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是日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笔者简要回顾了日本水稻育种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日本在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功能性水稻品种选育、转基因水稻研究和饲料稻育种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提出了日本水稻育种研究对江苏省水稻育种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倒伏性遗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更受到关注。水稻的倒伏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深入了解水稻倒伏影响因素,研究其遗传规律,开展水稻抗倒伏性育种是解决水稻倒伏的根本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常规和分子遗传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水稻抗倒伏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的探索和研究,辩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于水稻栽培科学研究十分重视,水稻科学栽培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伴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以及农业自身高速发展,水稻的栽培科学研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为了实现我国水稻栽培科学研究准确化、高效化以及高深化,实现研究水稻研究手段现代化,必须要实施创新。对于水稻栽培科学研究实施创新必须要从改进水稻耕作制度、增强水稻抗逆性、提高水稻效益、优化水稻种植布局、改良水稻品质以及提高水稻产量等等方面着手,推进我国水稻栽培科学的研究创新必须要提高认识,更新自身观念,要求我国政府对其进行支持,采取政策上面的优惠措施,充实研究队伍,提升研究队伍的素质,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团结,重视国际之间的交流,下面,笔者就探讨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水稻农艺栽培措施和干旱胁迫下水稻生理响应机制两方面综述了水稻丰产增效节水栽培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节水栽培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水稻丰产高效节水栽培下一步研究热点和方向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稻田土壤氮素的矿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水稻土壤的供氮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水稻土壤的氮素矿化和水稻的吸氧量与产量关系密切。以施肥来协调水稻土壤供氮量和水稻需氮量之间平衡,可以使水稻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引言 在地处高寒地区的黑龙江垦区建三江分局大面积种植水稻,温度是影响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水稻的大棚旱地育秧中苗移栽,适时育秧和插秧为水稻生长争取了有效积温,众多学者对水稻生育时期田间管理研究也较为深入贴近实际,但在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收获过程的研究还较少,而水稻的收获时期和收获方式都会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旨在对水稻生产过程的完善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为水稻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了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直播水稻发展很快。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及机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详细介绍了由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成功的水稻精量穴播技术体系和机具,并对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星载雷达在水稻遥感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从水稻制图、水稻参数反演和水稻估产3个方面探讨了雷达遥感在水稻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针对当前研究的瓶颈,对多参数雷达数据在水稻遥感监测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水稻-水稻负泥虫为研究模式,通过测定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情况下水稻植株体内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时间变化,分析寒地水稻抗虫、感虫品种对水稻负泥虫为害胁迫下的应答能力及其与机械损伤的异同。结果表明,水稻负泥虫取食和机械损伤处理,水稻抗虫和感虫品种植株内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比对照无损伤的降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比对照增加。该研究为水稻负泥虫抗、耐品种的筛选以及水稻负泥虫胁迫下水稻的生理应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水稻抗旱品种、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栽培稻抗旱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栽培稻抗旱品种的育成、节水栽培技术的形成,抗干旱机理的深入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支持,稻谷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文章通过对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研究方面包括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育种、节水栽培、抗旱机理、抗旱生理生化、抗旱性遗传和抗旱分子生物学等进行概括,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今后,应加强栽培稻旱播旱管、水播旱管研究,提高节水栽培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与抗旱有关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用以改良抗旱性,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旱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伤害机理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热点是水稻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创新、抗旱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水分胁迫对水稻的伤害以及水稻植株在气孔调节、渗透调节、激素调节、膜抗氧化保护酶类和干旱诱导蛋白等方面抗旱性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水稻抗旱性状的基因定位和抗旱性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以及在育种上的遗传利用和水稻抗旱节水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陆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抗旱性机制、鉴定、基因工程、遗传与育种4个方面综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稻抗旱性研究的成果与进展,提出了陆稻抗旱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水稻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酶活性有所下降,游离脯氨酸、脱落酸、活性氧和丙二醛的积累量明显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酶活性增强,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减少对水稻的损伤,耐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可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今后,通过对与水稻抗旱有关的功能基因的转导和表达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探索水稻水分胁迫的内在机理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抗旱品种,可以减少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用水资源的短缺,水稻种植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意识的增强,具有干旱抗性的水稻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水稻生长生态系统、抗旱性遗传生理机制以及水稻抗旱性育种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水稻作为用水量最多的农作物,其抗旱性研究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与水稻抗旱性有关的一些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及水稻抗旱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御旱性和耐旱性2个方面综述了甘蔗抗旱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甘蔗抗旱机理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子怡 《农学学报》2020,10(11):1-6
microRNA作为最新发现一类遗传物质,在水稻抗逆性上起到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miRNA在水稻抗逆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归纳了水稻体内在抗旱、抗冷害、抗病虫害、抗重金属危害4个方面中起到重要作用的miRNAs,总结了部分已知miRNAs的调控水稻抗逆机理。通过查阅数篇相关文献笔者发现,目前仍有大量miRNAs未被检测到,而且已检测到的miRNAs中还有很多未探清的作用原理。miRNA是有效调控基因的手段之一,将其合理可行地运用在水稻抗逆性育种中还需专业人士的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以强抗旱性的巴西旱稻、东乡野生稻和弱抗旱性的栽培稻协青早B为对照品种,以基于萎蔫率的抗旱等级为鉴定指标,采用苗期反复自然干旱鉴定法和20%PEG6000模拟干旱法,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协青早B//协青早B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群体(BC1F9)进行苗期抗旱机理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30个BC1F9 BIL群体经2次反复自然干旱后,在1/2MS营养液恢复生长的平均抗旱等级分别为3.76和4.39,萎蔫率呈连续正态分布,暗示东乡野生稻苗期抗旱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遗传性状特征。将干旱处理一次后等级为1级的14个株系,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进行处理,结果与反复干旱二次后结果一致,株系1112、1168、1172和1315为强抗旱基因渗入系,可进一步用于抗旱基因的挖掘与利用。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强抗旱性株系1112苗期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幅度都大于弱抗旱性株系1323,GSH含量下降幅度则低于弱抗旱株系,说明强抗旱株系渗透物质比弱抗旱株系积累快且幅度大,而细胞膜过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