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要更正     
<正>我刊2016年第四期第6页刊登南部县蚕桑局供稿"南部县建设专业化僵蚕生产基地"一文,其中"合作社依托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的表述有误,现经核实,西南大学没有与南部县传弘农业合作社合作,由  相似文献   

2.
《四川蚕业》2015,(4):54-56
<正>蚕业合作社是当前蚕桑生产中最具规模的法人组织,在国家现代农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一年多以来,在蚕桑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渠县的蚕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成功组建了"嘉鸿"、"金竹"、"水口"、"斜岭"4个蚕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均计划分阶段栽桑500亩以上、年养蚕达到1500张。为了分析合作社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遇到的困难,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助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引导业主组建新的蚕业合作社,提  相似文献   

3.
新型畜牧产业体系,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股份制合作为主要方式,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销售和其他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主体、多层次、多功能的畜牧产业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多主体间利益的紧密连接,合作的主体是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企业、合作社、饲料生产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等。合作主要纽带是股份,即通过股份合作等经济利益的链接,完善产业链中的责任机制,构建社会的信任生态,理想产业体系模式是"合作社+公司+农户"。其中,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农户  相似文献   

4.
近日,砀山县农业农村局邀请20多家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共同商讨砀山酥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事宜,以进一步提升砀山酥梨品质和品牌。就如何促进砀山酥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标准酥梨基地与"一号梨园"相融合发展,参会的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漳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头戏",念好产业脱贫带、全、活、链、稳"五字经",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和发展工作。壮大经营主体,在"带"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效应,通过扶持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对发展规模小、发展实力弱的合作社,按业务关系和发展需要成立联合社,实现抱团发展。漳县740家合作社吸纳社员2.23万人,带  相似文献   

6.
<正>辽宁省丹东市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出台优惠政策、组建加工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等多项措施,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肉鸡产业发展。2010年,全市肉鸡  相似文献   

7.
陈任  唐玲 《四川蚕业》2023,(1):12-14
僵蚕产业是乐至县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经过五年的发展,产业基础配套、技术储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带动较差、深度开发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扩大僵蚕种植规模、建强僵蚕加工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技术创新高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缙云县通过提供政策保障、创新蚕桑生产经营体制、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利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推行"优质优价"策略,提高蚕茧品质,增加农民收益,推动蚕桑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磐安县蚕桑生产是实施"生态富县"战略的绿色产业之一,自1996年实行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到1998年成立县蚕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在蚕桑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感到产业龙头的带动力不够强,产业基础不稳固,产业链条欠牢靠,具体表现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机制有待完善,蚕茧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有待提高,品牌化经营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发展创新是主旋律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和葵: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功能也发生着变化。过去合作社的主要职能是将分散生产转为集中生产,解决了市场迫切需求问题。在新形势下,花卉业对合作社提出了更高要求:品质、品牌以及更大规模。合作社对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又出  相似文献   

11.
建德市蚕桑产业是五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2003年成为浙江省蚕桑西进八个县市之一,蚕桑生产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大洋两个乡镇,其中大同镇桑园总面积600余hm2;大洋镇桑园面积606余hm2,2个乡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80%左右,逐步形成蚕桑两大区域优势.大同镇位于建德西南部,交通较为便利,通信设施完备,土地资源丰富,是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我市蚕桑重点规划发展乡镇,而且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至今就一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示范性蚕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服务功能,基本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蚕桑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收烘设施,方便蚕农售茧.但近年来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生产上存在薄弱环节制约了蚕桑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资源利用的重视,为了稳定当地蚕桑产业,建德市农业局和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桑园基地为产业基础,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开发手段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产业是一项符合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的朝阳产业,是致富产业、健康产业、创汇产业、授粉产业和生态产业的统一体。蜂农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蜂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蜂农专业合作社以广大蜂农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蜂业生产资料的购买、蜂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蜂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相似文献   

13.
对峨山县山地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明确产业定位,引进土鸡品种;组装产业集群,铸造龙头企业;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发展配套产业,提升综合效益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灵台县通过狠抓合作社摸底、辅导员队伍选聘、联合社组建、举办各类培训班等方式,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规范提升。该县探索发展"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国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联合社+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建立农户与合作社、与市场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同时,坚持"能合则合、乡贤促合、抱团联合、多方混合"的要求,指导合作社分产业、分行业、分类型、跨区域创建联合社,并充分利用亚行项目贷款和天津帮扶资金,实施合作社规范提升和产业致富带头  相似文献   

15.
生猪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生猪生产发展过程中,猪肉质量与人民生活的需求密切相关。生猪无公害生产技术是目前畜牧业生猪生产中完善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项目由海宁市裕盛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该合作社是我市生猪生产行业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优品质、保安全",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品牌和声誉有着深远的意义。1项目概述该项目以合作社核心规模养殖场为示范区,核心技术是完善推广生猪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投入品购置、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品牌销售等运作模式。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为进一步推动全乡生猪、牛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龙渠乡始终将生猪、牛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点工程,坚持像抓粮食安全一样抓生猪、牛生产,提产增量做"加法"、污染防治做"减法"、服务保障做"乘法",坚决完成生猪稳产保供0.5万头,大力发展牛产业5 800头目标任务。在提产增量上做加法。依托龙渠乡龙源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成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政府引导、多元合作"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17.
《四川蚕业》2012,40(2):50-50
<正>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蚕桑立体循环产业。发动21个基地乡镇大力发展桑-菜、桑-粮、桑-药、桑-草2333.3hm2,667m2平增收400余元。发动义兴友林蚕业合作社、长江合作社等发展桑园立体循环套养模式,桑园饲养生态"蚕虫鸡"、"桑园鸡"30000余只,产值达280万元。发动养蚕大户利用桑枝生产"9608"花菇、平菇、鸡脚菇、大  相似文献   

18.
因地制宜的蚕桑生产组织模式有利于推进蚕桑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经济效益实现蚕农脱贫致富。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平怀村的蚕桑生产情况,对蚕桑"平怀模式"的发展效果进行阐述分析。平怀村在种桑养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形成了"桑园+红薯(蔬菜)""桑园+桑枝食用菌""桑园+桑枝牧用饲料""蚕桑+双宫茧蚕丝被"4个循环产业链套餐,并建立了相应的5个协会,以"党总支部+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进行蚕桑生产。但该模式存在着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撑;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合作社管理体制未理顺和市场营销链条短等问题。"平怀模式"桑蚕经济效益凸显,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平怀村需以优惠政策支持,推动桑蚕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管理,理顺总社与协会之间经营管理体制;拓宽市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柴达木福牛(原称柴达木三元杂交牛)主要是以牦牛和柴达木黄牛杂交生产的犏牛为母本,优质肉牛(如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而培育出的一种优质商品肉牛。是海西州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农牧业百亿元产业,发展柴达木福牛产业有利于合理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有利于促进农牧民养殖增收。乌兰县作为发展柴达木福牛产业主产区,通过向全县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合作社宣传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15,(3):60-62
蚕桑专业合作社是我市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经营组织形式,在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笔者对阆中市示范专合组织——黄龙滩蚕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调研,期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出目前阆中蚕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