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滴灌系统滴头设计水头的取值依据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滴头设计水头是滴灌系统中的重要技术参数,为解决其取值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研究了滴头设计水头的取值实质、提出了评判灌区田面状况对系统灌水质量影响的指标——高差流量偏差率及其算式;用此指标对不同田面状况下现行滴灌系统进行评判,结果表明:滴头设计水头采用习惯取值,常使滴灌系统对地形的适应能力过高,造成投资和运行费用的浪费,是滴灌系统一项可以挖掘的潜力;进而按滴灌系统适应地形的能力与灌区田面状况相匹配的原则,导出了滴头设计水头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2.
新疆砾石地葡萄滴灌带合理设计及布设参数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摸清新疆含砾石复杂土壤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优化葡萄滴灌系统设计中的各项设计参数及合理布设,该文通过田间交汇试验确定合适的滴头间距为30 cm,并借助Hydrus-2D数值模型确定了土壤水力参数,同时运用该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滴头流量和滴灌带水平间距布设形式下地表滴灌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根据土壤湿润体特征结合葡萄根系分布规律,确定新疆砾石地葡萄滴灌系统合理的滴头流量为2.5~3.0 L/h,滴灌带水平间距为60 cm。该结果可为新疆砾石地复杂土壤葡萄滴灌系统的科学设计和田间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下滴灌影响要素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之一。为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地下滴灌滴头流量的影响机制,以PLASSIM滴头、和平滴头2种滴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玻璃桶(直径40cm,高40cm)内埋设滴头(表层20cm下)系统分析了滴头工作压力(60,100,150,200,250,300,370kPa)、土壤初始含水量(12%,18%)及土壤容重(1.25,1.40g/cm~3)对地下滴灌滴头流量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工作压力是地下滴灌滴头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工作压力增大,滴头流量增大;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容重对供试的滴头流量均起制约作用,其中对轻砂土的制约作用更为明显;土壤质地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轻砂土最敏感,粉壤土居中,轻粘土最弱。PLASSIM滴头、和平滴头的敏感性指标均随工作压力、土壤初始含水率、容重的增加而降低。通过系统分析多种土壤物理特性对地下滴灌滴头流量的影响及其敏感性分析,将为设计经济、高效而又节水的地下滴灌系统,制定合理的地下滴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赤红壤是广西蔗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为探讨赤红壤蔗区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该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HYDRUS-3D建立了双点源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通过对照试验和模拟情况表明,HYDRUS-3D能较好地模拟试验土样的湿润锋运移规律和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HYDRUS-3D建模分析滴头间距、滴头流量对滴灌灌水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头间距对滴灌灌水均匀性影响较大,当滴头流量为1.38 L/h时,30、40、50 cm 3种滴头间距的滴灌带中,仅滴头间距30 cm的滴灌带满足试验土样灌水均匀性的要求;滴头流量对滴灌灌水均匀性也有一定影响,采用较大滴头能提高滴灌的灌水均匀性,但会增加单位灌溉面积设计供水能力,进而增加工程造价。综合考虑灌水均匀度、工程造价、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以及糖料蔗不同生育期的用水需求,确定广西赤红壤蔗区滴灌带合理的滴头流量为1.38 L/h、滴头间距为30 cm、糖料蔗生育初期的适宜灌水时间为3.5 h,糖料蔗生育旺盛期适宜灌水时间为6.5 h。该结果可为广西赤红壤蔗区滴灌系统田间滴灌带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既具有防负压堵塞性能又具备较佳压力补偿性能的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的设计思路和结构,通过室内试验,对滴头的防负压性、出流均匀性及压力—流量补偿关系等进行测试,并在田间进行实际应用考核。结果表明,这种滴头的结构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系统负压引起的滴头流道堵塞,同时滴头自身还具有良好的水力学性能。与传统的枣树穴灌方法对比,采用地下滴灌技术可节水约42%,增产26%,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农灌用新型迷宫式滴头内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22  
滴头在滴灌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其内部流动场的详细研究对改进滴头性能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加罚有限元方法对滴头内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迷宫式”滴头在不同流量时的流动特性。根椐数值计算得到的滴头流场分布,研究了雷诺数对流场的影响。给出了滴头流态指数及流量计算公式,为滴头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下滴灌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利用建立的地埋点源土壤水运动和溶质运移数学模型描述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肥运动的分布规律,将土壤质地结构、滴头出流量、滴头埋深和单次灌水历时等因素对土壤水分布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土壤质地条件下,滴头出流量和埋深是影响地下滴灌系统性能的两个最重要的灌水设计参数,应尽量采用增加滴头数量而不是选用大流量滴头的方法来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此外,合理的灌溉施肥时机应依据当地的土壤质地条件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豫北地区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豫北地区冬小麦在滴灌条件下的灌水技术参数,通过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2.0,4.0,6.0 L/h)和滴灌带间距(40,60,80,100,120 cm)对灌溉水在土壤中分布、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灌水均匀度而言,缩小滴灌带间距和增加滴头流量可以提高灌溉水在冬小麦根区的分布均匀度;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铺设超过80 cm,会影响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滴灌带间距相同时,冬小麦产量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就水分利用效率而言,适宜的滴灌带间距及滴头流量组合能在同一灌水条件下,有效减小耗水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的参数组合的产量最高,达到10 626.4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42 kg/m3。综合分析灌溉水均匀度、冬小麦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滴灌带间距60 cm、滴头流量2.0 L/h,以及滴灌带间距80 cm、滴头流量6.0 L/h的参数组合是适宜的冬小麦滴灌灌水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地下滴灌毛管水力要素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地下滴灌毛管滴头的压力和流量分布是其主要的水力要素,研究这一问题对地下滴灌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地下滴灌毛管水力要素的试验方案,可用较短毛管获得其压力流量测试数据和分布规律。针对提出的试验方案,结合地下滴灌单滴头的水力特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描述地下滴灌毛管压力、滴头流量和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之间关系的非线性方程组。将这一非线性方程组计算转化为一个函数优化问题,建立其求解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用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表明用此非线性方程组可反映地下滴灌毛管压力流量分布规律,求解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地下滴灌毛管的水力要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滴灌条件下水的硬度对滴头堵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明滴灌条件下水的硬度对滴头堵塞的影响规律及堵塞机理,该文选取不同硬度水源和2种滴头(内镶圆柱式、内镶贴片式)进行滴灌试验,研究滴头的流量变化和堵塞规律,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观测了滴头内堵塞物的结构及成分。结果显示:硬水滴灌条件下,2种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随着滴灌运行时间的增加呈均匀下降趋势,且水质越硬下降越明显;硬水滴灌会造成滴头堵塞,且水质越硬堵塞程度越严重。但同一硬度水源处理下,2种滴头的平均相对流量和堵塞程度基本一致。堵塞的滴头在毛管的前1/3段、中1/3段、后1/3段都有分布。堵塞物质分析显示,Ca CO3沉淀导致的化学堵塞是滴头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滴灌技术在灌溉水质较硬地区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将4种土壤速效磷测定方法 [Olsen法(常规方法)、Bary1法、ASI法、Mehlich3法]用于无土栽培基质速效磷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显著水平α=0.05,ASI法与Olsen法测定的速效磷没有显著性差异,而Bary1法和Meh-lich3法与Olsen法测定的速效磷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故ASI法可用于无土栽培基质速效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无土栽培发展概况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近15年来,中国无土栽培的发展异常迅猛,1985年全国无土栽培的面积只有0.1hm2,1995年发展到50hm2。目前中国无土栽培的总面积约为315hm2,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3倍多,其中绝大部分都用于蔬菜生产,只有很小一部分用于花卉生产。目前中国生产上使用的无土栽培系统主要为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浮板毛管法、NFT、DFH和鲁-SC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无土栽培系统的投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不污染环境。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能生产绿色食品蔬菜。该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无土栽培的历史、采用的主要无土栽培系统型式、无土栽培研究和推广工作进展以及无土栽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将4种土壤速效钾测定方法用于无土栽培基质中速效钾的测定,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2 mol.L-1冷HNO3、Mehlich3和ASI 3种方法与1mol.L-1中性NH4OAc法测定的速效钾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在显著水平α=0.05,ASI法与Mehlich3法的速效钾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无土栽培基质速效钾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无土栽培的生产成本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土栽培能防止土壤传染的病害,省水、省肥、高产,并能生产无污染的蔬菜,是农业生产上的一种革命。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有袋培,岩棉培,深水岩棉培,基质水培,NFT,喷雾栽培和水雾培等。其生产成本以袋培最低,在我国应用效果良好,应首先进行推广。基质水培可以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用,NFT系统初期投资大,用电多,当前在我国不宜大面积推广,但时无土栽培的科学研究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15.
Thermography is a tool used in many scientific disciplines, including agriculture. Determining the behavior of a nutritive solution in soilless culture containers using substrates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position of drippers, drainage holes, the use of humidification agents, and fertigation management in culture uni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graphy to determine the humidification bulb in horticulture crops to rapidly diagnose the best way to advance fertigation in different horticultural substrates in soilless culture. Thermography was seen to be an excellent tool for evaluating the mov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nutritive solution within the soilless culture container with different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16.
负压灌溉法是一种新近提出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时供水水头为“负值”,即灌溉水源高程低于灌水器高程。不同材料灌水器和土壤质地是影响灌溉系统出水流量及土壤水运移的重要因素。该文研究了在高程差H为-0.5 m情况下两种灌水器及两种质地土壤对两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器相同时,累计入渗量、水平和垂直最大湿润距离随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变化;在历时相同时黏壤土较砂壤土大;湿润体近似为六分之一的竖直椭球体,但黏壤土水平与垂直最大湿润距离之比大于砂壤土。土壤质地相同时,纤维灌水器较陶土灌水器出水流量高。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负压灌溉的可行性,并为确定负压灌溉系统应用范围及规划设计过程中灌水器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十年来中国无土栽培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我国的无土栽培起步较晚,1975年只在温室内开始小面积生产,1989年全国已发展到8公顷。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主要方式有袋培、槽培和少数营养液膜系统栽培。无土栽培所需要的设备和化肥已经全部国产化。现正在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有机肥和化肥混合使用,改进灌溉系统并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循环式海绵基质培是根据世界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具体国情进行试验设计、研制而成的新型无土栽培设备。其主要特点是:1)基质用量少,成本低;2)供排液分开,避免根际病害传播;3)配套营养液生物过滤装置,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4)营养液供给自动控制。循环式海绵基质培由贮液池、农用海绵基质(黑白双色膜包被)、双层槽式集液系统、营养液滴灌系统及自控设备、营养液生物过滤系统等组成。循环式海绵基质培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可以栽培两茬果菜,亩产量达10000 kg以上,亩产值1.5万元以上,适合农业示范园区内的大型温室应用。  相似文献   

19.
循环式海绵基质培是根据世界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具体国情进行试验设计、研制而成的新型无土栽培设备.其主要特点是1)基质用量少,成本低;2)供排液分开,避免根际病害传播;3)配套营养液生物过滤装置,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4)营养液供给自动控制.循环式海绵基质培由贮液池、农用海绵基质(黑白双色膜包被)、双层槽式集液系统、营养液滴灌系统及自控设备、营养液生物过滤系统等组成.循环式海绵基质培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年量达10000 kg以上,亩产值1.5万元以上,适合农业示范园区内的大型温室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考虑三偏差因素的滴灌系统流量总偏差率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中国微灌行业规范规定滴灌系统设计中的流量偏差率,只考虑水力偏差一个因素,导致设计偏离实际。随着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为提高设计精度,有必要研究考虑再计入滴头制造偏差及滴头高程偏差的影响。鉴于已有文献[4]在推导过程中有诸多问题,结论不可信,再次研究了考虑三偏差因素的流量总偏差率。该文在已有高差流量偏差率的基础上,定义了滴头的制造流量偏差率、导出了3个流量偏差率最不利组合——流量总偏差率计算式,并提出了流量总偏差率允许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