新保存率,提前郁闭成林,就成了高山林区人工更新中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广大营林职工和科研人员通过反复试验总结,提出了川西高山林区冷杉、云杉“宽带、大穴、丛植”的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与针叶林更新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温性针叶林是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森林植被,苔藓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苔藓云杉冷杉林以及草类、箭竹云杉冷杉林等丰富多样的林型。以苔藓林分和非苔藓林分为对比,研究了苔藓植物对保护区内寒温性针叶林林木更新的影响。通过对林木萌发质量及数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类型、腐殖质、枯枝落叶层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分析发现,藓类林分相比非藓类林分而言,更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更新。  相似文献   

3.
我省高山冷、云杉人工更新,是解放后新兴的一项营林事业。过去存在着苗木保存低,生长缓慢等问题。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逐步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于1969—1970年提出了冷、云杉“宽带、大穴、丛植”的更新技术,经过川南、凉北、米亚罗等营林单位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实行宽带清林,大穴整地,丛植更新与窄带、小  相似文献   

4.
球蚜指落叶松球蚜红杉亚种、蜀云杉松球蚜、冷杉迹球蚜三种是我省高山林区红杉、四川红杉、云杉、冷杉、铁杉等人工更新幼林的主要害虫.据宝兴、石棉、沪定、康定、大金、理县、黑水等县调查,落叶松球蚜发生面积占凋查红杉、四川红杉总面积的80%,危害普遍、严重,林木受害以后,年高生长量下降率达19—26%,严重影响林木生长.为寻求防治球蚜的有效方法,适应我省高山林区“山高坡陡、水源奇缺、人烟稀少”的特点,探索球蚜“综合防治”途径,自1978年至1979年,在宝兴柳落沟林区进行了高山林区  相似文献   

5.
以人工植苗造林试验为中心,同时开展了该地带的土壤、植被、物候、小气候及天然更新调查和观测,探索出影响该地带造林保存率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温度、生理干旱及苗木物候期,对此采用了树种选择、大龄壮苗、林间苗圃练苗、丛植等相应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带选用7年生岷江冷杉,采用单植或在立地条件困难地段采用丛植,则3年保存率可达85%以上,巴山冷杉、紫果云杉也可作为这一地带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林木种子是育苗更新造林的物质基础,要营建速生丰产林,必须有良种,生产林木良种必须建立林木良种基地,粗枝云杉是黑水林区的优良乡土树种.我局在芦花施业区营建了粗枝云杉种子园三百亩;在马河坝施业区规划了粗枝云杉人工母树林一千一百亩.母树林经疏伐改造,已试花结果.种子园经选优嫁接,接穗成活率81%,当年生接穗平均高生长14.8cm,最高达26cm,本世纪末,可实现采种基地化.  相似文献   

7.
金沟岭林场过伐林更新幼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过伐林的更新幼苗株数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林分更新幼苗株数分布呈倒"J"型,主要树种更新幼苗株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色木、冷杉、云杉和椴树,其它树种更新幼苗株数均较少;色木、冷杉和云杉的更新幼苗株数均随幼苗等级的增大而减少,椴树的更新幼苗株数随幼苗等级的增大而增多,红松、榆树和水曲柳株数变化没有规律;逆函数、三次函数、二次函数、复合函数,幂函数、生长函数、指数函数和逻辑函数均符合林分株数分布规律;分布格局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和4种聚集度指标法共同检验,结果表明林分及其主要树种更新幼苗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云杉和冷杉聚集强度居前两位.  相似文献   

8.
据报导,加拿大在防治多年来危害冷杉林的害虫——云杉芽卷叶蛾方面,取得了进展. 七二年夏季,在魁北克省东部二千万亩(八百万公顷)的云杉等林内,云杉芽卷叶蛾大量蔓延,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过去,防治这种害虫多用化学药物喷洒,后来则使用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虽无害于益虫、植物、鱼类和其他动物,但对于消灭贪吃的云杉芽卷叶蛾幼虫来说,收效太慢,必  相似文献   

9.
冷杉 (Abiesfabri(Mast)Ciaib)、落叶松 (Larixkaempferi(Lamb)分别是我国西南高海拔地区和北方的主要用材林栽培树种。过去 ,冷杉都是纯林栽植 ,或与云杉 (PiceaaxprataeMast)混交。美姑县洪溪林场从 1989年开始 ,利用冷杉与日本落叶松混交栽植 ,取得了成功。通过 15年的观察研究 ,我们发现冷杉与落叶松混交 ,林木生长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冷杉纯林和日本落叶松纯林。冷杉与落叶松混交林下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也比冷杉纯林和冷云杉混交林增加了。该项技术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现将调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试验地区的自然概况试…  相似文献   

10.
种苗是营林更新的物质基础,种籽则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林木种籽受结实周期性的影响,尤以天然母树林为采种来源的云杉、落叶松、冷杉、桦树等主要高山更新树种,其结实周期长而明显。因此,需要在结实丰年采集足够数量的林木种籽贮藏,以备种子欠收年份也能有充足的种籽,保证营林更新及造林用种需要。但是,在林木种籽的贮藏过程中,由于贮藏的方法不当,加之设备简陋,使种籽质量处于听其自然变化的状态,造成云杉、落叶松、桦木等中小粒种籽贮藏年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西亚高山地区各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进一步揭示当地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获取王朗自然保护区中海拔与高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的标准年表,分析年表同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结果】中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生长在1990年后与年均气温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效应”;中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生长与上年生长季(上年7月和8月)气温和上年生长季末(上年10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 P <0.05),岷江冷杉生长与当年9月气温和降水量显著负相关( P <0.05),紫果云杉生长与当年2、6月月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 P <0.05);高海拔生境处岷江冷杉和紫果云杉生长均与当年生长季前(上年11月、当年1月、当年2月)、当年生长季(当年7月)和上年生长季(上年6月)气温显著正相关( P <0.05),岷江冷杉生长还与当年6月份的降水量及上年8月份的气温显著负相关( P <0.05);滑动相关分析和年表特征年气候分析结果充分印证了各年表对月气候因子响应的可靠性。【结论】上年生长季气温的“滞后效应”对中海拔生境处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以及高海拔生境处的岷江冷杉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近几十年来,上年生长季末降水对中海拔生境处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以及高海拔生境处的紫果云杉生长都具有稳定而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云冷杉林分的合理择伐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云冷杉林分的采伐强度。分析了云冷杉林木枯死及风倒、风折的原因。提出云杉冷林分择伐强度应为伐前蓄积量的20-25%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岷江上游云杉人工林、紫果冷杉人工林、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高山栎天然次生林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差异显著,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在表层土(0~20 cm)中;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云杉人工林(5.896 g.kg-1)紫果冷杉人工林(5.479 g.kg-1)高山栎天然次生林(5.019 g.kg-1)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2.245 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从高到低为:云杉人工林(0.03541 kg.m-2)高山栎天然次生林(0.03134 kg.m-2)紫果冷杉人工林(0.02474 kg.m-2)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0.01573 kg.m-2)。说明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植物根系、地表枯落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  相似文献   

14.
金沟岭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云杉、冷杉是川西高山林区的建群种.采伐迹地的更新,多用植苗更新方法恢复森林.同时,一些生产单位用直播更新来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但由于试验地地理位置及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也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摸索我区云冷杉直播更新技术,进行了定点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6.
白龙江属亚高山针叶林区,森林的自然分布具明显垂直带谱,从下到上依次为针阔混交林藓类箭竹针叶林,杜鹃冷杉林,高山灌丛及高山草甸。树种以冷杉、云杉为主,冷杉占总蓄积量的54.7%,云杉占20.7%,随着森林的开发利用,大面积的云杉(以 Picea asperata 为主)人工更新始于1961年。近两年,对云杉人工林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文根据部分调查资料整理并进行粗浅分析,以供商榷。一、人工林生育情况林区云杉更新的主要范围是海拔2000~3300米,现有成效面积四十余万亩,有的已郁闭形成稳定群落。由于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差别,群落形态结构相异,有的长势弱,林相参差不齐,有的展现速生趋势,为天然林所莫及。以沙滩林场20年生(包括苗令,下同)为例:海拔2800米以下,一般树高5米胸径6厘米左右,而集约经营的树高达7.57米,胸径10.5厘米,均提高约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松点卷蛾Lozotaenia coniterana Issiki已知国外分布日本,危害冷杉类。1990年国内首次发现在甘肃省祁连山林区危害青海云杉Pica corasifolia.是该区云杉嫩梢害虫的优势种。林木受害后新梢干枯,远视一片枯黄,特别是幼树顶梢被害后高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呈灌丛状,严重影响成林成材和森林生态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鲁朗林区采伐迹地引种云杉人工更新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林区引种云杉进行迹地更新现阶段生长良好,为适地适树引种造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风灾迹地的更新与恢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向阳  韩进轩 《林业科学》1996,32(5):419-425
在长白山西坡的风灾干扰迹地进行永久样地连续更新调查和生境条件测定。结果表明,风灾迹地更新种群是由耐荫的红松、冷杉、鱼鳞云杉和阳性树种白桦、山杨、大青杨、大黄柳、落叶松等的混合;耐荫树种优势度趋于降低,阳性树种优势度逐年增加。风灾迹地土壤水分及碳、氮、有机质含量有所降低,人工抚育迹地生境恢复指标较天然更新迹地高。  相似文献   

20.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更新造林与立地因子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了立地因子与成活率关系的分析,得出海拔和坡向是影响成活率的主导因子。造林3年后,再调查主导因子对3年保存率及3年高生长影响,经分析得出海拔越高,3年保存率越低,并且阳坡比阴坡更低;随海拔升高,云杉年高生长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海拔3000m以下适宜云杉生长,海拔3000m以上不适宜云杉生长,为云杉栽植超适生区,人工更新造林应更换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