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24‰盐度海水中的河蟹3—5日龄大眼幼体对海水盐度变化的适应范围;盐度经24‰递降至12‰以内为安全;放入淡水里完全没有适应能力,3分钟后死亡;由于盐度不适应而一时麻醉状态的大眼幼体一旦放回原生活的24‰盐度的海水里,可恢复正常活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不同盐度的海水对(鱼免)状黄姑鱼受精卵的沉浮性、胚胎发育的孵化时间、孵化率、仔鱼的分布状态和成活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鱼免)状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26.9‰以下的海水呈沉性,在盐度40.7‰以上的海水呈浮性,盐度26.9‰~40.7‰则由沉性向浮性过渡。(鱼免)状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13.7‰~53.0‰均可孵化,但孵化适合盐度为26.9‰~40.7‰。从仔鱼的分布状态、活动情况、成活率等几方面综合分析、(鱼免)状黄姑鱼仔鱼的合适盐度为26.9—33.4‰。  相似文献   

3.
采用阴干加紫外线处理海水催产的方法,进行九孔鲍室内人工育苗研究,使用雌亲鲍1343粒,平均规格5.7cm,雄亲鲍117粒,平均规格5.8cm,共获得受精卵9500万粒,受精率91.5%,以塑料薄膜作为附着基质,共附着匍匐幼体607万粒。经过64~73d的附着期间的管理,剥离0.21~1.0cm稚鲍347万粒,成活率达57.2%,又经过98~102d的培育,获得规格1.0~2.5cm的鲍苗121.5万粒,平均成活率达35.0%。  相似文献   

4.
2016年3月6日—5月3日,在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浮头湾外海域进行三种不同结构鲍匍匐基养殖对比试验。三种鲍匍匐基分别为扣箱式(有效匍匐面积1.072 8 m2)、双层斜板式(有效匍匐面积1.993 5 m2)和传统养殖盆(有效匍匐面积0.413 3 m2),试验对象为皱纹盘鲍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ai)。试验结果如下:1)扣箱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131mm,日增重为0.129 g,存活率为98.44%,饲料转化率为3.38%;2)双层斜板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098 mm,日增重为0.096 g,存活率为99.38%,饲料转化率为4.29%;3)传统养殖盆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115 mm,日增重为0.103 g,存活率为98.00%,饲料转化率为5.37%。试验设施未受到湾外海况影响破坏。结果表明扣箱式鲍匍匐基整体性能较好,基于该匍匐基的鲍养殖网箱在经济型吊杆辅助作业下具有养殖效率高、抗风浪流性好、劳动强度低、所需劳动力少等优点,适合应用于湾外养殖。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沿海,皱纹盘鲍秋季人工育苗效果明显优于春季育苗.采取异地引进亲鲍、用面积1 m2的透明塑料薄膜培养硅藻饵料并用于采苗,薄膜投放密度14片/m2,担轮幼体布池密度10×104~15×104个/m2等技术措施,匍匐幼体平均采集密度200~300个/片,稚鲍的前期培育时间可延长至44 d,剥离规格达4.64 mm;稚鲍剥离至池底水泥板上进行继续培育,培育密度2000~2500个/m2,至壳长10 mm时成活率可达79%;平均单位面积出苗量1200个/m2.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受精卵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温度和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胚胎孵化率、幼体畸形率和幼体成活率的影响,拟合了温度与胚胎发育的线形关系,观察了胚胎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等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2.2℃~ 24.1℃、盐度31.0‰~ 41.2‰时,胚胎孵化率、幼体成活率均较高且畸形率较低;胚胎孵化温度与孵化时间的关系为:H=0.1199T2-6.6335T-118.79(R2=0.9581);盐度低于26.4‰,受精卵沉于水中,高于这一盐度则漂浮水面。初孵仔鱼在海水中的分布和受精卵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由生产培养获得的不同质量的底栖硅藻培养皱纹盘鲍不同生长阶段幼体的效果,采用经不同培养措施获得的两类底栖硅藻群落(饵料A和饵料B)培养皱纹盘鲍前期匍訇幼体和稚鲍.试验结果表明,饵料A培养前期匍匐幼体的存活率[(43.47±13.53)%]显著高于饵料B[(6.94±5.17)%],但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两类饵料培养的稚鲍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但饵料B的生长速度和特定生长率[(0.151±0.025)mm/d和(4.706±0.492)%/d)]显著高于饵料A[(0.103±0.022)mm/d和(3.625±0.374)%/d)].说明皱纹盘鲍幼体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应底栖硅藻的种类不同.匍匐幼体期对底栖硅藻质量要求较高,稚鲍期由于食量增加和食性转化,对饵料数量的要求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杂交结合选育的方法对我国南方主要鲍鱼养殖品种杂色鲍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共设置2个杂交组合,每个组合分5个试验平行组.结果表明,2个组即TW♀×HN♂和TW ♂×HN♀都取得了良好的育苗效果,其受精率分别为(97.23±1.52)%和(96.30±2.25)%;幼体附着率分别为77.02%和76.69%;幼体存活率分别为66.39%和66.89%;稚鲍壳长日增长分别为136. μm和133.8μm.剥离印d后,2个组合稚鲍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64.1%和74.2%,体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TW#♀×HN ♂组合在受精率、幼体附着率和稚鲍壳长日增长率都高于其反交组合TW♂×HN ♀,而幼体和稚鲍的存活率都低于反交组合,但方差分析表明2个组合正反交的育苗效果在受精率、幼体附着率、幼体存活率和稚鲍壳长日增长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稚鲍的存活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1987~1990年在长海县獐子岛近海水域,采用人工培育的平均壳长为20mm(12~34mm)的幼鲍进行底播,3周年后,平均壳长达77.5mm,平均体重达64.7g,成活率为46.9%。试验证明,底播幼鲍的规格与其成活率密切相关,适宜规格为壳长20~25mm,最小规格为18mm。讨论了回捕率的调查方法,以及幼鲍底播规格与中间育成在时间上的衔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人工育苗,我国近十年来基本上已获得成功,放流工作也正在试行中。在育苗方面,提供优质与足量的饵料乃是保证高成活率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国内外已有资料归纳表明:从匍匐面盘幼体开始长到4~5毫米左右主要依靠单细胞的底栖硅藻;而从4~5毫米以后可投喂新鲜的褐藻或绿藻类。而在日本,幼体达到4~5毫米后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占很重要的地位,有些地区甚至完全用人  相似文献   

11.
三倍体九孔鲍的育种和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严正凛 《水产学报》2002,26(1):54-60
当 5 0 %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 ,以 6 -DMAP为诱导剂 ,用不同的浓度和不同的持续时间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并进行了生产性苗种培育和养成试验。结果表明 ,6 -DMAP的诱导浓度为30 0μmol·dm-3 、诱导持续时间为 10min时 ,其胚胎的三倍体率为 90 %以上 ,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 85 % ,幼体的畸形率较低 ,为 5 0 %~ 5 5 % ;经过 7个月培育 ,试验组养成鲍的三倍体率为 6 5 %以上 ;试验组养成鲍的平均壳长比对照组增长 10 % ,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重 30 %。与二倍体鲍相比较 ,三倍体鲍在壳长增长和体重增重等方面 ,显示了显著的优势 [t>t0 .0 1( 58) ]。  相似文献   

12.
虎斑乌贼幼体对盐度及pH值耐受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南海水域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23~25℃,盐度29.0‰。研究了虎斑乌贼幼体对不同盐度、pH值的耐受力影响。结果显示,虎斑乌贼的生存适宜盐度为20‰~35‰,25‰组具有最高的饥饿存活系数。虎斑乌贼幼体对pH值的适宜范围有两个,一个是接近中性,另一个是8.4~9.0,且pH=8.4时乌贼幼体有最高的饥饿存活系数。  相似文献   

13.
鲍列为海产“八珍”之冠 ,它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海南地处热带 ,年海水温度 1 8~ 32℃ ,海水盐度为 32~ 35 ,适合人工养殖杂色鲍 (Haliotisdirversicolor )。根据常规杂色鲍工厂化养成的经济分析 ,于每m3水体投资成本为 0 .1 31万元 ,成鲍商品价格按 1 0 0~ 1 2 0元 /kg计算 ,每m3水体产出至少 0 .1 80万元 ,投入产出比 1∶1 .37,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海南省政府决定 ,在未来几年内大力发展杂色鲍养殖业。1 杂色鲍生物学特性杂色鲍属软体动物门 ,喜栖息于海水盐度高且稳定 ,水透明度高 ,水流通 ,海藻丰富的岩礁海底 ;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上…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九孔鲍胚胎发育及幼体附着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伟  杨治国 《现代渔业信息》2009,24(11):21-22,27
采用梯度试验研究了盐度和密度对九孔鲍胚胎发育及附着率的影响。试验盐度(‰)为24、26、28、30、32和34,在受精后96h统计各试验组中幼体的变态附着率。结果显示,各盐度组中的幼体均可发育至浮游担轮幼虫,盐度越低,发育速度越快。盐度24组的幼虫不能完成变态继续发育;而在盐度26~34范围内,盐度越高,幼虫的96h变态附板率越高,分别为:5.83±1.12%,12.50±2.33%,16.67±1.87%,16.67±3.33%和18.33±3.12%。密度试验设计5个密度组,选择1、10、100、500、1000只健康浮游幼体分别随机放人500mL水体中,观察密度与九孔鲍幼体附着变态之间的关系,受精后96h的计数。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幼体的附着变态产生影响,1只/500mL密度组中的幼体未完成附着,10~1000只/500mL密度组中,附着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100、500、1000只,500mL三密度组中幼体的附着变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所进行的试验在于测定厚唇鲻[Chelon labrosus(Risso)]和跳鲻[Liza saliens(Risso)]幼鱼对各种盐度的适应性。厚唇鲻幼鱼(全长18~32毫米)易适应从成水到淡水的突然变化,降低盐度并不发生死亡,甚至从100%海水(盐度=39‰)突然变到淡水(盐度=0.4‰)时也是这样。跳鲻幼鱼(全长25—43毫米)易适应从成水到淡水的突然变化。降低盐度即使从100%海水(盐度=39‰)突然降到5%海水(盐度=1.95‰)时亦没出现死亡。当盐度从39‰突然下降到0.4‰时,有65%的鱼死亡。若盐度从1.95‰逐渐降到0.4‰时则鱼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九孔鲍摄食_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0,24(1):41-45
九孔鲍摄食人工饲料的盐度范围为20 ̄38,其中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5 ̄35,在此盐度范围内,小规格鲍(平均壳长1.30cm,平均体重0.37g)的壳长日增长为91.5 ̄102.3μm,日增重为8.60 ̄12.55mg;大规格鲍(平均壳长2.7cm,平均体重2.3g)的壳长日增长为56.30 ̄81.80μm,日增重为12.68 ̄22.48mg,其最适生长的盐度为30 ̄35,存活率为97% ̄100%。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海上养鲍设施,特别是养鲍网箱结构,开展了40 d的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aliotis discus discus♂)在0 Lx(暗光照)、0~500 Lx(弱光照)、0~6 500 Lx(强光照)3组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与活动试验。结果显示,壳长(4.86±0.17)cm、体重(15.08±1.07)g的幼鲍,壳长平均日增长和体重平均日增长分别为(0.014 1±0.003)cm/d和(0.054 9±0.011)g/d(暗光组)、(0.008 3±0.003)cm/d和(0.046±0.013)g/d(弱光组)、(0.007±0.001)cm/d和(0.028 4±0.016)g/d(强光组),二者均与光照强度呈反比,且光照对鲍壳生长的影响大于对质量的影响。暗光照环境下,幼鲍活动时间提前30 min,活动时间增加0.5~1 h,且进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研究表明,强光照会对鲍形成光压抑的生活环境,影响鲍的正常行为与生长。海上养鲍应根据鲍对光照刺激的反应,选择适宜的水层,并优化网箱和匍匐基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进口凡纳滨对虾所产的受精卵为材料,在相同孵化水温(29.5℃)、不同盐度(20、25、30、35、40)、不同pH值(7.0、7.5、8.0、8.5、9.0)及不同碱度(2.23 mmol/L、2.79 mmol/L、3.35 mmol/L、3.90mmol/L、4.46 mmol/L)条件下,进行凡纳滨对虾受精卵的孵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率的孵化率与盐度呈密切相关,以海水盐度为30的孵化效果最佳,平均孵化率达到87.7%,盐度低至20或高至40时均不能孵化出无节幼体;凡纳滨对虾受精卵的孵化效果与海水的pH值密切相关,微碱性的海水有利于受精卵的正常发育,孵化率表现较佳,其中以海水pH值8.0的孵化效果最佳,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85.85%,海水pH值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胚胎的发育,受精卵的孵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受精卵的孵化效果与海水碱度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2.23~4.46 mmol/L的碱度范围内,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介于85.35%到85.95%之间,各碱度梯度组之间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温、盐度与长毛对虾卵的孵化及无节幼体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流章 《水产学报》1981,5(1):57-63
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是南海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为了更好地掌握其人工繁殖技木,作者进行了16组不同温、盐度与卵孵化及无节幼体发育关系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供实验的四组水温中,以28±0.5℃为最好,幼体健壮,成活率高;其次为32±0.5℃,再次为24±0.5℃;35.5±0.5℃对孵化发育有害。海水盐度以28.59‰为最佳,其次为35.45‰,再次为23.15‰。20.81‰卵不能孵化;40.38‰对卵和无节幼体发育不利。在相同的温、盐度条件下,卵及无节幼体发育早的体质较好,发育迟的体质较差。温、盐度与长毛对虾卵的孵化及无节幼体发育的关系基本与墨吉对虾的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浮游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在26℃水温下的最适孵化盐度为23 8~34 8,孵化率平均在80%以上;盐度38 3和21 2组,对受精卵的孵化有一定负面影响,孵化率为30%~60%;盐度低于15 9,受精卵基本上不能孵化;盐度29 5为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8d可生长成下潜幼体,平均日生长16μm,成活率90%,盐度高于或低于29 5,其幼体的存活和生长都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