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技术、放养模式、病害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探明了黄颡鱼的食性、溶氧需求、温度适应性、盐度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报道了黄颡鱼繁殖与苗种培育措施,提出池塘养殖所需配套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苗种来源得到了解决,但近几年的养殖情况并不理想,主要问题集中在苗种的培育上。从2007年5月18日至7月3日,利用水泥池开展了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有所突破,不少地方尝试规模化生产鱼苗鱼种。但由于黄颡鱼性腺结构的特殊性,人工繁殖受精率、苗种的成活率均较低,因此苗种价格较高。江苏常州郑陆农场从1999年开始,根据天然水体中黄颡鱼的繁殖习性,摸索黄颡鱼池塘自然繁殖技术并取得了成功,黄颡鱼的自然交配率、鱼卵受精率、得苗率均较高,苗种质量好,连年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调整淡水养殖品种结构过程中,黄颡鱼受到南北养殖者及水产科技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很早就有人对其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做了研究报道,近年来报道较多,也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在苗种培育方面还缺少详细的研究报道。2001年在上年繁殖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苗种培育试验研究,放养水花鱼苗20万尾,进行了鱼苗暂养、适时下塘及驯化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进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优良养殖品种,可在全国大部分内陆水域推广养殖。近年来,由于江河天然捕捞逐年减少,因此开展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菌种培育研究意义尤其重要。我县地处长江边上,亲鱼来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近两年来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反复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总结了黄颡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云 《内陆水产》2001,26(4):19-19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俗称安丁鱼或黄刺鱼,分类学上属鲶形目、科、黄颡鱼属,为我国江河常见的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肌间细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不少地区一些养殖户对黄颡鱼的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是市场前景甚好,二是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效益较好,但因其天然苗种来源不足,制约着生产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亲鱼收集和培育 1.1亲鱼收集 初次进行黄颡鱼人工繁殖,亲鱼可从农贸市场收集,时间应在头年冬季。选…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河北省黄颡鱼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水平.促进黄颡鱼产业发展.2009年4月10日.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石家庄举办了黄颡鱼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大连水产学院赵兴文教授为学员们讲授了我国黄颡鱼养殖现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瓦氏黄颡鱼[Peltobagrus vochelli(Richardson)]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具有广泛的人工养殖推广前景。1999年至2004年,我们在瓦氏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夏花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现将在龙感湖盛氏渔场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在江河、湖泊、河渠、池塘中均能栖息,黄颡鱼肉质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市场上的黄颡鱼主要来源于自然水体的野生资源,少量来源于池塘套养。近年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在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池塘、网箱主养黄颡鱼等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各项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1日至7月3日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人工催产黄颡鱼6批,其中催产雌性黄颡鱼1017尾,计82.7kg,雄性黄颡鱼1080尾,计130kg,获黄颡鱼苗40万尾左右.本文对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雌雄比例,注射方法,几种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的催产效果,流水孵化与静水孵化的效果,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王珍  王圣强 《齐鲁渔业》2013,(12):16-17
黄颡鱼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申报了《黄颡鱼池塘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并获得立项。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总结出试验塘的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黄颡鱼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颡鱼 (Pseudobagrusfulvidraco)是江西各类型水域中常见的经济鱼类。我们对鄱阳湖黄颡鱼进行了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并对该鱼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本文就鄱阳湖黄颡鱼的胚胎发育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黄颡鱼亲鱼于 2 0 0 1年早春从鄱阳湖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水体收集。选择纯种 ,体质健壮且已达性成熟的鱼作为繁殖用亲鱼专池培育。6月上旬 ,选择成熟度好的雌雄亲鱼以 1∶1配比进行催产。雌鱼催产剂量为 :LRH—A2 3~ 5 μg kg亲鱼重 +HCG80 0~ 12 0 0IU kg亲鱼重 +DOM 3~ 5mg kg亲鱼重 +催产灵 80 0~ 10 …  相似文献   

14.
瓦氏黄颡鱼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其肉嫩味鲜无细刺,深受消费者欢迎,并且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具有广阔的人工养殖前景.为了开发这一优良品种,我们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2001年,我们连续三年从长江收集野生瓦氏黄颡鱼作亲本,繁殖出大批苗种供推广养殖;2002年,首次用自繁自育的二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了全人工繁殖初步研究;2003~2004年,继续用这批亲鱼在三个基地进行人工繁殖,不断研究完善全人工繁殖技术,现将近两年的繁殖生产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满华 《内陆水产》2004,29(1):18-20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又称黄颊鱼、黄刺、黄姑子。其肉质嫩,少细刺、味道美、营养价值高。随着养殖热的兴起,从天然水体采捞苗种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人工繁殖苗种成为当务之急。近年为解决黄颡鱼苗种市场供需矛盾,国内外有关科研、生产单位也在试图攻克黄颡鱼的人工繁殖问题,但黄颡鱼繁育存在亲鱼培育困难,自然产卵效果差;雄鱼精巢结构特殊,挤不出精液,必须杀鱼取精;人工授精挤卵量少,操作困难,受精率低;鱼卵粘性大,出苗率低;仔鱼阶段因食性转化而苗种成活率低(通常仅20%~30%)等问题。因此,提高亲鱼的催产率,鱼卵的…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又名盎斯鱼、江颡鱼,山东一带土名又称嘎牙。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为小型底栖鱼类。它易养殖、价格高、效益好。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属优质上等水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自然苗种短缺,养殖面积、产量日渐减少。因此,开展黄颡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的研究,对于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的捕捞,天然产量逐年减少。而市场需求却在增加,这极大地刺激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黄颡鱼的苗种生产已由采捕天然苗种向全人工繁殖过渡,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日趋成熟,针对这一养殖现状,通过对选择优质亲本,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生长快速、抗病、味美、安全的转基因黄颡鱼新品种,对提高黄颡鱼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5~2007年承担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黄颡鱼规模化养殖”项目(BJZH2005150),开展了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批量育苗规模。现将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的成功.人工养殖黄颡鱼越来越多。以往黄颡鱼夏花培育大都在水泥池中进行,设施、技术要求较高,导致黄颡鱼夏花价格偏高,限制了黄颡鱼的人工养殖规模。湖南洞庭鱼类良种场2005年6月进行了黄颡鱼夏花池塘培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目前,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黄颡鱼新品种有黄颡鱼"全雄1号"(GS-04-001-2010)和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新品种的培育推动了黄颡鱼产业的发展,其养殖产量从2010年的18.43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3.69万吨。随着黄颡鱼产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苗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苗种的好坏与亲本的质量紧密相关。但黄颡鱼苗种繁殖过程中所用的母本非常混杂,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和培育;部分苗种生产场利用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的特性,直接过筛将小个体的黄颡鱼作为母本进行培育,但其中混杂了20%~30%的雄性黄颡鱼,又将生长快、个体较大的母本过筛掉。本文总结了全雌黄颡鱼的培育及繁殖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