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域中的许多浮游动物是众多水生动物和几乎所有幼鱼的重要饵料,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络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细菌、浮游植物各自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而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动,又是评估水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浮游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动,与水体的氮、磷、硅、钙等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紧密相关,是水质污染及营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青草沙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12年2-11月在青草沙邻近水域的采样调查,对调查水域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6属71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蓝藻和绿藻在群落中占有一定比重,此外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隐藻和裸藻。浮游植物物种多为温带近岸物种并有少量淡水物种,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在该水域全年都具有较高的优势度。青草沙邻近水域网采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春季最高,为548.09 ind/ml,夏季其次,冬季最低,为2.19 ind/ml,冬季各站之间细胞丰度差异最小。该水域浮游植物密集区日迁移主要受潮汐作用影响,而季节变动则主要受冲淡水转向影响,与长江冲淡水季节性扩展方向吻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类群存在季节差异,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动与长江冲淡水季节性转向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典范性对应分析表明,环境因子驱动长江口浮游植物群集产生季节变动,不同年份间存在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渤海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渤海浮游植物有37属102种,其中硅藻门的细胞个数和种数都占绝对优势。季节变化明显,其数量高峰出现在3~4月和7~9月,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与水域中营养盐类含量的分布和变化有关。1982~1983年渤海浮游植物和主要饵料生物的数量比1959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饵料基础状况好于1959年。圆筛藻、舟形藻、沟直链藻等是对虾幼体、毛虾、梭鱼的主要饵料,它们的数量分布和变动直接影响到鱼、虾的摄食强度。  相似文献   

5.
黄海北部近岸的浮游甲藻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1998年6月和9月两次调查资料。结果表明,黄海北部近岸水域甲藻的种类较少,只有8种,但在浮游植物总生物数量中占的比重较大(6月份达50.45%)。甲藻的数量与分布和营养盐浓度之间,并不是简单正、负相关关系,其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并不苛求,在营养盐相对贫乏的水域(尤其是磷缺乏),甲藻的生长、繁殖比硅藻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 浮游生物是鱼类的直接或间接饵料。人们通常把水域中鱼类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归结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也就是说鱼归根结底是来自浮游植物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又是不全面和简单化的。为了正确认识浮游生物在水域鱼产力中的意义,必须了解水中生物生产过程的特点。一、两种类型的生物生产过程水域中生物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在大洋和比较封闭性的湖泊中,生物生产过程通常从自养性生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营养盐类合成有机质而形成初级产量开始。初级产量为植食性动物所利用形成二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等个别优势种,并决定浮游植物分布趋势,中肋骨条藻大量繁殖而造成年际间数量大幅波动,其中2001年浮游植物数量猛增,平均总量高达8262 17×104ind/m3,密集中心浮游植物数量已接近赤潮细胞密度;外海高盐水系入侵程度加强,与春季浮游植物高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鱼产力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太阳能是水域生物生产过程的主要能源,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代表着太阳能在水域中的固定速率,是衡量水体生产性能的主要参数,也是反映水体浮游植物供饵能力和产鱼潜力的重要依据。1981年4月至9月,我们按月对太湖八个湖区的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湖泊水库的初级生产力及其能量转化效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何志辉 《水产科学》1987,6(1):24-30
初级生产力是水域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由自养生物所合成的有机质总量,是评估水域鱼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湖泊和水库的初级产量由浮游植物,水草和底生藻类构成,但浮游植物通常是主要的一环。特别是在深水水域水草和底生藻类微不足道,浮游植物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2~2003年对莱州湾浮游植物进行了4个航次的调查,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22属45种。其中硅藻20属40种,占88.9%;甲藻2属5种,占11.1%。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0.16×104~20 642.83×104ind/m3,浮游植物数量均值的最高值出现在2003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3年5月。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和丰富度均较好,可以认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总体变化趋势看,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单一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由无机磷含量变化范围看(0.18~0.41μmol/L),该水域无机磷为影响浮游植物繁殖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羽状锋海区浮游值物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丰、枯水期的数量均值分别为2505.4×10 ̄3个/米 ̄3(1988年8月)、303.5×10 ̄3个/米 ̄3(1988年12月)和189222.0×10 ̄3个/米 ̄3(1989年8月),平面分布的斑块现象明显,丰、枯水期的数量密集区主要形成于表层盐度25为中心的河口羽状锋锋面一带及其东侧海区。在影响研究海区浮游植物数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诸多因素中,长江径流量的变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种类组成隶属于河口型的生态组成模式,河口沿岸低盐种是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决定着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的性质。河口羽状锋海区存在着一个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带,其位置的变动主要取决于锋面位置的变动。根据浮游植物数量密集区,pH和溶解氧的异常区的位置,可大致推断出长江口羽状锋的位置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化在中国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1],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核心则是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目前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可通过"生物操纵"[2]的方法进行控制.有许多研究报道:浮游动物是生物操纵的关键因子之一,浮游动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次级生产者,在能量传递及物质转换中起重要作用,枝角类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类群,理论上应该对控制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和控制水华发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琪  陈政 《内陆水产》2007,32(8):30-32
浮游植物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初级生产者,又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节,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在决定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风电场建设工程所引起的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12年6月、9月以及2013年6月对该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0属61种,浮游植物类群以硅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受浮游植物增殖周期、采样时间以及降雨、沿岸海洋环流等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年际差异。风电场工程建设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的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表现为工程期间浮游植物物种数和细胞丰度呈下降趋势,随着作业期结束,浮游植物群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黄河入海口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人海口水域是黄河人海的通道,也是许多江海鱼类的洄游通道、产卵场和索饵场。黄河入海口水域水文环境复杂多变,近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和陆源污染物排放等因素的影响,水质逐渐趋于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又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因此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是反映水域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本文根据2000~2002年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渔业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及变动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营养盐含量十分丰富,约90%无机氮是以硝酸盐形态存在。该水域主要受营养盐、重金属及有机物的污染。其中杭州湾水域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主要受磷营养盐的限制。总的来说,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环境质量正呈逐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济南市水域的生物资源状况,于2020年秋季调查分析了济南玫瑰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8.30%,硅藻门次之,占比为31.91%。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双对栅藻、四角十字藻、小席藻、细小平裂藻、湖泊鞘丝藻。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04.49~793.47×104cell/L、0.40~39.10mg/L,平均值分别为402.72×104cell/L、9.84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085、0.780。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湖区水质整体处于轻污染-清洁状态。建议进一步加强玫瑰湖水文连通、增加蓄水量,合理增殖放流虑食性鱼类,充分利用饵料生物,以鱼养水,为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乳山湾生物理化环境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5 年6 ~9 月对乳山湾的调查结果,着重讨论乳山湾生物、理化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乳山湾水域温度呈典型温带水域海水特征;盐度、溶解氧及pH 值适中,是温带各种海洋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营养盐含量不仅受沿岸径流量的影响,而且受沿岸养殖排放水影响,其含量基本能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浮游植物数量和叶绿素a 含量6 ~9 月呈逐渐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官坂垦区虾池浮游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罗源湾大官坂垦区虾浮游植物的调查,初步了解是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虾池中的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有31属50种;其次是甲藻,8属11种;还蓝藻、绿藻、裸藻、金藻等针对1993年大官坂垦区对虾大量死亡的现象,调查了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和密度变化情况,为在养殖过程中维持水色及控制虾池生物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了桑沟湾浮游植物的周年变动,并对中国北方两个典型养殖海湾——莱州湾和桑沟湾的养殖模式及其与浮游植物数量变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桑沟湾浮游植物数量在3月份达到高峰,此时的主要物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Cleve)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等。在桑沟湾,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不明显,硅藻在全年都是主要类群。在实验进行的12个月当中,始终都是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中10个月很难见到其他藻类,只有两个月发现水中有极少量的甲藻。通过对莱州湾和桑沟湾具体情况的比较,作者发现:海带对浮游植物的压制作用强于扇贝,扇贝的代谢作用有可能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从浮游植物的年际变化也可以看出,养殖模式对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