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规模养猪.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用来做饭;沼液、沼渣是良好的有机肥料,用来种菜:蔬菜下脚料用来补充猪的青饲料.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有机结合,始终保持物质循环.这就形成生猪-沼气-蔬菜高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养殖技术顾问》2006,(11):16-17
猪-沼-菜能源生态工程模式:用猪粪尿入池产生沼气,供日常生活使用,将沼渣用来种菜,沼液和部分菜叶用来喂猪。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濮阳市悄然兴起半地下温室养猪法。这种养猪法的特点是:先建造半地下大棚温室,一半养猪、一半种菜;然后在猪舍下面建造沼气池,沼液用来冲圈(一般不用消毒剂)和浇菜(一般不用化肥和农药);由于温室气温较为恒定,养猪过程中一般不用药,只接种一些重大疫病的疫苗。因此,半地下温室"猪-沼-菜"养殖模式下饲养的猪、种植的菜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 ,湖北公安县畜牧局在推广“1321”高效种养模式的过程中 ,为提高养猪综合效益 ,逐步摸索出了粮猪沼果节本增效种养生态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是增加了养猪规模 ,更重要的是延长了生猪产业链条 ,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通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全县共发展粮猪沼果节本增效种养生态模式示范户800多户。一、内容及实质1.“粮 -猪 -沼 -果”节本增效种养生态模式内容即户种8亩饲料粮 ,户平均年出栏50头优质猪 ,户建1口沼气池 ,户种5分田庭院果树 ,户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2.“粮 -猪 -沼 -果”节本增效种养生态模式实质调整结构、自种…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猪-沼-菜"生态养猪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北方日光温室菜棚中进行"猪-沼-菜"模式生态养猪的基本技术方案及配套养猪技术,并对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能对北方农村的养猪生产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猪-沼-桑(蚕)农业生态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沼-桑(蚕)农业生态模式,是以养猪、养蚕为主,猪粪和蚕沙(粪)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产出沼肥和沼气;沼肥用来培桑养蚕,沼气照明、加温养蚕,从而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近年来,全南在利用沼肥培桑养蚕中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兰溪市女埠街道下刘村张某,于1997年兴办养猪场,为妥善处理养殖污染物,在建造猪舍的同时,新建了二级发酵沼气池,充分利用粪尿生产沼气,沼液、沼渣供作高效有机肥料.与传统养猪方式相比,"猪-沼-粮"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综合效益,而且形成了猪-沼-粮(菜)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8.
猪-沼-菜-厕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主要是依据能量循环利用原理,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分出一部分用于养猪,在猪舍下面建沼气池,养猪排除的粪尿可直接进入沼气池,作为沼气原料,发酵后产生的沼气一方面可用于棚室照明、提温,另一方面可以烧水、做饭、洗澡等。粪便经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渣沼液又是大棚蔬菜的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9.
<正>一、生猪生态养殖的常见模式生态养猪的模式多种多样,但猪-沼-农(大农业)连接循环是主要模式。以此为核心,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逐渐扩展,补充更多生态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半封闭、基本上是人工的生态循环系统。沼气发酵在生态养猪循环圈中起到核心和纽带作用,因此对养猪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最佳的方式是首先将这些废弃物经过厌氧沼气发酵。一方面,养猪废弃物中的有机碳分解后产生沼气;另一方面,这些废弃物中氮和磷元素溶入沼渣和沼液内,使肥效提高,而  相似文献   

10.
《畜牧市场》2005,(10):30-30
天津市东丽区一座养猪基地采用猪沼菜三位一体的养殖模式,不仅一年可为天津生猪市场提供3万头无公害商品猪,而且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解决了绝大多数猪场粪便污染的难题,猪粪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相似文献   

11.
“猪-沼-草”生态养猪模式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卫华  杨小燕 《猪业科学》2009,26(7):44-47,4
从日粮的调控、沼液生产量及所需配套的狼尾草种植面积、沼气池容积的确定和发酵管理、狼尾草在生态猪场的应用等方面对规模化猪场实施"猪-沼-草"生态养猪治污模式的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规模化猪场实施生态养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郑春芳  于桂阳 《中国猪业》2016,11(11):33-35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生态养殖园是一家从事养猪产业开发实体,按猪、沼、果、鱼、花(蔬菜)方式布局来规划设计生态养猪园,集约化猪场存栏基础母猪1 000头,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方法对猪场的粪便污水进行粗处理,猪场粪便污水在"猪-沼-果(蔬、花卉)"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粪便污水资源,利用沼气发电,利用沼液种植农作物,利用干湿分离的猪粪生产有机肥,为集约化猪场粪污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可供选用的技术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养猪模式产生的污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和投资大,费用高,即使采用猪一沼一果等立体模式的治理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二.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将微生物母种、锯木屑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填垫,再将仔猪放入猪舍。猪的粪尿和垫料被混合发酵,猪饲育和粪尿处理同时在畜舍内完成的饲养方式,它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和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养猪低排放、无臭气、缓解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全新的环保养猪方式。它不仅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而且具有高度的经济性、环保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一技术必将逐步成为今后的重要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14.
景宁县发展生态健康养猪业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化生态养猪改变了传统分散养猪方式,解决了猪粪污染环境问题,提高了养猪效益。近年来,景宁县通过"猪-沼-草"生态养猪模式,实行农牧果草结合,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生态养猪系统工程,在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非粮饲料鲜草浆用于健康养猪的技术研究",增强了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生态健康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南益阳稻鸭共育典型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阳模式”的稻鸭共育,核心技术主要有四项“猪—沼—稻”生态农业技术。沼气促进养猪,沼肥供稻田用肥,通过互为利用的良陛循环,实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江祖德 《家畜生态》1998,19(4):29-29
湖北大冶市陈贵镇港南食用菌、良种专业户江文胜,在实践中模索出一套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养猪——沼气——食用菌——繁育良种。他用猪粪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沼气作燃料,腾出稻麦草种菇,沼渣也可用来种菇;种菇后的废料又用来喂猪,或入沼气池产气;沼液用来肥田,繁育...  相似文献   

17.
对我省生态养猪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省生态养猪类型1.1 养—养结合型。也称养殖业的主体开发型。1.1.1 养猪与养鱼结合模式。利用养猪废弃物养鱼以换取鲜鱼的模式。一般饲养1头肉猪至90kg以上出栏时可生产粪尿和污水2 500kg左右。据研究,每40kg猪粪尿可换取1kg鲜鱼。此模式饲养鱼种一般为鲢、鳙、胡子鲶、鲫、鲤鱼等品种,同时水体还可养蚌。如我省万年珍珠集团养猪场、玉山县畜牧良种场、横峰县畜牧良种场、修水高丰水库等都属于此种模式。1.1.2 养猪和沼气结合型。此种模式的利用方式有:沼水、沼渣喂鱼、养猪;沼水、沼渣饲养蚯蚓、生产青绿饲料、培育中药材、花…  相似文献   

18.
《北方牧业》2012,(23):11
<正>据悉,河南省濮阳市创新思路,推出了"地控温三循环养猪法",也称"半地下三循环大棚养猪法",即建设半地下式温室大棚,一半种菜,一半养猪,夏季盖防晒膜,冬季盖草苫,实施沼液冲圈、猪喝沼液、沼液种菜的生态养殖新模式。所谓三循环,一是种养循环。将猪的排泄物冲入发酵池发酵,生成沼气作为绿色能源,沼液喷在菜叶上不仅是有机肥料,还可起到灭虫的效果,废渣可用做蔬菜或其他农作物的肥料,粮食等又可作为养猪饲料,完成了"猪-沼-菜(粮)-猪"的循环。二是沼液循环。将沼气池中的沼液抽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我国农村的能源建设项目,特别是沼气建设的完善和发展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农村相继开发了"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草-牛(羊)"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导读:传统的养猪模式产生的污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和投资大,费用高,即使采用猪一沼一果等立体模式的治理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有机农业技术,将微生物母种、锯木屑以及一定量的辅助材料和活性剂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填垫,再将仔猪放入猪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